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浪漫青春 > 择日走红

第三百九十九章 恋爱先生之路

  • 作者:宋不留春
  • 类型:浪漫青春
  • 更新时间:2024-06-11 21:59:04
  • 章节字数:22142字

现在的一个情况就是,书店越来越少了。

尤其是“去书店闲逛看看”的人越来越少了。

大家一般去书店的时候,都是明确有着想要购买的书籍的时候。

这种情况下,意味着失去了很多“意外看到一本书、觉得有点意思、要不买来读读吧”的读者。

以前报刊亭盛行的时候,每天从报刊亭经过的人来来往往,数以万计、十万计,其中哪怕只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因为看到某个杂志封面停下来买一本,也是一个很可观的数量。

这是陆严河为什么希望能够让《跳起来》在兰森上货架的原因。

每天去兰森买东西的客人有多少啊,其中哪怕只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客人对《跳起来》这本杂志感兴趣,买上一本,全国上万家兰森便利店加起来,那也是非常大的销量了。

梁红认真思考了一下,说:“严河,这件事不是我负责,我做不了主,我回去跟公司提一下。”

陆严河点头,“那就麻烦红姐。”

在兰森便利店加一个新的货品——很多人不知道情况的话,也许会觉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个货架一个坑,像兰森便利店这样的全国大型连锁便利店,不知道有多少品牌想要把自己的新品摆上它们的货架,如果看到这个数据,就会知道,陆严河提出的这个请求有多难实现了。

一本杂志,放到便利店去销售,能够销售出多少呢?

如果一天下来,只能卖出去一到两本,那等于占了地方又无法产生相应的销售——可是,一家便利店有几个人会想要买一本杂志?

对《跳起来》来说,这肯定是一个百利而无一害的渠道。

但是对兰森来说,却并不意味着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陆严河又说:“红姐,在我们国家,在便利店销售杂志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这肯定是一次尝试,我也是听说兰森希望通过跟我们、跟《跳起来》合作,去进一步塑造兰森的品牌形象。如果可以,至少有一个机会去尝试一下,先销售一期试试看?兰森会成为国内第一家销售杂志的便利店,我想,这一样会塑造兰森的品牌形象。”

梁红点头,说:“严河,我答应你,我会认真地跟公司提出这个建议的,但是最后结果如何,我真不能跟你保证,因为这太创新了,你也知道的。”

陆严河点头。

“我明白,那就麻烦红姐了。”陆严河说。

没过两天,梁红就介绍了另一个人跟陆严河和陈思琦认识。

根据梁红的介绍,他是兰森专门负责玉明片区便利店选品采购的一位管理层。

“叶运。”

陈思琦专门飞了过来,和陆严河一起见叶运。

对方很年轻,看上去也就三十岁出头,西装革履,五官俊朗,一身精英范儿。

“叶总你好。”陈思琦主动伸手,跟叶运握了握手,笑起来,说:“特别高兴有这个机会跟你认识。”

“可别这么说,应该是我特别高兴有机会跟你们两位认识。”叶运笑容很爽朗,“听说你们马上就要成为我们的代言人了,相信这一次合作,对我们双方都能取得好效果。”

陈思琦说:“叶总,红姐跟我们说,公司的意见是先在玉明这个城市的兰森便利店试点销售,看看三个月的销售情况,你有什么建议给我们吗?”

“谈不上建议。”叶运摆摆手,“但我确实也在想,那《跳起来》是一个月出一期,这对我们摆货其实挺有挑战的,它刚出来的第一个星期卖得肯定是最好的,但是后面三个星期,可能就销量要降下去了,我们如果要给它一个固定的货架的话,这会造成浪费,你也知道,你们肯定也知道,我们每一个货架都很紧张,如果不能够达到足够的销售目标,就等于卖砸了。”

