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风起云集话两宋

第00023章.海外贸易肇兴

  • 作者:村童闹学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2-10-09 19:21:03
  • 章节字数:7980字

话说赵匡胤打败李筠之后,从火堆里翻出他那早已烧焦的尸骨,然后捡起来埋了。

当然作为一个失败的英雄,去葬礼应该是值得重视的。

历史书上虽然没有写是按照什么礼遇对待李筠的,想必应该也是按照帝王之礼吧。

在元末明初,朱元璋和陈友谅的战争之中,后者兵败被杀,朱元璋就把他埋在今天的武汉大桥的一边,也是按照帝王之礼。

有到武汉去旅游的朋友,可以到那里去看一看。

后葬对手,善待百姓。

这从表面上看似乎没什么,但是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对于一个封建皇帝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行为。

咱们说俗一点,就是赵匡胤既管杀又管埋!

这往往是一个非常得民心的举措,和那些蛮族攻城略地是完全不一样的行为。

宋朝之后的元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也仅仅不到一百年,元朝就灭亡了,就是因为只管杀不管埋。

赵匡胤的军队,攻进泽州城之后,严令禁止抢劫掠夺,并且免除了老百姓当年的租税。

这的确是安定民心的重要举措,对于稳固朝廷的统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李筠的儿子李守节投降之后,赵匡胤不但没有杀他,而且还赦免了他。

但是,他后来的去向,历史书上并没有交代。

这里我们其实可以做个简单的类比,不说远的只说近的,赵匡胤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其实没过几年就死掉了,这些其实都是很可疑的。

有人说是宋太宗把他们给害死的,有的人说是他们自己短命,不能怪别人。

当然,在我们这些看客看来,没有根据的事情就不能够胡乱猜测,只能够做合理的推断。

不仅如此,范围还扩大了,赵匡胤立马在全国颁布了一项仁政,那就是大赦天下,死罪减刑。

并且,免除了潞州方圆三十里内老百姓当年的租税。

对于那些在平叛战争中阵亡的士兵的家属,通通练出三年的赋役。

由于平叛战争取得了胜利,对周边产生了明显的威慑效果。

北汉就不敢直接再出兵,非但不敢再出兵,反而还被宋朝夺去了一些地方。

契丹在这一时期,还算得上是比较安静的。

至于南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平叛战争刚刚一结束,南唐国主就向宋朝敬献白金,以祝贺赵匡胤平定泽州和潞州。

除此之外,南唐地区生产丝绸,还专门给赵匡胤进献了皇帝所需要的乘舆衣服用物。

一时之间,在朝堂上下传为笑谈。

连黄口小儿都知道,南唐害怕了。

我们在前面了解到,宋朝还没有建立,在后汉乃至后周时期,南唐就和中原地区的政权发生过若干次战争,每一次都是被打的丢盔弃甲,输多胜少的。

所以,他们有这个心态也就好,不奇怪了。

当然,对于这个区域而言,经济相对发达,文化昌盛,宋朝统治者肯定是势在必得的。

所以,他们亡国的日子也是指日可待的了。

赵匡胤这次战争的胜利,打出了国威和军威,也很自然的,对于宋朝重新建构朝贡体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讲一讲宋朝的朝贡制度,其实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海上贸易制度,也可以理解海上丝绸之路,甚至和一带一路联系起来。

当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意涵,我们今天的一带一路要远比封建时期的宋朝要丰富得多,也文明得多。

从根本上讲,也要先进得多!

九月,当时的三佛齐国(在今天的苏门达拉一带),立马就派遣使节前来朝贡,贡献土产方物。

这个三佛齐国很有意思。

大家不要以为这是个小国,其实可以把它理解为当时世界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国。

因为,周边的国家都打不过三佛齐国。

在宋代,历史书上记载到,这个国家“修贡不绝”。

也就是在所有的海外诸国之中,到宋朝朝贡最多的国家就是它了。

我查找了一下原因,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其实就是这个国家地处海上咽喉的要地,在我国宋朝时期,丝绸之路从陆地转到海洋之后,三佛齐国是最大的受益者。

由于航海技术的大发展,比如指南针在远洋航行中的使用。

这使得远洋航行越来越安全,也越来越远。

和秦汉时期的近海运输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两宋时期,来往于南海的商船贡使络绎不绝,其中有大量的船舶会停靠在这个国家的沿岸港口,歇息和中转,整个国家也就会出现贸易的繁荣,最终就会自然得到实惠了。

三佛齐国所处的大概的位置,相当于今天的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的区域,还包括马来西亚的一部分,整个马六甲海峡基本上都包含在内,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是天然的交通要道,处于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地位。

因此,对于海上丝绸之路来说,是重要性不言而喻的。

这个国家也是挺有意思的,据说待客之道非常的霸道。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旅程中不会遇到这种地方。

如果不幸遇到的话,要跑得远远的。

他们非常欢迎来往的商船停靠和补给,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顾客进来是上帝,热情欢迎。

但是,如果只是路过不停靠,那恐怕麻烦就大了。

三佛齐国的军队敢和你玩命,不停靠就是不给他面子就要杀光你,手段是非常蛮横和霸道的。

这可比市场上强买强卖还要吓人!

