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我要这系统有毛用

67修屋顶

  • 作者:山火有时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2-01-11 11:17:51
  • 章节字数:6542字

“就这没多少人知道的野鸡道观,平时连个人影都没有,这观主就敢说只给有缘人看命看病!?”听完老杨头的话,杨正心对那道观观主感觉很是无语,“这香油钱该添多少才算是有缘人啊?”

老杨头瞪了小儿子一眼,没好气地道:“没听说过吗?缘,妙不可言。所以观主看的一定不是香油钱,看的是缘分。”

“但如果这有缘没缘看的不是香油钱,这道观还真能开下去吗?那些道士平时不吃饭,吃的是仙气?我看那观主该不会是个失心疯?”

杨正心对此表示很怀疑。

老杨头竖起一根食指挡在嘴唇前,连忙“嘘”了一声:“你这孩子怎么什么话都敢说出口呢,不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吗?”

杨正心哑然失笑,刚想说自己不信这个世界有神明,又猛然联想到自己穿越的真实事迹,更有甚者这世界还能有个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的系统,顿时反驳的话就说不出口了。

或许,这个异世界真的有神明存在?

抱着这样的疑问,杨正心一晃神之间已经跟着老杨头、杨大郎拿着茅草回到了杨家。

这些带回来的茅草要用来铺好所有的房顶并不现实,不过若只是用来修好茅房和猪栏的房顶倒也勉强足够了。

不错,在杨家人看来,茅房和猪栏的维修优先度要比杨二郎和杨三郎的房间更高。

茅房上方没房顶遮着,去茅房上个大号都浑身不舒坦,优先度自然高;猪栏里那头猪之前已经经历过一场狂风暴雨了,现在要对它好一些,尽早帮它修好茅草屋顶,所以优先度也不低。

不过,这茅草也不是说往房顶上随便一铺就可以了。

如果这样做,只要外面随便一阵大风吹过,茅草就会被简单吹飞,根本达不到遮风挡雨的目的。

所以这茅草在使用之前,得先将其编织好。

茅草的编织工作就交给杨老太太和杨二郎,他们两人手巧,编织起来可说是又好又快;

杨大郎继续到田地里对土壤进行翻晒;

林氏在家里带孩子,顺便准备饭食;

至于老杨头,他负责带着杨正心到河沟的岸边挖一些粘性泥土回来,顺带还得到上山从大树上剥下一些宽大的树皮备用。

杨正心对此没意见,跟老杨头到河沟边挖泥总比到田地翻土要轻松自在一些。

既已决定,老杨头和杨正心一大一小两人共计拎着三个木桶就往村外河沟的方向走。

老杨头拎着两个木桶,杨正心个子小,只拎着一个木桶。

通常在河边挖泥这种事一般不被允许在村子里面搞,也不允许在河流上游搞,因为那样有可能会把河水弄浑浊,影响村里人饮水和洗衣物,做这样的事是很遭村里人记恨的。

走出林家村后,老杨头显然早有目的地,两手分别拎着两个木桶,木桶里还带着小铲子,就带着杨正心一直往一个方向走,又走了大概一刻钟才来到预计挖泥的地方。

老杨头放下手上拎着的两个木桶,用手指了指河沟岸边的地面,对着杨正心随口道:“就从这里往下面开挖吧,挖到那种红色的比较粘的泥土,如果扰动后能捏成饼状边上多裂口的,就可以把它铲到木桶里了。不需要挖满整个木桶,只需要大约四分之三满也就可以了,再多,爹怕你拎不动。”

杨正心抬起两只又黑又瘦的小手看了看,不由无语了老半天。

老杨头没有等小儿子的回复,自个儿已然直接开挖了。

他使用的也是个木柄的铁制小铲子而不是大铁铲,但他力气大,找的地方也准,挖起土来看上去也非常轻松。

杨正心稍微回过神来却并没有马上开挖,而是等老杨头把泥土挖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开始在挖开的坑旁加入到挖土的行列,这样做对他这样的小胳膊小腿而言相对比较省力。

刚开始的时候挖出的泥土还不是红色的,但越往下挖,泥土的颜色变越朝着红色的方向过渡,不一会儿挖出来的便是些粘性很大的红色泥土了。

这些挖出来的泥土也不是像血那种深红色,而是类似于褐红色,浅红色,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红粘土。

挖出所需的粘土后,杨正心便把这些粘土往木桶里装,也不再自己另外挖坑了,就在老杨头挖开的那个坑里取土。

或许是因为几天前才刚下了一场大雨,这些泥土捏上去微微湿润,很容易就能捏成饼状,并不会很散碎。

粘性泥土挖够所需的量,老杨头领着杨正心回了一趟家,先把这些挖出来的粘性泥土放下,这才又带着小儿子上山,这一次是为了剥大树上的树皮。

杨正心跟在老杨头身后走,对此有些疑惑:“这大树剥掉树皮后,它还能够活吗?”

