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大夏风流

第79章 劫狱之念

  • 作者:七郎不姓杨
  • 类型:穿越重生
  • 更新时间:2023-09-22 06:12:52
  • 章节字数:8824字

当“劫狱”两个字从顾唯亭口中说出来时,木兰不由得也吓了一跳。

其实,她心里不是没有想过。可要想从府衙的大牢里救出人,又谈何容易。就算是武功高如师父这般,也没敢动这个念头,何况要救的还不是一个人,还是一家人。

见木兰面色有些迟疑,顾唯亭先让随从退下,然后将木兰和小七请到了房中。

“木兰姑娘,愚下也知道此举并非万全之策,不过若是京城告状这条路走不通,恐怕也只剩下这条路了。”顾唯亭道。

“可是以奴家一己之力,怕是很难得手……”木兰面露难色道。

“姑娘误会了,愚下并非是让姑娘前去劫狱。”顾唯亭道,“倘若姑娘信得过我,此事可交由愚下来办。”

“郎君的意思是……”木兰有些意外。

“不瞒姑娘,愚下这些年来也结交了不少江湖朋友,皆是侠义之士,愚下但有所求,他们必定全力相助。”顾唯亭道。

“可是,归德府大牢毕竟是一府重地,看守众多,防备必然森严。”木兰道,“若无足够人手,怕是不容易得手吧。”

“这个姑娘不用担心,人手绝不是问题。”顾唯亭接着道,“据愚下所知,一府府衙的士卒最多不过二三百人,其中还有不少杂役,守卫大牢的顶多也就百十人,不足为惧。”

“那敢问郎君有多少人?”木兰有些心动了。

“眼下便有两百人,日之内,再召集二三百人也不在话下。”顾唯亭十分肯定地道。

“那这人在何处?”木兰连忙问道。

“就在此处。”

“此处?”木兰一愣。

“正是。”顾唯亭道,“姑娘有所不知,愚下这庄中就有两百余人,皆是各处投奔而来的江湖好汉,倘若姑娘觉得不够,如这般的庄子,愚下也还有几处,其中一处正好离归德府不远。”

只是寥寥几句话,木兰是听得又惊又喜。

惊的是,这位顾郎君居然在这宅院里养着如此多的江湖人士,而且还不止这一处。怪不得要在这幽静偏僻之地建这座宅院,而那些望楼和门前的吊桥便也不难解释了。

喜的是,倘若真能有如此多人相助,劫狱也并非不可能。

“可是,聚众劫狱乃是重罪,你我只是萍水相逢,奴家又怎敢让郎君以身犯险。”木兰回道。

“姑娘此言差矣。”顾郎君道,“我顾某虽说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但素怀侠义之心,在江湖也有些名气,如今姑娘一家含冤入狱,我又岂能袖手旁观。”

见木兰未置可否,顾唯亭接着道:“再者,姑娘与我同为六府世家,虽无相交之实,却是同气连枝,姑娘今日之遭遇,未必就不会成为顾某来日之祸,于己于人,我皆要有所谋断。”

“话虽如此,可郎君眼下并无大可安享富贵,又何必冒险呢?”木兰回道。

“木兰姑娘,你别忘了,自本朝太祖定下六府分封之制,司马家可是百年来第一个遭此劫难之家,你就没想过是为什么吗?”

“自然是和靖凉王一案有莫大关系。”木兰回道。

“的确,司马家与靖凉王乃是世交,姑娘又与世子订下了婚约,受到牵连自然不奇怪。”顾唯亭接着道,“可就算没有靖凉王一案,我六府世家也迟早会被殃及。”

“此话怎讲?”木兰有些不解。

“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顾唯亭轻轻地叹了口气,“我六府世家只要存在一天,纵使一直安分守己,也一样会被时刻提防,不然六府府尹为何一定要由皇室宗亲来出任?如今司马家突遭横祸,怕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闻听此言,木兰也陷入了沉思。

