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初读资治通鉴

第一章 周记一

  • 作者:海纳百川谨言慎行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2-01-25 20:45:11
  • 章节字数:6392字

(一)礼仪秩序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册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周天子的这次册封,标志着一代霸主晋国的灭亡,同时也打破了周朝以来的分封秩序,在之前的秩序观念中,王世代为王,大夫世代为大夫,但周天子的法统承认,导致着战国新秩序的诞生。

先看一下司马光所说的,他强调了名分的重要性,天子是守护礼仪的最重要的人,而周天子的这个举动无疑破坏了王者的威信和威严,连天子都不守护礼仪了,那么周朝灭亡也就不远了。在这里,提示了皇帝,无论何时要恪守礼仪秩序,不可破坏已经约定俗称的规矩,因为一旦破坏了,将会逐渐控制不住局面,而且最后还会丧失大义。

晋国作为春秋时代的大国,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三家分晋后,韩赵魏正是位列战国七雄。历史是巧合的,也是必然的,秦国在东出之前,作为东出的最强敌人晋国竟然一分为三了,无疑是秦国的运气,但是韩赵魏也并不是弱国,在战国历史上这三国将奉献着无数故事,七雄争霸的时代大幕开启了。

(二)选择继承人

晋国的智宣子想以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他不如智宵。智瑶有超越他人的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美发高大是长处,精于骑射是长处,才艺双全是长处,能写善辩是长处,坚毅果敢是长处。虽然如此却很不仁厚。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做不仁不义的恶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灭亡。”

赵简子的儿子,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赵简子想确定继承人,不知立哪位好,于是把他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嘱咐说:“好好记住!”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的竹简,已丢失了。又问小儿子无恤,竟然背诵竹简训词很熟习;追问竹简,他便从袖子中取出献上。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

在这里司马公运用了对比方式,讲述了晋国的智氏与赵氏选择继承人的方式问题,也为后来三家灭智氏埋下了伏笔,再次提醒着统治者选择接班人的重要性。其实无论是统治者、领导、家族在选择继承人都需要慎重选择。

(三)三家灭智

智宣子挂了,智瑶上位了,成为新的智伯,号称智襄子。他与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在蓝台设宴饮酒,智伯戏弄韩康子,侮辱他的谋臣段规。智国听说了,就来劝智伯:“老大,你不防备着灾难,大祸就要临头了!”智伯说:“你可拉倒吧,我把老智家一步步壮大,晋国咱一家独大了,灾难都是我制造的,我不为难别人很不错了,谁敢在我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面前兴风作浪?”智国同志也是非要辩论出个高下:“不对!你伤害了别人,怨恨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君子在细节处下功夫,就是怕出大错!今天你吃顿饭,得罪人了,你还不防备着点,这不可取啊!”可智伯不以为然,以为大腿粗就是硬道理,这为之后埋下祸根。

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增加家族利益,智伯假借晋公的名义,让韩康子割地。韩康子不想给,段规就劝,老大你得给啊,智伯贪财好利,刚愎自用,咱不给他会打我们的,不如给他,给了他,他肯定还会找别人要地,别人不给肯定就干起来了,我们既免于战祸又能静观其变。韩康子一听,你老小子真损,我喜欢!于是割一万户封邑给智伯,智伯很开心。接着,智伯找魏桓子要地,魏桓子也不想给,他的手下任章也劝,老大这地你得给啊!智伯无缘无故地要地,各士大夫肯定心里害怕,我们给他土地,智伯肯定骄傲起来,我们找点好队友图谋老智家,要是不给土地,只有我们成为智伯的眼中钉、肉中刺,灾难就到我们头上了。魏桓子也笑了,你比段规还损,我喜欢!可别大家都是这么想,那就毁了啊!然后也拿出一万户封邑给智伯。

此时,智伯心里太开心了,动嘴皮能来钱,可比父辈们强太多了!于是向老赵家要蔡、皋狼之地,赵襄子无恤同志一根筋,土地没有要命一条!智伯一下就火了,真有人敢太岁头上动土,干他!于是带着自己的和老韩、老魏三家的联合部队讨伐老赵家。

