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宣王挽周

37张网以待

  • 作者:怀庆有山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2-05-03 09:05:19
  • 章节字数:7684字

八月初一,一切尘埃落定,远在渭水北岸封地的姬静,也准备返回京城了,在路上的姬静得知了事情发生的大致过程。

在厉王出其不意的将诸侯控制在王宫的同时,他那位舅舅又尽可能的保证了京城的不生乱,暂保中央不乱。

接着周厉王又命司徒和司寇出面,安抚各方国人贵族,以尽快保证京城可以恢复稳定。但是,厉王以城外仍有诸侯叛军为名,要与各处的贵族和国人,暂时结社自保,不得随意走动,以防止城中心怀叵测者勾结。

至于说信息泄露,这个是无法避免的。

这些诸侯们明的暗的,谁知道在京城里到底有多少人为他们通风报信?

得知城中之事后,诸侯甲士们一时群情激愤,立刻便将馆驿中天子派来的官吏悉数拿下,而后控制了馆驿,前面说过了,馆驿其实类似于一座小城邑了。

然后,接下来这些由各个诸侯所带来的大夫们在商讨下一步时,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

有些人认为,应该一鼓作气冲入京城,逼天子交出诸侯。

以毕侯所带来的大夫毕千为代表,看起来略显阴鸷的毕千当机立断道:

“吾等有2000多甲士,冲入没有城墙保卫的京城,易如反掌,天子单凭3000虎贲卫根本挡不住我们,况且虎贲本就心思各异,而另一头,可还有2000多友军虎视眈眈呢?”

对于这个虽然有效,但是实在太过激进的做法,只有少部分人用沉默表示了认可,但大多数人则都从心里反对。

200年来宗法制和分封制下,天子的权威虽然不算高高在上吧,但是对于他们这些中下层的贵族而言还是颇有震慑力的。

至少,还没有谁敢公然将刀剑对准天子。

即使到了春秋礼崩乐坏时,强如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等诸侯也不得不依靠天子的大义,从而使得自己可以顺理成章的成为诸侯霸主。

而凡是对天子动了刀子的,也都被这些真正有远见的大国给干掉了。

这是强大的社会惯性,这惯性的强大一直延续到了战国,哪怕天子已经彻底失去了实际价值,哪怕战国七雄里最为弱小的韩国,都可以轻而易举的灭掉已经只剩下了一座孤城的周天子。

可是,在长平之战前,在还没有哪一家诸侯已经注定能够统一六国之前,却从来没人敢做,哪怕是秦武王率军冲入了洛阳城,也不敢取而代之。

况且西周,天子权威仍在,深受周礼熏陶,也明白贵族圈中不成文规定的贵族们,在一些敏感问题上,更是小心翼翼,唯恐越雷池一步,为自己和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比如,公然起兵攻打天子!此事无论成败如何,或许这些贵族效忠的国君未必有事,可亲自当了刀子的贵族,却一定会被灭族!

为了司马家,成济用戟刺死魏帝曹髦,可司马昭为平息众怒,将成倅、成济兄弟二人处死。

为了朱温,蒋玄晖弑杀唐昭宗,转过头来,朱温就装模作样的把蒋玄晖杀了给昭宗报仇。

除了要给天下人一个说得过去的交代外,同样的,没有任何一个统治者,会喜欢敢于犯上的人,哪怕这个人是为了自己好。

再者,从现实角度上来看,动手的成功率未免也太低了点。

2000多甲士与3000虎贲卫在京城大战,这太疯狂了!

至于距自己还有50多里地的友军,也未必能够指望得上。(自古坑友军的案例实在太多了,甚至像后来,晋国卿族相争时,智氏带着韩,魏两家去灭赵家,结果转过手来,魏韩两方与赵家开了个联欢会,把队友智氏给干掉了。

想想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将领入功德林或是入地府前,最常用的名言: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拉兄弟一把!)

一旦真的刀兵相见,到时,能不能够救出自家的君主不好说,单说一旦自己杀向了京城,只怕到时候京城中,哪怕之前是支持自家君主的国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产、家人都会主动的跟他们拼命!

甚至,连那些对天子此举心怀不满的贵族们,也会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扛起枪来,和这些侵略者死战到底!

在这个全民皆兵的时代,京城中那些国人,有几个没有上过战场的?又有几个没有干过屠族破家的买卖?谁不知道失去了统帅约束的乱兵,有多么的可怕!

那是,见人就砍,见钱就抢,可不会管你是谁!甚至地位越是高,家里越是有钱,死的就越惨。

不会真有人以为,儒家经典中说,天子之师,乃有道之士,秋毫无犯,就真以为西周的军队就是解放军吧?

不会吧?

《说苑》:武王克殷,召太公(姜子牙)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

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斩草除根,一个不留。

仁义?呵呵。

怎么?你是宋襄公附体了吧?