她虽然也出身六府世家,可一来是女儿身,二来年纪尚幼,所以阿爷之前也从未与她说起过这些。

如今想来,阿爷平日里谨言慎行,不涉政事,恐怕也与此有莫大的关系。

可即使如此,也依然避免不了祸从天降。

“郎君所言不无道理,只是劫狱之事非同小可,还是容奴家再考虑考虑。”木兰低着头道。

“那是自然,毕竟此事并非万全之策。”顾唯亭也未勉强,“姑娘也请放心,京城那边一有消息,愚下自会及时相告。”

说着,顾唯亭便起身告辞了。

顾唯亭走后,司马木兰陷入了深思。

她并非不想立即救出自己的家人,可是一旦真的要去劫狱,那也意味着自己一家要公然与朝廷为敌,所谓“谋反”的罪名怕是也再难洗脱干净了。

不过,一想到一家老小还在牢中受苦,她心里又难过起来。况且自己离家已经半月有余,家人如今是何情况也不得而知,再等下去,也难免凶多吉少。

木兰就这样纠结了良久,却始终拿不定主意。直到夕食时辰将近。

“木兰姐姐,今日还要去给唐家小哥送饭吗?”小七在一边怯怯地问道。

“喔,去,自然要去。”木兰仿佛刚回过神来。

……

眼见木兰和小七端着饭菜进了房间,唐叶封连忙从榻上坐了起来,他先是走到房门朝外张望了一番,然后关上了房门。

“你鬼鬼祟祟地做甚,是不是又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了?”小七一边将饭菜放在案几上,一边问道。

“我能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我是发现了见不得人的事。”

唐叶封先白了小七,然而朝着木兰道:“木兰姑娘,你猜我发现了什么?”

“发现了什么?”木兰有些心不在焉。

“我发现,这座宅院里少说住了二三百人,而且只多不少。”唐叶封兴奋地道,

“是吗?”木兰应了一声。

见木兰完全无动于衷,唐叶封又道:“难道姑娘不觉得有些奇怪吗?”

“有什么好奇怪的。”小七在一旁道,“此事,木兰姐姐已经知道了。”

“啊?”这下轮到唐叶封觉得奇怪了。

看着唐叶封一脸惊愕的样子,木兰便把方才顾唯亭所言告诉了他,包括劫狱之事。

听完木兰所言,唐叶封又大吃了一惊。

“你已经应下劫狱之事了?”他朝木兰问道。

“暂时还没有。”木兰摇了摇头,“奴家还是想先等等京城的消息。”

“喔。”唐叶封稍稍松了口气。

“劫狱之事非同小可,一旦走错,这谋反的罪名怕是再难洗脱了。”唐叶封道,“木兰姑娘你可要想清楚。”

“怕什么,谋反又怎样!”此时,小七在一旁不屑道,“这天下有多少不平之事,又有多少蒙冤之人,莫非他们皆该等死吗?”

“你一个小孩子,哪来如此大的怨气?”唐叶封夹了一块羊肉放到了小七碗里,“赶紧吃饭,大人说话,少插嘴。”

“谁是小孩子?”小七一脸不服气,“再说了,小孩子怎么了,多少小孩子流落街头,不还是大人造的孽吗?”

说着,小七停下了筷子,眼圈开始有些红了。

“小七,你怎么了?”木兰连忙问道,“是不是心里有什么委屈?”

“是啊,好端端的,如何还发起脾气了?”唐叶封也听出她话里有话。

“我没有发脾气,我只是……”小七欲言又止。

“有什么话就说出来嘛。”唐叶封道,“我和你木兰姐姐也不是外人,怎么也算是生死之交了。”

小七一口饭含在嘴里,一直憋着,忽然眼泪流了出来。

随着眼泪流出来的还有一些不堪回首之事。

原来,小七本是庐州汉阳县人氏,一直就住在汉水河边。

小七家在村中本来有十余亩田地,虽不算富足,但也能保证温饱。加之小七祖上世代行医,在十里八乡也是有些名气的郎中,日子也还算过得去。

可是,一年之前,当地乡绅和官府勾结,以修筑防洪堤坝的名义加赋,每户不仅要缴纳所谓的防洪赋税,还要抽出两丁参加修筑堤坝的劳役,不足两丁者,则还要按田地多少再加一税。

