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捡个公主来当当

9. 物是人非

  • 作者:择言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4-03-07 02:09:45
  • 章节字数:4520字

时隔一年,楚国使团再次踏上庆国的土地。这一次,一行人却是再没有心思去欣赏这五彩斑斓的秋意,日夜兼程,不消月余就抵达了庆国国都。

当灵溪公主的车架到了庆国国都,她没急着第一时间去面圣,而是褪下华丽的衣衫,扮做普通姑娘的模样,去了大隐寺。

大隐寺还是那个不起眼的模样,朴素的砖墙瓦顶,古老的寺门斑驳,风雨洗涤下,满是岁月的痕迹。推开门,一股清新的香气扑面而来,仿佛植物的芬芳与神灵的庇佑在此交织。

费晓晓很少在大白天来大隐寺,这真是一个蛮新奇的体验。

几棵参天古树给寺庙笼罩上一片浓浓秋意,躲避阳光的假山在院子里错落有致地分布,形态各异,仿佛山石之间有着一份秘密。

在假山的脚下,是一些随意散落的石子,像是庙中信徒们虔诚祈福时留下的祈愿。

殿堂正中,供奉着一尊庄严的佛像,阳光笼罩,散发出慈悲与智慧的气息。烛光点燃时,烛焰跳动,映照在庙内的墙壁上,好像庙宇中神灵在眷顾。

但那种人迹罕至的寂寥之感愈发浓厚了。

空旷的殿前,唯有一位老者在洒扫落叶,费晓晓从来没有见过他。

“老人家,清松大师在吗?”

老者有些耳背,反应也迟钝,缓了会儿才道:“小主持离开了。”

费晓晓闻言愣住了,她从未想过这种可能性,清松仿佛是她生命中的常量,她从未想过这一天,她居然会失去清松的踪迹。

“那您知道他去哪儿了吗?”

老者缓缓地摇头:“施主若是想拜佛,自可入内,除此之外,也解不了施主万般愁绪了。”说着,他又开始慢慢地洒扫,仿佛世间万物都无法使他动心。

费晓晓的脚步有些踉跄,出了大隐寺,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游荡。

路过住了十五年的费府,她发现费府大门紧闭,仿佛没了以往的煊赫。分明只过了大半年而已,怎么物是人非之感如此令人怅惘?

回到驿馆,有宫女迎上来替她更衣。

费晓晓恍恍惚惚地坐在榻上,脑子里的往事翻飞而过。

清松无疑是个清俊少年,初见时,费晓晓被他的卓然风姿惊艳过。而后再寻他时,他也不常在,但只是稍等一会儿,他就能带着笑意出现。

他们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却很少涉及自身境遇。

她只知道清松很久之前就在大隐寺了,而且丝毫不在乎香火,似乎不缺供奉,主打一个随心。清松也只知道费晓晓是费家小姐,衣着朴素,不在乎身外之物,一门心思救助小猫小狗。

二人是君子之交,灵魂的共振已经足以让彼此深感幸运。

却不想,上次救治灵川居然是二人的最后一次相见,若是如此,费晓晓一定会好好告别,告诉清松,今生能有他为友,幸甚!

正想着,楚国鸿胪寺的官员前来拜见。

这位是楚国鸿胪寺卿陶少生,因为拥趸女帝,是灵川破格提拔的小九卿之一。但他不太瞧得上费晓晓,甚至在临行前,因为费晓晓庆国人的身份而与女帝起过争执。

然而,公主就是公主,他也只能屈膝行礼。

陶少生拱手道:“不知殿下何时递交陛见的奏折?”

他对费晓晓浪费一天在外的行径十分不满,认为费晓晓是怕了庆国皇帝,这才拖延时间。

费晓晓道:“明日吧。”

陶少生一愣:“明日?”居然没有再拖一拖?

“陶大人有何高见?”

“明日就明日。”陶少生心道,我还能被一个庆国女子比下去不成?

次日清晨,费晓晓穿着楚国公主的全套礼服,端庄华贵地出现在庆国皇宫的朱漆大门前。

她身着一袭缀满金线和彩色丝绸的礼服,束腰而成的裙摆衬托出她修长的身姿。礼服上绣有华丽的花纹和图案,象征着一国公主的地位。

发髻高高盘起,鲜花点缀,玉簪微闪,梳理得整齐有序。面容典雅,如明月清波,皮肤白皙光滑,端的是动人心弦。

她步履从容,身姿挺拔,手中轻握的玉扇,偶尔微微扇动,丝丝缕缕的香风伴随着她的动作飘荡在空气中。

陶少生禁不住点了点头,起码在形象方面,费晓晓没有丢楚国的脸面。

皇宫的大门慢慢敞开,金碧辉煌的殿宇映入眼帘。

费晓晓率楚国众人缓步走过宫道,来到太极殿前。庆国皇帝陛下的宝座放置在宫殿的中央,宝座上饰以珠宝和贵重的刺绣,光芒闪耀。

庆国众臣在殿中排列整齐,每个人都穿着华丽的朝服,恭敬地等待着陛下的到来。

费晓晓是使臣,一个即将被攻打的下国使臣,是没有资格在殿上得到一点优待的。只是她姿容姣好,神态优雅,庆国朝臣们自矜朗朗男子身份,倒也没有直接为难。

主理此次会面的是礼部尚书杨智,他行了一礼:“灵溪公主。”

“杨大人。”费晓晓也行礼道,“一路多谢您安排人照顾,感激不尽。”

杨智派的人哪儿是照顾啊,那是赤裸裸的监视,还顺便夹枪带棒地彰显一些上国威仪。但外交官自来讲究的就是宠辱不惊,杨智微微颔首,受了费晓晓的感谢,丝毫不脸红心跳。

有杨智这种中间派,自然也有主和派。

吏部侍郎崔缬上前一步道:“杨大人果真上国风范,灵溪公主远道而来,辛苦了。”

看到崔缬道貌岸然的嘴脸,费晓晓立刻就想起了长姐枯黄的面庞,就是崔府间接害死了费媛媛。

但无奈,崔缬却是她此行成功最大的依仗。

在庆国的线人告知,崔缬在楚国置了大批产业,他是最不希望两国开战的庆国高官。而在经年的渗透中,崔缬甚至自发地与楚国官员有了接触。

忍着恶心,费晓晓微笑道:“多谢崔大人。”

然后,她又以极低的声音道:“若蒙不弃,还请崔大人午后在滢湖茶楼一叙。”

崔缬几不可查地点了点头,他抚着胡须道:“楚国乃大庆的邻国,物资丰饶,崔某人年少时随使团去过,青山绿水,踏之何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