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人生是怎样炼成的

348、踏青烧烤识新友,合作创业谋共识

  • 作者:现代剑客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4-05-13 15:50:33
  • 章节字数:6444字

要结识朋友,自己得先是个朋友——哈伯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如果你想结交一个新的朋友,那么你首先得把自己看成是对方的朋友。

在我的一生中,我认识过很多朋友,其中有很多人对我都有过很大的帮助,这得益于我始终秉持着真诚待人的原则,我从不把对方看做是谋求自己利益的一个工具或一块跳板,而是始终把对方看成是我的一个好朋友和伙伴......

时间来到了2010年的3月,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一时间树木新绿,梅花、樱花争艳,燕子归巢,布谷鸟大声叫唤着“快快布谷,快快布谷”,到处是万紫千红、鸟语花香。

随着春天步伐的珊珊到来,无锡汪庄的科创中心组织了这一批入选“530”计划的人才去无锡的太湖十八弯踏青和烧烤,目的是让大家能够藉此机会相互熟悉认识一下,应该说政府在引进“海外”人才上真的可谓是煞费苦心,就像一个称职的保姆。

无锡汪庄位于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核心位置,当时的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就在汪庄,因此是无锡“530”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创业载体,我们这一批入选的“海归”人才有50多个,因此包了一辆大巴,外加汪庄科创中心自有的一辆11座商务车。

我这个人的处世风格一向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因为我远远地等着,准备等其他的人都上车了我再上车,与此同时,我看着一车的“海归”,心里想着今天是不是应该找个机会在试试大家对合作创业的看法?

“X总,来,上我们这辆商务车。”这时汪庄科创中心的高主任见我在一旁不声不响地看着别人上车,就向我招呼道。

高主任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女子,她既是汪庄科创中心的主任,同时也是汪庄街道的副主任,可能是长期从事政府工作,在为人处世上,以及个人的风度和气质上,都明显与众不同。

“我还是上大巴吧!”我客气地谦让道。

“来,来!坐我们这辆车!”高主任见我在客气地谦让,就走了过来,把我推到了11座的商务车前。

“谭总,唐总,贾总,来,你们也上这辆车。”高主任一面把我推上了11座的商务车,一面又叫着另外几个“海归”。

“X总,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谭总,这位是唐总,这位贾总,他们三个都是这次无锡‘530’人才计划引进的A类人才。”上车后,高主任向我介绍着叫谭总,唐总和贾总的三个人。

“谭总,唐总,贾总,这位是X总,他也是这次无锡‘530’人才计划引进的A类人才。”高主任又向谭总,唐总和贾总介绍着我。

由于大家都是“海归”,相同的海外经历让“海归”们都是自来熟,所以我们很快就熟了。

“X总,你现在住哪里啊?”出发后,高主任问起了我住哪里。

“住火车站附近。”我回答道。

我说住火车站附近,是因为我不能说我每天在常州和无锡之间来回跑,这样高主任肯定会怀疑,但我又担心她会看到我下班后往火车站方向去,因此就撒了个谎说住火车站附近。

“啊?你为什么住那里?为什么不在这附近找一个房子呢?”高主任听我说住火车站附近,就不解地问了一连串的为什么。

“哦,因为那时我还不知道会在哪里落户,同时对无锡也不熟悉,因此下了火车后,就在附近先找一个地方住下再说。后来我准备等公司注册好了后在这里买个房子,于是就不想再搬来搬去地折腾了。”我巧妙地掩饰道。

“哦?你想买房子?”高主任听我说准备在无锡买房子,突然眼睛一亮,问我道。

“对!我是真的准备在无锡长期扎根下来的!”我认真地对高主任说道。

我说的是真心话,因为我确实准备把公司的总部放到无锡,也确实准备在无锡买个房子,并已经看好了尚东雅园,只是现在手里的现金还不够,因此只是付了一个定金。

“如果你想买房子,可以买宝龙对面的尚东雅园啊,离我们的科创中心也不远,就几百米而已!”高主任听我这么说,就向我推荐起了尚东雅园。

“你也推荐尚东雅园啊?!我也看好尚东雅园,我已经付了定金了。”我对高主任说道。

“哦?你也看好尚东雅园?还已经付了定金了?这样的话,我帮你给他们公司的老总打个招呼,他们的办公室就在我们科创中心二楼,到时候你去找他,我让他给你一个优惠折扣!”高主任一听我也看好尚东雅园,还已经付了定金,就高兴地对我说道。

后来,高主任真的帮我去打了招呼,我也真的获得了一个95折的优惠,不过这都是后话......

