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带着驱逐舰回明末

第42章 幸运之神

  • 作者:问题大了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4-03-14 06:42:06
  • 章节字数:10856字

事情比想象中的还要顺利。

连续数天的航行,“东海一号”上没有出现任何意外情况,于七和所有船员都尽职尽责,没有任何耍花样的迹象。

天气也一直很好,海况相当平稳,风不大不小,足以驱动风帆,但海面依然平静,风向也很合适,船基本都处在顺风的状态中。

只是坐惯了现代军舰,这次突然换成了慢悠悠的帆船,让袁刚和其他几个跟船的驱逐舰官兵很不适应,就像开惯了跑车的人突然坐进了牛车,心中不免有些焦躁。

终于,在“东海一号”出港后第八天,前方出现了陆地。

“袁大人,我们马上就要到了!”于七指着前方的陆地大声说道,“那里就是倭国的长崎港!”

袁刚站在舰桥望向前方,果然,陆地和海岸交界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港口。

如果按照21世纪现代港口的标准,这个小港口连个大一点的渔村码头都比不上,但是在十七世纪中叶,这已经是个相当有规模的贸易大港了。

“准备靠码头了!”袁刚回头跟自己的几个部下说道。

“袁大人,别急!”于七笑了笑,“望山跑死马,现在离码头还远着呢!”

于七说得没错,现在还远着呢!袁刚现代军舰坐惯了,连续数天的航行也比较疲劳,一时习惯性地把现代军舰的航速套到了“东海一号”上。

果然,在看到海岸之后,帆船晃晃悠悠又走了好几个小时,才缓缓进港。

长崎港确实是那个年代的国际贸易港,停泊着相当多的外国商船,通过商船上挂着的旗帜以及船员的长相,可以断定港口中属荷人和华夏的船最多。

这时候,港口内的一艘划桨的小船缓缓驶向“东海一号”,接着一个倭人打扮的船员站到了小船最前面,大声喊着什么,隐约是倭国语。

“来福!顾来福!”于七转身朝后面喊道。

“来嘞!”一个看上去四十岁上下的老船员快步走到了“东海一号”的甲板上。

顾来福就是此前于七跟林浩文说的那个在郑芝龙手下跑过船,后来逃军辗转到北方,又被清军俘虏,最后逃到于七手下的那个老船员。

顾来福跟船做海上贸易好些年,精通荷语、葡语、倭语,熟悉各种贸易规则,自己也知道一些贸易门路,是这次“东海一号”贸易任务的重要角色。

只见顾来福走上甲板,用熟练的倭国语大声向对面船上的倭国人回话。

两人叽里呱啦地说了半天,顾来福转过身,朝于七和袁刚等人喊道“倭人说,让我们跟着他们,停在码头最西边的泊位上!”

于七点点头,开始转动舵轮,同时倭人的小船上也扔出一根绳子。

“东海一号”上的船员迅速把绳子绑在船上,然后在小船的拖动下,缓缓驶向泊位。

古代船舶因为没有机器动力,所以进港基本全得靠人力拉绳子,或者划桨,效率相对要低很多。袁刚一直在记录时间,过了一个多小时,“东海一号”才最终停靠到预定泊位上。

船停好之后,几个貌似是倭国当地官员的人就上了船。懂倭语的顾来福走上前,跟几名官员交流。

袁刚一直在观察所有人的神态。几名倭国官员最开始神情严肃,可是听顾来福说了几句话后,他们的表情就舒缓下来,为首的那个倭国官员甚至露出了笑容。

而后,为首的倭国官员用倭味严重的生硬汉语对于七和袁刚等人说道“老顾,大大的朋友!你们,上岸吧!”

紧接着,后面的一名倭国官员马上给于七和袁刚递上了一张纸。

倭国语袁刚虽然不懂,但这时候倭人的书面语基本都是汉字,就算不完全懂,但连蒙带猜也大致能猜到是什么意思。

袁刚大致读了读,基本确定这是一张通行证之类的东西,类似于贸易许可证。

可以了,现在“东海一号”有了合法身份。

“老顾,你刚刚跟那几个倭国官员都说了什么?”袁刚好奇地问顾来福。

顾来福笑了笑,“我告诉他们,我们是福建郑飞黄的船,我还认识他们的长官,这几个倭人自然不敢为难于我。”

郑飞黄就是郑芝龙,飞黄是他的号,此人在倭国的影响巨大,加之顾来福还认识上面的人,倭国官员自然也是不敢得罪。

一切准备妥当,于七、袁刚还有顾来福等人下了船。

这时候已经是下午了,顾来福驾轻就熟地把于七和袁刚等人带到了港口附近的荷人会馆。

初来乍到,袁刚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于七也不算很熟悉。

只有顾来福,就跟到了自己家一样,很快就联系到了荷人会馆的负责人。顾来福与荷人会馆负责人明显认识,从两人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就可以略知一二。

在两人一阵交流后,荷人会馆负责人从桌子抽屉里找出了一张清单,交到顾来福手中。

顾来福把清单递到于七和袁刚面前“这就是目前荷人的货品清单。”

面对着清单上如蚂蚁般的外国字,袁刚直皱眉“老顾,我们不懂洋文,你帮我们看一下,有没有吐鲁香。”

老顾面露难色,“我只会说洋话,可不认识洋文啊!”

