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三国我替代了诸葛亮

第1041章 基础教育

  • 作者:妖哥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2-09-09 04:22:25
  • 章节字数:4510字

若是正常时期,阴平郡的百姓们可以靠少数的一些耕地种植稻谷,自给自足。

不过,一但连续碰上几个旱期,就成了灾年荒年,百姓们易子而食的事情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是现在,阴平郡百姓们的生活却都好起来了。

可以说,现在的阴平郡,哪怕是连续遇上五个大荒年,郡内的百姓们也不至于饿死。

最重要的是,百姓们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还兴办了教育和一些重工业产品线,开始逐步地走向富裕之路。

阴平虽然不处在平原地区,耕地不多。但是在陆鸣开始陆续拿出马上四宝、驱动车、汽油,开始大力开展工业化的时候,阴平的优势就渐渐地显露出来了。

阴平奇山峻岭,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金矿、铁矿的资源更是不可尽数。

本来以三国时期的商品生产力,这些矿藏极其难以开采不说,就算是开采出来了,也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

现在是现在蜀汉已经不同了,可以说,在陆鸣的带领下,现在的蜀汉已经开始逐步由小农经济转向工业化社会。

虽然工业化的程度还只是在初级阶段,但是也足以对这个时期的其他国家造成降维打击。

而阴平,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蜀汉的大资源库。

廖化一边为陆鸣讲述着,一边引着陆鸣来到了一处高层建筑耸立的地方。

只见这个地方,都是用大块的砖头堆砌而成的大砖房,房子上方都伫立着一个三人手拉手才能环起来的大烟筒,烟筒的上方不断地冒出白烟黑雾,不断有赤裸着上衣的健硕男子推着鹿车进出砖房。

陆鸣定睛一看,只见鹿车上,赫然便是已经铸好的大块铁锭。

廖化叫住一人,让陆鸣好近距离地观察这刚出炉的铁锭,并一遍介绍道:

“丞相,这些铁锭都是由矿工们从东拓山所开采,下山便可以运到这里来加工。这里的一处处冶铁厂每日工作,一日便可以产出十吨的铁量!若是遇上紧急的战况,前线急缺军备的时候,能产铁量还能更多!”

“东拓山有一铁矿,其中有大量玄铁,冶炼出来的铁质尤其好,丞相之前下令铸造的神武大炮,还有朝中武将们的宝剑、盔甲、马具等,都是用此山的玄铁所制。现在的这一车就是玄铁,他是由铁匠们先将矿石融化.....”

廖化越介绍越兴奋,突然,他意识到,阴平冶铁所运用的冶铁、铸铁方式,其实都是自己面前的这位丞相所提出的方法,不禁脸上一红。

“嗯?怎么不继续讲了?”

看到廖化突然停顿下来,陆鸣眉毛一挑,饶有兴趣地看着廖化。

廖化老脸一红,惭愧道:“阴平所运用的冶铁、铸铁方式,都是丞相所教,丞相又岂会不知?末将在这里为丞相讲解冶铁方式,这不无异于在云长将军的府前刷大刀吗....”

陆鸣莞尔一笑,俯下身来仔细看了看鹿车上的玄铁,只见色泽光亮,几乎毫无杂质,一看知道是上等的好铁。

“很好。”陆鸣满意地点头。

这些玄铁,陆鸣其实早就知道,因为锦衣卫所配备的装备,就都是来自阴平的玄铁所铸造的剑。

随后,陆鸣笑着问廖化道:“不过我这次前来阴平的主要目的,可不是单单为了来看冶铁的。”

“请问丞相有何指教。”廖化恭敬地问道。

“教育!”陆鸣口中吐出两字。

“前几年我在成都、荆州等地推行太学,实行义务教育,现在我要看看阴平的教育发展地如何了。”

陆鸣神色郑重道。

教育,这才是他此次前来阴平的根本目的。

要说什么才是一国之本?经济、政治、人口,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恰恰是最根本的,就是教育!

教育足以改变一个民族对于自身的认知,也足以改变一个民族的习性和前途。

就像南蛮和汉族,他们相差的可不仅仅是生产方式,蛮夷之所以为蛮夷,汉人之所以为天国,就是源于文化与教育四字。

“如此小事,丞相只需派遣一使者便是,何必劳烦亲身。”

“阴平乃是我蜀汉边陲之地,只要阴平的教育推行好了,我蜀汉其他郡县便可无虞。何况我身为蜀汉丞相,理应亲自视察。”

陆鸣摇摇头,一脸正色地说道。

他才不会说他是在魏国闲得慌,那多没派头。

果不其然,陆鸣的这番话让廖化肃然起敬,看向陆鸣的眼神中更多了一丝敬佩。

现在的陆鸣在廖化的眼中,不但是上司,传奇,更俨然是一个全知全能还道德无量的圣人了!

只是很快,廖化的脸上便流露出了一丝苦闷之色。

陆鸣迅速察觉到了廖化脸色的变化,问道:“怎么?可是教育推行地不顺利?”

“禀告丞相,学堂确实是建立起来了,只是......”

“只是什么?”陆鸣面露疑惑,问道:“百姓们不愿来上学?”

“不不不,丞相能够兴办学堂,而且只需要很少的学费就能够入学学习,百姓们又怎么可能会不愿意?争先恐后都来不及呢。在下总共在郡内建立了三十所学堂,两所大学府,所招收的百姓小孩,都几乎座无虚席,现在的阴平,可以说真的实现了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少年有所学的程度。几乎挨家挨户都能认字了。”

廖化说着,脸上流露出激动之色。

要知道,在廖化小的时候,能够认字的人是非常少的!因为想要认字,就要跟着老师去学习,汉朝的学堂又不是免费的,大多都是一些文人们开办的私塾学校,价格开的极高。

平民老百姓,饭都吃不上,自然更学不了。

廖化虽然不是富裕出身,但是少年时期家境也算殷实,故而艰难地才能识得字。所以他更能明白,陆鸣所推行的教育,对于天下人来说,是多大的一个福音。

“咦?奇怪了?也不是没有学堂,也不是没人上,怎么就不顺利呢?”

突然,陆鸣想到了一个可能,登时便瞪大了双眼,看向廖化。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