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医汉

第 298 章

  • 作者:春溪笛晓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4-05-05 22:47:40
  • 章节字数:6672字

霍善把这个新道具的介绍发到交流群供群友共享,并表示有人需要用的话以后可以找自己。

于是他收获了整齐划一的“不需要”回复,堪比工作群里连片的“收到”。

孔丘:“……”

孔丘夸人也是有偏好的,史鱼不惜用尸谏也要举荐的人才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知己好友蘧伯玉。

孔丘周游列国途径卫国好几次都借宿在蘧伯玉家,得到了蘧伯玉的礼遇。

他赞史鱼是“直哉如矢”,赞璩伯玉却是如果国家有道他就出仕,如果国家无道他就“卷而怀之”,颇有用行舍藏的君子之风!

孔丘也觉得这个一次性技能道具出得挺离谱,但凡出个【卷而怀之】呢?

这词儿的意思是当国君昏庸无道、根本不爱搭理你的时候,你在那里苦苦等待任用也是白费功夫,不如把自己的理想和才华卷吧卷吧揣怀里带走,去找能够欣赏你、任用你的人。

李白他们说不准用得上。

不过对于后世生于大一统王朝的人来说,估计是没有另择明主的机会了,不像他们春秋战国这会儿可以来个周游列国、到处求职。

从《论语》到《孟子》,那可都是一篇篇辛酸的求职记录,他们一次次满怀希望地出发,又一次次满怀失望地离开,终究没有找到能够实现他们政治理想的“圣王”。

唉!也不知是李白他们这样没得选择好,还是他们这样有得选却始终选不对好。

大抵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心酸,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失落吧。

兴许当真只有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到潇潇洒洒地“卷而怀之”。

霍善听了孔丘的介绍,也觉得【卷而怀之】可能更有用。不过人家李白当了一年多的官就被赐金放还了,可见不用这个技能也可以轻松跑路。

苏轼和杜甫更不用说了,每次都能凭本事得罪所有同僚。

看看苏轼,直接提供了【祸从口出】技能,感觉还怪好用的。

杜甫这厮也不遑多让,他后来跑去投奔别人,还能在人家的酒宴上发酒疯说“当年你爹如何如何,他怎么有你这么个儿子”,光凭这件事就足以知道他的职场关系会多么紧张了!

所以说,这些道具他们都用不上,他们环游半个大唐/大宋的机会都是他们自己积极争取来的,完全不需要外力辅助!

苏轼:“……”

杜甫:“……”

怎么感觉你小子的嘴巴也没好到哪里去?

有你这么当面说人的吗?真是岂有此理!

闲扯结束,霍善便揣着份图文并茂的泰山封禅章程去找他爹,问问霍去病他们啥时候再入宫,他已经跟孔丘讨论出一份相当完整的封禅方案了!

就连数百年间泰山的变化他们都考虑到了,正好孙思邈最近游历到泰山那边,又给他来了份大汉版的泰山舆图,详细到每块石头(指有特殊意义的那种)的位置那种!

几百

年过去后,确实有些坑被人填了、有些石头被人挖走了,但总的来说问题不大,孔丘把方案调整调整,就成为了极具大汉特色的封禅方案了。

霍去病见霍善这信心满满的模样,用过早饭后便带着他入宫去见刘彻。

正好刘彻在听那群博士吵架,汉儒断代其实有点严重,主要是战国末年兵祸不断,诸子百家的书籍都散失了大半,儒学经籍自然也差不多。

有汉一代经常说是从某个山洞洞里挖出些“古文经”,可惜谁都不太确定他们是真是假,因为很多书都已经丢了。

不过这种断代其实也不是汉代才开始的,早在嬴政那会儿,六国博士就已经对朝廷爱答不理,嬴政说要封禅,他们就说不知道、不了解、我们哪里会这个,反正就是不给个准确流程。

刘彻面临的局面也和嬴政差不多,这些博士平时抨击起别人来头头是道,现在终于轮到他们的专业上了,他们却屁都不放一个,表示书上没讲封禅该怎么搞。

其实封禅就是个象征性的仪式,真心想要编完全可以像当年叔孙通那样把高祖刘邦哄得高高兴兴,偏偏这些博士就是不乐意哄。

说到底,还是他们心里头不太认可刘彻去封禅,就跟从前那些六国博士瞧不上嬴政一样。

刘彻登基已经二十余年,皇帝当得也算是不错,有仗他真能打,有灾他是真能赈济,只不过对于众博士来说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他居然不管对方的出身,是个人才他就用!