会说,但不会写和读,这种情况跟后世某些学生的哑巴外语正好相反。

没办法,老顾只能跟荷人会馆的负责人逐项核对,搞清楚清单上的货品都是些什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们找着了。现在荷人在长崎港的货仓里,还真有一批产自美洲热带的香料,看发音,很像袁刚说的“吐鲁香”。

于七、袁刚等人赶紧跟着去了仓库,在一箱箱货物中,找出了这传说中的吐鲁香。

袁刚临行前,林浩文专门叫来了负责研究炸药的庄山远,向袁刚反复讲解了吐鲁香的性状,包括颜色、气味、外形等。

现在,经过袁刚的反复确认,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是他们要找的吐鲁香。

接下来的事情非常顺利,“东海一号”携带的瓷器、茶叶、生丝等货品都是荷人非常喜欢的,所以荷人不但用他们库存的所有吐鲁香换取了这些货品,甚至还给了于七和袁刚大笔的白银。

这一路确实太顺利了,从一路的好天气,到顺利接洽荷人买到吐鲁香,幸运之神似乎一直伴随左右。

当天晚上,于七就令顾来福雇佣了一批码头搬运工,把船上的货品送到了荷人的仓库,同时连夜从荷人仓库里把吐鲁香和白银搬上了“东海一号”。

“这么急吗?我们明天再搬货也不迟嘛!”袁刚看着连夜往船上搬货的搬运工,对于七说道。

“夜长梦多!”于七回答,“我等此行,是冒充郑芝龙的身份,一旦被察觉,那可是大大的麻烦,所以赶快搬完赶快走,才是上策。”

袁刚点点头,也跟着一起加入了搬运工的行列。

不过就这个时候,港口的某个角落里,两个黑影正在暗处悄悄盯着他们。

“那个老船员,怎么这么像顾来福?”

“应该就是他!”

“此人居然还活着,竟然还敢打着郑飞黄的名头到这来做生意!”

“现在怎么办?”

“先不要声张,回去禀报!”

说罢,两个黑影悄悄离开了码头。

不过于七、袁刚和顾来福等人都在忙着装货,没人注意到那两个黑影。事情比想象中的还要顺利。

连续数天的航行,“东海一号”上没有出现任何意外情况,于七和所有船员都尽职尽责,没有任何耍花样的迹象。

天气也一直很好,海况相当平稳,风不大不小,足以驱动风帆,但海面依然平静,风向也很合适,船基本都处在顺风的状态中。

只是坐惯了现代军舰,这次突然换成了慢悠悠的帆船,让袁刚和其他几个跟船的驱逐舰官兵很不适应,就像开惯了跑车的人突然坐进了牛车,心中不免有些焦躁。

终于,在“东海一号”出港后第八天,前方出现了陆地。

“袁大人,我们马上就要到了!”于七指着前方的陆地大声说道,“那里就是倭国的长崎港!”

袁刚站在舰桥望向前方,果然,陆地和海岸交界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港口。

如果按照21世纪现代港口的标准,这个小港口连个大一点的渔村码头都比不上,但是在十七世纪中叶,这已经是个相当有规模的贸易大港了。

“准备靠码头了!”袁刚回头跟自己的几个部下说道。

“袁大人,别急!”于七笑了笑,“望山跑死马,现在离码头还远着呢!”

于七说得没错,现在还远着呢!袁刚现代军舰坐惯了,连续数天的航行也比较疲劳,一时习惯性地把现代军舰的航速套到了“东海一号”上。

果然,在看到海岸之后,帆船晃晃悠悠又走了好几个小时,才缓缓进港。

长崎港确实是那个年代的国际贸易港,停泊着相当多的外国商船,通过商船上挂着的旗帜以及船员的长相,可以断定港口中属荷人和华夏的船最多。

这时候,港口内的一艘划桨的小船缓缓驶向“东海一号”,接着一个倭人打扮的船员站到了小船最前面,大声喊着什么,隐约是倭国语。

“来福!顾来福!”于七转身朝后面喊道。

“来嘞!”一个看上去四十岁上下的老船员快步走到了“东海一号”的甲板上。

顾来福就是此前于七跟林浩文说的那个在郑芝龙手下跑过船,后来逃军辗转到北方,又被清军俘虏,最后逃到于七手下的那个老船员。

顾来福跟船做海上贸易好些年,精通荷语、葡语、倭语,熟悉各种贸易规则,自己也知道一些贸易门路,是这次“东海一号”贸易任务的重要角色。

只见顾来福走上甲板,用熟练的倭国语大声向对面船上的倭国人回话。

两人叽里呱啦地说了半天,顾来福转过身,朝于七和袁刚等人喊道“倭人说,让我们跟着他们,停在码头最西边的泊位上!”