我们的车子在经过了一个小时的行驶之后来到了美丽的太湖十八弯。

所谓的太湖十八弯是从梅园到马山的一条公路,公路的一边是山,一边是湖,所以公路是顺山势而走,弯路较多,故取名十八弯。

太湖十八弯沿途的道路险峻,但景色秀美,初春的阳光温馨恬静,轻柔的微风中含着阵阵暖意,蓝天上白云飘逸,举眼望去,青山绿水间万顷太湖尽收眼底。

汪庄科创中心选择的烧烤营地就在太湖十八弯附近,是一个成熟的商业化烧烤营地,因此并不需要我们自己去烧烤,而是有专门的人服务的,如果感到无聊,甚至还可以去打一盘真人CS。

但我们还是对相互间交流在中国的创业更有兴趣,交流中,最活跃的,同时也是很快就成为了交谈时中心人物的基本都是A类人才,而相对沉默寡言的则是C类人才。

这也好理解,因为无锡“530”计划引进的海外人才分三个档次,最高的是A类,接下来是B类,最低的是C类。

A类人才要比B类人才多得¥50万元的政府资助,比C类人才多得¥100万元的政府资助,自然会更让人羡慕。

因此能作为A类人才被无锡“530”计划引进自然兴奋,而作为C类人才被无锡“530”计划引进的自然会或多或少地感到有点失落。

不过,由于我习惯于低调做人,因此只是不声不响地坐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一幕。

“你也是这一批入选的?”就在我默默地看着这一幕的时候,有两个中年人走了过来,其中一个戴着一副黑框的眼镜,留着一小撮胡子的人问我道。

“是!”我点点头答道。

我看了一眼对方身上的吊牌,发现对方姓王。

“你入选了哪一类?”王总,在我身边坐了下来问道。

“A类。”我轻描淡写地答道。

“A类?”这时与王总一起走过来的另一个中年男子说道,也许在他的认知里,一个A类人才,还不应该兴高采烈地在那里夸夸其谈?怎么会默默地坐在一旁不言不语呢?

我看了一眼对方身上的吊牌,发现对方姓刘。

“对,A类!”我点点头说道。

“你是学什么专业的?”刘总一面问着我一面也在我的对面坐了下来。

“电子工程。”我微笑着答道。

“嗯,这个专业好!我是学MBA的,因此在申请政府的人才资金时很吃亏,所以这次也只拿了个C类。”刘总一面夸着我的专业,一面沮丧地说着着自己的专业。

刘总的沮丧是有道理的,因为无锡“530”计划中的C类只能得到¥50万元的资金扶持。

“学MBA的相对学IT或生物医药的在申报时是很吃亏的!”刘总又心有不甘地补充道。

刘总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MBA是管理专业,而且只是一个硕士,而当时中国各地政府希望引进的是科技人才,而且是那种手里有创新性技术的人才,因此学MBA的人相对学理工科的人,特别是学IT或生物医药方面的人相比,在申请政府引进海外人才的计划时确实会吃亏一点。

“这实际上有点不公平,作为一个完整的创业团队,里面学MBA的人是肯定不能少的!”我听了刘总的话,安慰他道,不过我说的是实话,比如我在美国时,LunX的创始人Tom就是学MBA出身的。

“X总的这话讲得有道理!”这时坐在我身旁的王总听了我的话后,伸出一个右手的大拇指说道:“不过,这是在有一个完整的创业团队情况下!”

“但现在,我看了一下这次入选的人,基本都是单枪匹马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MBA的自然就吃亏了。”

“实际上不要说刘总,就说我,我是学计算机软件的,在申报时也同样感到有点憋屈!”王总说到这里皱起了眉头。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