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宣王挽周

33京城风起

  • 作者:怀庆有山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2-05-03 09:05:12
  • 章节字数:7622字

五官出宫后,无数只钉死在王宫处的眼睛,纷纷跟了上来。

很快,王宫中天子的打算以及准备推出的磨盘,便成为了焦点。

贵族们倒是还好说,得到的消息相对而言比较完整,也不太在乎这点粮食上的计较,哪怕心里还有点小九九,可是在天子一次性就将这么多的磨盘送出后,其中警告的意味也很明显了。

再不知道收敛,那就真要跟天子刚上去了。

西周的天子,确实不能如后世皇帝那般对贵族生杀予夺,可西周天子,也不是后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普遍智商欠费,武力欠收,见不得血的“贤”君!

真把天子逼急了,纵然做不到像汉武帝、明太祖那般血尽长安、秦淮尽赤吧,但如春秋楚庄王、晋厉公一般,拼个鱼死网破,干掉几个树大根深的封君贵族,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只是接下来引起的动荡不好收拾,

所以大多数京中贵族,在短暂喧哗后,便转入了地下模式,寂静地等待着接下来天子与诸侯的博弈。

毕竟,天子的债主可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这些畿内诸侯。自己犯不着当那个墙头草。

可在丰镐城中的国人们却沸腾起来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上那些上层的贵族,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消息故意传一半,使得城中一时之间流言满天飞。而这些流言的背后,只要有点经验的就知道是那些贵族在捣鬼。

(贵族不敢亲自下场,自己命太娇贵了,万一有个好歹怎么办呢?

好好的稳坐钓鱼台,在背后煽惑下民,让这些命如草荠的人为自己冲锋陷阵,顶雷蹈火不好吗?

这也算是贵族的传统技能了。后来的孔子一家之所以由宋国移民到鲁国,也是中了这一招。

《左传》桓公二年说,宋殇公即位后,十年十一战,百姓苦不堪言。

孔父嘉为司马,华督为太宰。借百姓怨声载道之机,华督先扬言说:“这都是因为司马的原因。”成功的点燃了士兵的怒火,然后借着士兵的怒火,华督在这些国人甲士的支持下,一日上间先杀孔父嘉,又杀宋殇公,完成双杀。)

在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大多数国人都主动忽略了天子计划中麦粉、磨盘之类的精华,而死死的揪着麦子这一糟粕,议论纷纷。

正如周厉王所担心的那样,明明自己放出的消息是:天子打算用麦粉来替代粟米,偿还之前所欠国人债务。

结果,传着传着就成为了天子,打算用麦子来代替粟米,偿还所欠债务。

麦粉、麦子对后世吃惯了馒头包子的人而言,或许没什么区别,不过就是多经一道手而已。但对于还没有尝过面粉的周人来说,其中的差别那就等于黄金跟黄铜了。

用麦子来代替粟米偿还之前从国人手中所欠的粮食债务,对于国人而言,则更是等于用人造肉当猪肉卖。

“不地道,绝对的不地道,黑心朝廷,无德天子!”之类的话语,很快就在京城中传遍了。

这是最让统治者难受的,对于那些贵族天子有的是办法。

如果想要忍气吞声,暂时求稳,大可以妥协让步,以利益换得这些贵族们暂时消停。

当然若是天子不想忍,就想给这些混蛋一些教训,也有的是办法。

若是脾气委婉点的,可以拉拢这些贵族的仇家,挑拨其矛盾,然后自己暗中出手,推上几把。(比如干掉了赵氏一族的晋景公,诛灭了栾氏一族的晋悼公走的都是这个套路,在贵族圈里混的谁能没几个仇家。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利用一下,结合一下,没毛病)。

如果君主脾气比较刚,也可以进行威胁,家大业大,牵挂多的贵族往往都比较怕死,只要天子露出刀子来,基本就都能消停。如晋厉公诛灭郤氏(只是这是万不得已,他用的手段,因为虽然用起来痛快,但是其引起的波澜很有可能是君王也难以掌控的。晋厉公最后就是死在了其他贵族的联合攻击之下)。

可是对于这些民间的群众,高高在上的天子就难受了。

因为天子无法向与贵族谈判,与那些传承了几代,井然有序的大家族不同,在这些贵族家族里往往都有几个可以一言决定全族行动的大佬。只要能想办法让这几位点头,那么这个贵族家族就会暂时消停。

可是民众就真是一盘散沙,哪怕有几位所谓的领袖,但是这些领袖若是没有足够功勋与时间真正成为这些民众领袖的话,那么充其量也只能算个代言人而已,哪怕天子能够让这些所谓的民众领袖悔悟,可是这些领袖悔悟之后,只怕也只会被国人唾弃。(就如早期孙中山一样,虽然他的名望很高,但是终究缺乏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需要的时候,各方军阀可以把他供出来,不要的时候就可以将他一脚踹到海外)

而天子贸然使用武力镇压,很有可能激发民变,当时那就真玩砸了。

哪怕真的强行用武力压下去,除了给自己脸上抹黑之外,也没什么好处。

反正对于贵族而言,平民本身就是用来抗雷的炮灰,死多少也伤不到他们的。谣言是我造的,谣言是我说的,可是你有证据吗?这玩意儿没腿没翅膀,传出来就没得完。你天子能抓到证据吗?

