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兰芳

第三百七十章 晋商自救

  • 作者:御炎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4-06-19 11:15:54
  • 章节字数:9332字

带清的朝廷还在、永琰还在做皇帝的时候,内蒙古和乌里雅苏台地方还有不少带清官员和驻军,蒙古诸王公还能勉强和当地晋商势力合作。

且带清还控制着大同以南的大半个山西,晋商们的老家也在控制之下,所以旅蒙商人们还摆出一副带清忠臣的模样,出钱出人出力,想方设法解除带清的困难。

但是在赵学宁发动北伐、消灭带清小朝廷之后,随着永琰被抓、带清覆灭的消息传到内蒙古和乌里雅苏台地区,当地的局势就发生了巨变。

首先就是掌控在带清势力之下直接接受统治的内蒙六十一旗,这六十一旗还好说,毕竟是带清自己人在管理,更直接接受八旗制度管理,更像是带清自己人,之前帮助带清南下作战的蒙古马队就主要来自于这六十一旗。

但是这六十一旗在与兰芳的战争之中损失惨重,好几万骑兵丧尽,势力大衰,以至于京师被攻克之后,这六十一旗基本上丧失了进一步组织军队进攻的能力,仅剩下自保的一点点力量,甚至连自保都不一定。

至于乌里雅苏台地区,因为乌里雅苏台将军和绥远城将军响应西安小朝廷的号召而率领主力驻军返回,当地的带清势力也大大下降,仅有一些驻防满城和小股部队留守,实际上缺少能继续威慑当地蒙古盟旗的实力。

带清覆灭的消息传来,当地一阵混乱,内蒙六十一旗受到直接管理,那还好说,除此之外的二百零一旗基本上得到消息之后都有了小心思。

别的不说,他们欠下的那么多钱就足够让他们产生异样的心思了。

之前欠下的那么多钱,除了晋商们的追索之外,主要还是因为带清官方的势力在帮助晋商们追索,他们没有办法,赖不掉,在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只能想尽办法归还。

可现在一个最大的外部强制力没有了,这些没有受到带清直接管理的蒙古部落对于带清到底有多少忠诚度也不好说。

但甭管忠诚不忠诚,欠下的那么多钱,他们都真的不是很想还。

而且带清在蒙古的驻军也因为之前的兰芳战争而损失很严重,基本上丧失了对蒙古族部落的威慑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些已经穷的荡气回肠的部落率先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心思,率先发起了对当地旅蒙商人的劫掠行为。

而这些行为毫无疑问的大大刺激了旅蒙商人团体。

他们不单单在蒙古地区受到威胁而带清很难对他们提供保护,更是得知老家已经被兰芳占领了,并且还传来了兰芳在山西大搞大清洗的消息。

他们得知山西死了很多人,很多人的老家和家族说不定都已经没了,成为无根浮萍了。

面对蒙古和家乡的双重打击,他们真可谓是武大郎防詹姆斯——无能为力,便更是哀天怨地痛哭失声。

主要因为带清的一些政策,大部分旅蒙商人是不能带家眷前往的,他们等于孑然一身在蒙古当地做买卖,做完了买卖赚到了钱还是要回老家去,而现在老家都没了,他们还能怎么办呢?

有些人实在是想家想的要命,也不管什么生命危险,决定聚在一起跑路返回山西看看具体情况。

这样的人大部分都是一些小商户,还没有赚到很多钱,在外蒙古地区当地并没有很多的财产,船小好调头,他们基本上也都走得掉。

于是在带清被灭了一段时间之后,在整个兰芳十二年,陆陆续续有三千多号山西晋商小商号返回了山西。

兰芳在山西执行的政策和全国各地都没有什么区别,主要也都是针对地主豪强豪商势力集团的打击,但凡是响应带清的号召组织团练武装的都遭到了兰芳军队的严峻打击。

至于那些普通的农民矿工,当然没什么好说的,都在兰芳政府的组织下开始了新的生活。

还有那些城市里的小买卖人,兰芳政府当然也没有威胁,任由他们继续做自己的小买卖。

那些旅蒙商人就不一样了。

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当地有一些家产和地位的中等往上跑的人家,一般人家也根本没办法支撑家里人去蒙古地区做生意,所以这些大地主大豪商往往都为一体,除了极少部分比较老实的接受了兰芳政府的政策,从而躲过了大清洗,大部分不甘心自己的利益特权受损,对兰芳政府的政策发起反抗。

