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末汉风流

第11章古来之神童

  • 作者:林君清邪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11-24 09:26:00
  • 章节字数:6926字

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了,在场的哪个不算得上顶层人物,不是朝中大员也是经学大师。吓得屁股刚贴到席子上的顾丰立马弹起,死死捂住了李继的嘴,防止他再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各位一脸怒容的老头中只有蔡邕显得最为淡然,因为他是在场数人中才学最高也最郁郁不得志的人。蔡邕自认为是有匡扶大汉的志气与才学,但自从被桥玄推举出仕后,过了数年还只是个小小的议郎。卢植好歹今年都外放拜了九江太守,回来后指定会在仕途上更进一步,所以现在听到李继的嘲讽只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并没有太愤怒。

而作为三公的司徒袁隗听了李继的话却当即怒不可遏,忍不住大声呵骂起来:“黄口小儿,无知鼠辈,我等不知长你多少岁,你这个小芽芽也敢如此出口放肆,何等狂妄!我袁氏四世三公,容得你如此羞辱?口出狂言,侮辱长辈,卢植是怎么教的学生,脑子坏掉了?如果我是卢子干,立刻就把你逐出师门。”

听到这话,顾丰跟马日磾立马皱起眉头有些不乐意了,不过是一个十岁小孩子说话不规矩罢了,与卢植又有什么关系?且不说这是卢植亲自收的学生,就算不是,你拿你袁家的名头来压小孩说出来就不好听。一旁的杨赐也冷静下来,他是帝师,也曾做过三公,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相比也并不差,袁隗说的话实在有点刺耳了。

最终却是刘洪起身拉下了发飙的袁隗,安慰的说道:“袁公何必如此动怒,想来这小子是有些能耐的,不然也不会在茂之如此介绍下仍会口出狂言。而且一个年不过十岁的幼童,没有束发呢,不劳袁公这般吓他。”

桥玄也开口了,声音有些生硬:“元卓说的在理,袁公不必如此动怒。”

袁隗终于是一声冷哼一声,忿忿住嘴,神情也稍微冷静下来,对李继不再搭理。顾丰也终于放下了捂住李继的手,憋得李继都快要窒息了,喘了几口粗气才恢复过来。

“小子孟浪了,一时失语着实不该。”看了众人的表演后,李继却心里有了点底,于是继续开口道,“不过小子先前所言非虚,小子虽然年幼,的确在一些方面远远超过在座的各位大家。若是信不过,嗯……请元卓大人考究小子一番。”李继仔细考虑了自己的优势后,选了刘洪当突破口。

刘洪有些奇怪,刚才这小子听到顾丰介绍时就深深看了自己几眼,现在又选我来考究他,莫不是真的有什么底气?看来自己要好好应对一下,微笑道:“我哪里是什么大人,你这小子选我考你,看来是在算术上有所造诣,不过这可不是你目无长辈的理由。既然你选了我,那我就不能让你轻松过关。听好了,有贷人千钱,月息三十,今有贷人七百五十钱,九日归之,问息几何?”

通俗点讲就是有个人贷款750,,限期9天归还,月利息1000付息金30,问归还时要付多少利息。李继的基础数学相当不错,想当年高考数学也是差点考了满分的人,这种加减乘除上的运算算得上是小学题了,心算了一下,李继当即就给出了答案:“六又四之三。”

在场的人包括袁隗都一阵愕然,一起看向刘洪,刘洪呆滞了一会后,朝众人点了点头,心中掀起的波澜不可与人言。这可是他思考了很久的题目之一,准备回家服丧著书的时候写下,被李继眨眼功夫算出来,让刘洪都有些不好意思去写了。

“既然元卓大人考过了小子,小子斗胆也考考元卓大人。大人听好了,袁隗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完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几多酒。”

消停下来的袁隗听到李继把他编排进诗里,不甚为意,跟其他人一样,开始默默考虑起李继出的题目。而刘洪在沉吟了半盏茶后快步跑下了楼去,随手抄起地上的石子开始在沙土中计算,李继也不着急,静静地站在原地等候。蔡邕此时却显得与一众人不同,并没有思索李继出的题目,虽然他本身也是极为擅长算术的,可现在更在意的是李继随口而出的五言诗。他与卢植是多年好友,即使他目前在太学宫中教授今文经文,可本身对古文经文也是极有研究的。卢植亲传弟子都开始作五言诗了,难不成卢植去了九江不到一年竟转了性子?

