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崇祯大明

第二百九十五章坐断东南战未休(十七)

  • 作者:春秋各半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2-08-25 17:18:11
  • 章节字数:10146字

在见到皇太极的主力部队真的是开往马兰峪的时候。

满桂就对洪承畴的安排彻底信服了。

民间高手过招,只要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此刻满桂明白,在兵法上,他是不如洪承畴的,别看他在看辽东打仗的机会很多,可有的本事真的要看天赋。

“洪承畴已经这么厉害了,那么和洪承畴齐名的几位将军,是不是也一样厉害?”

满桂在带队往回走的时候,心中闪过了这个念头。

草木向后。

风声呼啸耳边,满桂的带领的火枪骑兵在烈日下的奔跑,仿佛乘风破浪一般的划过碧绿色的海浪。

马兰峪的城墙内外,都是一片郁郁葱葱。

外面是草原,内里就是山林树木。

依山而建的关卡上,人来人往,在一些隐秘的地方,还藏着不会轻易被人发现的士兵。

高杰站在长城上,眺望远方。

他的军功就来自那个方向,只要再有一次大战,他立刻就能够赶上李过,成为一名将军。

虽然这种将军,比不上洪承畴他们这种少将军,可也相差不远了。

重要的就是,辽边将军不可能有两个,他被调回京师的可能更大。

至于能不能够守住马兰峪,他认为没有一点问题。

现在的火器已经比刚开始的性能好上了一倍不止,这一点是皇太极他们还不知道的,毕竟自从在大凌河堡和锦州之间,战斗了一场之后。

双方也就在盛京附近短暂的交手了一下,在就没有像样的战斗。

而随着道院的研究,兵工厂技术的不断优化,不但造价在进一步的下降,制造成品的四度,也在进一步的提升。

如今的大明士兵,要是手上没有一支火枪,就不好意思给人说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军人。

其中性能提升最快的就是狙击枪了,射程更远,射速更快,命中目标更加容易。

就是需要的纸弹比较特殊,想要用好的枪手,简直就是千里挑一,稀少的不行,不过潜伏在远处,打击敌人的将官,是最好的战斗方法。

据高杰了解,如今大明最好的狙击枪手,就在王冲的卫武军中,牛刀小试的时候,是在京城周围的一个叫做四郎村的地方。

敌人没有踏出过阁楼一步。

只要露头,就是一击致命,没有任何人能够幸免,也是那一次,他们才真的开始重视狙击枪的配置。

毕竟能够无损救下人质。

还能够歼灭敌人,古往今来就没有多少神射手能够做得到。

“起风了。”

高杰伸出右手,五指伸展,仿佛托着什么。

“报,前面发现满桂手下的一名骑兵,正在迅速的接近。”

远处一个高高的瞭望塔上面,挥动着各色旗帜,下面就有人根据旗语破解出相应的意思。

“知道了,继续查看敌情。”

转身下了城墙,他需要准备迎接敌人的到来了,满桂的骑兵已经到了,就说明皇太极或者林丹汗的队伍也就近了。

而按照他们一开始看到的战场,和来到这里的路程,时间上面也就最近一两天的事情。

“高尉长,我们在十里外的地方发现了建奴的人,他们正在向喜峰口的位置行去。”

快马进入了城内,骑兵就立刻找上的高杰说着自己见到的一切。

“大概有多少人马?”

“一万。”

“才一万人?那肯定就是为了遮掩真是的进攻目标。”

“一万人已经不少了。”

来人没有经历过以少打多的经历,当年在辽东战场上的时候,也是比建奴更多的兵力才勉强维持不败。

听到高杰说一万人不多的时候。

他就觉得是在开玩笑。

以少胜多的例子有很多,那也只是在历史当中的某一个经典战役。

“喜峰口有差不多一千多火枪手,想要拦住一万建奴,没有一点问题。”

高杰不为所动。

满桂是经历过和一万建奴厮杀的,所以才觉得一万人马是有多么恐怖,可高杰也是面对过更多敌人的。

在火枪兵的攻击下,考验的都是后勤工作,而不是人多人少的问题。

要是人多,就能够赢得胜利,那么大明现在有五千万人,比建奴多了不知道多少倍,为何之前就很少胜利过?

