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一百六十六章 变通之法

  •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4-06-05 00:36:24
  • 章节字数:5886字

要说赵祯对于李皓是着实不错,在李皓去掉殿前司都虞侯一职之后,还特意把李皓给召进了宫。

给了李皓能随时进宫的特权,让李皓有事便可以直接入宫,不受阻碍。

当然这次让李皓进宫,也不光是为了这事,顺带着还把新任三司使的名字告诉了李皓。

原来的知开封府陈升之升任三司使一职,对于这个人选,李皓还是挺满意的,

毕竟陈升之也是变法一派,似乎又和欧阳修相熟。

有他在任,虽说不可能会有欧阳修在任时的支持力度,但至少不至于拖自己后腿的吧。

在之后,赵祯又勉励了李皓几句,便让李皓退下了。

不过李皓离开了垂拱殿,还没走远,就被顾廷烨给叫住了。

这时的顾廷烨,全然忘记当初让李皓帮忙的模样,大摇大摆的摆出了表姐夫的威风。

气的李皓说道:“你现在这得意什么,你和明兰可还没成亲呢,相不相信我现在就能把这事给搅黄了。”

顾廷烨得意的说道:“我当然相信你能把这事搅黄,但你敢吗!

如今我和明兰聘书都已经下了,你在这个时候捣乱,只怕第一个要把你撕了的,会是我那姨母大人。”

听到这个,李皓不得不承认顾廷烨说的是对的,再加上自己原先就掺和过,把这事给定下了。

要是现在在捣乱,卫氏绝对是下得去手。www.lawace.cn 盘古小说网

一时无语,李皓转身就走,懒得再去和顾廷烨说话。

不过顾廷烨来找李皓却是有正事,赶紧又把李皓拦了下来。

说道:“好了,不开玩笑了,我找你是有话要说。”

说完打量了四周,见此李皓也认真了起来。

两人还是和以前一样,走到了广场的空旷处说话。

只听顾廷烨说道:“你还记得赵策英的那个姨母吗,她要和忠敬侯的小郑将军定亲了。”

听到这话,李皓有些愣了,这兜兜转转的,小沉氏还是嫁给了小郑将军,也真是缘分啊。

不过赵策英怎么和忠敬侯家有了联系,李皓还真有些好奇。

但这事最多也就是奇怪了些,其他也没什么,哪里值得这么郑重其事。

于是问道:“他们结亲就结呗,这事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顾廷烨解释道:“那如果我告诉你,这件婚事是官家让皇后娘娘给促成的,你觉得这事重不重要。”

李皓说道:“那这事就不一样了,你确定是官家让皇后娘娘安排的吗?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个消息。”

顾廷烨说道:“消息我是从朱内官那里听来的,千真万确。

两家已经说定了,只是暂时还没有对外公布而已,但也应该就是这几日,汴京城就有消息了。”

李皓沉默了一会,说道:“看来赵宗全的位子是越来越稳了,官家此举也是在为他助长声势。”

顾廷烨说道:“我也觉得应该是如此,正好你与赵策英相熟,日后可以多走动走动。”

这话就让李皓想起了赵策英拜托自己的事,如果赵祯的态度有所转变,那帮着赵宗全挣一挣太子的位子,也未尝不可。

李皓想了一下,便说道:“好,这事我知道了,等我先回去想想再说。”

之后与顾廷烨分别,等出宫后李皓直接便去了欧阳修府上,想请他给自己拿个主意。

顺便再问问陈升之这位顶头上司的为人,看好不好相处。

等李皓到了欧阳修家,还没说话呢。

欧阳修就猜到李皓来的一个目的,说道:“你这是知道了新任三司使是谁,所以过来打听情况的。”

李皓笑道:“叔父神机妙算,小侄真心佩服不已。

我今天来确实也想问问陈升之的为人,正好叔父与他也很熟嘛。”

欧阳修说道:“我与他相熟不假,可你知道我当初是怎么认识陈升之的吗?”

