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我以人皇印渡诸天

第九十八章 刘焉请封益州牧

  • 作者:红楼师爷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2-11-01 01:26:49
  • 章节字数:4660字

李岷的这番肺腑之言,灵帝能从字里行间,清晰的感觉出他的情真意切。

尤其是李岷这一手独特的飞玄体,更让灵帝的脑海里浮现出自己远在冀州的爱将,是在如何悲愤的情况下写完这篇表文。

“子脩爱朕啊!只可惜大汉只有一个子脩,他也无力为朕据守汉室十三州。”灵帝垂泪,似乎在这一刻他的头脑特别清明,他仿佛看到了不久的将来,汉室倾覆。

“子脩忠言逆耳,朕岂能辜负于他。”

说完,灵帝立即召来内侍,下令道,“急召群臣上朝,朕还需与各位爱卿议一议,这州牧的事情。”

“陛下,此时亥时刚过,天色已晚,朝臣们大多已休憩,是否明日再行开朝!”内侍也是好心,你皇帝不睡觉,难道臣子们也不睡觉?

“狗奴,废什么话,朕说了开朝!汝没听见吗?”灵帝气恼,狠狠踢了一脚内侍,使得对方翻倒在地,神色一片慌张。

“陛下,奴婢这就去办!还请陛下息怒。”

内侍连滚带爬,哽咽言语,也不管灵帝是否真的暴怒,只好迅速离去敲钟。

灵帝的喜怒无常,内侍早有耳闻,所以心中很是惶恐,生怕自己跑晚了就要被活活打死。

前车之鉴,犹在眼前!

“张让是怎么管理这些刁奴的,竟如此蠢笨。”灵帝气哼了一声,若不是张让此刻不再,他定要好好询问这位亲近常侍,甚至还要逼一下对方给自己一些好处。

当然了,这在灵帝看来是很正常的事。

有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意味。

……

随着钟声的敲响,朝臣们被惊醒,不解之下唯有从被窝里爬起,恍恍惚惚的前往了皇宫。

抱怨声是难免的,但更多的是疑惑,陛下这是怎么了?

难道心性变了,竟如此勤政了?

还是收到什么急报了吗?

尚书台也没什么消息透露出来啊!

或者说又有一地沦陷了?

各种思绪交织,但最终到了南宫前殿后,他们才恍然大悟。

原来灵帝找他们是为了州牧的事情啊。

陛下,这件事不是已经议论过了吗?

有必要深夜再作商讨吗?

俺们可是很辛苦的,白天要争论,晚上还要伏于案牍,可没陛下这般潇洒!

唉,这汉室的臣子是真的难做啊!

灵帝可不知道朝臣们的心思,哪怕知道了也不以为意。

因为他此刻更关心的还是要不要依照李岷的建议去确定州牧之事。

“诸位爱卿,深夜相召,实乃形势紧急,朕希望尔等对广置州牧一事,再做表态。”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广置州牧会令汉室十三州陷入割据之境,老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还请派遣大将出外平乱,不可重置州牧。”

“收回成命?那还要不要平叛了?”

“派大将?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没见凉州之局势吗?反复无常。”

“再不设州牧,天下皆反,吾等作为大汉臣子,又该如何面对陛下?面对历代先帝?汝等老匹夫难道只知捣乱吗?”

“你……”

“陛下,还请速速设置州牧,以免各州局势糜烂!”

“陛下,切莫犹豫了,重置州牧乃是平乱的最佳策略。”

……

“若设置州牧,派何人前往?”灵帝听了大半,有反对的,也有认同,但后者数量更多。

怎么说呢,那些反对的都是一些年老臣子,他们历经几朝,虽来自各自派系,却并没有如同往常一般敌我分明。

如此,灵帝一时间也无法决断,但心底的一杆秤还是开始倾向设置州牧。

“陛下,若非得设置州牧,还请陛下分封宗室镇守各州,以免牵连汉室国祚不稳!”曹操见众人沉默,他唯有站了出来回复道。

其实,他也不愿同意设置州牧,因为这是取祸之道。

他曹操是个有理想的人,对汉室还有一丝寄托,怎么可能同意这种谏言!

但可惜的是,眼下情势危急,外加曹氏第三代在冀州当州牧做的不错。

于他而言,他又怎么好意思拒绝?

故而,曹操死中求活,选择较为妥当的方式劝谏灵帝。

“果然曹氏爱朕,孟德之言与子脩相差无几,既是如此,朕便同意这设置州牧一事。”

灵帝听曹操这般说,愈发欢喜,心中郁结也随之解开。

不过,紧接着灵帝就有些犯困了,之前的他全凭着一股气,当下再无牵挂,他也无力支撑,打着哈欠,准备回去休息。“州牧之事已定,诸位爱卿还是回去休息吧。”

从钟声召集群臣,再至此刻确定方略,已然过去了两个多时辰,朝臣们走出大殿,遥望天边略有金光,心中却是一阵苦涩。

陛下去休息了,可是他们马上就要开始坐班理政了。

唉,这大汉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啊!

……

这一夜的定策,使得灵帝不再患得患失,他的淫乐之心重启,似乎已开始脱离为汉室倾覆而担忧的彷徨境地。

当然,灵帝荒唐之余也没忘记正事。

整个二月,这位陛下都有在查看宗籍,想从中挑选出一批能人牧守一方。

但宗室能人极少,大多是庸碌之辈,所以进程十分缓慢。

直至中平五年(188年)三月,远在益州的太常刘焉上表朝廷,自请封益州牧。

表文上言辞恳切,字字真诚,因益州刺史郄俭在益州大肆聚敛,贪婪成风,导致益州黄巾叛乱四起,民不聊生。

刘焉身为汉室皇族,又如何能袖手旁观?

看到刘焉冠冕堂皇的表文,灵帝大为感动,心想总算找到宗室俊杰了。

如此敢为之人,定然不会辜负朕的厚望!

随即灵帝不作他选,下诏立刘焉为益州牧、阳城侯,并命其速速前往益州,好生整饬吏治,安抚百姓。

只是,灵帝大大低估了刘焉的野心。

此人常居于地方,知道此时已天下大乱,汉室或将不存。

故而,刘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据一方,坐看今后局势变化。

益州,正好是他的腾飞之地。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他刘焉得之,纵然尺寸不进,亦可获数十载之运。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