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宣王挽周

68诡局

  • 作者:怀庆有山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2-05-03 09:06:12
  • 章节字数:12758字

当方叔率领着手下继续追杀着逃敌时,在经过了几日休整后,姬静也总算恢复了过来,在一场大睡后的姬静有些发烧,把北宫吓了个半死,赶忙请随行的太医诊治。

甚至连太傅共如和姬白,两人也被吓得不轻,生恐他有个好歹,几乎是日夜不停的守在院中,至于蓝田邑大夫更是上蹿下跳,就跟自己的脑子快死了一样,四处遍寻名医,各种珍贵药材不要钱的往院子里送。

至于蓝田中,之前被方叔、召汉吓得瑟瑟发抖的贵旌们也终于冒出头来,在确认太子疫情的人似乎没有大动干戈的打算,又得知太子生病后都欣喜若狂。纷纷上门,看望太子。

一时间太子所在的院子可谓车水马龙。

当然他们都被冷着脸的姬白给拦了下来。

这就让人很伤心了,我们都是大周忠臣,一片好心看望太子,你这拦着,算怎么回事?

怎么太子就是你家的,我们就不能见见?

对于姬白如此无礼的举动,最开始自然是有不少热血贵族在那里痛骂,并且很想招呼手下的几个侍卫,冲进去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

姬白也懒得和他们多废话,直接命令手下列阵,面对的一排排假咒仙鸣剑戟锋利的虎卫,大多数贵族立刻都表示了理解。

尤其是当在这些甲士之后的姬白,满是真诚的向这些贵族柔声解释:太子现在身子不适需要休息,所以不便见人。

贵族们倒也体贴,没有任何异议,很快便风流云散,各自归家,就是送的礼物差不多能把姬静所在的宅院给埋起来。

等到这些贵族悻悻而归后,姬白颇为不屑地对手下吩咐道:将这些东西先放到仓库中,分门别类列个清单,若是有可用的,也要找几个好手验一验再说。”

姬白对这些贵族是比较鄙视的,之前自己带着太子来的时候,这些贵族个个都跟见了穷亲戚的土财主一般,想尽办法闭门接客。

想想之前,那几位把贪污社会搞出了高度的大人物,也可以理解,毕竟这些贵族谁也不愿意没事自己上去挨刀子呀。也就只有蓝田大夫出来迎接了一下,其余贵族连个招呼都不打。

可是在方叔忽然动手,召汉又有雷霆手段控制了城中的军队和这帮贵族,当时就被吓坏了!

这帮大爷不会就是来抄家的吧?

如果太子一行的任务真的只是单纯的去骊戎参加祭祀,那么他们这些蓝田贵族自然不必担心太子会对自己动手,毕竟西周是一个民族社会,哪怕是天子对这些贵族们下手的时候,都要讲个名正言顺,又何况自己还是天子直辖地的官员,哪怕是太子也不敢随意处置。(当然如果有个别脑抽的主动招惹太子,那就属于罪该万死了)。

说白了,身为规则的上层人物他们相信的是规则,带给他们的安全。就如同后来所谓的门阀世家,东林党,满清皇族,他们真的那么强大吗?

他们的强大只不过是建立在对他们有利的规则之内,说白了他们只是原本国家统治秩序内的寄生虫而已。

一旦有狠人敢于挥起刀子(比如黄巢,朱温,多尔衮),相信一刀下去脑袋掉了绝对不会再长岀来。

而在刀子之下之前,哪怕再体面,该跪也得跪。

比如顾炎武这些在明朝各个牛逼轰轰指着君王破口大骂的东南才子,那在满清的大刀下,那跪的就挺快嘛。

暴力的力量总是这么的让人着迷。

所以哪怕方叔在城中呆了不到一天,哪怕召汉一直都是一个维护秩序者的形象出现,但是这些贵族的心理实际上已经紧绷成一根弦了。

毕竟,一把刀子架在头上,你敢堵他就一定不会砍下来?

拿你全家上下和延续了数百年的家族赌这一把?

何必呢?都自己人嘛,低个头放个风,万一上头又要动手,自己提前跳槽跑路就是了嘛,贵族,不知道怎么见风转舵,怎么能混下来。

所以当这位太子生病之后,这些贵族台会如此积极,而姬白对这些欺软怕硬的贵族也颇为不屑,作为一名真正的贵族精英,姬白是骄傲的,对于这一群在安逸生活退化成了猪的废物,姬白只觉得他们糟蹋了那身血统!

