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宣王挽周

31调虎出宫

  • 作者:怀庆有山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2-05-03 09:05:10
  • 章节字数:7364字

七月初五,王宫之中,入夜,疲惫的周厉王,来到了王后的寝宫中休息。

王后撤走了下人,亲自上前服侍,为厉王脱衣解带。

王后有些心疼的看着厉王憔悴发黄的脸颊,想要说些什么,却又欲言又止。

厉王不知是太过劳累了,所以没有看到王后眼神中的不安,还是有意忽略了,只是将粗糙的大手轻轻地放到了王后的柔荑之上,微笑着,表示安慰。

两人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四目相对。

别人不知道,可是身为枕边人的王后,何尝不明白自己这位丈夫,这些日子,以各种名号将忠于天子的甲士开入王城,又岂会是无矢放箭?

之前国库亏空,厉王晕倒,现在又是诸侯进京朝贺,甲士入京,这些联系在一起,厉王要做些什么,已经呼之欲出了:共王诛密伯、夷王烹齐候,自己的丈夫又怎么会允许天子的威严被诸侯们如此践踏!

而想要洗刷这屈辱就只能用血!

诸侯贵胄之血!

王后知道,也曾想过开口劝阻,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周礼之下,她这个王后不能够对朝政指手画脚。而且她敏感的身份,(西方侯伯申侯之女)也使得她自从嫁入这王宫后,便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唯恐犯了这位丈夫的忌讳。

所以,在这场谁也不知会造成何等动荡的风雨之前,除了忍着离别之痛,将爱子送走外,他所能做的就是默默的陪伴自己的丈夫走到最后了。

次日一早,厉王在王后处用过早膳后,便又匆匆赶往正殿,命令孟子,将殿中的宫人皆清除出去,同时招来了申季子。

很快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和盔甲,走路带起来的碰撞声,肤白体高,却又不乏英武的申季子奉命而来!

正值而立之年的申季子,此时正是武将的黄金年华。朝气蓬勃,而又褪去了稚嫩。

其英姿勃发,让周厉王心中颇为暗叹:

“可惜呀,可惜呀,国内不宁,本是当震慑蛮夷,开疆扩土的虎奔壮士,也就只能做做这宫围之事了。”

“末将参见天子。”

盔甲在身的申季子,不卑不亢的行礼问安。

厉王也不多说话,开口低沉的问道:“寡人命你办的,事如何了?”

禀天子,按王上吩咐,虎贲六旅3000虎贲卫士,中旅已至丰镐城北六邑加强防卫,左、右二旅分别置于丰镐城外,接待诸侯的馆驿中,护卫前来朝觐的诸侯。

上、下二旅也皆以至丰镐二城中,各主要街道,巡逻护卫。

至于中旅,则在王后凰卫二旅协助下,负责王宫戒备。”

“不错,很好。诸侯朝拜之际,丰镐二城的警卫,务必要加强,以免再生差池。”

周厉王颇为满意的点头嘱咐。

“王上,臣有一言,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讲”,周厉王爽快的答应道。

申季子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低着头,咬牙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3000虎贲卫从王宫中抽走殆尽,若有万一,有贼人趁虚而入,天子有难,则虎贲卫上下皆为罪人矣。”

对于申季子的担忧,周厉王不以为然,反而颇有几分顾盼自雄的挥手道:

“哎,将军多虑了,这王宫位于丰镐之中,只要丰镐二城无忧,王宫又岂会有难!

况且这京城之内,国人数万,只需寡人振臂一呼,又有哪方宿小可以成事?”

眼看周厉王心意已决,申季子便不再多元,只是默默的做好这一天只吩咐的事情。

他的地位比较尴尬,虽然未同上大夫是王后的弟弟,太子的舅舅手握三千虎贲军看似威风凛凛,可实际上他的一切都来自于天子的加成。

将军的能量来自于军队对他的服从,可是虎贲军,这一只几乎汇聚了西周大半精英家族子弟的武装力量,除了天子能够以至高无上的王权如臂指使外。

其余的人,哪怕是贵为天子三公,也很难将其彻底掌控,这些都有着深厚家族背景的虎贲卫们,他们可不是给两吊钱就能够被收买的苦大兵。

或许虎贲卫中大部分人并无什么惊天伟地之才,但是受过良好教育,并且从小也是在大家族中长大的他们,政治素养、眼光,甚至是消息渠道都不缺。

申季子哪怕归为虎贲将军,是他们的顶头上司,可是若是没有天子的诏令,也很难调动这些拥有着独立政治立场(出身贵族),独立经济基础(王田俸禄)的虎贲卫们。

至于说彻底掌控,让这些虎贲卫对自己言听计从,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想要让人给你卖命总得给点盼头吧,可是申季子有什么?有一个年仅5岁的太子外甥?