不大一会,又有旗语兵传来消息,说后面还有一位满桂的骑兵正快马加鞭的奔驰而来。

“看来你们尉长不放心,还派了两拨人,走咱们听听哪一位怎么说。”

高杰心中有些好笑。

原以为这名老将,经历的过的饿战

(本章未完,请翻页)

役多了,早就没了生死惧怕,现在看来,是对自己手中的火枪不自信啊。

将要面临大战了,这样可不行。

很快就在城门口等到了这名传信的骑兵。

只见来人翻身下马的动作熟练至极,就知道这些老兵们的骑术不容小觑。

“你是来告诉我,敌人都向喜峰口去了吗?”

高杰劈头盖脸的一句问话,往此人一愣,一口气还没有喘匀,愣是不知道如何回答。

然而,好没有等到此人说话的时候。

旗语兵就告知,出去巡逻的满桂骑兵队伍,已经将要回来了。

一阵风刮过,没有尘土飞扬,只有远处的草屑缓缓落下。

跑在最前面的就是满桂的战马。

一声战马长嘶,稳稳的停在了城墙的不远处,满桂利落的下马,快步走了过来。

“愧杀我也,差点误了洪将军的布置。”

老远满桂就一脸羞愧的喊道。

作为征战沙场的老将,判断错误敌人主力的攻击位置,本就不应该,还被一万人的兵力吓住了,就更是不该有。

“此话怎讲?”

高杰莫名其妙的问道。

马兰峪的防守布置很好呀,也而没有出现那个地方的漏洞,难道是这个方位还有一条隐秘的行进路线,之前不知道。

现在才发现?

要是这样的话,现在重新布置也不算迟啊。

“我以为建奴一万人马攻击喜峰口,那个方向才是主力,后来又有斥候来报,说是前来马兰峪的建奴又五万往上的兵力。”

随着满桂的解释,高杰心中了解。

不就是判断错误了吗。

很正常,想当年他跟着高迎祥他们在陕甘宁一带四处乱窜,也经常判断错误大明兵力的虚实。

看起来人少,实力确实做凶猛的。

那是还是火枪兵第一次成建制的上战场,只两轮齐射,就打崩了几万人的流寇。

他能够活下来,还真的是运气使然。

说来也是奇怪。

如今的许多军中将领,大部分居然都是曾经的反贼出身。

当然。

这些想法,也只能在心中想一想,可不敢真的说出口。

万有传出去,让皇上心里不爽了,到时候砸的可就是所有兄弟们手中的金饭碗。

“没事,打过几次胜仗,自信上来了,到时候娟算是千军万马,自己只有一千人,也敢当在前面,你信不信?”

高杰拍了拍满桂的肩膀,明明满桂的年纪要比高杰大。

可在此时,所有人都忽略了年龄的差距,在军队当中,只有能力大小,毕竟能力大的将官才能够带领着自己的手下,拿到更多的军功。

也能够让自己的手下,避免更多的伤亡。

而避免更多的伤亡,也是算在军功中,做综合考量的。

为的就是,让一些想军功想疯了的将官,不体恤自己的手下,而这一条例,还是孙传庭带着队伍进入衮州之后,发生的一些列事件。

才单独编写的军事条例。

虽然卫薄厚已经死了,可到底是留下了一点东西。

往后只要学过军法的将官们,就没有办法忽略过这一条例。

也算是间接的名垂青史了。

“现在的战争,我已经看不明白了。”

满桂沉默了一下,无奈的说道。

他之前在接到皇上的召见,还给了一个尉长的身份,自以为凭借着自己的兵法和能力,是能够在军队中博的一席之地的。

如今看来有些想多了。

皇上看中他的也只是忠心,至于兵法那些东西,还是要靠大明现在的那些年轻人才是。

把心里话说出来之后,满桂看着高杰的眼睛继续道:“这次马兰峪的战役,就靠你了,我听指挥就是。”

自知者智。

这一点很让高杰佩服,他倒是没有小看老兵的意思,毕竟他的头上他还有一个运用兵法狡猾如狐的洪承畴。

小看谁,也不能够小看这些年纪大的。

或许这些人有其他的不足之处,可某些经验,真的是他们这些年轻人比得上的。

“严重了,你我平级,想要做好马兰峪的防守战,深入合作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高杰不想在这上面纠缠。

免得被人说是鸠占鹊巢,他是想要军功,可也不需要排挤被人不是。

年轻就是最大的本钱。

以后有的是打仗的机会。

满桂内心叹息一声,暗道:现在的年轻人难缠啊,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他年轻的时候,这么懂分寸的话,那还与袁崇焕他们什么事情,辽东总督早就是他的了。

“你我就不用客气了,我的都是骑兵,在防守的时候,可没有办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两人一边互相吹捧者,一边走进了关内。

而跟随来的那些手下们,则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完全弄不懂,咱们家的尉长什么时候和别人家的尉长,关系这么好了?