就这样来往经商的船只,听到了这么一个风俗,通常也就只能乖乖的在这里停靠和补给。

正因为这个国家凭借商贸红利越来越富裕,周边其他的国家自然也就眼红了。

为此那些红眼的国家可能会有所动作,三佛齐国最终就选择使用武力捍卫自己在马六甲地区的强国地位。

通过几场战争,的确是树立了强国地位,这对于有海外贸易需求的宋朝来说,当然是乐见其成的。

两个国家之间发展友好关系,实际上就是三佛齐国向宋朝朝贡的关系,符合宋朝的利益,也就没有必要开展远征了。

当然对于宋朝来说,并没有适合远洋征讨的军队。

后来宋朝灭亡南唐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水军,只能够在内河最多只在近海行驶,再远一点就不行了。

对于这种国家,简直是上天的恩赐。

作为宋朝重要的海上贸易伙伴,三佛齐国的国力越来越强大,在最强大的时候,甚至控制了整个南海的十五州郡。

根据《宋史》的记载,单单在北宋时期,三佛齐国总共派遣使者达到二十八次,算下来基本上在北宋时期,每六年就有一次派遣使者,是当时南海诸国中,到宋朝朝贡最为频繁的国家。

当然,最后要提一下这个国家和宋朝开展贸易的商品,主要是香料、犀牛角和象牙等。

宋朝开拓海外的产品大家都知道,我这里就不用再啰嗦了。

除了三佛齐国之外,当时到中国来开展贸易活动,或者说是朝贡活动的国家和地区不少于五十个。

宋代的广州是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在当时广州港,可以看到“万国衣冠,络绎不绝”的繁荣景象。

其实早在秦汉时期,广州就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对外开放的港口了。

当时那些外商所居住的地方,即蕃坊,有专门的官员去管理。

这些外国商人甚至建有自己的教堂或寺庙,学校和医院。

在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外国商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利益,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私人军队。

只不过,在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的时候,曾经进入过广州,然后把这些外国人杀了个七七八八。

到了宋代,大批的海外贸易船只在广州停靠,船上的货物以朝贡的名义向北输送。

当时,在广州出现了全国最早的海关,即市舶司。

这一制度的出现,是因为有一部分朝贡的货物,经过筛选,滞留在广州,就在广州开展贸易,通常可以获得很高的利润,一般可以达到十倍,有的甚至达到上千倍。

为了规范这种贸易活动,宋代修订了《广州市舶条》,然后推行到全国其他地方有海外贸易的港口。

宋代在广州开展海上贸易活动最多的地区是阿拉伯国家,其次就是苏门达拉和爪哇地区。

当然,三佛齐国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赵匡胤建国之后,鼓励以广州为代表的海上贸易活动,是因为作为一个封建皇帝,最得意最荣耀的就是“八方来贡,万国来朝”。

这一点,赵匡胤确实是做到了。

和其他朝代相比较,宋朝的朝贡体系要特殊的多。

具体表现在,外国进贡的特产,宋朝政府通常会给予估值,然后赏赐给他们,按照估值相等的金钱,除此之外还赏赐一大笔价值极大的财富。

上述还讲到,滞留在广州的贡品,所获得的惊人的利润。

在这种巨大的物质利益的刺激之下,周边的一些国家就纷纷抱着大赚一笔的想法,前往宋朝朝贡。

宋朝的这种朝贡制度,为后来的朝代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那就是厚往薄来。

在一些时期,甚至成为国家财政的严重负担。

中国的皇帝爱面子,通常就会这么干,在明朝这种情况最为典型。

我们可以了解到宋朝时期的海外贸易活动,主要是朝贡。

通常都带有政治、经济、军事甚至粉饰太平的目的。

在政治方面,宋朝政府主要通过这种活动拉拢其他国家,以改善两国的关系,这是最常见的国家朝贡的目的。

在军事方面众所周知,宋朝和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时常发生战争,通常宋朝政府使用钱财,得到其他国家不对自己动武的保证,尽管效果并不大,但还是有点效果的。

在经济方面,尤其是在南宋时期,这种贸易收入就成了宋朝政府的一大支柱。

比如安南向宋朝朝贡的时候,宋朝只接受其中的三分之一,剩下的就在广州等地市场开展货物贸易并且收取税费。

最后一个目的就是粉饰太平了,这也是宋朝开展朝贡贸易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

比如和辽国建立的澶渊之盟,宋朝皇帝甚至央求海外各个国家前来朝贡,并且往往会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用这种形式来粉饰太平。

当然,澶渊之盟这是后话,我们后面会慢慢地演绎的。

从上面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宋时期统治者好大喜功,使得朝贡贸易消耗了大量的国力,这根子是应该算在赵匡胤的头上的。

赵匡胤在处理完这些对外事务之后,又继续完善了自己家族体系的庙号。

这里的细节,我就没有必要再继续说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