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仙侠奇缘 > 算命老太逃荒成女帝

第 101 章 发展

  • 作者:墩墩吃瓜
  • 类型:仙侠奇缘
  • 更新时间:2023-09-14 16:35:05
  • 章节字数:7676字

徐秀越看着钱册上记录的总额, 心中思量着。

既然许县令想花钱,那她便帮一帮这个小忙,给他花光!

“技艺教育的问题, 咱们可以先往后放放,目前最重要的,一是提高粮食产量,二是提高战备力量。”

徐秀越思考之后,具体说道:“要提高粮食产量,一个是提高粮种的筛选,另一个就是科学种植。

再有,就是提高单人口的劳动能力, 比如水车的安装, 就让人力有了空余,同样的一个壮丁, 原先能种一亩地, 现在则能种一亩半。

如此一来,只要有地开荒,不仅粮食总产量能上来, 百姓的生活也能有所改善。”

粮为国之本, 许县令对徐秀越的提议大表赞同,不过就算知道了努力方向, 但如何达成目标,他却是一头雾水。

“咱们一点点说, 依仙姑看, 咱们该如何筛选粮种?莫非,仙姑有测算之法?”

徐秀越失笑道:“便是我有测算之法,也不能一粒粒种子推演, 累人不说,那得测到什么时候,才够种一亩地的。”

徐秀越这么一说,许县令也笑起来:“哈哈哈,是我想岔了。”

林修为开口道:“这次去府城带回来的人中,便有一位原先在府城专管粮种的,只可惜为人不够圆滑,很快遭到了排挤。

但此人确有些本事,还写了一本关于如何筛选的书给农人做参考,只是他却不知,农人大字不识一个,哪里能看到,如今也只是落在书肆积灰罢了。”

徐秀越道:“有真才能便可,另外,我还想找几个擅长农事的人,尝试进行定向培育。”

许县令疑惑道:“何为定向培育?”

“咱们都知道,一般来说,这一茬麦子种下去,生出的麦粒再种下,并不如专门买的粮种收成好。

修为老板家中有粮种铺子,应该知道,粮种的育成,可不只是种地后选出饱满的那么简单,有时候这一批,就会比上一批产量高。”

林修为点头道:“林家虽不是专门做粮食生意的,因着这片铺子都归我管,倒也听粮店掌柜抱怨过,自家的粮种产量有时高有时低,以招至常买粮种的村民抱怨。”

许县令摇头道:“这掌柜也是冤枉,亩产高低,哪里就只看种子好坏了,上等田、下等田,还有农人的照料情况,都可能影响粮食的产量。”

徐秀越先是赞同道:“不错,影响产量的可能性有很多,但若是相同的地,相同的照料呢,若是其他条件都相同,这样种下两颗种子,产量可是相同?”

“这个……应该是相同吧。”许县令不确定道,他读了一辈子书,实在于农事上不太擅长。

林修为略作思忖,却摇头道:“应也不同,山中偶尔也会有长成一片的野麦子,但有的麦穗饱满,有的麦穗却长得不仅干瘪,还有空包。”

徐秀越点头道:“就是这个道理,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若是我们培育出产量高的粮种,那么种出的麦子,则定然产量更高,稻米也是同理。”

徐秀越很难跟古人解释基因的问题,只能绕个圈,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道理,好在许县令跟林修为都不是笨人,很快明白了其中关窍,只是还有些细节并未想明白。

许县令拍手赞道:“仙姑真乃神人也!竟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若是真能培育出高产的麦子,那它的后代,子子孙孙,岂不都是高产了!”

徐秀越想了想道:“是有这个可能,但若是第一代高产麦子,可能产量会更高,如此,我们则是要通过种地实验得出,哪两个品种的麦子杂种,可能产出的种子,亩产更高。”

这样说有点绕,但其实也不用许县令完全理解,只要他认同这个办法,能给出官方试验田就行。

徐秀越便接着道:“只是这样的方法,见效比较慢,可能需要种多茬麦田,才能比较出其中不同。”

许县令点头道:“我虽不甚清楚其中的道理,但仙姑所说,确实有所增益,这事还得给擅农者去研究。”

徐秀越点头道:“此为其一,第二点则比较容易推行,大人可广收农书,虽说农人大多不识字,可识字的人却不在少数。

让他们钻研农书之后,提取精要,或是直接读给老农听,再广纳众议,分别推行几套种植法子,譬如改变苗间距,多种混种之类,看哪一种产量高,再行推广。”

对于此,徐秀越就只能提个大概建议了,如何种植,还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摸索。

这个好理解,只是需要费些人力,招募读书人和招募农人需要的花费并不算多,许县令当即同意了。

“其三,则是我最看重的一点。”

这一话出,许县令和林修为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认真看向徐秀越。

“我想建立几个研究所。”

许县令疑惑道:“何为研究所?”