在收到了这些礼物后,太医就算是忙活了起来,开始认真的在虎卫们的帮助下,一点一点的清理这些礼物,从中挑选那些能用的药材,这些出身高贵,又游走于战场上的虎卫们大都掌握着一定的医学知识。正所谓久病成良医。

为了以防万一,姬白并且还专门让人拉了两个奴力过来进行试药。

没办法,这年头的医疗水平实在太差劲了,尤其是对于小孩子,夭折率极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医学不发达,表现就是对药材的把控不到位。

虽然周人对于鬼神不像商人那么崇拜,但是巫医不分这个情况却依然存在,可以参考鲁迅先生他爹是怎么被治死的。

而像鲁迅他爹虽然吃的所谓大鼓丸蟋蟀之流治不了病,可也不至于加速病情,可是瞅了瞅这礼单上那些不知道什么玩意儿的东西后,姬白觉得还是悠着点比较好。

一旦姬静死在这里,一行人,除了那位一直待在自己院中,不为外物所动的太史能逃过一劫外,其他人就等着进钧台养老吧。甚至连这都是一种奢望,主辱臣死,在这年代可不是一句废话!

所幸两日后,姬静竟迷迷糊糊地清醒了过来,又休息了两天后方才缓了过来。

然后,太傅共和很严肃的与姬静展开了谈话,共和坚决的要求基金停止这次初始活动返回京城,以免再发生意外。

至于理由,自然不会以姬静的身体为多,否则会给人一种好像这位太子爷就是个病秧子,随时可能驾鹤东游一般。

这不正好最近东边那些戎人闹的挺大的嘛,完全可以以戎人作乱,骊戎义助居心叵测为由打道回府。

反正朝中其实大多数人对于太子这次出使,也都没抱太大希望,都觉得不过就是天子让这位太子出去历练力量而已,没人真的把骊戎的外交活动交到这位小太子的肩上。即使严格意义上来说,骊戎只是周天子的下级而已。

刚刚清醒过来的姬静只觉得脑子很昏,所以哼唧了两声,说让自己再缓两天便又休息了,共和除了让姬白好生保护外,倒也没有再多说其他。

只是在出了太子的院落,回到了自己的院中后,拿出了自己藏匿的军报,原本脸上只是担忧的共和,就直接成了焦虑。

在这些日子里,相比于只是安心守护在太子身旁的姬白等人,共和其实是最忙碌的那个。

早在出发时,在这只队伍中,真正负责与骊戎一族交涉的乃是太傅共和。至于太子姬静,更加类似于观光旅游的游客。

之前共和从太史那里讨到了骊戎文献,对于骊戎也有了大致的认识。

骊戎一族与周人打了数百年的交道,彼此之间的关系说不上是推心置腹,但也还能算是相安无事,以往虽也有些小摩擦,可是如这次这般直接动用了上万人的武力,早就已经超过了以往双方默契的底线了。

哪怕骊戎一族并没有直接参与,可是在靠近骊山的地方,如此大规模的戎人集合作战的背后,若是没有此地的霸主骊戎一族的掺和,这话说破大天也没人相信。

为此,哪怕方叔源源不断的将捷报从前线传来,但是共和心中却越发不安。

前面说过了,在西周国君哪怕不是名将,但是基本的军事常识都还是有的,从方叔送来的军,报中共和敏锐地发现了事情的蹊跷之处:

戎人这次的规模玩大发了,不是以往的几百人,甚至也不是两三千人,而是足足上万人!

“他们想要干什么?难不成真的要与大周开战吗?”

骊山及骊山以南数百里的山区(商於大山)中,虽说广袤无垠,但实际上所有的戎人,加起来也绝对超不过15万!

作为关中的龙头老大,周人对于自己四周这些不太听话的小弟,一直都保持着一定的警惕和必要的监视,每年夏天,由天子直辖的河东池盐,都会沿着大河渡过渭水,然后送到骊山北部的城池负责与戎人交易。

靠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骊戎通过与周人合作,把持了关中南部戎人的食盐贸易,成为了戎人中的老大哥,而周人也可以通过食盐贸易,扼住戎人的咽喉。

除非戎人有能力保证自己可以一口咬死周人,否则便没有与周人翻脸的底气!