陈思琦忽然从她的包里拿出了一沓装订好的材料。

“叶总,请你看看,这是我和我编辑团队在五个不同的城市,调研了十二家兰森便利店,其实便利店的装璜格局基本一致,你们肯定也有着严格的要求,打造统一的店面形象,您看,每一家便利店都给客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吃泡面的长条桌,另外,收银台后面的墙壁也是空的。”陈思琦将他们拍摄的图片指给叶运看,“因为咱们也是试一下嘛,考虑到货架非常珍贵,我们也希望能够不影响你们原有的安排,再加上《跳起来》杂志虽然不是小东西,但它很薄,一方面,也许我们可以在这个长条桌的墙侧安装一个杂志的置物架,钢架做的置物架就好,厚度不超过2厘米,占用空间就是两本杂志竖起来摆放的大小,几乎不会影响到长条桌本身的使用空间,另一种方式,是在收银台的后方做一个悬挂在墙壁上的杂志架,一样,这就更不占用店面原有的使用空间了。”

叶运有些惊讶地接过陈思琦做好的调研报告,翻了翻,一看就知道,人家是花了大力气在认真做这件事的。

“当然,其实我们更加希望杂志能够出现在客人们可以亲手碰到的、更直观的位置,只是这样的位置基本上都已经有安排了。”陈思琦说,“如果这三个月的销售情况证明《跳起来》能够在兰森卖出不错的情况,那咱们再认真沟通一下安排什么位置的货架更好,你觉得呢?”

叶运沉吟片刻,说:“其实我一开始打算给你们安排的位置是收银台电脑旁边,做一个竖立的杂志架,每一个人在买单的时候都可以看到,这样也不占用我们原本的地方。”

“这样当然更好了。”陈思琦马上说。

“因为咱们的杂志是有塑封的,大家也不可能拿起来翻看。”叶运说,“每一个店面都提供一本可以拆开塑封,让大家翻开内容的呢?这一本就放到长条桌那儿,供客人们翻阅。”

陈思琦当机立断地点头,“没问题。”

每家店一本杂志的实际制作成本跟这一次合作可能产生的销售额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收银台后面的墙壁用来张贴杂志的宣传海报,可以吗?”陈思琦马上就改变了思路,“所有这些物料都由我们来安排提供。”

叶运说:“兰森在玉明总共有527家门店,前面三个月,先按每家店每一期10本来送,再加一本提供给客人们试阅的,那就是11本。”

“好。”陈思琦点头,“叶总。”

这一次合作,兰森是不跟《跳起来》做采购的,等于就只是为他们提供一个销售渠道。

他们要自己负责盈亏,卖出去了兰森来追加订单,卖不出去他们要再自己拉回去。

算上人力、物力和海报、杂志架等相关成本,每个月十十多万元就这么砸了进去。

幸好运货取货这件事可以直接走兰森的运输系统,他们只需要安排人把杂志送到兰森的仓库就行。

跟叶运聊完,陆严河和陈思琦跟他道别,一起走在大街上。

工作日的下午,又不是热闹的中心区域,人不是很多。

陈思琦俨然很兴奋。

她似乎对这个合作充满信心,有着势在必得的劲头。

但是,杂志在便利店到底能不能卖出去?

这还是一个未知数。

陆严河也不知道最后会是什么结果。这也没事,反正有机会了就试一试。在这样一个并非纸媒的顺水时代,只能不断找机会去加把火,才能让它站稳脚跟,存活得更长一点。

就像陈思琦一直在坚持做的校园行活动。

主动和学校的学生部门、组织、社团联系,带着杂志和签约或者合作作者们进校园,讲座,交流,读书会,等等,每一次可能一个学校也就顶多一百来号人参加,但依然坚持做下去。

为什么?因为要不断拓宽《跳起来》的影响力,要让每个学校都有一些学生读《跳起来》,尤其是年轻的学生,当他们成为了读者,也许就是未来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的读者。

每一次可能就一百来个学生,但一次次地累积起来,积少成多,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就产生了质变。

两年多的时间了,《跳起来》杂志的销量都能够稳住,这就是一个逆流时代的奇迹。

陆严河看着陈思琦兴奋的样子,像一只忍不住扑棱翅膀的小鸟,也被感染,跟着笑。

他牵起了陈思琦的手,说:“跟叶脉网结束合作,反倒也成为了一个新的契机。”

“对啊。”陈思琦点头,“而且,我觉得庆珍姐说得没有错,我们就应该走‘题海战术’,现在《跳起来》的内容已经可以稳定产出了,是应该尽可能地让更多人接触它了。”

她说这些的时候,眼睛里都在冒光,神采奕奕。

陆严河怔怔地看了两秒,情不自禁地笑。

陈思琦也被陆严河的眼神给看进去了,说话的动作停了下来。

陆严河的嘴下一秒就直接落在了她的嘴唇上。

“这对年轻的小情侣真是……怎么突然开始秀恩爱了!”

