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三国:刚要称霸,易小川让我收手

第39章刘虞自觉误入‘世外桃源’

  • 作者:余事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3-02-07 13:37:54
  • 章节字数:9842字

此时倍受河北众诸侯关注的幽州牧刘虞,正通过幽冀边境靠近中山国的北平县。

幽州州治是广阳郡的蓟县,也就是未来的京城一带。广阳郡南侧接壤的地界才是涿郡,幽州涿郡毗邻冀州河间国和中山国。

因此幽州牧刘虞若是前往冀州观政,需要千里迢迢从广阳郡跨越涿郡,后到达河间郡或中山国,舟车劳顿不提,主要是旷日时久,幽州的政务将堆积起来没有时间处理。

最重要的是,此时是秋耕,对于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力而言,秋耕比春耕更重要。以往刘虞都会在祭天过后与百姓们共同耕作,不是做做样子,真的是与民同耕。

此举有多层深意,但最重要的是,要体会农耕的辛劳,时刻谨记百姓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不要脱离群众,以至于做出和说出不切实际的政策!

本以为可以造福万民,最后却劳民伤财,脱离实际。并且不要高高在上,官官相护,以至于有贪官污吏,欺上瞒下,歌舞升平下其实已经是累累尸骸!

就如同赵王那两首极具讽刺意味,同时对农民有着真挚同情的诗句——

《悯农二首》

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首诗出现之后,名震天下!

士子读书人们对诗句的修辞手法,其中的生活细节和熟知的事实,所刻画出来的矛盾,这种表现力为之叹服。但市井百姓,田间老农却感触颇深,以至于潸然泪下!

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这让刘虞想到了一个名词“土地兼并”、“巧取豪夺”,还有一句赵王刘羽最贴切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语近意深的格言,表达了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这让刘虞感受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以及农民的辛苦和悲惨生活。

正因为这一首诗,让幽州牧刘虞对冀州牧、赵王刘羽有着一种共鸣的知己之情,就如同赵王刘羽的另一首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他们虽然没有见过,虽然相隔一方,但若是有着共同语言,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因此刘虞来了!

若是其他人邀约观政,刘虞或许就拒绝了。但赵王刘羽,此等仁杰治下的冀州,一直让刘虞十分好奇且憧憬,不知道会是怎么样的光景?

原本刘羽邀约刘虞在河间国易县相见,比起此时的中山国北平县反而更近一些,但深思熟虑后,刘虞还是自作主张的异地而观!

不是刘虞不相信赵王刘羽的高尚品德,而是刘虞害怕赵王刘羽为了给他一个好印象,或者赵王刘羽部下为了给上级一个好印象,因此提前做好表面功夫。

这一点刘虞深有体会!

他在幽州为州牧的时候,自然也要对州郡县村进行拜访调查慰问。

一开始的时候,他初来咋到,会提前告知属下,一来让他们不要扰民,有个心理准备。二来这是政务安排,避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和意外。三来身为州牧,他还有协防戍边的职能,需要防备意外发生。

谁知道这些属下提前得知后,并没有照做,而是自作聪明的,暗地里征召百姓服劳役,嗯,不用付钱、免费的劳役,来打扫清理,将一切表面功夫全部做到位。

刘虞当时体察民情的时候,真的是惊呆了!还以为幽州比起洛阳百姓更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大街小巷的整洁程度,近乎一尘不染了。

这其中要是没有猫腻,那简直就是侮辱刘虞的智商!好在刘虞素有仁名,噤若寒蝉的百姓在其暗中打听下,没有隐瞒,和盘托出。

知情后,刘虞大惊失色,惊怒无比!这简直就是欺上瞒下,仗势欺人伪装出来的歌舞升平。

不过刘虞没有惩戒那个“伪装者”属下,避免那些告状的百姓们因此受到连累。但经此一事后,刘虞终于明白什么叫“突击检查”、什么叫“微服私访”了!

