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仙侠奇缘 > 算命老太逃荒成女帝

第 54 章(捉) 粮价

  • 作者:墩墩吃瓜
  • 类型:仙侠奇缘
  • 更新时间:2023-09-14 16:34:46
  • 章节字数:11806字

笑话哇。

一路颠簸, 要是再对着何书青那个恶心人的玩意,她不得少吃三碗饭?

再说她家四郎刚有学好的迹象, 跟这种人接触, 再长歪了她去哪儿说理去?

村长被徐秀越直接了当的拒绝噎了一下。

徐秀越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淡淡地看着村长,看着村长的脸慢慢变红, 然后垂下头去。

想必他应该明白了,徐秀越嫌弃他孙子。

不过想到自己孙子做的那些事, 村长也无话可说,又随便聊了两句,村长便灰溜溜的走了。

那背影瞧着还有几分仓皇逃窜的意思。

何四郎跟徐秀越去府城的包裹是都徐氏打点的, 这时候就能看出徐氏的细心。

衣服放三身换洗, 包成小包的盐放上一包以备不时之需,路上吃的糕点、油纸伞等等一系列都打包全了,提前一晚就准备好了。

何四郎自己收拾了下他要带着的笔墨, 晚上, 张氏就开始烙肉饼。

去府城约莫要走两天一夜, 因着何三郎吃的多,张氏主厨,徐氏田氏打下手,三人足足准备了三个布包才停下。

翌日一早, 何三郎驾着牛车, 载着何四郎,徐秀越骑着毛驴, 三人一行往府城去。

马车慢悠悠地行驶在路上,他们绕过镇子,先是到了县里。

徐秀越也是第一次来县里, 除了人比镇里多,看起来也没太大的差别,就连地面丝丝升起的血气,也一模一样。

徐秀越皱眉,看来县里也不是个能避祸的地方。

她倒是没想到,一场洪水,竟然辐射范围如此之广,照这样看来,到时受灾面积恐怕不小,若是朝政本就不稳固……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不过,还是先看看府城的情况再说,或许他们所在的朝廷,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三人先去了一趟何四郎的书院,大门紧闭,应该是先生已经带着学生赶往府城了。

何四郎因为要与家人同行,本来也是约着与他们在府城汇合,三人便不再多停留,直接往府城去。

从县里到府城是一段长长的官道,大路很宽,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路上偶尔会有几辆马车飞驰而过,对比着牛车的速度,慢吞吞的。

徐秀越本来也是想雇辆马车,一问价格,只租车单押金就要十两,要是带车夫则这一路三两。

租车行的人还跟她说,如今正是赶考的日子,再没有比他便宜的了。

一句话,让徐秀越歇了继续找的心思。

不过三两银子还出的起,因着是何四郎的考试,徐秀越还是先征求了何四郎的意见。

何四郎当即皱了眉,想都想选择了坐自家牛车。

“不过是多一天的路程,却能省下三两银子,而且牛车比马车平稳,儿子也能在车上温书。”

徐秀越第一次发现,何四郎并不是那种耽于享乐的人,身上还带着抠门属性。

她喜欢!

这会功夫徐秀越就不说什么近视的问题了,反正也就这一次。

一路向府城去,徐秀越就见地面上的血气越来越少,翻过一个高坡之后,便消失无踪。

徐秀越松了口气,若是蔓延到府城,事情恐怕比她想象的还要大。

等到第二日傍晚,三人才看见府城的大门。

府城城墙高耸,看起来应该是石头垒起来的,呈一个小角度的斜坡状,上面甚至还有卫兵站岗。

比起前世经历过千百年历史磨砺的残垣断壁,当身处这个朝代,直面这种可以保卫领土高度的城墙时,徐秀越才感到,如今的自己就像一粒尘埃,无比渺小。

城门上空正中刻了一个“安”子。

这就是他们的目的地安河城。

天色渐晚,约莫着快要到关城门的时候了,但城门前依旧排着不长不短的队伍。

这些人中,有穿长衫的读书人,也有背着箩筐挑着扁担的货郎,还有些衣着朴素的,应该是附近的人家。

徐秀越三人排到后面,陆陆续续又有人排到了他们身后。

进城的速度不慢,很快就轮到了他们,卫兵检查一番他们的包裹后,却不让他们进门,而是伸出了一只手,放到何三郎的面前。

“啥?”