媒体爆出陆严河跟陈思琦在街头拥吻的照片时,网上都炸了,沸腾得像加了水的油锅,噼里啪啦的响。

陆严河跟陈思琦在拥吻的时候,一点都没有避讳,也不在意被人拍到。

结果就是,真被人拍到了。

网上的反应却基本上都很正面。这种正面,是指大家对他们两个人的亲吻照片,反应不负面。很多公众人物这种照片曝光出来,都会引起一些非议。比如一般双方粉丝对彼此的一些贬低之词,比如觉得这两个人一点屁事就上热搜、占用公共资源的。

陈梓妍认真地看了一下网上的反应,发现大家之所以反应比较正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两个人公开得比较早,大家对他们两个人在一起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了,接受度比较高。另一方面,陆严河很牛,陈思琦也不差,她带着《跳起来》团队这两年真枪实弹地干出了很多漂亮的业绩,已经成为很多女孩子们心中的偶像。

陆严河不插手《跳起来》的具体业务,也没有时间插手,从前很多人会觉得《跳起来》的成功主要依赖于陆严河的艺人身份和人脉资源,随着这本杂志越做越久,这样的印象就被慢慢冲淡。

写主编手记的人变成了陈思琦,每次代表《跳起来》参加各种活动的是陈思琦,拓展自媒体、开拓营销、宣传等新业务板块的,也是陈思琦。尤其是今年《六人行》《十七层》和《暮春》三部陆严河主演作品堪称经典案例的宣传营销,让《跳起来》在影视圈、在陆严河的粉丝群中就有了“封神”般的形象。

简而言之,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只要不是为了黑而黑,其实都给大家一种“势均力敌”到“无话可说”的地步。

那这样两个人竟然还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旁若无人地亲嘴——

“他们也还是普通的年轻人,一样热衷于谈恋爱。”

七月是《跳起来》发布夏日特刊的月份,十二月则是《跳起来》发布冬日特刊的月份。

每年这两本特刊,一般都是这一年度销量最高的两期。因为这两本特刊,往往都会邀请所有的签约作者和合作作者,在里面发表新作。类似于一个嘉年华般的特刊。

陈思琦决定把这一期作为跟兰森合作的第一期。

而为了打响第一炮,《跳起来》十二月的杂志封面,专门邀请了之前就合作过的《时空之子》漫画作者姜玉白老师,创作了一幅以兰森便利店为背景的画,画上,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墨蓝色的星空背景下,白雪点缀着便利店前面的街道与旁边的路灯,温暖的光从店的橱窗里透出来,一个戴着红色围巾的女孩从门里出来,手里抱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关东煮,惊喜地看向站在便利店门侧的男孩,男孩伸出一只手,手上是一个小小的暖手宝,他的眼睛里流露出温柔的目光。

这样一幅画——

“我们希望通过跟更多的平台合作,把我们《跳起来》杂志介绍给更多的读者,我们希望这是一本可以陪着大家一年一年走下去的杂志,像朋友一样陪伴着大家读书、上学、工作和生活。”

陈思琦专门录了这样一条视频,配合《跳起来》这一期冬日特刊上市前的宣传,也是正式宣布实体书将尝试在玉明地区的五百多家兰森便利店进行销售,从下一期、也就是明年一月开始,《跳起来》电子版将上线兰森的网络社群平台。

“我看到有很多读者一直在问,我们《跳起来》开始做自媒体,做视频媒体,甚至开始做宣传和营销,是不是在为以后的转型做准备。”陈思琦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跳起来》是从哪里开始的,这本杂志会一直做下去,只要你们愿意看。”