这一抵抗,就给了兰芳军队在当地发起大清洗的借口,最后他们基本上都被消灭了,所以这些旅蒙商人返回山西之后,看到已经改变了模样的家乡和已经不见踪影的家人,那叫一個悲从中来。

有些人当即就选择要和兰芳军队拼个你死我活,直接送了人头。

有些人则害怕兰芳军队的强悍,又逃回了草原。

这些逃回去的人带回去的消息则进一步让整个旅蒙商人团体感到了绝望。

家都不存在了,他们这些人都成了无根的浮萍,再也回不去了。

于是,他们也都和兰芳政府有了仇怨,根本也不愿意再回去,一群人没有办法,面对着如此危机状况,只能以大盛魁、天义德和元盛德三家大商号为主,紧急召开了旅蒙商人联合会议。

会议最终决定寻找当地职位最高的大清官员进行协商,与同样面临蒙古各盟旗反叛威胁的带清官员联合起来,组成一个自救组织,集合大家的财力人力物力,组织军队一边对抗蒙古部落,一边对抗兰芳军队,在夹缝中求得生存。

为此,商户方面推举大盛魁掌柜秦钺为代表人前往库伦寻找带清库伦办事大臣松筠一起协商联手事宜。

值此关键时刻,库伦办事大臣松筠也没有了之前面对商人的趾高气扬。

松筠很清楚,目前带清在整个蒙古地区所剩下来的军事力量人数已经不满一万,在这样的情况下,别说内蒙古六十一旗,就算是外藩蒙古二百零一旗当中有任何一旗对带清有所不满,都能轻而易举地在他们的辖地对待清势力发起攻击,将带清势力消灭。

他这个库伦办事大臣也没有了当初的威势,就算在库伦当地,也找不到多少愿意听从号令的蒙古盟旗了,面对困局,如果不能和商人势力联起手来,连命都不一定保得住。

所以松筠盛情款待了大盛魁掌柜秦钺,与他进行了协商,最后得知大盛魁为首的旅蒙商人团体愿意把所有商户集结起来,以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听从松筠的指挥,与清军联起手来组建自卫军,以实现对己方的保护。

“大清已经被兰芳攻灭,中原已经成为兰芳的领土,当前不仅是大人,我等商贩也都失去了家园,山西已为兰芳所控制,我被家人族人遭到血洗,此仇此恨,不共戴天。

可是当下我等在乌里雅苏台也是举步维艰,各盟旗对吾等虎视眈眈,稍有不慎即遭杀身之祸,若无大人带领军队力挽狂澜,恐整个乌里雅苏台都没有吾辈商人立足之地,还请大人妥善思量!”

松筠对秦钺的态度非常满意。

他认为秦钺是一个知道轻重缓急的识时务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这些只知道经营的商人是没有军事和政治才能的,他们没有办法应对整个乌里雅苏台的敌意,如果没有松筠这种老于办事的人的领导,他们很难生存下去。

但是当他们把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松筠手上时,松筠就能动员整个带清在乌里雅苏台地区所剩下的全部官僚机构和军事力量,在库伦地区形成一个集合体。

如果运气好,他们可以在库伦地区形成一个自己的自治区,保护自己的安全。

就松筠所知道的消息,当时兰芳没有北上草原的打算,所以他们可以凭借着雄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保护他们自己,直到局势再次发生变化。

于是松筠答应了秦钺的请求,双方一拍即合,大盛魁为首的商户势力开始全面向库伦集结,他们带着所有的牲畜、帐篷、粮食、茶叶、布匹、食盐等等重要物资前往库伦。

而松筠也开始召集乌里雅苏台和内蒙地区剩下所有愿意听从带清政府号令的人,无论是满城驻防人员还是蒙古八旗,让大家一起前往库伦,决定在库伦地区成立临时的带清流亡政府。

不管以后怎么办,至少当下要先实现对自我的保护,要在当下能活下来,才能谈论别的。

而之后发生的事情也证明了秦钺等人的眼光是非常准确的。

带清覆亡的消息传到乌里雅苏台,传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蒙古部落就开始激动,觉得他们的机会终于来了,被欺负了那么久,终于有报仇的机会了!