“又不是把整棵树上的树皮全都剥下来,一棵树,哪里就那么容易死了?”老杨头瞥了小儿子一眼,耐心解释道,“咱们村里人都有共识,同一棵树的树皮最多剥一半就得留一半,那些留的树皮还得是连续的,不能分段截留。咱们这种做法都沿用下来几百年了,那些树还不是活得好好的,也没见剥一棵就死一棵啊?”

杨正心这才恍然大悟。

来到山上,老杨头没有随便找棵大树就去剥它的树皮,他专挑那些容易剥皮的品种下手,而且找的都是近些年都没有被剥过树皮的大树下手,也算是有些可持续发展的味道了。

只见老杨头先是把一棵大树的树干上划分开需要剥皮的部分,就在这决定好的剥皮段的上下端用小刀环绕树干水平面间隔切割了两刀,形成横割裂口段和连续段。

然后以横割裂口段和连续段的过渡处为起点,在树杆上竖割两三刀,形成竖割裂口段,整个裂口段连接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之后就可以沿着横竖的裂口段开始剥树皮了。

具体的剥树皮技巧杨正心在旁边是有看没有懂,反正当他从恍惚中回过神来的时候,老杨头已经把一棵树上划分出来的剥皮段都给把树皮剥下来了。

杨正心大概能够猜到这树皮要用于维修茅草屋顶,只是一张树皮绝对不够用,所以接下来老杨头便继续带着他在山上转悠到处剥树皮,直到剥到足够多的树皮之后两人才背着装满大树皮的背篓下山。

在下山回家之前,老杨头又带着杨正心顺势绕道去割了些新鲜的猪草带回家,用于喂家里那头猪。

杨正心之前还纳闷呢,怎么他的背篓里一点儿树皮都没有装呢,原来这背篓里的空位在这里等着。

割完猪草,老杨头两人一人背着一背篓猪草,一人背着一背篓树皮,这才下山打道回家。

回到杨家,老杨头见距离吃晚食还有一点时间,而且杨老太太和杨二郎已经把茅草都编织好了,便又带着杨正心把挖回来的粘性泥土在编织好的茅草上面抹上了一层,然后把这些抹了粘湿泥土的茅草拿到院子里晒干。

按老杨头的说法,等这些抹了粘泥土的茅草晒干之后,就可以把它们直接铺到屋顶上面了,到时候上面再加上一两层宽大的树皮,最后再在外面盖上几层茅草,这样之后弄好的茅草屋顶基本上就不会在一般的下雨天漏水了。

不过由于虫蚁的咬噬和雨水的腐蚀,稍微勤快一些的人大概两三年就要更换一次屋顶上的茅草的样子,懒的人再懒也会四五年更换一次,否则一旦下雨屋子里就得漏水,这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情况谁受得了啊!

听完老杨头的说法,杨正心总感觉自家采集回来的那点儿茅草似乎不太够用的样子,估计明天还得出去多采集一些。

不过茅草这种东西别的方面不提,就其顽强的生存和繁衍能力的确少见,倒是不需要担心这东西会因为过度采集而弄绝种了。

倒不如说如果这东西真能在村子里绝种了,村民们反而会很高兴也说不准。

晚食的时候,杨正心眼尖地发现饭桌子上比平时多端出来了一个木盆子。

他不由好奇地伸长了脖子一看,发现那木盆子里面盛着的赫然是微微泛黄的苞米须水,神色不由一愣。

苞米须水,这不由让他想起之前开村会时方老秀才那一番说教的话,似乎这苞米须煮水饮下还能够下肝火?

杨正心望向旁边不远处的杨大郎。

杨大郎察觉到自家三弟的视线,脸上露出一个笑,神色坦然自若得很。

他又抬头转而望向正位上坐着的老杨头。

老杨头似乎有些心虚,眼神都显得有些飘忽,那视线就从不曾投向桌子上那一大盆子的苞米须水,似乎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苦衷。

行,这下实锤了,这一大盆子苞米须水就是老杨头漏了口风的结果!

这苞米须水虽然不算难喝吧,但总归比白开水的味道要差一些,平时如果不是杨老太太突然想起来这一出,家里谁喜欢喝这么个玩意啊!?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