**

一晃神。

夕阳将落未落。

天边只剩下了最后一丝红晕,有风压过高草,皇太极领着的队伍,也来到了马兰峪关外。

有目力极好的人,站在马背上眺望着那一段城墙。

城墙上影影绰绰的人,不慌不忙的来回走动着,并不是很多,没有一点战争将要来临的慌张模样。

这一点,在他们攻打大明的历史上,很少见到。

“通知下去,全军休息,不要生火,吃的就是用之前准备好的熟肉。”

阿济格被袁崇焕放回去之后,养好了身上的伤势,这一次也跟着皇太极来了。

不但是为了想要一雪前耻,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一次是他们全力以赴的战争,只能胜利,不能失败。

只要能打的,全部拉了出来。

若不是估计辽边上的李过和刘体仁,他都想要把莽古尔泰和阿敏一起拉过来,凑成整整二十万大军来攻打大明。

也就林丹汗还有点小家子气。

明明能够组织更多的士兵,却只拉出来了十万人。

“皇上,咱们现在已经到达了马兰峪,按照行程来算,杜度也已经开始攻打喜峰口了。”

代善拿着水袋,倒了两碗清水,给皇太极分了一碗。

一开始安排好的就是让杜度开始先行进攻,拉扯住大明的主力,然后大明无法迅速的找到他们的主攻位置,从而达到兵力上的优势。

然后一举取得胜利。

然而,大明的科技发达啊。

虚虚实实的把戏,在望远镜之下,根本就难以瞒过有经验的斥候。

所以算计人的,也终将落入自己的算计。

“嗯,天黑之后就立刻进攻,大明的人没有办法像咱们一样有一双夜视的眼睛,而且在夜间,火枪的威力就会减少一半,适合咱们强攻。”

皇太极很自信。

在关内失败之后,又在大凌河堡失败了一次,他就一直在找大明军队的破绽。

皇天不负苦心人。

他还是找到了。

虽然不明白,为何大明的士兵们,没有办法夜视,而他们女真人却是可以。

可就凭借这一点。

皇太极就能够理直气壮的喊出,满人才是受到上天眷顾的人。

别说,这个时代的人,还就真吃这一套。

说愚昧吧。

到也不是,只是见识短了一点而已,任谁不明白其中的诀窍,都会被当成鬼神的诅咒,从而信心崩溃,被敌人搓圆揉扁。

另一边。

马兰峪的衙署之中。

满桂真的坐在了席位的下手处,把高杰推到了前面。

“皇太极他们已经来了,就在关外的十里地位置,现在天色已晚,好在咱们大明,已经在道院的不懈研究下,让士兵们克服了夜盲的绝症。

所以黑夜不但是咱们最好的保护色,更是咱们以劣势兵力对战敌人的重要时间段,咱们在暗,敌人在明,建奴们想要爬上城墙,是不会有机会的。”

高杰做着最后的动员。

关于解决夜盲症的问题,而这个夜盲症,也是太医署专门命名的。

其问题的症结,就是人缺少了一种东西,至于是什么东西,道目前还没有一定的定论,可解决的办法也已经有了。

就是多吃动物的内脏。

随着沿海的捕鱼船不断的下水。

捕获的鱼类种类繁多,也从另一个方面,解决掉了大明肉食不足的问题,更间接的解决了夜盲症的困扰。

如今大明也已经推广了下去。

老百姓们可是不管如何都想要吃一口海鲜,或者动物的内脏。

谁都不想让自己成为瞎子。

虽然是在夜里,在这个时代并不一定能够用的上,一双在黑夜里能够找到针的眼睛。

满桂是知道夜盲症的,也是知道解决办法。

当然,知道的时间也不久。

正因为知道解决了夜盲症,对军队的战斗力有多大的提升,心中对大明的道院有越发的想忘了。

仿佛那个神秘的地方,已经笼罩上了一层,让人看不清楚的迷雾。

(本章完)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