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天道酬勤:我的武道没有瓶颈

第49章 上党降赵,晋升武胆七品(六千)

  • 作者:鸽无常
  • 类型:穿越重生
  • 更新时间:2024-05-28 23:37:38
  • 章节字数:6774字

天道酬勤:我的武道没有瓶颈第一卷三国伐魏第49章上党降赵,晋升武胆七品就在这时,韩国的宫殿上响起了一个坚定的声音。

一位白发苍苍却目光炯炯的老者,缓步走出,制止了宣惠帝韩威的决定。

这位老臣外貌看上去已经年近七旬,但是依然精神矍铄,身姿挺拔如松。

他是韩国的四朝元老申文渊,已经有百岁之龄,忠心耿耿地为韩国效力了六七十年,见证了这个国家的崛起。

传闻他年轻时曾得到过世家的传承,乃是先天境的武夫,领悟到了许多少见的武学。

只不过武学修炼进入瓶颈后,便选择积极入世,投身于韩国朝堂。

经过三朝累积后,他的忠诚与才华赢得了历代韩国国君的信任。

无论是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还是天下局势他都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和策略,常常能在关键时刻化解危机,稳定朝局。

在朝堂上有着极高的威望,是韩国历代国君倚重的肱股之臣。

新郑县陷落的消息如春雷般滚滚传至各国,魏国的大军如狼似虎,一夜之间让九万韩军化为乌有。

消息传入韩国朝堂,群臣震动。

这场胜利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是魏国宣称的灭国之战。

任何风吹草动,都让他们紧张不已。

与此同时,一直以来与韩国交往密切的楚国,在这个关键时刻宣布断交,让他们韩国更是变得岌岌可危。

韩国显然已然无力抵抗,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因此此朝堂之上,不少人都认为投降魏国是最好的选择。

申文渊此时提出了反对意见,宣惠帝韩威不得不重视,他急忙郑重问道:“申公有何高见?”

“我有上策,可保韩国无忧。”

韩国朝堂立刻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申文渊身上。

宣惠帝韩威好奇地问道:“申公,朕如今能够调集的兵力只有四十万,如今在新郑县已折算了近十万的兵马,面对这种境地,还能有何计谋能保韩国?”

说这句话的时候,宣惠帝韩威的表情带着几分不相信。

韩国的三大刺客掌教已经在魏国手中折损了两位,如今还剩下的吴代天掌教,也同样没有办法。

就算想交愿石“保护费”,韩国也已经没有任何一个武学势力能撑得起来。

换句话说,他们韩国,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没依仗了。

如此真有办法能保住韩国吗?

不仅是他,朝堂其他臣子都想不出韩国还能有什么计谋能挽救这样的颓势。

面对一道道目光,申文渊沉稳地扫视了一圈,缓缓开口:“臣听闻,魏国许了楚国六百里地,楚国才与韩国断交,我们也可如法炮制。我们可以将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割让给赵国。”

此言一出,朝堂上立刻炸开了锅。

割让城池?那岂不是意味着韩国的领土被进一步侵蚀?

不少人露出不满和忿怒的神色,但申文渊却仿佛早有预料,接着说道:“魏国新胜,气势如虹,韩国不可抵挡已成事实。眼下已经是火烧眉毛的时候了,等到韩亡之后,还用再考虑这十几城的得失吗?”

“各位,割让城池虽然听起来令人痛心,但请诸位想想。将上党献于赵国,实际上可以利用赵国力量抗魏,让赵国介入我们韩魏之间战事。”申文渊的声音铿锵有力:“这样能为我们争取到宝贵的喘息之机,得以重建军队、稳固国防。”

韩国的朝堂上下陷入了沉默,他们都被申文渊的谋略所惊。

申文渊的建议无疑十分大胆,但同样也为韩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可能性。

试想一下,本来魏国可以尽得韩国国土,若赵国收下了上党十七城,就意味着魏国平白无故就失去了一郡的领土。

上党对于魏国要比其他地方可有价值的多。

而赵国得到领土后,不会再轻易吐出,必然要出兵保护。

赵国的国力比韩国强大,说不定就能将魏国拖入战争的泥潭中。

魏国的新国君修为高强不假,但一人能抵得上千军万马吗?

韩国说不定,真的可以借此解除亡国之威。

宣惠帝韩威的脸上充满了震惊之色,片刻之后,这股震惊之色又转变成了狂喜之色,一拍大腿道:“好计谋!”

他环视朝堂上下,说道:“诸臣以为如何呢?”