兰森在这一天也发布了跟《跳起来》合作的消息,同时官宣陆严河和陈思琦成为兰森的代言人。

“兰森一直致力于去传达一种认真生活的态度,出现在兰森便利店的每一个东西,质量都一定是经过我们精心挑选和评估的。”兰森的发言人说道,“我们很开心能够邀请到陆严河和陈思琦这两位优秀的年轻人成为我们兰森的代言人,我们内部一致认为他们对认真生活做了非常积极的诠释,非常符合我们兰森想要塑造的品牌形象,希望能够通过他们的影响力,让大家更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兰森把一家小小的便利店开好、经营好的认真态度。我们都是在这个美好时认认真真做好自己工作、过好自己生活的人,我们希望,兰森不仅仅是一家便利店,它在大家心目中也代表着一种品质和追求。”

陆严河转发了自己官宣兰森代言人的动态。

“我很喜欢这一期冬日特刊的封面,大家拿到手中的时候,请别急着翻开杂志,也记得好好看一下封面,姜玉白老师的画永远能够在细微处触动你的心。”

辛子杏在这条微博下面留言,说:已经下单预售,就等着它被快递员送到我手上了!

很多人惊讶不已,纷纷问辛子杏:子杏姐还在参与《跳起来》的工作吗?

辛子杏回复:没有参与了,但我永远都是《跳起来》最忠实的读者,它是我职业生涯最有价值的代表作之一!

辛子杏的这个发言,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陆严河也回复:子杏姐永远属于《跳起来》这个大家庭。

《跳起来》冬日特刊电子版先行在叶脉网上线。

仍然是三天的免费期。

叶脉网打出的宣传语是:《跳起来》电子版的最后一期免费放送!

陈思琦看到以后就翻了个白眼。

然而,得益于前期的宣传和热度,这一期,三天时间,共有七十多万的用户完成了十五分钟以上的阅读和浏览,其数据之夸张,让叶脉网内部纷纷侧目咋舌。

《Star!》在《跳起来》转为收费期的第一天,免费上线。

郁江拉动了她所有的人脉资源为《Star!》做宣传。

首日数据,《Star!》共获得7万+完成十五分钟以上阅读时间的读者,并不算差。

可是,跟《跳起来》的免费期数据比起来,就差得太多了。

刘桥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脸都绿了。

而《跳起来》在玉明地区的兰森便利店上架,第一次送货,十一本,这些杂志已经在昨天晚上都抵达了各家便利店,就等着今天上架。

陈思琦本来在学校来着,但晚上实在是静不下心来,关心《跳起来》在兰森到底卖得怎么样。

一看机票,还有一趟晚上十点半飞玉明的,马上跟辅导员请假,赶往机场。

兰森是二十四小时便利店。

陈思琦深夜抵达机场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订酒店,然后去酒店附近的兰森便利店转了转,看看《跳起来》的海报是不是已经贴上了,杂志架是不是摆上了。

她进去的时候,店员正好在往杂志架上摆放《跳起来》,一个大约半米高的小铁架,摆在收银台的电脑旁边,店员把两本塑封好的杂志插到架子上,只占了很小的地方,却有着大开本的封面,很吸引目光。

陈思琦长松一口气。

都摆上了。

店员显然并不知道她是陈思琦,也不知道眼前这个女孩就是他刚刚拿着的杂志的主编。

陈思琦买了一瓶牛奶,结账。

店员一脸笑容,扫了牛奶上的条形码,说:“这位小姐姐,我们跟现在最红的杂志《跳起来》有合作,这是最新一期《跳起来》,你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哦。”

陈思琦有些惊讶地看了他一眼,问:“你是《跳起来》的读者吗?”

“我?我还没有看过啦,不过我的朋友是读者。”店员说。

“我还以为你是读者呢,专门给我推荐。”陈思琦说。

店员说:“公司要求,有上新的话,都要为客人们专门推荐一下的。”

陈思琦这才意识到兰森在这些细节上做得有多么到位。

陈思琦拿起一本杂志,说:“谢谢。”

店员说:“因为是冬日特刊,稍微贵一点,要三十元一本,平时正常一期只要十五元。”

陈思琦点头,“好的,谢谢。”

《跳起来》原来正常一期都是32元一本,因为做的是主题书,后来陈思琦觉得不能每一期都做得那么厚,这不像个杂志了,所以专门减少了页数,也相应降低了售价。

陈思琦问:“你觉得杂志卖十五元一期的话,算贵吗?”