小七家是三代单传,而且她的阿兄也当时也只有十四岁,所以除了她阿爷之外,家中再无成年男丁。为了能缴上赋税,家中只能将田地卖给了乡绅,从此成为了无地的流民,只能靠阿爷行医勉强维持生计。

所谓祸不单行,半年之前,汉水河暴发了洪水。

一夜之间,河水决堤,将小七所在的村庄完全淹没,大多数村民逃避不及,最终葬身鱼腹,其中也包括小七的阿爷和阿娘。小七和阿兄则抱住了一根树干,侥幸死里逃生。

此后,小七和阿兄便成为了灾民,一路流落到庐州城中,以乞讨为生。

也就在两月前,因为争抢半只烧鸡,小七的阿兄与丐帮弟子发生了打斗,居然被丐帮弟子活活打死在了街头。

就此,全家也只剩下了小七一人,在庐州城中孤苦流浪。

听完小七的悲惨遭遇,唐叶封是又难过又气愤。

“这丐帮弟子打死了人,官府就不管不问吗?”唐叶封不由地怒道。

“丐帮与官府多有勾连,又怎会过问。”小七回道,“况且我与阿兄已是流民,身上既无过所,也没有籍书,哪敢去报官。”

“即使如此,莫非就没有王法了吗?”唐叶封又道。

“王法?所谓王法,无非是圣人一家之法罢了。”木兰在一旁冷冷道,“凉州罗家如何,贵为王侯,我司马家又如何,也算得上是簪缨之家,还不是落到如今这般地步,何况是寻常百姓?”

“可……”唐叶封一时也有些无言以对。

过了一会儿,唐叶封见木兰依然是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又忍不住劝道:“木兰姑娘,在下知道你救人心切,不过越是如此,越莫乱了方寸才是。况且,这顾郎君为何要帮你劫狱救人,你想过吗?”

“你这是何意?”木兰面露不悦,“莫非你觉得他此举是另有所图?”

“是否另有所图在下一时也不敢断言,只是这劫狱之事难免会有死伤,如此舍命相助,怕不单单只是侠义之举吧?”唐叶封道。

“你所言也没错,顾郎君也说了,此举不只是助人,也是为他自己着想。”木兰道,“同为六府世家,他也担心奴家的遭遇会在他身上重演。”

“是吗?”唐叶封一愣,“这位顾郎君对姑娘倒是足够坦诚。”

“唐家小哥,奴家知道你是一番好意。不过,奴家眼下身处此境,单以一己之力恐怕很难救出家人。所以,也只能借助他人之力,如今既然顾郎君肯出手相助,纵使他真有什么别的图谋,奴家也只能冒险一试了。”木兰道。

“明白。”唐叶封只得点了点头。

“还有,你若是担心受到牵连,等伤好之后离开此地便是。”木兰又道。

“姑娘,在下绝无此意!”唐叶封有些急了。

“唐家小哥,奴家此言也绝非气话。”木兰面色平静,“奴家已是被逼上绝境之人,有些事也是迫不得已,而你和小七不同,能安稳度日又何必随我去冒险呢?”

“木兰姐姐,你不怕,我也不怕。”此时,小七也忍不住了,“反正我也是一个人了,要不是遇上姐姐,我说不定已经饿死在街头。”

唐叶封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一时也不敢再多言。

此后两日,木兰和小七照旧会准时将饭菜送来,然后三人一起吃饭。可吃饭时,三人之间的话明显少了很多,有时候一顿饭吃完,也说不了两句话。

如此尴尬的局面,直到第三日夜里才被打破。

同木兰二人一起用罢夕食之后,唐叶封又独自在房里看了会书,书是问顾郎君讨的,是一本前朝的山野外传,讲的是山中妖神的故事。

正当他看得有些倦了,准备熄灯睡觉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等他开门一看,发现是木兰和小七。

他尚未开口,就发现小七的眼睛红红的,像是刚刚哭过。

待问过之后才知道,木兰是来辞行的:她已经决定回归德府去劫狱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