“臣以为,此乃妙计,能解韩国之危。”

“臣附议。”

“臣附议。”

“……”

宣惠帝韩威见众多臣子多数持赞成意见,他打算颁布旨意。

就在张口的一刹那,他像是想到了什么,对身旁的贴身太监小声问道:“吴掌教最近可有消息?”

贴身太监压低声音回道:“吴掌教说是宣布要闭关一段时间。”

“闭关?”

宣惠帝韩威不是傻子,大致能猜出吴代天在两位掌教先后被杀后,已经有所畏惧。

他紧紧握了握拳,果断说道:“既然如此,朕现在便派使者出使赵国,献上党十七城。”

“遵旨!”

……

就在韩国紧急派出使者的同时,魏军的四十万万大军,尽数抵达韩国境内,开始紧锣密鼓的开始攻打韩国诸多城池。

以二十日攻下一小城,四十日攻下一大城速度不断靠近韩国的上党郡,朝着韩国的都城阳翟逼近。

而此时,宣惠帝韩威派遣的使者已经抵达了赵国邯郸城。

阳光透过门口,洒在赵国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中。

此刻,赵国的大臣,帝王俱在。

在他们的注视下,韩国使者郑重地踏入赵国大殿,他们的步伐沉稳有力,仿佛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

韩国使者走到赵国成襄帝面前,深深鞠躬:“外臣奉韩国陛下之令出使贵国,见过赵国皇帝。”

赵国成襄帝问道:“不知道使者来本国有何要事?”

实际上他知道此时韩国正在遭受魏国的全力进攻,这些韩国使者十有八九是冲此事而来。

不过,他们注定要失望了。

在此之前,朝堂上下已达成了一致意见,不会按照结盟事宜出兵协助韩国,得罪魏国。

韩国使者必然会无功而返。

然而令成襄帝未预料的是,韩国使者突然双手递上一份文书。

他声音低沉地说道:“我国君主深感赵国之强大与威严,为示友好,决定将上党十七座城池割让于赵国。愿两国永结友好,巩固五国之盟约。”

此言一出,双手笼在袖中闭目养神的庞奢更是双目猛然睁开,慕然盯向了韩国使者。

不仅是他,包括成襄帝以及其他群臣都极为意外。

以至于大殿上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站在成襄帝身边的宦官见识,拿过文书,双手捧在成襄帝的近前。

赵国成襄帝接过宦官递上的割让城池文书,神情严肃地浏览着内容。

他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仿佛在权衡着每一个字句背后的意义。

朝堂上落针可闻,只有赵国成襄帝翻阅文书的声音回荡在空气中。

过了会儿,赵国成襄帝缓缓抬起头。

这份割让城池的文书有韩国的国印。

韩国是要割让上党郡不假了。

他心中难以下决定,示意宦官将韩国割让城池的文书交给庞奢,小心翼翼问道:“相邦觉得如何?”

庞奢接过割让城池的文书,认真查阅。

过了一会儿后,庞奢的目光从从文书上抬起,锐利地扫过韩国使者的脸庞。

他试图从使者的表情中读出一些蛛丝马迹,以确认他们的真实动机。

毕竟,割让城池并非小事,其中必定涉及到复杂的政治考量。

韩国与赵国之间历史上有过多次的冲突和矛盾,虽然有过结盟的经历,但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利益基础之上。

虽说如今是五国结盟共同抗魏,但是五国在见过赵弘明登基时的场面,加上强国楚国主动与韩国断交,这五国结盟已经形同虚设了。

这一次韩国突然主动割让上党十七座城池,庞奢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怀疑。

韩国使者此次前来并非真心示好,而是有其他的图谋。

也许他们想借此割让城池之举,来分化赵国的内部势力,挑起内部纷争,亦或者祸水东引,让赵国与魏国交恶,通过这种方式来保全韩国。

庞奢感到一阵不安。

现在情报还是太少,不能轻易相信韩国的示好之举,他还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来确认韩国使者的真实动机。

庞奢考虑再三后,低沉道:“陛下,此事牵扯诸多,还需臣等细细考虑一番。”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明显的疑虑,让没有主见赵国成襄帝心中有了底。

成襄帝抬头看向韩国使者,威严道:“感谢贵国君主之友好,接受城池乃是大事,不得不需慎重考虑。朕将择日给予回复。”

韩国使者微微点头,脸上露出理解的表情。

他们深知赵国朝臣并非都是愚蠢之辈,沉稳回道:“我等明白赵国之慎重考虑,愿等待赵国皇帝之回复。”

赵国成襄帝微微颔首示意侍卫领使者退下。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