店员有些诧异,似乎是不明白为什么陈思琦要问这些。

“算吧。”店员说,“如果不是特别对这些感兴趣的话,我想还是挺贵的。”

陈思琦心底一沉。

店员好奇地问:“你是《跳起来》的工作人员吗?”

陈思琦回过神来,笑了笑,说:“有点关系。”

店员露出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点头:“我说呢,我还在想你怎么会好奇地问这么多。”

陈思琦笑着说:“按照你对客人们的了解,如果想让那些平时不读杂志、也不太看书的客人们去购买这样的杂志,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店员沉吟片刻,说:“其实如果是那种只要一块钱或者两块钱的报纸,可能大家看到了就会出于好奇搭着买上一份,又或者是赶上我们兰森满三十或者满五十可以送折扣券的时候,会有很多客人为了凑单买一些售价只有一两块钱的东西。”

陈思琦点了点头,对他一笑,“好的,谢谢。”

这天晚上,陈思琦躺在酒店的床上,不断地思索着店员所说的话。

确实,一本杂志就算只要十五块钱,对很多人来说依然是很贵的。已经有阅读习惯的读者不会觉得贵,知道它好,而且本身愿意为文字内容付费。但很多人都已经不看书,也不怎么读杂志了,现在手机上那么多的免费信息,他们根本不需要为这些信息付费的。

怎么才能让他们试着开始读《跳起来》?

报纸?

陈思琦脑海中一时间冒出来各种各样的念头。

现在《跳起来》的作者越来越多,随着自媒体的发展,除了虚构类文学作品的作者,还有很多不同领域的专栏作者。甚至一度出现很多文章在《跳起来》上拿不到版面,只能够排队等排期的情况。

当时陈思琦想着的是把《跳起来》杂志做成半月刊,这样一年就可以增加十二期,但他们又很担心这样会对每一期的销售造成影响,一直没有动作——毕竟《跳起来》每个月的销售数据没有在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趋于平稳很久了。

刚才那个兰森便利店的店员却提醒了陈思琦。

也许他们做不了半月刊,但是可以做成售价更便宜的报纸啊。

一块钱一期的报纸?

报纸上的内容就可以综合性一点,什么方面的都来一点,既可以有文艺创作,也可以涉及各类职业领域的综合性文章,从影视评论到人物采访,从生活随笔到历史漫谈。

《跳起来》受制于文艺主题,很多类型的文章都不能刊登。报纸却不一样啊。

《跳起来》在兰森便利店上架。

陆严河专门出现在了五家兰森便利店,履行自己作为代言人的宣传活动,同时为《跳起来》做宣传。

陈思琦跟琳玉、周木恺他们碰头,说了说昨天晚上的想法,又一起到附近的兰森便利店转了转,了解《跳起来》的销售情况。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跳起来》的销售情况比他们想象得好多了。

尤其是在学校附近的兰森便利店,基本上在上午八点半之前就十本全部售磬,打电话紧急追加。

但是,兰森有着固定的送货时间和路线安排,紧急追加也要等到下午了。

叶运都没有料到,《跳起来》在兰森会卖得这么好。

“暂时还不知道是因为这段时间热度很高,所以大家对《跳起来》感兴趣,还是因为什么。”叶运跟陈思琦打电话,“但是从今天上午的销售情况来看,《跳起来》卖得很不错。”

陈思琦听到叶运这么说,长松了一口气。

叶运说:“看来我们下一次拿货要拿多一点了。”

陈思琦心中很开心。

她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自己这种开心。

琳玉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在兰森的销售情况应该很好?”