刘虞此时就是突击来到中山国北平县,在赵王刘羽没有准备,不知内情的情况下,微服私访,想要看到冀州真正的民生百态,百姓的生活状况。

刘虞没有前往北平县县城,而是来到城郊外的乡村地区。

想要了解一个州郡的治理水平,一位州郡长官的品行,自然不是看城中的豪门大户,而是最贴近底层的‘乡亭里’农村地区。

观察其实也很简单,第一看道路,第二看田地,第三看房屋。最重要的当然是看人。

道路是否夯实,代表着州郡的长官对乡村的重视程度,以及掌控力度,对基层的管理度。交通便利程度尤为重要,这一点身为州牧的刘虞深有体会。

据说赵王刘羽曾说过一句话,倒是很贴切的评价——要想富先修路!

刘虞一直想要将幽州的郡、县、乡、亭主要通道用夯土夯实,这可不是泥土随随便便打压就是一条道路,而是利用三合土和泥土压实之后,才是真正的夯土道路。

若是讲究一点,还需要使用熟土和米浆,将土烧一遍,就不会生虫长草。

可惜夯土需要众多劳动力高强度劳动,百姓们吃饱穿暖尚且难以做到,况且是这么奢侈的修路工程?一般只有城中街道、官府和王公贵族的府邸使用这等技巧。

譬如长城和秦始皇陵。

刘虞至今还没有完成这个目标,只是尽可能让幽州百姓可以吃饱穿暖,安抚周边异族,避免袭扰幽州,让百姓们过上安宁的生活。

而现在!

冀州中山国北平县!

这个冀州边上靠近幽州地界的小县城!

刘虞突击检查、微服私访的城郊农村地区,附近的一条官道之上!

刘虞望着地面那灰白的、宛如石块的平整道路,整个人陷入一种呆愣惊讶之中!

“这是什么材料建造的道路?坚硬如石,道路平整,比三合土还牢固,两侧还有排水系统?”

刘虞紧皱眉头,惊疑不定的自语道,旋即迈步比划了几下,“还是四车道?!”

此次与刘虞同行的有鲜于辅等五名从事,乔装打扮的护卫五名,总计十一人来到北平县。这种防备力量对于一位州牧而言,实在是太莽撞冒失了。

但刘虞多了不让随行,一来怕扰民,二来幽州还需要政务安排处理,三来避免浪费钱粮。这种君子立于危墙之下的做法,让部下无奈,只能精挑细选精锐,以及信任之人随从。

在场十人,都是真正值得信任的忠义之士。

说起来,刘虞的部下中除了公孙纪这个二五仔,也都是忠义之士,原历史刘虞被害后,皆都视死如归,为其报仇雪恨!

此时闻言后,众人望着灰白且坚硬的平整地面,也是完全摸不着头脑,其中田畴等人也是熟读经典、历史传记,搜肠刮肚,完全想不到任何的应景介绍。

鲜于辅想了想后,对刘虞拱手道:“明公,我去问询一下周边百姓如何?”

“我等一起前往即可,正好可以向百姓们旁敲侧击一下赵王的政令和治理方针,观察一下乡村的生活水平。”

刘虞又望了一眼蜿蜒曲折,一眼看不到头的灰白道路,此路坚硬如石,还在三合土之上,不管是建造的难度还是造价,都远超其上。

不得不说,光是道路而言,冀州堪称天下之最!

只是越是如此,越让刘虞心下有些惊疑不定,对赵王刘羽生出了一种担忧的情绪!

想要建造这么一条道路绝对是天价,若是城中修造自然可以理解。但这里不过是城郊边镇,虽然只是主要官道,并非阡陌交通、田间小路如此,但依旧十分恐怖!

以冀州的财政收入,怎么支撑的起这种消耗?那么赵王刘羽的钱财哪里来的?真的只是所谓的依靠盐税?其中有没有对百姓苛捐杂税、劳民伤财?

虽然道路对一切都极其重要,但前提是郡县乡可以承受的住的财政支出,否则只是铺张浪费。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利百姓减税过活。

刘虞等人就是想到这一点,因此神色显得有些凝重!