你能看到的,只有被搅和起来的民众怒火!

至于说流言止于智者,可惜大多数人都不是智者,而一个智者也挡不住如洪水一般的流言。

很快在京城中,有关天子打算用麦子来代替之前所欠粟米的消息,便在城中各方流传开来,一时间城中坊市,嘈杂不堪。

不少国人都在一起,对天子此举颇有怨言:“稷(粟)乃五谷(稷黍麦菽麻)之首,国人祭祖所用,麦乃劣谷,野人奴隶所食,天子欠我等的乃是粟米,却要以这麦子来偿,这不是害民吗?我等要国府给个说法!”

很快,京城里的民众进入了一种亢奋的状态,不过好在由于这些民众没有得到国府诏令,还只是小规模的聚集在一起抱怨。

加上虎贲卫士早早的就上街巡查,除了极个别脑子发热的二愣子,被武装到牙齿的虎贲卫当场拍倒拿下,其余的人碍于虎贲卫的身份,(谁知道背后是哪家贵族,弄不好大水冲了龙王庙怎么办?),倒也不敢公然反抗,只是恨恨的在一旁当了旁观者。

在虎贲卫的几次巡逻戒严后,丰镐二城的秩序,还算是波澜不惊。

同时得知京城不出意外的骚乱后,周厉王又命令司徒府派人去城中向百姓解释麦粉并非麦子,甚至派了几个会做面食的厨子,到城中公开摆摊,让民众知道到底什么是卖粉。

……

在城中正忙的不可开交,织识城外也热闹了起来。

馆驿之中,等待着朝觐天子的诸侯们,在收到了天子命人送到送来的磨盘,以及麦粉后,也都开始了私下商谈。

……

丰西馆驿中,数位诸侯紧急召开了一场宴席商谈。

杜伯用手细捏着案上碗中摆放着的麦粉,意味不明的笑道:

“据说这磨盘和麦粉都是那位小太子想出来的,也不知是知是假,倘若是真的,那这太子道还真算是天纵奇才呀!着实是大周社稷之福,啊,诸位说是不是啊?”

“哼,他就是说一千道一万,这麦子终究也是贱食,如果是天子想要拿这东西来糊弄我等,只怕也未免有以次充好之嫌吧。”

邰伯满是嫌弃的看着盘中那所谓的麦粉,不以为然的道。

“没错,天子搞出个三h粉来,所谓的无非就是看麦子的产量高,所以想要以此搪塞我等罢了!吾等之前借给国库的,那可都是实打实的粟米!哪有这般道理?”

”没错,天子也要讲道理,怎么还不起债,就想要玩无赖,是何道理?!”

……

一时间,正室之中,群情激愤,这些诸侯们除了少部分沉默不语外,大多数人都对天子以麦扺要的打算,进行了深刻的谴责。

一直在主位上,暗中观察局势的毕侯见到这些猪,我们一个个口水满天飞,却只在抱怨后,终于忍不住出口制止:

“安静,安静,吵有什么用,商量办法才是道理。”

话语虽不高,但却颇有几分威严,之前还在那大放厥词的诸侯们,在毕候张口后便自觉的乖乖闭了嘴。

这让毕侯心中颇有几分自得,能够将这些刺头们压制下去,纵然是天子也要费几分手段吧。

“天子失德,欲以麦子抵消我等的欠债,虽说尊卑有序,君臣有别,但也不能任由天子如此妄为,诸位以为,我等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啊?。”

听得毕侯这次打定决心要与天子做过一场的话后,诸侯们一时间都有些心虚的相顾无言,私下里抱怨两句自然没什么,可是真要摆开车马,光明正大的与天子打擂台,不是所有的诸侯都有这个胆子的。

而樊侯更是赶紧开口劝阻:“

“毕侯,听闻宗伯在府门前立了一块石碑,上刻棠棣之诗,我等毕竟也是姬姓子孙,是否也应该体谅一下天子难处,若闹得太过难看,只怕不好收场,也与社稷无利啊。”

对于樊候这番忠臣之言,在座大多数诸侯都嗤之以鼻,杜伯更是讽刺:

“哼,樊侯,你倒是会做人情,国府所欠债务中,你这堂堂的侯爵竟然只借了一万石!除你以外,我等在座的,哪个借给国府的粟米少于5万石。

用我等的粮食做你这忠臣对天子的人情,未免也太会算计了吧。”

紧接着另一位对樊侯颇为不满的伯爷也跟着讽刺:“就是,樊侯若真要做忠臣,我等也不拦你,只是可否请樊侯替国府将欠我等的债务,连本带息一并还了,我等绝对不会再对天子说个不字。

毕竟,我等小门小户的,可不如您樊侯家大业大呀”.。“

眼见自己成了众矢之的,樊侯只得悻悻的闭上了嘴。

……

类似的场景,也在镐京东的馆驿中发生着,只不过管事人变成了韩侯。

在这些诸侯的小会里,诸侯对于天子搞出个麦粉来,这些诸侯都表示了理解,有那个天子愿意被人卡脖子的。

只是理解归理解,生活归生活,可理解不能当饭吃。

大部分诸侯对于天子搞出麦粉这一事,本能的都想要抵制。

至于理由那也是相当的充分:天子岂可害民?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