“很不错。”陈思琦马上说,“很多地方的兰森便利店上午就把十本都卖完了。”

琳玉点头,“其实这也很正常,玉明有这么多的大学、高中和初中,多少潜在的读者啊,平时他们都是要在网上下单,或者专门去书店买,但现在却可能去便利店买点吃的喝的,就看到《跳起来》摆在他们面前,可能早就听说了《跳起来》,这一次就可以直接买了。现在这个时代,渠道甚至比内容本身还要重要。连我的室友都说这样就不用在网上下单,可以直接去学校里的兰森买了。”

陈思琦闻言,点头。

周木恺说:“这种学校边上的兰森便利店,其实可以多放一些数量,肯定卖得要比其他地方好。尤其是我们学校,因为严河的关系,我们学校几乎就没有学生不知道这本杂志,不是每个人都会去书店,但每个人都一定会去便利店。”

到了晚上八点,一个非常夸张的数据出来了,《跳起来》冬日特刊上市首日,光是玉明地区五百多家兰森便利店就销售出去了九千多册。

兰森和《跳起来》官微联合发布了庆贺海报。

第二天,更为夸张,《跳起来》在玉明地区的兰森便利店共售出了一万册,不降反增。

到第三天,销售数据才开始滑落,降到五千多本。

尽管如此,短短三天时间,《跳起来》就在兰森便利店售出了两万五千册,与此同时,除了原有的书店渠道销售略受影响,其他方面的销售渠道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兰森也直接宣布,从下个月开始,江广等八座城市的兰森便利店也将同步上架《跳起来》。

都不用等近三个月的销售情况了,前面三天的销售,已经让兰森看到了《跳起来》作为一个货品的销售前景。

更不用说它本身的文化意义能给兰森这个品牌带来的附增价值。

《跳起来》又迈入了新的阶段。

陆严河由衷地感到高兴,跟大家一起庆功,高兴地喝了一场。

而这个时候凌云奖的颁奖典礼也开始了。

这一次陈思琦专门留了下来,准备陪陆严河一块儿出席。

两个人手里各拿了一本《跳起来》冬日特刊,准备故技重施,带着它上红毯,给《跳起来》做广告。

“等月底参加完期末考试,我就要进组去拍《荣耀之路》了,你放寒假了,想不想来剧组玩一玩?”陆严河问,“我们这部电影是一部公路电影,不在一个固定的地点拍。”

陈思琦说:“我到时候来找你,我现在有了新的想法,等我考完期末考试,我得拉着大家认真地讨论一下我这个想法到底能不能推行。”

“你又有什么新想法了?”

“我想要做综合性的报纸。”陈思琦说,“售价只有一块钱的报纸。”

陆严河一愣。

“啊?”

陈思琦说:“具体我先不跟你说了,等我们有了成熟的方案,我们再说。”

陆严河噢了一声。

他捏了捏陈思琦的手。

陈思琦不懂他为什么突然捏她的手,疑惑地问干嘛。

陆严河也不知道怎么解释,“没干嘛。”

就是突如其来的想捏一捏而已。

凌云奖,陆严河一样是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这一次,大家的关注点还是在最佳男主角上。

飞鸿奖爆冷给了何大仁以后,今天凌云奖会给谁呢?

陆严河其实随便他们给谁,反正这个奖不会落到自己头上来。

他需要关心的是最佳男配角还会不会给他。

毕竟,国内主流奖项一向有着“既然A给了你,那我B就不给了”的传统。

陈梓妍是非常希望陆严河可以凭借《三山》拿下三大电影主流奖项的最佳男配角,来一个横扫。

这也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不过,跟力求创新的飞鸿奖相比,凌云奖还是沿袭着传统的颁奖典礼直播模式,现场没有任何媒体可以做自己的直播,红毯也没有媒体采访环节。

陆严河跟陈思琦牵手走上红毯的时候,现场也没有观众,全部都是媒体记者和摄影师。

这也就少了很多现场的欢呼声。

只有媒体的摄影师和记者们不停地喊着他们的名字,希望他们能够看向他们,让他们能够捕捉到一些镜头,拍下足够好的照片,可以发到他们自己的媒体上。

虽然没有了飞鸿奖红毯现场的那种热闹,但是陆严河因为看到了很多的熟悉面孔,都是见过很多次的摄影师,所以都很开心地跟他们挥手、打招呼,很轻松。

红毯是没有直播的。

大家只能够通过现场记者们的报道和照片看到最新的动态。

连视频都不允许拍。

大家看到陆严河跟陈思琦一起出现在红毯上,啧啧出声。

有人说:“最近陆严河跟陈思琦的同框有点多啊,一会儿街上拥吻,一会儿又合体代言兰森,现在又一块儿走红毯了,他这是要走恋爱先生路线了吗?”

