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北宋朱元璋

第20章读水浒太祖震怒

  • 作者:码字很忙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2-12-05 18:53:00
  • 章节字数:6778字

明教教徒突然从敌人变成了手下,对于朱元璋来说既是天大的机遇,也是天大的麻烦。

朱元璋花了足足两个时辰,才算勉强收拾了残局。吩咐众人先在府内住下,统一口风再出去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屋休息。

虽然身体疲惫不堪,朱元璋却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心中思绪万千,总怕自己遗漏了什么。

“这些明教教徒是朝廷通缉的要犯,朱府又人多口杂,如果有人把他们的消息走漏出去可就不妙了。”

“府内仆役还好说,来帮忙的那些武林人士则是个麻烦。虽然他们对厉天闰唯命是从,但天下没有无缝的墙,还是要将他们都收买成朱府门客,严格管理起来才好,否则早晚会生事端!”

“函谷八友也要多加笼络,尤其是那个木匠冯阿三,是难得的人才。如果他能帮我复原我记忆中的那些襄阳炮,大海船等器物,则抗金抗辽的大事都可成!但要让这些人听命于我,又是一件麻烦事。”

“我也要好好检查石秀、石勇、薛永等人,不要让朱府再混进来什么奇怪的造反势力了。”

朱元璋闭眼想着想着,总感觉哪里不对,这些名字怎么这么熟悉?

突然间,一个闪电般的念头划过了他的脑海!

“等等!拼命三郎石秀?石将军石勇?病大虫薛永?这些不是《水浒传》里的虚构人物么?”

朱元璋猛地惊醒坐起,整个人睡意全无,浑身冷汗直流!

要说那水浒传,就得从作者施耐庵说起,而这施耐庵,还真和朱元璋有点渊源。

当时施耐庵三十而立之年,正逢元末大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因此他也投身张士诚,做了起义军的幕僚。

后来他发现张士诚等起义军首领日益骄逸,料其日后必败,便离开张士诚,以教书为生,并潜心创作《水浒传》

《水浒传》情节通俗易懂,剧情明快,很快就在民间传抄开来,这引起了锦衣卫的注意,很快朱元璋的手边就多了这么一本。

朱元璋拿到后,立刻被水浒传精彩的剧情迷住了,连夜看完了整本书。

但看完之后,朱元璋不仅没感到惊艳或高兴,反而勃然大怒,因为他深深地察觉到了这本书的危险之处。

当时大明初建,百废待兴,元朝残余势力虽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但仍然统治着广阔的北方草原地区,如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仍归元朝统治。

可以说当时朱元璋面对局势并不明朗,一个搞不好,大宋的今天就是大明的明天。

因此朱元璋吸取了宋朝“先休养生息,日后再图燕云”的失败经验。为了彻底结束乱世,不顾眼下的民生凋敝,竭尽可能地榨取民间的财力物力人力,先后八次北伐蒙元残余势力,打得元顺帝北逃,为后来的洪武之治打下了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但有光就有影,事情总是一体两面的。

早期北伐所需的人力物力需要从民间调集,这也让朱元璋对贪污的【大清洗】没时间展开,反而为了保证北伐物资的调配效率,不得不吸收大量前朝官员,来快速构建自己的地方管理体系。

因此在明朝初期,有大量的腐败官僚趁着北伐之名大肆敛财,让本就历经乱世的百姓不堪其扰,心中对大明颇有怨言。

朱元璋对此也是知道的,但他又能怎么办?

他何尝不想把那些趁机发国难财的贪官污吏剥皮填草?(实际上他也确实在秋后算账时这么干了)

但现在大事为重,他还能来个“攘外必先安内”不成?

他又不写日记!

而这张士诚一党的余孽,叫什么施耐庵的,竟在《水浒传》中却故意映射,夸大部分官僚的错事。字里字外,指桑骂槐地说自己是宋徽宗!这不是鼓动百姓造反是什么?

在朱元璋的视角中,水浒传是一本典型的不怀好意的【怨书】。

书中通过扩大描写一些“少数”奸臣的个人行径,讽刺他建立的大明朝贪腐无能,说他朱元璋和宋徽宗一样,都是放任贪官鱼肉百姓的昏君!

为了蛊惑人心给大明添乱,这个叫施耐庵的张党余孽不仅设计了大量夸张的冤枉剧情,还详细描写如何犯罪。

《水浒传》完全是手把手地在教导读者如何造反,包括并不限于:选址扎寨、拉帮结伙、逼良为C、下药开黑店、打点官府、安插细作、埋伏用兵、蛊惑百姓、扩张势力、人事管理、树立企业文化等等。

这书对于【造反】两字的描写和教学,简直是事无巨细,完全超出了的范畴!

