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镇国太子爷

第532章 诗从何来

  • 作者:狗尾巴狼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3-09-24 21:48:00
  • 章节字数:4686字

赵山河……山鸡?”

“是山河,不是山鸡。”

“赵山河就是山鸡。”

“……”

两位皇子的对话有些奇怪,无数目光注视下,李怀安一把勾住了赵山河的肩膀:“走,为表歉意,本太子给鸡哥接风洗尘。”

“是山河,跟鸡没关系!”

“我知道,你是赵山河,鸡哥。”

赵山河很想好好解释,却已经被李怀安拽着走出好远。

身后的小和尚赶紧跟上去。

李怀安到了东市街上,对着所有人招了招手:“这里已经没事了,尔等各自退下吧。”

太子大人都发话了,现场也没有死人,也只有就此作罢。

李怀安拉着三皇子到了隔壁醉仙楼。

许久不见的韩幼娘热情迎来,见了太子一眼,尽是热烈的情感,却因有人在场不敢表露,眼中带着水雾,作出请的手势:“两位里面请。”

“一家普普通通酒楼而已,有何特别之处?”

“待会儿就知道特别在哪儿了。”

进入醉仙楼,李怀安吩咐一句:“把最好的安排上。”

韩幼娘应了一声,回头去吩咐,转身时李怀安注意到了什么:“等等。”

赵山河看着李怀安,李怀安对另外两个穿着高腰旗袍装的姑娘使了个眼色,让二人把皇子送到包厢区。

赵山河哪儿见过旗袍?

一眼就被吸引了!

这比他先前挑选的内衣还要劲爆。

立即给李怀安竖起了大拇指:“果然不同,果然不同,这衣裳如此别致,是新唐的特有服装不成?”

“公子,我们身上穿的叫旗袍,是由太子殿下亲自设计,再由裁缝改良而来。”

“旗袍?好个旗袍,速速随我去楼上研究研究。”

说话坏笑间,两个姑娘已经把人送上去了,小和尚还是跟着。

“这个小和尚,年纪不大,见识不少,以后怎么静心修佛?”李怀安看了一眼,小声嘀咕一声。

韩幼娘乘机要走,却被李怀安拽住。

“幼娘,你这肚子……”李怀安将其拉入怀中,放手摸了摸。

幼娘吓得身子一缩,但还是没有逃脱,脸蛋儿一下就红了。

“为何要躲?为何不说?东宫一点儿风声都没收到。今日不是见了你,本太子至今都会蒙在鼓里。”

李怀安捏着幼娘的手腕,话语中带着责备。

韩幼娘偏头,犹豫了良久,小声说:“殿下就不怀疑这孩子……”

“谅你没这胆子。”

韩幼娘无言。

李怀安突然变得温柔:“幼娘,我承认对你有些忽视,但有了孩子就不同了,稍后便跟我回去东宫。”

“殿下,您有没有想过幼娘没有告知东宫的原因?”

“为何?”

“因为幼娘从来没有想过要入住东宫,更未想过要有名分。所思所想只想带着自己的孩子寻一个僻静的角落安安稳稳度过一声,殿下给幼娘的院子就很不错,幼娘在那里住得很习惯。不想因为孩子而改变。今日见到太子来就是想跟太子说明白,幼娘能瞒住所有人,也不想瞒着孩子的父亲。”

说完,韩幼娘看了看自己的肚子充满关怀和爱心,更极尽温柔。

李怀安皱眉,对于韩幼娘的安排,无论是身为太子还是身为孩子父亲都不能满意。

但如今的太子非昨日可比,想到对韩幼娘的忽视,此刻再逼迫人家做出违心的抉择……

至少此时此刻,李怀安做不出来。

韩幼娘有些紧张,她知道太子的脾性,要太子妥协真的很困难,甚至可说是办不到。

然而,当韩幼娘犹豫之际,李怀安温柔地摸了摸韩幼娘的脸,轻声说:“本太子暂时允许你的请求。”

“啊?太子的意思是答应了?”韩幼娘眼睛一亮,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只是暂时答应,本太子会随时改变主意。”

就算如此,韩幼娘还是很满足了。

霸道太多,名声在外的人,一旦展现出丝毫的温柔,天然就更给人震撼和说服力。

李怀安就是如此,当个纯粹的好人太辛苦,人心的善需要用恶来承托。

就如韩幼娘一般,此时已经感动得泪眼朦胧。

安抚好了韩幼娘,李怀安还有正事,赶紧上楼。

到了包厢,开门就看见赵山河跟叫幼武的小和尚正对着两杯奶茶发呆,身着旗袍的姑娘正在认真解释奶茶中的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好诗,妙哉。唯美情真,让红豆跟这红豆奶茶都多了一番意境。”

赵山河还是个好文雅之人,听了姑娘的诗作后来了兴致,将奶茶一饮而尽,吧唧吧唧嘴,赞了一声:“好喝!”

小和尚也跟着喝了,呆呆的面孔显得是更加惊讶,似乎比主子更震惊。

“姑娘,这首诗是何人所作?”

喝了奶茶,赵山河笑着问道,顺便摸了摸姑娘的小手。

姑娘一笑,从容大方没有闪躲,另一只手伸向李怀安:“此作之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写这首诗的人竟然是太子?”

赵山河着实吃惊,认真站了起来,“我在赵国只听过新唐太子最近一年有不少佳作传出,更是击败了楚国文圣以及众多楚国文人,可以说是让新唐名声大震。但在我看来,民间传说多不当真。因为身为皇子,要给自己搏名太简单了,只要请人作诗,再宣扬一番,美名自来。就如我那七弟,年仅八岁,就有了诗仙转世之名!我多不屑,因为知道那些诗词哪儿是一个孩子能写的?都是找人代笔的署名之作,只为扬名而已。”

说完,赵山河抬头看着李怀安,表情带着几分戏谑:“不知新唐太子的名声又是从何而来?到底请了几人代笔呢?”

被摸手的姑娘一下抽回手,有些生气:“这些诗词皆是由太子殿下所作,不会有假!长安内外都是知道的。”

李怀安摆摆手,示意姑娘下去。

旗袍姑娘撅着小嘴走了,关门了。

李怀安才说:“那代笔的可太多了,什么李白、杜甫、苏轼、王维、白居易、陆游……都是千古名家,给本太子代笔一二,不足为奇。”

“李白杜甫?为何我都没听过?”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人之一生能见多少?”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