如果真的是人才也就罢了,有时候他还任人唯亲,将自己看着顺眼的人全部安排上去,看不顺眼的人统统不重用。当初狄山也就提议和个亲,他就把人扔去边关守坞堡,这让谁还敢说话?!

更别提他还暗示张汤弄出个“腹诽”罪来。

可以说刘彻这些举动全都在众博士的雷区上蹦跶,要他们昧着良心说刘彻的德行能去他们心目中最为崇高的泰山搞封禅,他们是坚决不肯承认的。

所以今天刘彻把众博士喊过来询问封禅章程讨论得如何了,他们还是一副“我母鸡呀”的惹人(特指刘彻)恨表情。

听人说霍去病带着霍善来了,刘彻眉骨微动,叫人把他们父子俩放进来。

众博士瞧见霍去病领着个半大小子进来,一时有些恍惚,怎么感觉转眼间那个才四岁大的朝阳侯就已经长成个小小少年了?

小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最飘忽不定的,同一个年纪有的人长得高、有的人长得矮,那都是很自然的事。

霍善这个“入梦”后到处跑的人,身量长得便也比同龄人快些,转眼就很有当年霍去病刚在人前时露脸的模样了。

霍去病是在刘彻登基那年出生的,刘彻登基了多少年,他现在就是几岁。

许是因为知道了这件事,刘彻当年得知有这么个孩子存在的时候便觉得分外喜爱,等霍去病略长大一些后便时常把人召进宫与卫青一起待在御前,兴致来了还说要亲自教他兵法(虽然惨遭霍去病断然拒绝)。

所以博士

中资历老一些的基本都见过少年时期的霍去病。

霍善很自然就跑过去刘彻边上坐下了。

霍去病也听从刘彻的意思坐到旁边去。

众博士:“……”

以前就感觉霍去病杀气很重,叫人不敢在他面前多说什么,现在怎么还附赠个缩小版在旁边?得亏这小子的性格看起来和他爹完全不一样,要不然他们还真会马上起身告退。

刘彻问霍善:“怎么一大早进宫来了?”

霍善也不管众博士是什么心情,麻溜和刘彻说起自己已经请教过丘先生了,并且拿到了相当完整的泰山封禅章程!

众博士听后就不干了,制定礼仪一向是他们儒家的事,哪有霍善这个墨家子弟说话的份?

墨家那些奇技淫巧固然有那么点用处,他们也承认霍善在江夏郡干得挺不错,毕竟连汲黯都把他引为忘年交了,他们再不喜欢墨家也不能昧着良心说他把江夏郡治理得不好。

不过吧,泰山封禅真的跟他们墨家没关系啊!

当即就有人站出来说话了,拐着弯儿说霍善年纪小,哪里懂什么封禅,要刘彻千万别听他的。万一胡搞瞎搞搞出问题来,岂不是有违前往泰山封禅的初衷?

霍善听人家嫌弃他年纪小,马上反驳道:“这章程又不是我写的,是丘先生给我讲的,丘先生那可是能和你们那位董夫子辨经的厉害人物!”

孔丘为了和董仲舒讨论个有来有回,也曾悉心了解过汉儒的情况,人家虽然一把年纪了,学习能力却非常强,现在这份封禅方案就是按照汉代的情况调整过的。

他们方案都没看过,怎么就知道不好呢!

霍善很不服气。

刘彻见霍善气呼呼的,哈哈笑道:“朕也见过那位丘先生,学问确实高妙。既然他都给出章程来了,那你就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既然决定千里迢迢去泰山封禅,刘彻当然不愿意搞得太草率。若非这些博士实在太气人了,他说不准都不会看霍善给的方案。

毕竟霍善年纪是真的很小。

霍善不知道刘彻的想法,既然刘彻都让他展示了,霍善麻溜把自己带来的方案给掏了出来。

众博士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他让人往刘彻挂舆图的地方……挂了一张封禅流程图。

这流程图把泰山山脚有什么、山腰有什么、山顶有什么,全都给绘制出来了,并且还标志出每个地方需要举行什么样的仪式。

接着他还掏出叠小贴纸,从山脚开始张贴。上头写着每个仪式的具体流程,详细到祭品的规模和奏乐的种类。

更过分的是,他接着又拿出几张大贴纸给贴到小贴纸旁边,上头写的是……这些奏乐会用到的乐谱!

众人:?????

不是,你不觉得太过分了吗?

我们连草案都没拿出来,你就已经连乐谱都准备好啦?

还让不让人活了?

他们根本不该在这里!

如果他们不在场,就不必被个才八岁大的墨家小子当面羞辱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