这个问题李皓自然回答不出,便问道:“这个我还真不知道,莫非这其中有什么渊源。”

欧阳修倒也没再卖关子,直接说道:“我认识陈升之,还是那位韩大相公给引见的,他们两人才是相交莫逆。”

对于李皓而言,这个消息还真是个不幸的消息,现在韩琦是敌是友,李皓都快分不清了。

结果顶头上司成了他的人,那之后做事就得小心谨慎些了。

欧阳修随后交代道:“所以你接下来的步子要缓一缓,盐税变革这事暂时不要涉及过深,尤其是不要触及制度变革。

先试探下陈升之的想法,之后再看该如何去做。”

对于欧阳修的话,李皓自然明白意思,但对此李皓总归有些不甘心。

欧阳修也是看出了这点,说道:“这事你也暂时不要急,正好如今离你的婚期也近了,你可以多花些心思在这上面。

你娶的是英国公独女,到时场面自然要办的尊贵隆重,不能失了体统。”

李皓答道:“这个我自然是知道的,所以我母亲请了宋大娘子帮忙操持,应该不会有问题的。

不过说起婚事,我还真有一件事,要听听叔父的意见。”

随后便将顾廷烨说的话,讲给了欧阳修听。

随后便说道:“官家既然有意扶持赵宗全,那赵策英说的事,我要不要找个机会与官家说说。

毕竟看官家这态度,未必不会同意的。”

欧阳修听后他一口否定,说道:“在已经确立皇子位的情况下,再去逼迫官家奏立太子,这事不妥。

否则韩大相公自己会去做的,还轮不上你。

帮助赵宗全或许在日后会有不小的收益,但还不值得为此让官家疑心,别到时候两边都不讨好。”

对于欧阳修的判断,李皓还是认同的,便也歇下了这个心思。

等后面李皓再回到盐铁司,便对着急了所有下属,对盐税改革的方向进行了调整。

因为榷卖制度的基础是各地的转运司,如今最重要的淮南东路转运使是褚东阳。

对这位韩大相公的门下,李皓暂时不打算去硬碰硬。

于是便把目标先定在了盐场管理及制盐方法上,其次是研究盐引制度。

毕竟现在盐引的发放权已经归到了盐铁司,在尽量不触动地方的情况下,李皓不介意多做些尝试。

所以李皓便组织起了人来,看能不能把后世的晒盐法直接研发出来。

替代如今的煎煮法,以此来降低制盐成本,在保证利润的情况下将盐价降低。

当然晒盐法的具体步骤,李皓不是完全清楚,但作为领导,李皓只需要提出想法,然后让别人来完善就是。

反正后世的事实证明,这条方向是对的,最多就是过程曲折些。

而且晒盐法本身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只要了解思路,总归不会太难办到。

也就在李皓的思路转变完成之后,陈升之的成为三司使的消息便被公布了出来。

同时在汴京中流传的,还有忠敬侯家小郑将军与赵宗全妻妺的结亲的消息,同时也说明了这门婚事是由皇后娘娘做主的。

这一下子就让汴京城里面热闹了起来,又有不少人觉得赵宗全值得投靠,一时间来往他皇子府的人,络绎不绝。

当然这里面大部分都是品阶不高、没有什么实权的官员,至于其他人都还在观望之中。

而且对于其他人而言,权知开封府的位置更让人眼热。

毕竟接连两任权知开封府都直接升往三司,显然这个位置是个风水宝位啊。

也就是他们为了权知开封府而努力的时候,李皓却突然有了新的想法。

赵宗全想要自己出力,帮他往东宫太子的位子上努力,这自然是不能做的。

但以如今的形势,他确实是继承大统的不二人选,那和赵宗全父子保持一个合适的关系,就很有必要了。

既然太子之位过于敏感,不能去做的话,那换一个目标,也不是不行。

反正赵宗全最终的目的都是想要名正言顺,和掌握实权。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