何三郎一脸懵,那官员站着跟何三郎坐着差不多高,身材干瘦,脸上有浓重的黑眼圈,瞧着不太健康的样子,气势却很足。

他也不说话,只朝着何三郎勾了勾自己的手指。

何三郎完全搞不清楚什么情况,徐秀越却刚才就注意到,前面排队的人都自觉往卫兵手里放了点什么,再联想到前世看过的古装剧,徐秀越瞬间明白了什么意思。

她学着前面人的样子,从包中摸出十枚铜钱,攥着放进了那人手中。

卫兵张开手瞧了一眼,瞬间勃然大怒,一下子将铜钱扔到了地上,怒目而斥:“打发叫花子呢。”

徐秀越愣了下,心说十枚铜钱也不少了吧,她本来还想只给个两三文意思意思,不过想着初次来安河城,这里又是府城约莫消费高点,这才给了十文,没成想,还是少了。

徐秀越看了看周围的人,都是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她就知道,这里的吏治绝对非常不清明,才会将一个守门小兵,都养的胃口都这么大。

何四郎是个读书人,不管是读书人的矜傲还是学到的道理,都让他气愤,一则气愤这人轻贱旁人,二是气他公然索贿。

徐秀越当即上千一步,挡在了何四郎身前。

强龙难压地头蛇,何况他们只是普通百姓,再加上之前婉君的话,让徐秀越举动上更为谨慎。

她既没有金手指,也没有主角光环,一个老太婆更是没有被哪个王爷侯爷瞧上,还是老老实实遵守社会规则,免得惹麻烦的好。

耽误了何四郎考试是小,要是耽误回家逃难,那就没地方哭了。

徐秀越一边给何三郎使眼色,让他去将铜板捡起来,另一边则是面色愁苦、犹犹豫豫地从包里掏出一小块碎银,眼瞧着足有三两之重,不舍地放入卫兵手中,还要赔个笑脸:

“是我们不懂规矩,军爷见谅。”

卫兵看了眼掌中的碎银,这才满意,又上下打量了何四郎一眼,嗤笑一声,摆摆手放行。

三人没再吭声,进城走了段路,何三郎才像是松了口气般感叹道:“这也太贵了……”

徐秀越没回应,她知道进城的费用肯定不是三钱这么高,不然不会有这么多老百姓还能进的起城。

她之所以给这么多,是因为知道卫兵肯定是心胸狭隘之人,第一次给少了,第二次若是还少,恐怕要发难,为了避免麻烦,她才会给出三钱。

这些银子,不至于太少,也不至于让别人觉得她太有钱,起了贪念。

何四郎没考虑这么多,只是一脸愤然道:“贪污索贿,国之蛀虫。”

徐秀越第一次见何四郎如此愤愤,不过少年郎忧国忧民也不是坏事,就鼓励道:“你要想整治他们,就得站的比他们更高。”

