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宣王挽周

12邯国之灾二

  • 作者:怀庆有山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2-05-03 09:06:47
  • 章节字数:9568字

真正的猛兽,从来不会与野牛的尖角争锋。

猛虎捕食,只会将自己隐藏于无形,找准猎物的薄弱部位,给予致命一击!

邯子虽然表现的比较猖狂,但也没失去理智,拒绝了司马的持重建议,但却为自己留下了余地。

他也不是傻子,在这个贵族普遍都会经受军事训练的年代里,好歹是一国之君,或许不不一定是什么名将之姿,但也绝对不会是个送人头的货色。只是很多时候,之所以反对,正确的建议不是因为自己脑子不清醒,而是有一些逼不得已的原因,正所谓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

邯子丝毫不怀疑那位老司马对自己的忠心,只不过自己内心的小九九,使得自己必须要在公开场合表现出独立的一面。

对于合格的君主而言,即使不能说是乾纲独断吧,但至少也必须要有自己的权威。

倘若什么都按照那位司马的说法做了,那哪怕能够取得胜利,别人也会认为寡人不过是借人之功罢了。那时,寡人这个君主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很多时候,历史上那些君王刚必自用而引发的一系列破事,大部分都是这么来的。

当然,邯子不敢那么浪,虽然说嘴上含着硬气,但是身体还是很实诚的,只不过对于司马的建议也是相当的尊重,只不过做了些许微操而已。

比如说行军的时候,他命令军队放缓速度,以保存体力,又派出了多名斥候先于大军打探消息。

又比如说留下了足足10辆战车,以及200名士卒,交由老司马为自己守阵。

至于说派人回城,再征调些许的兵马,这个邯子倒也想过,但想了想还是拒绝了。

拒绝的原因倒不是为了争功,而是因为自己的家底太薄了,后世有不少人嘲笑日本战国时代是村长械斗,在西周大部分的诸侯也就只能算个乡长级别。

邯国民众,零零总总加起来也就两三万人,可调的军队加起来也不会超过2000。孤城可调动的兵马加上贵族的私兵,也就是1500左右,自己这一次出来已经带了2/3的军队,要是把城里的军队再带出一些那老窝可就真空了。

到时北边的戎人或许被自己打跑了,可是南边与自己相邻的那几位,说不定就敢闹事了。

“反正北边的几个戎人部落,寡人也熟的很,哪怕都加起来也就能凑出个两三千人而已,寡人手上这20多辆战车足够了。”

没见过大场面的邯子对于自己的未来还是相当有信心的。

日过中午,一面打着邯字的军队,正向东边缓缓而行。

大军前行了不到十里,一处刚刚被劫掠的村庄赫然出现!

收割过庄稼的农田上,横七竖八的躺着被剥光的衣服的农人尸体。不少农人的尸体上布满了暗红的蹄印,至于村舍之中,本该是晌午炊烟渺渺之际,整个村庄中却如死一般的寂静,连鸡犬之声都不听闻。

军队不用进村,只需看看村外农田中那些尸体,便明白发生了何事。

负责担任前锋任务的大夫曳见状后,命令军队暂停,抽出了50名野人徒卒,让他们将那些尸体埋了。

“入土为安吧。”

哪怕这个年代的贵族再不将野人当人看,但是人死为大,入土为安的基本道德,都还是要遵守的。

曳在甲士的护卫下,下了战车,对着遭受了劫难的村庄方向遥遥祭拜。

曳祭拜完后,斥候禀报:“禀大夫,村中两百余人,无论男女老少无一生还!”

“什么!他们怎么敢?!他们怎么敢啊?!“

曳满是不可置信,面目狰狞的仰着天空,痴痴的反复念叨着。

戎人与邯国之间的冲突,他也没少掺和,可是如此屠村的举动,却超出了他的想象。

要知道,野兽与人无法组成一个社会的原因在于,野兽不知道什么玩意儿叫底线?

而在历史上,但凡能够与中原王朝共存的少数民族,大部分都会遵守一条底线。一条绝对不允许突破的底线,在西周这条底线便是屠戮妇孺!