在朱元璋看来,这书作者费尽心机写出这本书,为的就是给全大明的犯罪分子开班授课!

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各种案例,让教学与实战相结合,保证学必教,教必会!这份认真的教学态度,简直能让天底下的所有私塾都自愧不如!

于是朱元璋大笔一挥,给施耐庵定性:

“此倡乱之书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

于是他派人抓捕了施耐庵,一年多后才将其释放。

而这一惊一吓,让施耐庵身体每况愈下,第二年就撒手人寰了。

若不是天下初定,需要怀柔,朱元璋早就把施耐庵拖出去细细切成臊子了,上边还不允许有半点肥的了。

但是朱元璋也在心底和这本书较上了劲,你诬蔑我,但我偏偏不禁你。我一定要用行动告诉你们,我朱元璋到底是不是个放任贪官污吏横行的昏君!

从此朱元璋更加癫狂地督查百官的贪污问题,一度利用明初四大案杀得十几万人人头滚滚这才罢休。

而有明一朝,除了崇祯时期外还真就没禁过水浒传,据不完全统计,光嘉靖到崇祯一百多年间,这书就刊印了足足31次,可见大明对自己正统性的底气之足。

言归正传,朱元璋当年看的水浒传还是早期版本,别说王庆田虎辽国等剧情,就连征方腊的故事桥段都没有。

因此一直和方腊手下称兄道弟的朱元璋才没注意到,这其实是个水浒传的世界!

“原来,我穿越到的是水浒传的宋代!”

朱元璋恨恨地一拍大腿,强打精神起身点起灯来。

他一边在桌子上铺上宣纸,一边回忆水浒传的剧情,心里却骂道:

“这个施耐庵,是真能给我惹麻烦!当初就该早点派人弄死他!何必现在凭空多了诸多变数!”

朱元璋磨了磨墨,先是在白纸上写下梁山两个字,随后写下三十二,三个天罡的名字,写到地煞时才迟疑了起来,半天只挤出三四十个连涂带改的名字。

看见这满是名字的纸张,朱元璋心想自己多年没看水浒,竟然还能记得许多名字,足见这施耐庵虽然是个不臣贼子,但写人物的功夫却着实出色。

“我记得水浒故事开始是在东京,禁军教头王进因遭高俅陷害弃官逃走,教授史进棍棒从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我可得派人去东京一带打听一番。”

朱元璋在东京画了个圈,又填上林冲,徐宁等名字,想了想又写上“鲁智深”三字,又重重的用朱笔涂了又涂,画了个重点。

“这鲁智深乃三山派的领袖人物,自身实力就相当不俗,还是西军名将老种家经略相公手下,深知军旅之事。难得的是他急公好义,又不喜权谋,做事粗中有细,是个足以依仗的心腹人物。论人脉,他和史进关系甚好,手下有杨家将出身的杨志,行者武松,桃花山,白虎山的四名首领。此人实力势力都不容小觑,要是能拉拢住他,则大事可成。”

想到这里,他又提笔在“鲁智深”旁写下“邓元觉”三字。

“鲁智深外表粗枝大叶,实则内心细腻;而邓大师谈吐有礼,心中却有一股粗犷豪气,两人都是佛缘深厚之人,定能成为至交好友,看来我得安排邓大师先去一趟五台山,让两人结个善缘,日后再做打算。”

他又接连写下郓城县宋江,又画了一横,在下面写下雷横朱仝宋青等名字。

随后是东溪村晁盖,吴用,刘唐,阮氏三雄,入云龙公孙胜,白胜。大名府卢俊义,燕青。梁中书急先锋索超、大刀关胜等名字。

他想了想,又勉强想起些花荣,秦明,呼延灼,董平,张清,李俊等人,写下琼州登州尉迟两孙两解,快活林,十字坡黑店等细碎信息。但他却实在想不起这些人姓是名谁,具体身在何处了。

“罢了罢了,时隔多年能想起这些已属不易。既然那宋江既然一心要招安,我就还有很多时间和他周旋。借助朝堂,明教和东南武林三股势力一起下手,总有些办法让大部分梁山好汉对我俯首称臣。”

朱元璋又在宋江身边写下“招安”二字,随后对“晁盖”两字犯了难。

“这晁盖倒是个麻烦人物...无论黑道上要他臣服于我,还是通过白道招安,恐怕他都不会愿意...要不还是让宋江对付他好了。”

朱元璋匆匆补上了“杨雄,石秀,时迁”三人,直感觉自己累得眼冒金星,实在是筋疲力竭了,他就这么趴在桌上沉沉睡去。

“明日...定要记得派人去打探这些梁山好汉的下落!”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