如果那些诸侯还在军中的话,还会好一些,毕竟这些诸侯明白,一旦杀了京城国人,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麻烦!对于这些有追求的高等贵族而言,他们是懂得克制的。

但现在军中虽然还有不少大夫,但却仍然不能让人放心,至少不能让国人们放心。就如你不能够指望一个只有三千软票的普通老师,想着清华北大的百年大计。

身份的差异,有的时候就是这么重要。

所以,在短暂的沉默与思索后,另一位较为老成的大夫就忧心忡忡的劝阻毕千道:

〝天子既然敢动手,那么就必然有所倚仗。

况且诸位君主皆已被擒,我等无人可以号召京中国人响应。

现在我等若是强行攻打京城,只怕天子登高一呼,那些国人哪怕再不愿意也会拿起武器,响应天子号召,与我等血战到底的。

到时,只怕被天子扣为人质的诸位君上,就要难逃一死了呀!

不如暂时,驻兵于此,震慑天子,以免天子加害于人。

再派人分别去联络城中与诸位君上相好的国人长老,通知各自国内加强戒备,好与天子谈判!如此方为稳妥之策”

一句话就是:别浪。

没胆子和天子动手,只想着通过谈判,尽可能的有个体面的收场。。

虽然毕千再三顽固地坚持,:必须要打天子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在大多数人的反对之下,也只得恨恨痛斥:

“无胆之辈,诸侯百年社稷,必毁于尔等之手”!

当然,大多数人都没有理睬他,只是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这个激进如狂的疯人。

在大多数大夫看来,天子就算是绑架了那些诸侯又如何?

不会真以为你把国君给绑了,他们就会束手就擒吧!

哪怕天子拉下脸来,像后来的楚成王一般绑票勒索,只怕除了受到唾骂外,也得不到什么,只要诸侯的封地都还在,那么自己便有着逼天子低头的底牌,到时最多就是吐出些许利益罢了,何必这么找死呢?

……

不过很快就让他们失望了。

因为周厉王为了这盘棋,那可是下足了功夫。

在京城的动乱还没有真正传开之前,西部的申国、西虢国,毛国三国大军联合,开始沿着渭水,突然奉王命东下。

而率领这支军队的不是别人,正是应该在洛阳坐镇的毛公!

之前,毛公命人以献俘的名义派了一千甲士和数万俘虏入关中,不知道牵动了多少人的神经。

但是,最后这数万俘虏都被天子照常北上,安置到了天子的封地中,而那一千甲士则被天子勒令停留在了距京城还有五十里的地方,既不让他们东归,也不让他们入京成为了诸侯心目中的达摩克斯之剑。

一千名精锐甲士,若是忽然暴起发难?

这些诸侯们可都嫌自己命贵着呢。

为此,史无前例的这十数位诸侯,总共在京城东西总布置了5000甲士,就是防止出现意外。

但是这些诸侯的格局实在太小了点。

因为,周厉王压根就没打算用这一千甲士收拾这些诸侯,他要的只不过是尽可能的将这些诸侯的军队中坚调出国。以免自己接下来对这些诸侯封地动手时,抵抗太大,造成关中周人元气大伤。

周厉王冒这么大风险,是为了让自己真正掌握关中王畿,可不是为了把关中毁于一旦。

与此同时,位于渭水北岸的豳国,也打出了奉天子诏之名,六千士卒顺着泾水南下,只用了不到三天时间,便越过渭水,开始在京城外驻防。

而镇守关中东方大门的东虢国也忽然出手,率领着本国部分兵马与成周六师近两万人,入陕平乱。

这些忠于天子的防边诸侯大军,从北、西、东,三方,一同向王畿内,那些被天子拿下的诸侯封国开始了攻击!

关中周天子所主要依靠的力量,乃是由文王武王所组建的宗周六师,一师6000人,合计36,000人。

在成王康王时期,伴随着大周国力增强,户口繁衍,为此,开始对宗周六师进行扩张,(也是为了强干弱枝,保持宗周对成周的力量,绝对压制)。

周天子将每一师的人数翻了一倍,一师成为了12,000人。六师便是72,000人。

这支力量,本来应该是周天子震慑一切不臣的利剑。

但可惜的是,根据分封制的规则,真正天子能够随时调动的不多。

除了京城附近的六师国人由天子直接调动,其余国人和野人所在的土地,由于都被赐给了诸侯和大夫,所以当周天子想要纠集六师出战时,往往先需要下命令给诸侯,大夫们方可凑够人数。

初时,由于这些诸侯和大夫们在地方上的实力不强,所以天子征召军队还算顺利,但越往后,伴随着这些诸侯和大夫一代代人在封地上的经营后,这些诸侯大夫们,越来越把自己封闭的军队当成了私有的财产,而他们封地上的国人,也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对天子的忠诚度日益稀薄。

于是曾经的宗周六师,至少超过一半,实际上已经沦为了这些诸侯的私兵,天子若是不经这些诸侯允许,根本就无法调动,甚至即使能够调动,这些诸侯和大夫们往往也会送那些老弱病残滥竽充数。

曾经强悍的宗周六师,就这样子走向了末路。

若是再不用狠手就真的完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