他们从灰白平整的官道转入小道,这里倒不是灰白石路,而是变成寻常乡村的泥土路,他们顺着炊烟的方向行去,这显然是有百姓生活的聚居地。

不过走了盏茶功夫,一望无际的田野映入眼帘,凝重的神色也逐渐的舒展开来。

冀州属于海河水系(古称‘九河’)和黄河水系哺育,地处华北平原,土地肥沃,桑枣之地。这才有谷支十年、带甲百万的雄厚。

此时田间有百姓正在秋耕劳作,一人一牛来来往往耕作,偶尔响起的哞哞牛吟,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这幅画面,让刘虞郁结凝重的情绪为之舒缓,心情畅快。

特别是他看到不远处的百姓,不似其他州郡那般愁眉苦脸,好似今年的收成又是收支不平似得,完全就是一副安居乐业后,丰衣足食的幸福脸色。

并且这些百姓的衣服着装并非破破烂烂,虽是粗布麻衣,但也可见有余钱增购新衣,而不是日子过的紧巴巴、过的捉襟见肘。

刘虞觉得,种种迹象表明,看来冀州的百姓生活还是很不错的!至少北平县这城郊外的百姓如此!

如今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士族巧取豪夺,百姓们逐渐失去土地,最后不得不成为佃户佃农,土地的收成上交抽成后,根本不足以日常生活开支。

这才有悯农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讽刺。

不过看北平县这些百姓们的神色,完全不像是辛勤劳作、硕果累累后,却两手空空,最后甚至饿死的凄惨。

冀州的土地制度难道没有其他州郡那么严苛吗?还是在赵王刘羽统治下,士族豪强土地兼并没有那么夸张?这些百姓们多是编户齐民的自耕农?

所谓的自耕农,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块土地,不受地主租的剥削,仅负担政府赋税和徭役。

农田单位面积产量越高,他们经济上收益就越多。

因此,他们在生产上有较高积极性,对改良土壤、兴修水利、采用良种、深耕细作、增加施肥量,或开展多种经营者有浓厚兴趣。

同时,除负担国家徭役外,劳动时间亦可以按家庭这个经济单位需要而灵活安排,有利于农副结合。

冀州‘田多垦辟,桑枣之饶’,这里‘桑枣’的用法不仅仅是指桑树和枣树,还有农民除了农田种粮之外的副业。

但自耕农又是一个小生产者,经济地位极不稳定,稍遇天灾人祸,即有破产的可能。

因此,自耕农往往成为士族豪强巧立名目、巧取豪夺的对象,致使他们卖田卖地,甚至卖妻鬻子,而沦落为佃农。

也有的在苛捐杂税和繁重徭役负担下,为了逃避政府压榨,而纷纷把土地投献给地主,重新成为地主的佃户,或者沦为流民。

此举加强豪强地主的势力,而流民则成为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并且大量的编户齐民从户籍中消失,加剧国家的财政危机。

恶性循环下,以至于自耕农经济状况的不稳定性,决定了他们极容易向贫富两极分化,尤其容易向佃农这极转化。

数年前席卷大汉的黄巾起义,就是因为土地兼并,天灾人祸,让自耕农向佃农或流民的转化,最后爆发的农民起义。

……

刘虞心下有着种种猜想,不管哪一种,此时冀州给他的和平安宁,百姓们表现出来的安居乐业,丰衣足食,都给他极大的震动!

至少刘虞治下的幽州做不到!大汉天下十三州,怕是也只有冀州可以做到这一步!

这既是看田地,也是看人!

但刘虞却看不透其中深意,惊醒过来后,正想迈步前行,去亲自向当地农民百姓讨教一番,谁知道同行的从事护卫都愣在当场!

“你们怎么了?”

刘虞有些好奇问道,旋即惊醒过来,点头自问自答道:“你们也觉得冀州百姓的生活状态极好吧?田多垦辟,桑绕之地,世外桃源怕也不过如此!”

“不、不是明公……”

田畴指着田间正在耕作的农民:“他、他们是一牛牵引,不是二牛抬杠!”

咻——

刘虞瞬间侧首,方才他只顾得看田地、看人的脸色、衣着等推测百姓生活状态,却没有发现这更加重要的一点——

此时大汉的农耕普遍采用“二牛抬杠”法,即需要两头牛,三个人辅助耕地。

可是现在,前方的田野间,那些百姓们分别是使用“一牛牵引”,即只有一人一牛正在耕作。、

刘虞大惊失色!

这意味着可以节省畜力和人力!这说明操作灵活简单,回转方便,更加轻便!!所以只需要一人一牛!!!

可这是怎么做到的?!

对于农耕文明而言,这简直就是超乎想像的科技进步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发明创造!

难怪连刘虞这位幽州牧,都为之大惊失色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