笑话,连天子都不能为所欲为,又何况一个太子。

这些虎贲卫中,有不少军官的家族背景,还远在申季子之上!几乎是与大周与国同戚,根基深的要命,真要斗起来,外来的申季子还真未必能讨个好。

无法真正的掌握军队,这个虎奔将军便只能甘心的做天子的附庸。

否则,天子一道诏书下来,要罢免甚至是杀了申季子,申季子手下的虎贲卫们,绝对不会有丝毫犹豫,砍了他的脑袋,前去向天子复命。

同样是在还没有搞出中央集权皇帝专制的朝代中,西周不像夏朝那般,立国第3代,就因为地方诸侯,后羿寒浞控制中央,搞出一个太康失国,少康靖难,被外人架空甚至替代了近百年。

也不像商朝那般,先是有个权臣伊尹放太甲于桐宫,再有一堆王族子弟杀的你死我活,搞出个九世之乱。

西周的政治体系,简直就是稳定到了极点的楷模!

而西周能够达到如此成就,靠的可不是所谓的天命,(当年姜子牙直接就把占卜的龟壳一脚踩到脚下了),靠的就是这精明至极的权衡之术。

其中对于禁卫军的权衡之术,更是帝王的重点,中国历代王朝也都玩得不错,除了个别也唐后期玩脱的。

(唐朝在唐肃宗之前,太子造反算是大唐皇宫的保留节目了,从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后的大唐太子,几乎都不怎么安生。包括唐肃宗本人也是靠着马嵬坡之变强行上台。

而在肃宗之后,太子政变的传统倒是消停了,但是,取而代之的宦官专权却更为猖狂。自从唐代中起,唐朝的皇帝几乎就没有那个不是被掌握了禁军的太监拥立上台的。

顺、宪、穆、敬、文皆死于太监之手。而代、武、宣、僖、昭亦受制于太监。

应该说对于皇宫政治体系的构建,唐朝着实失败到了极点。)

……

宗伯府中,身子骨还算硬朗的周公身着冠服,拄着拐杖,满意的对着殿中工匠雕刻的石碑,望着石碑上据说是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所留下来的诗篇,情不自禁的念叨了起来: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求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家室,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周公抚须长叹,略带伤感的对身旁的人说道:“我周人能能以一隅之地而有天下,靠的便是兄弟相助,武王伐纣之时,我先祖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卫公康、还有,管、蔡、霍等手足兄弟,皆随武王,披坚执锐,奋力杀敌,终斩纣王之首,而有大周天下。

可管、蔡、霍三人竟是利令致昏,竟然与仇人纣王之子武庚为盟,反周复商!害得我大周险些倾覆。

如此不顾手足之人,竟生于我大周王族,着实是耻辱啊!”

老周公说着说着便怒发冲冠,鸩杖止不住的点在地上,语气中满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甚至一时间有些喘不过气,把旁边的人吓了一跳。

“宗伯,止怒,止怒。”

周围人纷纷上前给这位老人家抚胸捶背,好生劝慰,担心其气出个好歹。

侍着忙活完后,慢慢脸色恢复了平静的周公指着这块石碑,对着护卫吩咐,道:将这块石碑放到府门处,凡是进入宗伯府中的大夫,卿、诸侯,都让他们给我好好的站在院子里念上一遍!”

“诺”

让来京城的诸侯,卿在进行这样类似于自省的举动,放眼大周只怕,也就只有这位王族长者才有如此资格了。

也不怪这位已经半隐退多年的周公如此愤怒。

自从和召公谈过话后,原本周公其实对于此次仓库上事还没太放在心上,毕竟硕鼠何处没有?偷米、揩油也是常事。

(21世纪的东京奥运会,办的为啥那么阴间?连管经费支出的会计都主动下了地府,你说为啥?)

可当老周公从自己的家族子弟那里得到了详细情况后,当场就勃然大怒了!

原本还只是以为普通的偷粮揩油,可哪曾想这些人的参与,已经快到丧心病狂了!

掏空了国库三年的收成!

他们想干什么?

这不仅是在挑战天子的权威,更是在挖大周的墙角,在蛀空大周这座宫殿!

这让身为王族长老,带天子管理王族事务的老周公,羞愤交加,觉得自己辜负了天子的信任,把王族的风气管成了这副德行!当真是忍无可忍!

于是,在冢宰豳公挂名不做事,司寇单公管不得(周礼,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身为司寇的单公,只能管管国人,权力实际上很小。)

司徒召公没法管,(这些贵族们搬空了国库,靠的是正当的借钱放贷,他这个司徒也真有些束手无策。再者以现在国库的情况,说不得什么时候就又要借钱,他也是真得罪不起啊!)

所以只能指望着这位老周公德高望重,能够压压这帮人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