于七点点头,开始转动舵轮,同时倭人的小船上也扔出一根绳子。

“东海一号”上的船员迅速把绳子绑在船上,然后在小船的拖动下,缓缓驶向泊位。

古代船舶因为没有机器动力,所以进港基本全得靠人力拉绳子,或者划桨,效率相对要低很多。袁刚一直在记录时间,过了一个多小时,“东海一号”才最终停靠到预定泊位上。

船停好之后,几个貌似是倭国当地官员的人就上了船。懂倭语的顾来福走上前,跟几名官员交流。

袁刚一直在观察所有人的神态。几名倭国官员最开始神情严肃,可是听顾来福说了几句话后,他们的表情就舒缓下来,为首的那个倭国官员甚至露出了笑容。

而后,为首的倭国官员用倭味严重的生硬汉语对于七和袁刚等人说道“老顾,大大的朋友!你们,上岸吧!”

紧接着,后面的一名倭国官员马上给于七和袁刚递上了一张纸。

倭国语袁刚虽然不懂,但这时候倭人的书面语基本都是汉字,就算不完全懂,但连蒙带猜也大致能猜到是什么意思。

袁刚大致读了读,基本确定这是一张通行证之类的东西,类似于贸易许可证。

可以了,现在“东海一号”有了合法身份。

“老顾,你刚刚跟那几个倭国官员都说了什么?”袁刚好奇地问顾来福。

顾来福笑了笑,“我告诉他们,我们是福建郑飞黄的船,我还认识他们的长官,这几个倭人自然不敢为难于我。”

郑飞黄就是郑芝龙,飞黄是他的号,此人在倭国的影响巨大,加之顾来福还认识上面的人,倭国官员自然也是不敢得罪。

一切准备妥当,于七、袁刚还有顾来福等人下了船。

这时候已经是下午了,顾来福驾轻就熟地把于七和袁刚等人带到了港口附近的荷人会馆。

初来乍到,袁刚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于七也不算很熟悉。

只有顾来福,就跟到了自己家一样,很快就联系到了荷人会馆的负责人。顾来福与荷人会馆负责人明显认识,从两人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就可以略知一二。

在两人一阵交流后,荷人会馆负责人从桌子抽屉里找出了一张清单,交到顾来福手中。

顾来福把清单递到于七和袁刚面前“这就是目前荷人的货品清单。”

面对着清单上如蚂蚁般的外国字,袁刚直皱眉“老顾,我们不懂洋文,你帮我们看一下,有没有吐鲁香。”

老顾面露难色,“我只会说洋话,可不认识洋文啊!”

会说,但不会写和读,这种情况跟后世某些学生的哑巴外语正好相反。

没办法,老顾只能跟荷人会馆的负责人逐项核对,搞清楚清单上的货品都是些什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们找着了。现在荷人在长崎港的货仓里,还真有一批产自美洲热带的香料,看发音,很像袁刚说的“吐鲁香”。

于七、袁刚等人赶紧跟着去了仓库,在一箱箱货物中,找出了这传说中的吐鲁香。

袁刚临行前,林浩文专门叫来了负责研究炸药的庄山远,向袁刚反复讲解了吐鲁香的性状,包括颜色、气味、外形等。

现在,经过袁刚的反复确认,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是他们要找的吐鲁香。

接下来的事情非常顺利,“东海一号”携带的瓷器、茶叶、生丝等货品都是荷人非常喜欢的,所以荷人不但用他们库存的所有吐鲁香换取了这些货品,甚至还给了于七和袁刚大笔的白银。

这一路确实太顺利了,从一路的好天气,到顺利接洽荷人买到吐鲁香,幸运之神似乎一直伴随左右。

当天晚上,于七就令顾来福雇佣了一批码头搬运工,把船上的货品送到了荷人的仓库,同时连夜从荷人仓库里把吐鲁香和白银搬上了“东海一号”。

“这么急吗?我们明天再搬货也不迟嘛!”袁刚看着连夜往船上搬货的搬运工,对于七说道。

“夜长梦多!”于七回答,“我等此行,是冒充郑芝龙的身份,一旦被察觉,那可是大大的麻烦,所以赶快搬完赶快走,才是上策。”

袁刚点点头,也跟着一起加入了搬运工的行列。

不过就这个时候,港口的某个角落里,两个黑影正在暗处悄悄盯着他们。

“那个老船员,怎么这么像顾来福?”

“应该就是他!”

“此人居然还活着,竟然还敢打着郑飞黄的名头到这来做生意!”

“现在怎么办?”

“先不要声张,回去禀报!”

说罢,两个黑影悄悄离开了码头。

不过于七、袁刚和顾来福等人都在忙着装货,没人注意到那两个黑影。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