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大明:家父朱标,求我当皇帝

第225章 家宴

  • 作者:李七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4-03-27 12:12:15
  • 章节字数:4686字

看着朱元璋的神情,加上朱元璋言语间微不可察的恐惧,朱允熥有些许的恍然。

这便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吧!

当朱标病重时,饶是坚强冷硬如朱元璋也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

朱允熥不敢想象也想象不到当时朱标以为自己命丧火场时他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朱元璋的情绪感染到了在场所有的人,他们纷纷将视线转移到朱允熥的身上,等待朱允熥最后的回答,仿佛朱允熥说的话就是天命一般。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下,朱允熥看着朱元璋十分肯定的点了点头。

“皇爷爷,成功了。”

“等这玻璃瓶内的液体输完,再休息几日,父王便能痊愈。”

朱允熥的话让在场的人都露出了笑容。

尤其是朱元璋,在听朱允熥说完后他的神色彻底放松下来。

他在朱标身上倾注了多少精力没人知道,他对朱标的期待也没人知道,在朱元璋的眼里,朱标不止是朱元璋的希望,也是大明的未来。

而那群太医院的御医自然也是喜不自胜,他们的小命又一次保住了,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他们被吴王所救了。

看着朱允熥王御医忍不住对旁边的人开口说道。

“别说,吴王还真是个传承医学的好苗子。”

“他脑袋里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连咱们这些年过半百的御医都不知道,他小小年纪竟然知道。”

“咱们这些御医怎么上来的?还不是整个大明里头医术拔尖的?”

“结果到了宫里头,啥都不是,还不如吴王一个小娃娃,你们惭愧不惭愧?”

王御医刚说完立即有人接话。

“这吴王啊,就是块宝藏,次次都能给咱带来惊喜。”

“他脑袋里还不知道装了有多少东西?”

“咱们都一把年纪了,不说拜这吴王为师吧,也应该和这吴王多走动走动。”

“把他的那套咱都学过来。”

这话太医院的御医们纷纷赞同。

“要不是因为吴王,咱这次脑袋指定得搬家。”

“咱要不要几个人凑点银子,给吴王送点东西表示表示?”

“咱不能老是这么不懂事儿啊!”

“我同意。。”

“我也同意。”

正在他们说话之时,床上突然传来了虚弱的咳嗽声,听到后朱元璋三步并作两步跨了过去,坐在床沿,朱元璋满脸担忧的看着朱标。

“标儿,感觉怎么样?”

闻言朱标闭上眼睛休息片刻后才开口断断续续的说道。

“儿臣…儿臣感觉好多了,父皇不用担忧。”

“待…万寿节那天,儿臣…儿臣还要为父皇祝寿。”

朱标的话听在朱元璋的耳朵里是甜滋滋的。

闻言朱元璋推着朱允熥向前,对着躺在床上的朱标说道。

“这次又是熥儿救了你。”

“标儿,你有一个好儿子。”

朱元璋的话让朱标嘴角上扬,看着朱允熥,朱标用尽力气扯了扯嘴角。

没一会儿精疲力竭的朱标又沉沉睡了过去。

万寿节

谨身殿

坐于正中央的朱元璋在殿内看了一圈,各个宫的嫔妃和藩王们正围着桌子环绕而坐。

此情此景让朱元璋不禁眼眶有些湿润,他已经好久没见过这么热闹的场景了。

因为马皇后薨逝的原因,朱元璋有好些年走不出来,之前的生日都是朱标带着朱允熥过来,他们三人简单的吃一顿家常便饭,就算是给朱元璋过了生日了。

今年远在藩地的儿子们都回来应天,人比往常齐全了很多,这才有了这次家宴。

再加上朱标刚死里逃生,捡回来一条命,这让朱元璋格外的开心。

此时大殿内孩子的吵闹声,人们的谈话声此起彼伏的,朱元璋竟然一点没觉得烦,相反的他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如寻常人家一般的那种幸福。

离朱元璋不远处的朱标端起酒杯对朱元璋示意。

“儿臣祝愿父皇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说着朱标举杯就要一饮而尽。

朱允熥适时伸手挡住朱标,夺过朱标手里的酒杯,向朱元璋祝寿。

“孙儿祝愿皇爷爷身体康健。”

“父王大病初愈,父王的酒就由孙儿代喝。”

倒不是朱允熥过于小心谨慎,而是历史上记载朱标死于洪武二十五年。

眼看着距离洪武二十五年已经没几年时间了,朱允熥自然对朱标的身体格外的上心。

更何况朱标身体还在恢复中,这段时间应该继续休养。

其他的藩王看到朱标,朱允熥的举动后,他们也一个个的举着酒杯走过来为朱元璋祝寿。

朱元璋怎么能不知道这些儿子们的心思,但今天开心,朱元璋也就不计较那么多了。

待一个个的都给朱元璋祝过寿后,晋王朱棡凑过来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朱元璋,而后试探着开口。

“父皇,万寿节过后老五、老七他们就要回藩地了。”

“不知父皇对儿臣作何安排?”

“这半年儿臣在应天谨遵父皇教诲,日夜反思,安分守己,不知儿臣能不能返回晋阳了?”

说完晋王朱棡对朱标投去了祈求的眼神。

见状朱标在一旁开口附和道。

“父皇,儿臣也觉得老三在应天府的这半年长进了不少。”

说着朱标用胳膊肘捅了捅朱允熥,这让正在夹菜的朱允熥一个没注意,菜掉在了桌子上。

幼稚的朱标!

朱允熥先是看了朱标一眼,而后看向朱元璋开口说道。

“皇爷爷,孙儿认为藩王离开藩地可大可小。”

“三叔离开晋阳也有段时间了。”

“想必晋阳也堆积了一堆事务等着三叔回去处理。”

朱允熥的话让朱元璋神色动容。

允熥说得确实有道理,当初派这些儿子们去藩地就是为了守卫大明疆域,而晋阳又处于一个重要的地理位置。

北边的蒙元依旧伺机而动,虽然老四镇守的北平已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但将老三一直留在应天也不是回事儿。

想到这里,朱元璋抬头看向晋王朱棡,沉声说道。

“万寿节一过你就滚。”

“下次要是再丢人丢到应天,……。”

不待朱元璋说完晋王朱棡抢着回道。

“儿臣自刎谢罪。”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