这也是天子放心让太子前往骊山的底气所在,因为骊戎实际上他的首领地位很大程度是依赖于周人的政策支持,要真把周人惹恼了,大不了渭水向西逆行个200多里地,把食盐卖给其他的戎人。

靠着食盐贸易,周人甚至不用自己动手,转瞬之间便可扶植其他戎人够将骊戎打翻在地。

毕竟,大山上确实有足够的食物供戎人生存,只要他们敢玩命。

可是盐这玩意儿你能咋办呢?吃不了粮食还可以打猎挖野菜,搞点山味,可是不吃盐?那周人损失的只是钱包,戎人丢掉的那可就是老命了。

食盐贸易,也算是周人控制戎人的一个必要手段,也是靠着这种贸易周人,能够对南方戎人的数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也是靠着食盐贸易,所以周人大致清楚,现下骊戎人口应该在15万人左右。

可是不要小看了这15万人,因为这15万人如果真是拼命的话,确实是能凑出3万军队来的,因为这15万人基本上都是不超过40岁的年轻力壮之辈,以及儿童。几乎没有老弱病残!

戎人由于生活环境困苦,所以与提倡尊老爱幼的华夏民族比起来,他们是真正的弱肉强食!

平常年份,为了节约粮食,他们会将超过40岁(在西周这个年龄,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已经很大了),或者因为各种原因残疾失去劳动与作战能力的同伴,无情的抛到山上喂野兽。

若是遇到灾荒,粮食短缺,那么他们甚至会将婴儿以及体弱者当成强者的干粮。

那是真正的原始社会!

一万戎人,虽然不是全部力量,但也绝对是相当的家底了,忽然暴动,这背后到底出现了什么刺激到了这些戎人?给了这些戎人如此胆量?

要知道现在的天子六师,虽然不负西周初年那锋芒毕露战无不胜的威名,可是那号称战车三千,兵员72,000的庞大体量,哪怕其中有不少水分,可是灭掉个三五万戎人,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当然,前提是这些戎人不要都跑到山沟里,在山地里打游击是极为痛苦的一件事,对此,哪怕后来的苏联都是栽在了阿富汗的山区)。

对于戎人蛮夷的性子,在自己的封地里也没少和他们打交道的共和也清楚,看着各个彪悍不会死,但实际上一个个那都是明白人,

正所谓: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

能够在关中在周人的眼皮底下,活到现在的戎人都精明着呢,没有足够的把握,足够的利益,这些戎人绝不会主动的向大周开战。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理由才能够让这些戎人如此?

骊戎的态度又到底是什么?

越想太傅共和的心中越发不安,作为这支队伍真正的核心人物,共和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

为此,一方面他将这些军报都不动声色的收了起来,然后立刻派人快马加鞭送回京城交由天子加以防备。

另一方面在对于蓝田大夫以及本地其他贵族的态度人仍颇不友善,动不动就甩脸色,只不过时不时的大开虎口,收受贿赂。一些批评之类的也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已,给人一种外强中干的色厉内荏之感。

同时又暗中告诉姬白以及召汉二人,外松内紧,小心意外。召汉务必要控制住那2000民兵,不求能够化为己用,但必须要保证他们不会生乱。

姬白那100名纯虎卫军,更是让每天都要拉出来,围绕着自己与太子的住处,操练一番,以显军威。

别看现在城中只有200虎卫,但是也算有过军旅乐意的共和却感保证:只要自己不重阴招,那么靠着两百虎贲卫灭了蓝田邑,不好说,但是保护自己一行人离开倒是绰绰有余。

当然这些也都是最后手段,毕竟蓝田身为天子直辖领地,蓝田大夫又是召公的侄子,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走此绝路。

杀一个天子,或许会让西周乱上一阵子,但是杀一个太子,除了引发天子在内所有王族震怒,从而给自己招来灭顶之灾外,不会有其他的选择。

“只不过太子实在太小了,所以小心一点吧。“共和到底还是一个谨慎的性子。

明暗双用,总算是将蓝田邑的氛围维持这样的一个较为愉悦的环境之中。

蓝田的贵族们见共和,脸色越来越黑,但是手却越来越长后,虽然有些肉疼,但总体而言,却是在痛并快乐中安稳的进行。

官场的规则:不怕你手上有把柄,只怕你太干净。

自己屁股下面固然不干净,但只要共和肯收礼,那么就一切好办,拿钱办事,这项准则可比皇帝老子的圣旨还管用。

而且只要共和收礼,就代表着他们实际上得到了太子的背书,毕竟身为太子的老师在太子年幼时几乎就等于太子的代言人了,哪怕太子心里不愿意,可是在表面上也绝对不能够非议自己的老师,这就是礼教!