这样的调侃也没有多少人搭理他。

喜欢看他们两个人同框的还是占大多数。

“是的,《人在囧途》马上就准备开机了,在做最后的准备。”贾龙跟刘特立正说着,就看到陆严河跟陈思琦进来了,马上招了一下手,“严河!”

陆严河牵着陈思琦的手走过来。

“刘老师,龙哥。”陆严河打了招呼,向刘特立老师介绍,“思琦,陈思琦,我的女朋友。”

“小姑娘长得很漂亮啊。”刘特立对陈思琦笑着说道。

“您也很帅。”陈思琦马上甜笑说道,“我和我的同学都是您的粉丝,全班一起去看的《楼上》。”

刘特立露出惊讶的表情,“是吗?”

“是呀。”陈思琦点头。

贾龙马上说:“刘老师你还不知道呢吧,《楼上》上映的时候,他们《跳起来》可是专门给你发了三篇影评,推荐大家去看《楼上》,我都嫉妒了,他们《跳起来》的影响力很大的。”

“那我得好好表达一下感谢了,难怪《楼上》票房能这么高。”刘特立马上顺着贾龙的话说道。

人家虽然辈分高,可一点不端着架子,对陈思琦这样的小姑娘也很给面儿。

陈思琦连忙摇手,说:“《楼上》的票房高是因为电影质量高,我们也就是真情实感地推荐一下,龙哥太夸张了。”

贾龙:“谦虚什么,反正我以后的电影都要找你帮我做宣传,一套一套的,长江后浪推前浪,这话真没说错。”

陈思琦:“你的电影来找我们做宣传,我一定使出百分之百的力气好好做。”

“那就值了。”贾龙说,“刚才我还跟刘老师聊《人在囧途》呢,这部电影马上就要开机了,严河是编剧,可他到时候在拍《荣耀之路》,来不了,你要不要带着李彼那个小伙子来我们剧组转转?”

陈思琦应声点头,“当然好啊,就怕打扰到你们的拍摄,龙哥你邀请我们去,我求之不得呢。”

陈思琦又主动跟刘特立老师加了好友。

“刘老师的演艺经历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希望以后能够找到机会,把您的这些经历系统性地整理出来,跟我们的读者们分享。”陈思琦说,“希望刘老师一定要给我们这个机会啊。”

刘特立哈哈笑了两声。

“我那点经历,哪值得拿出来分享,年轻人还愿意看我的戏,我就已经很感谢了。”

“刘老师,您也太谦虚了吧。”陈思琦瞪大眼睛,一脸难以置信,“您是不是都不知道您在年轻人中有多受欢迎?”

陆严河笑着点头,说:“刘老师,思琦她可没有夸张,我的同学也有很多是您的影迷,平时未必会追星,但您有作品出来,一定会去看的。”

刘特立脸上有那么一瞬间的晃神。

陈思琦说:“我自己都在看了《楼上》以后,又把您之前的《特立独行的人》《满城》《闯世界》给看了,作为晚辈我可能不应该当面评价您的演技,可但作为您的粉丝,我真的一直想说一句话,您演得太好了。看了这么多的影视剧,您真的是把生活感完全糅进了角色里,我一直跟严河说,在这一点上,他一定要多向您学习。”

刘特立晃过神来,笑了笑:“咳,你们这两个孩子,一来就把我夸得晕头转向的,给我灌迷魂汤呢?”

虽然这么说,很显然,他对陆严河和陈思琦的眼神都变得温柔和亲近了许多,一点没有夸张,有了点长辈面对晚辈的慈爱之意。

虽然你们没有投多少月票,我还是来个万字大更了。

求月票噢!

6月2号,继续月票加更,四千字保底,200月票加更1000字!现在是585票。(本章完)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