赵襄子要逃跑,于是就问左右,我现在能去哪?随从说,长子这地离得近,而且城墙厚实完整,赵襄子觉得不行,老百姓用尽力气盖得城池,现在又想让他们以死守护,他们不会真心跟我;随从又说,那就邯郸吧,仓库里有梁有钱有武器,赵襄子又说,不靠谱啊,仓库里的都是民脂民膏,现在又要因为护城而战死,他们不会真心跟我;随从又说,那就晋阳吧,你爹发迹的地方,有感情,尹铎这些年一直苦心经营,搞不收税不服役的惠民工程,老百姓肯定跟着你。于是赵襄子跑到晋阳了。

智、韩、魏三家围住晋阳,打了两年没打下来,智伯气的决开汾水河淹了晋阳,城墙被淹的只剩六尺高了,大家吃饭的锅底下都往外蹦青蛙了,可老百姓就要死心塌地的跟着赵襄子。智伯坐在战车上于水前观战,魏桓子做车夫拉着马缰绳,韩康子陪在智伯身边上。智伯看到水淹晋阳的惨状,哈哈大笑,我今天才知道大水可以灭亡一个国家啊!吓得魏桓子用肘子撞一下韩康子,韩康子用鞋踩一下魏桓子的脚背,智伯能水淹晋阳,就能用汾水淹了魏国的安邑,用绛水淹了韩国的平阳,也明白了老赵家完蛋了,就轮到自己了。

智伯家臣絺疵说,老大,韩魏必反,不如先下手!智伯说,你怎么知道,我看他两挺乖。絺疵回答道,从他们办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事儿上能看出来,首先,三家攻赵,赵氏灭亡,灾难就会轮到他们;其次,当初约定灭了老赵家,三家平分了老赵家的土地,现在马上就要破城了,那两货一点也不高兴,老皱着眉头,这不是要造反吗?

第二天,智伯用絺疵的话点韩康子和魏桓子,这两人吓得跪地上磕头,:“就差喊你亲爹了,还想咋的啊。你可别信絺疵的话,他这是收了老赵家的贿赂了,让您怀疑我们,这样老赵家可就有了喘息之机。再者说,我们难道看不到马上就分土地的好处,反而要冒着危险做不可能完成的事儿?我们可不傻!”

智伯一听,有道理,谅你们也不敢反!絺疵一看智伯不听自己的,找了理由出使齐国避祸去了。

而这边,赵襄子派出自己手下第一巧舌,找韩魏谈合作,两边你情我愿,一拍即合,于是变成韩、魏、赵三家灭杀老智家了。

司马公认为智伯的灭亡是因为才干大于了品德。才能和品德相比较,品德是重要的,才能是次要的。德才兼备的是圣人,德才皆无的是愚人,德高于才的是君子,才高于德的是小人。因此在国家治理上,人才的选择标准是重要的,才能是一方面,德行也是一方面。

(四)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赵、韩、魏三家瓜分智家的田土,赵襄子把智瑶的头骨涂上漆,作为饮具。智瑶的家臣豫让想为主公报仇,就化装为罪人,怀揣匕首,混到赵襄子的宫室中打扫厕所。赵襄子上厕所时,忽然心动不安,令人搜索,抓获了豫让。左右随从要将他杀死,赵襄子说:“智瑶已死无后人,而此人还要为他报仇,真是一个义士,我小心躲避他好了。”于是释放豫让。

豫让用漆涂身,弄成一个癞疮病人,又吞下火炭,弄哑嗓音。在街市上乞讨,连结发妻子见面也认不出来。路上遇到朋友,朋友认出他,为他垂泪道:“以你的才干,如果投靠赵家,一定会成为亲信,那时你就为所欲为,不是易如反掌吗?何苦自残形体崐以至于此?这样来图谋报仇,不是太困难了吗!”豫让说:“我要是委身于赵家为臣,再去刺杀他,就是怀有二心。我现在这种做法,是极困难的。然而之所以还要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天下与后世做人臣子而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

后来赵襄子乘车出行,豫让潜伏在桥下。赵襄子到了桥前,马突然受惊,进行搜索,捕获豫让,于是杀死他。

豫让身为刺客,为报智伯知遇之恩,舍身刺赵,为了心中的大义,舍身刺杀,这种精神是可嘉的。但是刺客这种行为在历代的角度不同,解读也不一而同。但是无法磨灭的是,作为刺客,豫让完成了自己的心中坚持的,纵然最后并没有成功,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没有辱没自己坚守的道义。

(本章完)

.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