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我要这系统有毛用

30赶集准备

  • 作者:山火有时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12-20 14:32:58
  • 章节字数:6334字

长期密闭的地窖中,由于长期密闭,窖中原先存在的氧气会与里面的植物等产生反应生成废气,里面的氧气不足了,人一进入就会因缺氧而产生晕厥等现象,如果没人发现,会非常危险。

杨二郎继续道:“另外,还得给地窖里面扔小石子,大声喊话等,听里面传来的回音,看看里面是否有其它动物存在。地窖毕竟是挖在地底下,难保有老鼠、蛇等动物钻了进去,这也是需要小心注意的事宜。”

杨正心闻言点了点头,小心无大错嘛。对于自己这条穿越而来的小命,他还是挺珍惜的。

就在杨二郎给杨正心讲解间,杨大郎已经利落地把所有的检查工作都完成了。他又用一条麻绳围着自己胸口绑了一圈,绳子另一端递给了杨二郎,这才自个儿率先进入地窖。

杨二郎和杨正心在外面耐心等待,等听到杨大郎在地窖里面说可以了,他们才把一袋袋苞米粒放入洞内,再由地窖内的杨大郎把递进去的一袋袋苞米粒在地窖内的空地上摆放整齐。

待这些工作做好后,杨正心才被允许进入地窖参观。杨二郎对参观自家的地窖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便选择留在外面给两人接应,避免出现意外情况时外面没有人知道。

进入地窖后,杨正心发现这是一个L型的洞,按照他大致推算,这个地窖最底部距离地面并不低于两米半,其上下通道总长约有四米,里面最宽敞处大概有一个房间大小。地窖的几个角落都有木桩承重,只要没有发生地龙翻身一般不会突然坍塌。

地窖里非常干燥,并不潮湿,经过通风后很是干爽。

借着杨大郎手中火折子上的火光,杨正心能够看到,此时地窖里堆放着好几十袋粮食,苞米、糙米、小麦等等各个种类都有,其中苞米和糙米似乎占据了绝大多数,另外还有一些山芋、芋头、生姜、萝卜、干菜等耐放易储存的食物,以及几坛子用泥土密封严实的杂粮酒。

那几坛子杂粮酒看不出是什么酒,只能看出那里面装的是酒水,因为坛子外面贴着一张写着“杂粮酒”几个大字的草纸,而且坛子表面还飘着若有若无的酒香,若说里面装的不是酒而是腌菜傻子都不会相信。

在林家村里,只要有条件,一般人家都会备一些酒水藏在地窖,那酒水放久了酒精的度数会随之变高,不管用来自饮还是用来退热或者给伤口消毒那都是极好的东西。

地窖里也就那么点儿地方,不用多长时间杨正心便已然把里面看得七七八八。而且里面的空气跟外面的比起来显得不太清新还有股味儿,所以还没有待杨大郎催促,杨正心已有了离开地窖的念头。

念头既然起了,杨正心也不墨迹,直接对着自家大哥比了一个要上去的手势,随口说道:“大哥,这地窖我已经看完了。这里的空气也不好闻,所以我们还是赶紧上去吧。”

“行。”杨大郎稍微一顿,便顺势点头。他给自家三弟比了一个你先的手势,他自个儿在后面殿后。

杨正心赶紧往回走,穿过那几米长的L形走道,而后在上面看风的杨二郎的帮助下顺利走出了地窖。跟在后面的杨大郎体格高大,倒是不需要杨二郎的帮忙便从洞口中自个儿钻了出来,还把那火折子顺手卡在入口墙壁的凹陷处。

火折子接下来还要使用,暂时还不能熄灭。

而后,杨大郎三人又回到了堂屋,继续把干透的袋装苞米粒搬到地窖之中。如此几次,总算把堂屋堆放的袋装苞米粒全都搬进了地窖,三人这才从地窖之中离开。杨大郎还吹熄了火折子,并顺手把它塞回衣兜,动作非常利索。

接下来,便是把木板、大石碾盘复原,从外面便再也看不出那里下面存在着一个地窖了。

对于地窖入口为何放置着那么大一个碾盘,杨正心也有着一些猜测。那碾盘一来能够把地窖入口整个遮住,二来这东西足够沉重,需要两个人一同发力才比较容易推动,这样一来如果有人推开碾盘想要进入家里的地窖,就一定会惊动家里的人。虽然设计不算巧妙,却也简单实用,对于农村人而言其实已经很足够了。

