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穿王之亡

第五十三章 游击将军

  • 作者:无为未来为家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4-01-02 16:23:07
  • 章节字数:5176字

第一次攻城战,魏王印象深刻。当守城一方拥有大量抛石车,强弓硬弩时,占据了天然的优势。不要小瞧那五六米高,五六米宽的城墙,那就是一个作战平台。

尤其当进攻方缺乏攻城器械时,完全束手无策,只能干看着。另外,若筑有若干卫星城,存储大量粮草,等闲不敢招惹。

坚固的堡垒最好从内部攻破,比如有将领投降,打开城门。或者说士家大族谋反,带领私人部曲,占据部分城墙接应。

总之,孙子不骗人。

想到这,他想回去筑座城。这样即使他待在许都,也安全得很。

接着思考城市与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城市都不大,所以必然人口少,商业极其不发达。住在城里的都是官员和本地豪族,人员相对固化。

汉代官员选拔是举荐制,能当上官员的,绝大多数是本地豪族。在县城当着官,老家有地又有田。不当官了,还可以回乡里做地主。

换一批官员,又周而复始。真有一些儒学之士做了官,更加侵占土地,向着地主阶级迈进。

久而久之,整个汉代社会就被官员和地主阶级所把持。其中士家大族分量最重,因为士家大族就是二者的结合体。

即使如皇帝的龙子龙孙,若干代后,也就是平民。反倒是士家大族,风雨不动,经久不衰。

真想给他们整个中高考,可惜却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为平民连字都没有,更不识字。

感慨良多,一时半刻改变不了。还是眼下多考虑考虑对付城池,更现实一些。

古代动不动就打仗,城池选址非常考究,每每都是必由之路,绕不过去。而且,通常倚仗地势而建,易守难攻。

但别人攻城不行,魏王他可以。因为他会制造火药,只是目前原材料太少。

原武和卷县的材料全搬回来,也就一小箱。回去得慢慢存材料,换装备,多弄几个火药桶。

魏王在寝帐内不停思考着,罗氏静静地陪着他。她已将《无邪》谱曲完成,只等合适时机向外传播。

揉了揉太阳穴,定了定神,突觉罗氏美艳无比,格外恬静。心中不忍,交了底,老家还有两个老婆。这个不怪魏王,罗氏从来没问过。

罗氏深情地看着他,她的眼中只有他。温柔地告诉魏王,她不要名分,只要和他永永远远在一起。

魏王听完很感动,凝望着这个肯为自己付出一切的女人。罗氏顺势过来把他往床上牵,名分可以不要,但爱情结晶不能不要。

魏王有些抗拒。罗氏才二十二岁,大学本科刚毕业,他想再等两年,就把想法说了。现在是创业期,事业优先。

罗氏听完有些激动,怕她再犯病,只能硬着头皮上。心里却在想着怎么治好她,是一个小孩儿呢,还是另外两个女人。

公元一九七年,四月十五,魏王回到许都。先去司空府交差,还有徐晃晃。

魏王到达战场没几天,捷报就传至许都,一封接着一封,老板很满意。

等他见到老曹的时候,官职、爵位、俸禄、官服、印玺、赏金统统备好,笑眯眯地看着他。

封魏宇,游击将军,平氏县侯,秩二千石,赏金二十斤。魏王连连拜谢,这官升得和坐火箭差不多。

他官运亨通,可边上的徐晃晃就惨了。老曹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尴尬得一批。

曹老板和魏王聊了一会儿,转过头,沉下脸色,对徐晃呵斥道:

“徐晃,两月时间,损兵折将,毫无进展,按律当斩。念尔诚心归附,待罪立功,免去典军校尉之职,即去青州军大营听命。”

徐晃诺诺应声,不敢有丝毫意见。

“主公,此次攻城拔寨,公明亦多多岀力。”魏王想卖个人情,可老板不接,依旧面沉如水,并不答话。

气氛有些僵,换话题转场,“主公,许都扩建,然与长安洛阳相比,规模气势逊色许多。吾以为应建卫城,拱卫新都。”

老曹皱了皱眉,他早就想到了这点,只是近期事情多,没来得及安排处理。听魏王提议,觉得是时候提上议程了。

“吾亦思索良久,近几日即与子孝文若等相商,筹划选址后开工建造。”

算是提了个好主意,魏王仗着胆子,向老板要人,挖墙脚。

“吾与公明此行,配合默契,可否让公明至吾营中效力。”

徐晃晃的悟性和能力是有的,是个人才。只是之前在小公司里就职,欠缺经验火候。给他个大平台,重点培养,前途无量。

魏王想挖过来为己所用,又担心老板有什么想法。不过为了人才,拼一把。

徐晃吃了一惊,后又暗自窃喜。他的表现太一般,没想到主将对自己相当认可。而且见识到魏王本事,跟着他可以学到太多太多。不由得觉得,他的春天要来了。

本来担心老曹不放人,或者疑他有异心,没成想老曹大手一挥,准了。不过只让徐晃带其原有人马,听候魏王调遣。

二人岀了司空府,魏王心里那叫一个美。终于有了一员大将,人才队伍建设又迈进一步。

“公明兄,日后还须尽心尽力。若魏某有不周之处,望多多海涵。”魏王恭身一拜。

“将军言重了,承蒙将军厚爱,徐晃必竭心尽力,佐助将军。”

徐晃晃发自内心的高兴,跟对人最重要。即使是人才,没有好平台,没有好老板,明珠蒙尘的事情大把。

他自己就是个例子。先前在小势力里,有见识,没人听。想发光发热,人手不足。总觉得无法施为,怀才不遇。

而且自始至终,他一直是魏王的下级存在。可主将却一直称呼他为公明兄,令他心中倍感亲切。尊重永远是人的基本需要,他在魏王这里有被尊重和重视的感觉。

担心老板变卦,先去大营,将徐晃军安排好才行。

不过他的担心多余了,徐晃晃这货没让老曹砍了,算他命好碰到了魏王。

徐晃这次岀征带了三千五百人,他的原有人马加上临时招募的兵卒,居然完好无损。敢情死道友,不死贫道,专坑老曹。

徐晃晃的小心思,也是没办法的事。他能做典军校尉,不是靠实力,而是靠名声。

他跟着杨奉,一路护送汉献帝,返回到东都洛阳。护驾之功,让他成为了有名无实的典军校尉。

但乱世要生存下去,永远靠的是实力。所以保存实力,是他的不二选择,落实得极其到位。

魏王看着他的五百兵卒,装备一般,精神状态一般,战斗力估计好不到哪里去。如果让这样的部队单独成军,只会坏事。

命令李发列阵,军容严整,士气高昂,看得徐晃有些发呆。

徐晃虽然一直和魏王在一起,却没见识到攻城战,他在佯攻。知道魏王军队强,但没想到这么强。

魏王下令整编,问都不问徐晃一声,打散编入大军。换装备,严训,自然不在话下。

徐晃晃此时反倒不觉得心疼了,没被人嫌弃不要,已经不错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