所以,不客气的说,在太子成年加冠开始真正行使权力之前,共和的一举一动实际上完全可以当成太子的举动。

即使是天子也不能够多说什么!(当然同样的,如果太子出了事,太傅也要跟着一块吃瓜,比如说伍子胥,他那倒霉的亲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想要白嫖,没门。)

夜色下,由于东方战火又起,所以蓝田邑进入了戒严模式,夜晚宵禁被严厉执行,入夜之后除了几家贵族的灯光,以及时不时打着火,把在大街上巡逻士兵的脚步之外,整个城市几乎回到了混沌原始之中,黑漆一片。

灯光共和奋笔疾书,写完后写完后不顾辛苦,叫来了自己的亲信,命其带着这封书信交到方叔手。

而另一边,姬静责在北宫的伺候下,勉勉强强穿好了衣服,想要去太史那里。

北宫望着在灯光下更显憔悴的太子手上利落地帮着太子穿衣,神色颇为紧张,欲言又止,却终究还是不敢开口。

身为奴才,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眼色,明白什么时候该劝,什么时候不该劝别惹了主子恼火。

和这位小太子相处了几年,北宫可以清楚从太子那双眼神中知道现在这位太子是打定了主意,自己若是强劝,除了被一脚踢开外,不会有其他结果。

大臣强谏君王,那是要留下美名的。家奴强谏君王,那就是恶奴欺主该被打死了,而且死的时候大家都会拍手叫好,奴才就是伺候主子的,什么时候还要管主子做事了?

为此北宫只部略带惶恐的说了几句:“太子,您现在要多休息。”这类软绵绵毫无作用的话后,便只能小心翼翼只有那么小心翼翼的陪着姬静走到了门前,然后就被姬白拦了下来。

姬白望着虽然有了血色,但仍然还有几分憔悴的太子,很坚决的伸出了手臂,颇为无奈的叹道:“太子您大病刚过,应当休息,晚上秋风多寒,还是回去吧?“

姬静面色平静的摇了摇头,用小拇指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很认真的说道:“这几天我的脑子昏昏沉沉的,现在好不容易清醒过来了,有些事我必须要问清楚,否则今晚我会失眠的。”

“是太史?太子您何必和那种老顽固较劲呢?”

猜出了姬静目的地的姬白苦笑道,同时也打定主意,绝对不能让太子身体彻底痊愈之前再去见那个老东西了!

同时他的心中也对着老太史泛起了火气:您见多识广心够硬,可是也不考虑一下面前这位太子爷才多大岁数,到底讲了什么东西,差点把他折腾死!

真是欺负天子不能把你怎么样是吧?

由于自己的身份,所以之前在东虢国,姬白每次想要观看那些真正的核心文献,都会被那些石头一样顽固不化的老太史,犟着脑袋拒绝。所以姬白从心里,对这一行也有了抵触和鄙视的心理:你说写书是为了让后人借鉴,可问题是你们只知道藏书,却不让人看,有个屁用啊!

加上姬白又好好的打量了一下,现在站着身体都有些颤抖的姬静,心中不让这位太子出去的念头就更加坚定了。

之前见了一面,直接回来躺了几天,现在还没好全,要再见一面,谁知道那个老顽固又会说些什么东西,把这位太子搞死了算谁的!

可是难得姬静的牛劲也上来了,不顾北宫小声的劝阻,就仰着脸和姬白玩起了对视游戏,而一旁的北宫则略带恐惧的缩了缩头,站在姬静身后,低着头看地,这种级别的争端他没资格参与,只能在一旁当个旁观者,同时防止太子再出现意外。不过对于太子今天反常的举动,北宫心中也难免有些腹诽道:

〝这太子到底是中了什么邪?“

在北宫看来,太史虽然身份尊崇,可是以太子的地位要是想见不说随时都能见,可以没多大困难,为什么非要现在?

真是太不爱惜自己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