周人对于戎狄的态度很是鄙视,但并非是完全赶尽杀绝,实际上。从牧誓国一直到现在,只要愿意接受周人统治,并且不曾触犯过周人底线的戎人,一般情况下周人都是会给条活路的,比如说现在就在河西南岸,活的还算逍遥的大荔戎便是如此。(当然,再惨一点的也就是当奴隶而已。)

可一旦触碰到了底线,那就没得谈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得挑。

就如同历史上春秋的吴、楚、越三国。

越王勾践在战场上击杀了吴王夫差的父亲,彼此之间算是有了血仇。

但当吴王夫差击败了勾践,勾践表示愿意降服后,哪怕勾践是夫差的杀父仇人,可夫差依旧赦免了勾践,并且后来还恢复了他越王的身份。

这并不是夫差个人的问题,而是规则使然。

可是吴国与楚国之间,看似似乎仇没那么大,毕竟吴军到底没有在战场上狙杀过楚王。

可是因为伍子胥扒了楚平王的坟。哪怕对于伍子胥刨坟的事,连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老先生,都觉得这次楚平王自己造的孽。

但是伍子胥触犯到了那条底线!

你可以在战场上干掉活君王的父亲,但却不能在战场下刨死人的坟!

于是,哪怕之后的楚国被吴国打的差点崩溃,靠着秦国才勉强缓了一口气,哪怕在楚昭王复国后,楚国实力大损,依然被吴国欺负,哪怕当时的楚国北边被晋国打压,但是,楚国却从来没有再想过与吴国求和!宁愿被晋国和吴国一南一北,折腾的欲仙欲死,也绝不求和!哪怕只是形式上的求和。

要知道楚人可不是榆木脑袋,后来,楚怀王被秦王坑死在秦国后,为了应对咄咄逼人的齐国,楚国可是说跪就跪,重新认了秦国当老大的。因为秦国并没有伤及到底线,虽然做的很过分。

伤及底线之事,或许带来的直接伤害并不大,但是性质却是极其严重,一旦碰了那条线,就绝对没有再和谈的空间了。

屠村的消息一经传出,全军上下士气再次爆棚,不少国人甲士纷纷慷慨请命:要杀光这些与禽兽无异的蛮子。

这些士兵除了愤怒于这些戎人的暴行外,也有对自己家人的担心,万一这些人也抢到自己家中,对此他们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对于这些畜生还是早点打死为妙。

年少气盛的邯子自然不会让群情激奋的士兵们失望,立刻挥剑,带着军队继续沿着还没有应试的车辙追杀。

只有压后阵的司马,在这一片燥热中,难得保持了冷静,认真思考着一个被大家都忽略的问题:只是以往的戎人大多是以抢劫为主,为何这次却是屠村呢?

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他倒不是不想将这其中的蹊跷上报,只是望了望4周,宽广的平原根本无法隐藏军队,又看了身旁已经被彻底点爆了杀心的军队,这位老师吗?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阴沉着脸,压制着士兵的前进速度。

对此,即使是急着追杀戎人的邯子也不能够反驳什么。

好歹都是自己自下的子民,自己身为君主,没能够保护得了他们,本身就是失职。要是不找回场子就真别混了。

但是为了找回场子,把自己这点家人都搭进去,那也不值,所以对于司马压制军队行军速度的作为,无论表面如何,但他的内心还是窃喜的。

在村社外的大道上,望着那农田中的尸体,邯子心中没有伤感,只有愤怒与心痛。

愤怒这个自然可以理解,不管他到底对这些素不相识的贱民们认识不认识,可哪怕是自己家的狗,要杀,也得自己杀不是?

至于心痛,除了的财物被洗劫一空外,还有人口上的损失,从村社中探查一番回来的斥候,向他禀报:至少有200多具尸体!