“就是……简而言之,就如今来看,就是鼓捣一些发明的地方,由县里出资,聘请各行业的翘楚,提供资费、材料,让他们进行发明创造。”

这么宽泛的解释,许县令跟林修为都是似懂非懂,徐秀越便举例道:

“譬如说咱们如今使用的水车,就是一种发明创造。”

这么一说,两人便明白了徐秀越的目的。

林修为道:“仙姑是说,让他们自己捣鼓出类似水车一样有用的东西?”

“不错。”

许县令却皱眉道:“这样一来,若是有人浑水摸鱼,每天浪费材料却无所出可如何是好?”

徐秀越道:“既然是研究,必然有所损耗,不过,对于浑水摸鱼者,咱们却可以从一开始便剔除掉。”

“这如何剔除?”

“首先,入研究所需要考试,此考试由各行业的老师傅出题,另外,研究所内所有人想要用经费研究,则先需要向上提出一份报告。

第一次报告要写明研究方向和大体理论,以及研究结果的用途,此时我们可以批第一份资金。

待他研究出了眉目,则可以提出第二次报告,这次便要详细写明,第一次研究的成果,以及更改方向和可行性,此时我们再批第二份资金。

若还未成功,还可以提出第三次,若没有成果,则只能放弃,而研究结果,要对研究室内成员开放,以便于大家学习或者避免相同失误。

若是有人做出了成果,则要大肆奖励。

另外同一个研究,最好是几人一组进行,博采众长,只不过有的人独来独往惯了,只要能有成果,一个人申请也可。”

许县令点头道:“这样倒也可行。”

“木匠、铁匠、医学,都可以设置研究院,研究方向可以是农业,也可以是武器,中医则可以研究药物,若有其他行业需要,咱们再另行设置。

再有就是战马的培养了,这个倒是简单,专管马匹的人咱们已经有了,只需要划出一片跑马地,再设立马厩,也就差不多了。”

许县令听得连连点头,见徐秀越端起茶杯喝茶,等她放下,便迫不及待催促道:“除此之外,不知仙姑还有什么法子让咱们县更好?”

徐秀越则是笑着看他一眼,道:“大人,您将上述的事情安排下去,怕就要没钱了。”

“啊?”

许县令惊讶地瞪大眼睛,良久,喃喃道:“想不到几万两银子,这么不经花……”

徐秀越有些好笑,却又为许县令一心为民的想法有些感动,打趣道:“您若是自己贪了,那必然十辈子也吃不完,但若是给县里花,可不是分分钟就没了,谁让您是个好官呢。”

“哎,好官好官,本官还是个穷光官啊……”

事情一步步按照徐秀越提出的大框架吩咐下去,只不过细节的填补,就要靠各行业的专业人士了。

首先最快设立的是农学院,这里分了两科,一个是读农科,就是徐秀越提出的整理农书,并参考农人经验的研究所。

因着这些日子县里越来越好,许县令在民间也有了好名声,招收老农人的政令一发,立刻便有人响应。

有的是冲五十文的补贴,有的则是冲一个好名声。

他们县的位置在周朝中间,算是比较温暖的地区,若是赶着,能种两茬麦子。

为了生活和缴税,这里的人也多是这么种植的。

秋收之后不久,便又快要到播种季节了,许县令赶着设立读农科,也是为了赶在种植之前,给农人一个指导,来年收获的时候,才好有所提高。

徐秀越其实早就觉得这样种地会损耗地肥,只不过她对此一知半解,也不敢轻易提出,这下好了,让专业的人研究去吧。

为了不耽误秋种,盖研究院的事情也紧锣密鼓的安排了下去。

整个留仙县,开始忙碌起来。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徐秀越也在县里买好了一栋两进的宅子,而后她回了山谷中的上溪村。

因着她经常去县里,这宅子就算是她的落脚地了,不过她思虑过后,还是决定蜗居回村里。

如今县里事忙,隔三差五许县令就要喊她参考意见,然而实际上,她也只不过占了个穿越的先机,知道点先进思想,于专业上的安排,她插不上手也不敢插手。

顶多她能算一算建在哪里合适。

不过她也明白,许县令心中的焦躁,钱一笔一笔花出去,总要找个人聊聊确认下自己的正确,才好安心。

于是,徐秀越溜了。

山谷中,绿水青山,没有人打扰,那里才是适合她养老的地方啊!

这些日子她忙碌于县里的安排,算一算,竟然有小一个月没有回来了,再回来时,村民们几乎是夹道欢迎。

徐秀越这才有了放松的感觉。

果然家里就是好啊。

一顿接风宴吃的徐秀越心情舒畅,回到家中,就是几个媳妇的殷勤照顾,让徐秀越感叹,还是村里的养老生活安逸。

翌日,她便正式开启了搬个躺椅,在田间悠闲晒太阳的美好生活。

可惜,这样的日子只持续了不到五天,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吵醒了徐秀越的午睡,来人徐秀越已经眼熟了,是县里的一个衙役。

徐秀越一见他就暗道不好,肯定是许县令又有事相商了,谁知道那衙役落地立刻急道:

“禀仙姑,有岗哨来报,府城派军来袭,如今已至城门三十里外,县令大人请您回去商议。”

“啥????!”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