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大明:建文遗子,从白莲教主开始

25太孙献良策

  • 作者:长安春雪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3-01-30 10:44:08
  • 章节字数:4340字

朱瞻基则仍是一幅正经面孔:“绝不是拍马屁,我是打心里觉得您比唐太宗英明,功业也比他大。”

“哈哈哈哈……”笑过之后,朱棣心情明显好了很多,笑着说:“你臭小子这两天上哪钻营去了,也不见进宫请安,又斗虫去了?”

朱瞻基嘻嘻一笑:“哪能总斗虫呢?这几天真的是研究正经事,研究朝廷的事。”

“哦?研究出什么了?”朱棣心情大好,饶有兴趣的问。

“自然是漕河的事,如今当务之急不就是漕河吗?孙儿研究怎么能不动国库的钱,也不误江南百姓的农时,就把漕河修了,这样国库就有更多的钱投入到军费里了。”朱瞻基笑嘻嘻的说,他知道皇帝心心念念的北征,所以说话也顺着皇帝的意思来。

这话果真搔到朱棣的痒处,朱棣站起身:“还有这好事,说。”

朱瞻基来之前早已跟父亲和于谦议好了,此时说来,十分顺畅:“如果按照常理,修河必要大举征发徭役,眼前没几天就要过年了,开了春,江南百姓就要种地了,但开春之前漕河肯定是修不完的,百姓继续服徭役就要务农时,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所以征发徭役修漕河,单从账面上算,就不合算。”

朱瞻基故意顿了一下。

朱棣听得很认真,见孙子停下,赶紧催促:“你能虑到这一层,果然有长进,继续说,朕听着呢。”

“所以,孙子的意思是,修漕河不征发扬州本地百姓的徭役,而是用逃荒到扬州的灾民,让灾民到漕河上干活,也不用给工钱,只需要给灾民饭吃就可以了……”

“之前为了北征筹备军粮,各地已经清点官仓存量,新粮大部分已经北运到京城,准备充作军粮,但南京、南直隶,还有苏州、扬州等地的官仓里有大量陈米,这些旧年陈粮不能充作军粮,但放给灾民吃还是可以的,一半新米配一半陈粮……”

“灾民们本就吃不上饭了,与其让官府白白放赈,还不如灾民到河工上干活换饭吃,灾民一人做工,领两份粮米,朝廷既处理了陈粮,免得腐烂浪费了,又能以工抵赈,避免了征发徭役,不用误江南的农时,不耽误漕河修复的速度,又不用防着灾民没饭吃作乱了,一举三得。”

朱棣越听越高兴,越听越喜欢,听到最后,已经是喜上眉梢,他欣慰的看着朱瞻基,眼中放光,表情仿佛在说我果然没看错人,“真真是谋国之言,你跟朕说实话?这主意是你想的?”

朱瞻基笑嘻嘻的说:“不全是,是我父亲带着詹事府的属官们一起研究的,不过研究的时候也叫上我了,父亲还说,打算跟您请示一下,让我去江南,历练历练。”最后去江南这句是朱瞻基自己想的,他其实是想去江南转一转散散心。

朱棣满意的一笑,点头称赞:“要说务实理政,你父亲自是没的说,他办事稳妥,又善于听取各方的意见,处置事情也都以朝廷为先,这些朕还是信得过,只不过既然是你父亲带你们研究出来的,他自己怎么不来?”

“这两天您在气头上,他来了,怕……”朱瞻基欲言又止。

“他事怕他没说完,朕就不耐烦是吗?”朱棣替朱瞻基说了出来。

朱瞻基苦笑:“有些话孙儿不敢说。”

“朕此前发作他,确实也是怒其不争,恨铁不成钢,你看他样子……,哪有一点像朕?哎,不说了。”朱棣叹了口气。

朱瞻基见皇帝对父亲流露出失望之色,心里暗自着急,赶忙找补:“关于我爹不如您这事吧……孙儿多说一句,用东宫师傅们的话说,爷爷您英明神武,雄才大略,文武兼备,遍观史书,哪有几个能像您这样武能纵马定乾坤,文能治国安天下的?所以我爹不如您,其实也不丢人,翻遍史书,跟您相比的,除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就再也找不着了。”

朱瞻基自小在朱棣身边长大,最受朱棣的喜爱,而且他了解老皇帝的心思,此刻的马屁拍的恰到好处,朱棣听了真是说不出的受用,喜滋滋的说:“你能有这个见识,看来书也没白读,着实是长进了。东宫师傅真是这么教的?哪个师傅这么教的?”

朱瞻基见皇帝心情大好,赶紧顺杆往上爬:“徐善述,徐老先生啊,前天经筵,老先生还说来着。”

朱棣哼了一声:“原来是那老家伙,原以为他不是木讷呆板的老腐儒,没想到背地里还说了朕这么多好话,这种话他当着朕面说多好,朕还愿意听,说不定还升他的官,难道他当着朕的面说,怕旁人说他拍朕的马屁吗?这帮读书人,死要面子,愚不可及。”

朱棣记性极好,还念着旧仇:“这老家伙,当年迁都,他反对的最欢。”

朱瞻基本想替徐善述好话,没想到朱棣还念着旧恶,赶紧又替徐善述圆了一句:“他是理学大家,说话喜欢循着书本说圣人那些话,根本理解不了您的深谋远虑。”

朱棣长叹一口气:“是啊,他是腐儒,理解不了,你父亲嘴上说清楚,其实心里也未必能悟透,天子守国门,是不得已而为之。”

朱瞻基知道朱棣又要教导自己为何迁都了,此前朱棣已经跟他说过,但刚才好不容易才哄得朱棣高兴,朱瞻基现在哪敢扫朱棣的兴头,只得耐着性子听。

朱棣却是一幅诲人不倦的架势:“史家和儒士们都说唐亡于藩镇,藩镇手握兵权和财权,所以拥兵自重,不受朝廷节制,最终朱温灭唐。但那些玩儿笔杆子的也不想想,大唐疆域何其广大,鼎盛时还胜于比我大明,这偌大的疆土,藩镇与京城长安之间通信一个来回要大半个月,战事讯息万变,朝廷若不授予镇守大将临机处置之权,真有了事,守将不敢自专,还要写信报告朝廷,还没等朝廷的回复到达边关,恐怕早就城破身死了,所以大唐起初授予藩镇大将全权,也是无奈之举。”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