主要带清政府和晋商团体在当地实在是不怎么干人事儿,对当地牧民那也是没得说,主打一个剥削压榨、敲骨吸髓,但凡是能赚到的钱,他们是一分钱都不愿意放过。

而且不单单是牧民,要仅仅只是牧民倒还好说,晋商们对王公贵族们也是毫不留情,很有权势很有钱的大人物也是他们的盘中餐,一个一个的也都背上了沉重的贷款。

在带清的威势逼迫之下,蒙古王公贵族们不得不让部下牧民卖儿卖女偿还贷款,他们心里能没有别的什么想法吗?只是碍于带清的颜面,不好意思说罢了。

而且除了能够从晋商的渠道买东西,他们也没有其他的渠道,抢倒是能抢,但是难度很大,风险很高,万一被发现,里外不是人。

所以他们只能受这份罪。

以前是没办法,可现在有办法了呀,带清已经没了,你们这帮商人还有什么依仗吗?

没了。

那我还管什么我还需要偿还贷款吗?

不需要了!

所以一开始,这些蒙古王公贵族们还只是赖账不还,只是要求用更加低廉的价格购买物品,到后面,当他们意识到带清在乌里雅苏台地方的军队已经无力干涉他们的时候,他们就直接放飞自我,就直接发展为了强抢。

这些王公贵族一开始也不好意思自己出面,就让手下扮成强盗去抢,反正这些晋商在蒙古地方也被强盗抢惯了,但是抢的次数太多了,愣谁也知道是谁干的,因为这吃相太难看,所以在大盛魁与松筠联手创办的库伦基地,就有越来越多的商贩想要在库伦得到庇护。

到兰芳十三年三月,赵学宁决定出兵北伐之前得到的消息就是库伦地区已经被松筠和旅蒙商人团体联手掌控住了,他们在库伦站稳了脚跟,组建了官商联合军,实现了自卫的目标。

而大量蒙古的王公贵族出于对他们的不满,也不断出动部下骑兵试图对库伦发起进攻,可惜的是这个时期的蒙古骑兵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强悍,在库伦地区带清势力背水一战的努力之下,他们屡屡失败,损兵折将。

只能说带清在蒙古地区推行的政策那叫一个老神仙放屁——不同凡响,政治军事经济等等方面屡屡得手,大大削弱了蒙古人的武德,以至于数量远远超过库伦地区官商联合军的蒙古骑兵愣是没有办法啃动库伦这块硬骨头。

并且大盛魁的掌柜秦钺还十分精明的提出了分化瓦解的策略,利用目前旅蒙商人团体掌控的海量财富资源,买通了一些蒙古部落的首脑,使得他们内部出现了纠纷。

原本通过联合可以在兵力上占据优势的蒙古诸部落又因为这种纠纷而发生了分裂,甚至于发生了内乱,面对着库伦的海量财富,他们你争我抢,互相拆台,愣是没有联起手来。

该说不说,比起带明,带清在治理蒙古新疆这些地区的手法那确实是聪明的多了。

带明和蒙古只有停战和作战两种状态。

而带清则在军事、政治、经济三方面与蒙古当地局势对齐了颗粒度,打出一套精准的组合拳,把蒙古人打的喘息不过来。

哪怕此时此刻带清朝廷已经没了,就剩下一个库伦的流亡政府,也能把蒙古人分化瓦解到了内战的地步。

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赵学宁发起了对蒙古地区的北伐。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