过了能有一顿饭的功夫,刘洪神清气爽的走了上来,看楼上的众人愁眉苦脸的样子,得意的朝李继挥了挥手里的石子:“八分之七斗。”

“大人果然是算圣,名不虚传。”李继很佩服,毕竟这可不是自己那个什么公式方法都总结好的年代,刘洪能这么快算出来也是了不得的,于是深深行了一礼。

刘洪忙忙摆手,赶紧反驳道:“算圣之说从何说起,我哪里称得上?不过李继你却可以算得上神童了,小小年纪就算术高超,必然有一天会远远超过我的。”

李继只是摇头,看坐在席上的众人脸色都有些颓然,于是开口道:“小子曾听家里老人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小子虽然在算术上或许很有天赋,但是在座诸位哪个不是经学大师?更何况在场还有杨赐杨伯献大人更是贵为帝师,小子先前的孟浪之语实在惹得众位长辈笑话了。如果各位怒气未消的话,小子甘愿受罚。”

听了李继这番劝导,所有人都醒悟过来,哈哈大笑起来。顾丰更是不住地摇头晃脑,得意洋洋,好像刚才说话的是他一样:“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善!善!妙哉!”

等众人都笑过了,蔡邕沉吟了片刻开口询问:“子干在九江可好?”

“卢师身体硬朗,亲自带兵剿灭逆反蛮族。”

蔡邕点点头,他对卢植算是极为了解的,允文允武,堪称能人,于是继续道:“这我倒是知晓的,那如何收你为学生的?你家里长辈是谁?”

“小子与卢师在山野中相遇,助卢师清剿了九江最后一支蛮匪。至于小子自己,则是早年被家中长辈收养,共兄妹四人,两位哥哥跟在卢师身边,一位妹妹跟小子来了雒阳,现在缑山书院跟顾着师兄学习。”李继小心的绕过了自家老头,如果李继猜测的不错的话,现在在雒阳可不能提及他的名字。

马日磾这会儿插话了,有些疑惑道:“你为何不留在子干身边?”

“因为卢师曾言平日里要忙于公务,稍有闲暇才会授课,而缑山书院这里藏书丰富,又有师兄们教导,所以小子便来了雒阳。”

一众人无不纷纷点头,对李继的治学态度很是满意。顾丰这时又接上了李继的话:“李继这小子在九江时,一月便学尽天下字,卢师这才不得已才让他来了雒阳。而自从来了缑山书院那天起便是风雨无阻,每日都在书房看书,不过两个月,就把缑山书院的藏书全部看完。适才元卓兄所言不差,李继绝对当得上神童二字。”

与其他人的惊讶相比,蔡邕显得极为突兀:面色涨红,激动万分,眼泪都快流了出来。竟直接站起来,鞋子都不穿,快步走上前握住了李继的手道:“李继,我问你,你可愿拜我为师?”

李继愣了几秒钟,思索片刻后却坚定的摇了摇头道:“小子拜卢师为师是为了谋条出路,在李继心中,天下人皆可为师。孔圣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小子可以在某些方面超过别人,那别人也一定有超过我的地方。再者,坐各位都是各方先达,小子心里愿称所有人为老师。但说到拜师,还是罢了。”

李继想的很明白,在这个时代拜师就相当于站队了。论才华,自己也并不是不能拜蔡邕为师,但想到几年后蔡邕要被流放到南方去,李继可万万不想被他连累。虽然李继也不一定真的受牵连,但他也不太相信如果到时候真出事了谁能保着自己。

蔡邕当即失望起来,就在刚刚,他把李继当成了整合古文与今文的救星。如此年幼聪慧,而且身为卢植学生却对古文今文都不排斥,是个绝好的苗子。经过自己细心的全力栽培,日后定是整合经文的扛鼎人物。满满的落寞都写在脸上,蔡邕两只手也耷拉了下来,无精打采。

李继这两个月也在缑山书院了解了古文与今文的争执,在他看来,古文今文整合起来确实是现在最适合的一条道路。见到蔡邕如此失望的神色,李继顿时猜到了蔡邕刚刚是什么意思,稍微有点于心不忍,于是整理了一下语言道:“小子虽然不才,不能拜伯喈先生为师,但也认为古文今文应当整合。以今文之天人谶纬,讲古文之经文要义,这才符合大道。更何况有郑玄郑康成师叔的前车之鉴,小子便更有信心了。”

李继直言不讳,直接摆明了态度,扬言要整合今文和古文。原本都放弃的蔡邕又转而喜笑颜开起来,大起大落的,导致表情管理出现了问题,鼻涕都差点流了下来。没有师徒名分也无所谓,有师徒之实就足够了,于是蔡邕开心的抚着李继的脑袋道:“李继啊!七窍玲珑,心思通透,真是古来之神童!以才智机敏而论,天下莫有其右!”

听了蔡邕的评价,在座的各位也只好点头应和。刚刚那番对话,连袁隗也不得不承认蔡邕说的不错,这个古来之神童的评价着实是言符其实。

于是在蔡邕的安排下,李继当天就住进了蔡府,并吩咐顾丰过两日把窦娥也接过来。顾丰也心满意足的领命离去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