何四郎若有所思,没再出声。

徐秀越也不再多说什么,而是骑着驴子看城里的街景。

城外荒草遍地,过了这道门,人群就熙熙攘攘起来。

挨近城门的店铺已经比县里镇上的店铺繁华许多,沿着宽敞的主路往城内走,路过的行人越发多,店铺的装修也更为豪华别致起来,人们的衣着也由粗布麻衣变成了林罗绸缎。

偶尔能看见几个穿着相同、扎着同样丸子头的少女从街上走过,应该是富人家里的丫鬟。

越往中心走,穿华服的越多,徐秀越他们三个穿着普通的棉衣,像是乡巴佬进城一样,引起了不少侧目。

好在如今是赶考的日子,大多数路人只是瞥一眼就移开了视线。

徐秀越也只是从婉君口中听说过府城繁华,却没想到竟繁华成了这个样子。

这一路光是银楼、首饰铺子徐秀越就看到了不下三家,只看门面装修,就知道是她如今消费不起的程度,可里面进进出出的人流却是不少。

徐秀越感叹,果然到了大城市,才发现自己的工资压根不够消费。

买不起徐秀越也就不再多看,三人边问路边来到城中附近的云来客栈,这也是何四郎跟他先生约好的客栈。

一进门小二就迎了上来。

“几位客官住店吗?”小二面带微笑,丝毫不为他们三人的衣着所轻视,倒让徐秀越多了一丝好感。

听何四郎说,云来客栈跟他们书院有合作,每逢考试的这个时候,若是提前定房,只要付下定金,就有八折优惠。

并且书院会早早跟客栈书信定好具体几间房,以免到日子考试,考生却没地方住。

何四郎方才的气还没消,对着店小二也笑不出来,只是淡淡道:“劳烦小哥,我是清河县青云书院的学生,应是早约好了房间。”

店小二一听,当即笑道:“原来是未来的秀才爷,小的眼拙了,青云书院的张先生就在地字甲号房,您上楼左拐便是。

您几位的房间早先定好了,在人字丁戊房,上楼右拐就瞧见了,可要小的给几位带路?”

何四郎看向徐秀越,徐秀越摇摇头,和善笑道:“不用了,我们自个儿上去就成,劳烦小哥。”

徐秀越付了剩下的房费,五天三两,正好能住到放榜结束。

想起之前卫兵嫌弃十文钱少,也不知道如今城里是什么物价,徐秀越就没有给小哥辛苦费,带着两个郎直接上了楼。

放下东西,何四郎去拜见先生了,徐秀越没什么事做,跟何三郎一起吃了饭,见天色不早,叫了热水便洗洗睡了。

翌日,何四郎在客栈温书,徐秀越就骑上自己的小毛驴,带着何三郎出去逛街。

府城阳光明媚,丝毫没有下雨的迹象,一出客栈,徐秀越就被对面糕点铺子传来的香气吸引了,凑过去一看,这里竟然有类似前世那种鸡蛋糕一样的小甜点。

不止如此,蛋黄酥、红豆糕、豆沙卷、绿豆酥之类的中式糕点也是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的样子让徐秀越仿佛回到了前世。

徐秀越问了问价格,竟是论个卖的,且一个最便宜的也要八十文。

这……

徐秀越实在馋鸡蛋糕,就买了一小包,又添了几块豆沙卷和蛋黄酥,一共两个小纸包的东西,竟然足足要了她两银子。

吃不起啊吃不起。

徐秀越感叹城里消费贵,她想回农村。

口中塞了块鸡蛋糕,徐秀越愁眉不展,她是没想到安河城消费这么高,她本来带了十五两银子,以为绰绰有余,现在看,能花到回去就不错了。

最重要的是,这么高的消费,以他们家的生产能力,能不能来定居?