对于一个人口也就两三万的小国,这个损失已经不低了。

更让他担心的是要是不赶紧将此次来犯的戎人都赶跑的话,一旦再有几个村社被这般洗劫,只怕自己国中的野人就会在惶恐之中迎来一波流亡潮了,那自己就真要伤筋动骨了。

要是不好好的给这些戎人个惨痛的教训,自己都不好意思回去,说自己是邯国的君主。

很快,邯子便在长宁水西岸碰上了自己的目标,约么100多号戎人正赶着两三百头牛马,拉着满满当当的粮食,正慌慌张张的向东逃窜。很明显是刚刚劫掠归来的。

对此,邯子没有丝毫犹豫,便带着自己的中军发动了冲锋。

数量与质量皆处于下风的戎人,毫无意外,再次被狠揍一顿。

只不过,那些戎人倒也还真是识相,一看有敌人来袭后二话不说丢下自己的战利品.,撒丫子立刻扭头向东,从长宁水上的木桥上一溜烟的跑了。

至于刚刚还一个个红着眼,要用戎人的脑袋来祭天的邯军,则纷纷的开始抢劫起了戎人丢下来的财货。

对于打仗基本属于无偿义务劳动的平民而言,与戎人的脑袋相比,这些牛羊粮食明显更有吸引力。

而对于这些士兵几乎也和土匪一样的劫掠,军中的贵族们除了鄙视以外也没有制止,毕竟这些泥腿子给自己杀场亡命,哪怕玩一辈子也得不到什么赏赐,要是还不让他们抢些财物回去,那就真要出事了。

而见被自己吓得落荒而逃的邯子心情大好,极为不屑地用自己手中的短剑指着那些逃命的戎人,对着身周的军队大笑道:

“哈哈,戎人?贪生怕死之徒罢了,如何是我邯国儿郎的对手。”

“哈哈,是啊,君上神威!”

旁边簇拥过来的战车上,甲士们纷纷应和。

随后等到士兵们都抢的差不多了,邯子便打算发号施令,带领军队乘胜追击,杀过河去。

但总是有扫兴的出来,在战车上,身着盔甲的大夫曳,便很不合时宜的出来劝道:

“君上可否收兵了?”

正在得意处的邯子对于这个搅局的大夫,颇为不善:“嗯,大夫,这是何意?我军正在胜势,如何就要收兵了?”

戈之前确实也被戎人激怒了,但毕竟也是久经考验之辈,很快也发现了不对劲,准确的说是感觉似乎要出事。直到当他看着大军即将过河后,总算的明白了心中的不安来自于的何处。

前方敌情不明,又有河流阻道,一旦大军冒冒失失冲过去,万一对方设伏,可就完蛋了!

大夫面色严肃,一板一眼的先行了军礼后,郑重的规劝:

“前方敌情未明,我军若冒然过水,恐怕会有不测之忧。“

或许是觉得自己的话说的有些难听,这位大夫又还算是有眼色地补充了一句:

“日将暮,不利于大军作战,况且我军虽然刚刚胜战,但毕竟己成疲兵之势,此地无险可守,不可久留。请君上下令,士卒折返归城。”

这个理由就很强大了,古代尤其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地区大军一天走30里都算是多了的,而大军之所以走这么慢,除了倒霉的纯人力运输方法,还有一点就是扎营的地方很关键。

军队扎营,这可绝对是要命的活计,君不见,三国中,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就是因为扎营出了问题,结果被关二爷一锅给烩了。

此外,后来好歹也要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刘备,也因为扎营的问题被初出茅庐的小将陆逊一把火差点烧死。

单说邯子目下的状况,1000多军士,距离城邑已经跑出超过30里了,现在要是加速,不顾一切,倒也能回去,只不过回去之后士兵就得歇个两三天才能够缓过劲来。

至于说就地扎营,邯子望了望4周,只有远处有几个都快分不清的小山包,以一些还不算太过茂密的树林外,基本上都是一片平原,在这种平原上扎营,倒也不是不行,但是工作量比较大。

望了望虽然士气还算旺盛,但已经大汗淋漓,开始喘着粗气的手下,邯子毫不怀疑,要是真的在这平原上扎上营寨,自己手下估计也得躺个一两天。

至于说干脆不扎营,或者随便弄几个帐篷将就一夜,这个邯子还没那么作死。

毕竟,没有谁会希望晚上一不留神就被人割了脑袋。

这位大夫的隐藏意思,无非就是希望这位君上,过完瘾之后,赶紧的回家。

邯子听得这大夫的劝告,倒是没有再像之前对司马一样怼回去,心里有些犹豫,只是望着已经快要跑远的戎人心中又有些不舍,便问斥候:“对面可曾探测过?”

“禀君上,长宁水宽二丈,深不过膝,以东三十里皆为平原,不意伏兵。”

斥候言之凿凿的详细回报着。

邯子听后心中松了一口气,思索片刻后,下令到:“既如此,前锋过桥立营防备,大军沿着长宁水安营,士兵休息一夜,明日再行追杀。”

“诺“

那大夫欲言又止,但还是领命而去。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