从地窖里出来之后,杨大郎三人先到水缸旁舀水洗了一把脸,洗了洗双手,又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这才到堂屋准备吃午食。

老杨头和杨老太太早已落座,林氏也已经把饭菜都端上了大长桌子,就等着几个大男人落座,老杨头一声令下,就可以开吃了。

至于小娃娃狗蛋,这孩子或许是这几天林氏的奶水充足了,到这个时间点也还没有饿醒,林氏也便没有主动把他摇醒,就让他呆在东厢房里继续睡觉,直到睡醒了再给他喂奶。

大长桌子上,除了那些日常惯例主食外,还摆着一碟杨正心早上才心心念念的清炒葫芦丝,显然杨老太太把某人早上的念叨都记在心里了。

杨正心顿觉胃口大开,手中筷子频频往那碟清炒葫芦丝里伸,连别的拌饭小菜都暂时不管了。

杨老太太看着好笑,便用眼色示意众人都让着些,别跟她小儿子抢食那一碟葫芦丝。

众人会心一笑,微微点头,也没有反对。葫芦丝嘛,以前又不是没有吃过,又不是让他们少吃块肉,让着些便让着些,只是件不痛不痒的小事。

吃完午食,杨家人稍微休息了一下,便开始给杨二郎准备明天到镇子上赶集的事物。林氏把碗筷收拾干净,便回东厢房给小娃娃喂奶去了,喂奶后还得补眠,所以没有参与杨二郎的赶集准备工作。

在镇子上,会开辟出某个地方让周遭村子里的人们定期到此聚集进行商品交易活动,一般这种活动就被称之为“集市”。若能赶在镇上开集市时候把东西拉去,便能更容易把手上的东西以不低于市价的价格卖出去了。

明天杨二郎要到镇子上,那当然不只是到镇子上采买东西回来,还得把家里现有的东西带一部分到镇上去卖钱。

农村人平时大多数的工作都集中在家里那一块田地里,大部分时候都能够在家里做到自给自足,必须从镇子上购买的事物也少之又少,与此相对的能够从外面挣到钱的途径便也很有限。而在这些能够挣钱的途径之中,从村子里拉东西到镇上卖钱便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途径。

如果不想拿东西去卖钱,又想换取到所需之物?那就只能到镇子上打工,用劳力换取钱币作为酬劳了。毕竟这终究是一个用钱币来作为基本等价交易物的时代,如果没有钱,便无法从镇子上买到例如食用盐、草纸等等的生活必需品。

至于物物交易,这种交易方式在镇子上的认可度很低,而且会被商家以各种理由趁机压价,还不如先拿去卖钱再用钱去买所需之物呢!

老杨头盘点了一下家里现有的东西,心中略一琢磨,便道:“明天二郎要带到镇子上的东西,嗯……首先,干柴可以带上几捆。如果在集市里没有把这些干柴卖完,还可以把干柴拉到镇子上的大户人家处,总能卖掉的。大户人家,柴火的消耗都比较大。”

杨二郎点了点头,顺手就在一张摊开的草纸上记录了下来。对他而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老杨头继续道:“第二个,可以带半担子今天刚采摘下来的苞米棒子到集市上卖卖看。那苞米棒子刚摘下来,还嫩得很,也就现在这时节还能够吃到鲜嫩的苞米棒子了,待时节一过,那苞米颗粒就会变硬从而极大影响口感,到时候就不能这样卖了。”

“镇子上的人都有赶着新上市农产品对其进行尝鲜的习惯,上一年同一时候我就曾经带着一担子苞米棒子到镇子上卖过,当时只是卖出去了半担子,所以这一次二郎你干脆只带半担子苞米棒子就差不多了。”

杨二郎点了点头,手上拿笔的动作不停。

杨老太太也道:“另外,明天一大早我会和老大家的到菜园子里采摘些新鲜蔬菜,这些蔬菜也能带到集市上卖。按照一般惯例,这些新鲜蔬菜在镇上生活的人家那里还是挺受欢迎的,再多都能卖掉。”

杨二郎点点头,随手在草纸上记了下来,顺便复述了一下已经决定需要带的东西:“到目前为止,已经决定要带几捆干柴,一担子蔬菜以及半担子嫩苞米棒子。”

老杨头一边回忆着上个月时各种事物的价格,一边说道:“干柴大概能卖到三文钱一捆。如果是新米,那能够卖到十一到十三文钱一斤,但苞米棒子嘛,这东西产量大,肯定卖不到这个价,能够卖到五文钱一斤就不错了,大多数情况下也就只能卖到四文钱一斤。”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