徐秀越看向干净的街道,林立的店铺,走向附近一家米粮铺子,问了问白米、糙米的价格,竟然比他们镇上贵了三倍有余。

徐秀越蹙眉,照理说,一个朝代的粮价,只要没有天灾**,各个地区不会有太大区别,没成想只一个安河城,就贵了三倍。

徐秀越难以想想,若是他日河口决堤,洪涝丛生,这里的粮价得飞升道什么程度。

徐秀越想了想,带着何三郎往远处走。

城中心她是不考虑了,这里生存成本高,也不能摆摊,而且据婉君说,这里的三家有钱人不好惹。

她想去城中偏远些的地方看看,毕竟再繁华的都市也有穷人,那里的消费一定比城中心低很多,若是粮价回跌,也是个能考虑的去处。

徐秀越也没有问路,只是算着财运流通往低的地方走,拐过一个弯后,这里的建筑肉眼可见的朴素了起来。

有卖吃食的、有布庄、也有粮店,明显这里到了另一块普通百姓生活的聚集区。

徐秀越进了粮店,一问价格,依旧是贵了他们镇三倍有余。

徐秀越此时已经不报粮价回跌的希望了,毕竟都在一个城里,若是中心贵,能说富人老爷的下人也懒得出远门省钱。

可到了百姓生活的地方,依旧这个价格,就证明其他地方没有更低的了。

不过闲着也是闲着,徐秀越便又往财运更低的地方去。

绕过两条街,一拐弯,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

这里到处充斥着徐秀越熟悉的叫卖声,店铺也多是些普通的米面粮油,简直像是一个浓缩小镇。

来往的人多穿着粗布衣服,甚至偶尔能瞧见个穿着布丁衣服的老汉,或是窜来窜去的小乞丐。

进了米粮铺子,徐秀越依旧问了米价,得到的却是相同的答案。

这……徐秀越有些怀疑,这个价格,城里人吃的起粮食吗?

卖粮的是个老头,见徐秀越是个生脸,又紧蹙着眉,料想她可能是外地来的,便捋了捋胡子道:“这位夫人是外地来的吧,咱们这粮价都涨了月余了。”

徐秀越见老头愿意说说,自然想多打听点消息,便道:“咱这的粮价是最近才涨的?”

“可不是嘛,”老头叹口气道,“就说这糙米,原先也就是七八文一斤的价钱,前段时间城里来了群商人,说是咱们这地方的米好吃,要运回南方卖。

一开始开价十文,没过几天粮价就涨到十五了,当时倒是赚的多,只不过城里的粮价就慢慢到了二十三文。”

徐秀越疑惑道:“咱这的米或许比南方香点,可路途遥远,加上运输费用,收价又这么高,他们还有的赚?”

老头笑道:“这咱就不知道了,老爷们想的多,或许那边就有富人爱吃咱这的米,给的价更高呢。”

徐秀越却不这么想。

粮价飞升她目前只能想到两个原因,一个是今年遭灾收成减产,还要出粮赈灾,二是有人在故意屯粮。

屯粮的理由就有很多了,比如像她一样预知了将来的洪灾,又比如一方势力,在屯兵买马,粮草先行。

徐秀越想着城中繁华,一派安逸景象,不至于这就要遭兵变吧……

告别了米粮店铺老头,徐秀越的眉头就没松开过。

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徐秀越生在现代,没有经历过战争,但依照常理推测,既然在安河城买粮,那为了运送方便,若是真有人屯兵,应该就在不远处。

且如今城中米粮缺少,若是围城……

徐秀越摇摇头甩掉可怕的想法,只不过她确定,如果当真有兵变,待洪灾结束,就是最佳时机。

借口都是现成的——

天灾降世,必是皇帝不仁。

为了黎民百姓,皇帝的宝座怎么也得换个人坐吧?

**未定,徐秀越算了算,结论并不明朗,她只能劝自己往好处想,或许真就是几个喜欢吃北方米的富商大肆屯粮呢?

不过这安河城,她是不打算来定居了。

下定了决心,徐秀越的心情又放松起来,像是来安河城旅游一般,骑着不满在街上晃荡,偶尔遇见奇特的东西,便上去看上两眼,问问价格,然后穷兮兮地离开。

只有实在看到想要的或是好吃的,徐秀越才会“慷慨解囊”。

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过了一段时间买买买的生活,这样抠搜的日子徐秀越打心底里难以适应。

再说,两个儿子吃饱就行,可她头一回来古代的大城市,当然是要享受下富贵、知道知道古代的奢靡才算圆满。

穷游不适合她。

徐秀越坐在小毛驴上,眼神四处瞟着,紧紧盯着过往路人头顶的气团,企图捉到一个霉运罩顶看起来有点小钱、但是又不像是高门大户的老爷夫人,搞点花销。

有句话讲,当你在看风景的时候,风景也在看你。

一头长相奇特的驴子,上面坐着一位样貌普通的妇人,旁边走着一个比妇人加驴还要高一头的竹竿体型青年,这样的组合已经足够吸睛。

更何况这个妇人还像神经质一般,路过一个人就要狠狠盯上一会,手指掐动嘴中念念有词。

别是个疯子吧?

路人纷纷绕道,这就将直冲他们走过来的少年显了出来。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