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浪漫青春 > 匹夫驾到

第536章 桃月呦呦

  • 作者:千笑
  • 类型:浪漫青春
  • 更新时间:2024-04-06 00:24:48
  • 章节字数:31630字

好了,第三卷呢,终于写完了,比我预计的篇幅长了不少,照惯例总结一下,说一下我的感想,没办法,想说的太多,只能开个单章。

下面的内容包含我的心里话、对内容的解释和一些通知,可能有些地方语气会有点冲,介意的读者可以略过不看,等后面章节更新,直接看新章节就好。

现在整本书的进程刚好过半,120多万字,530多章,跟计划相差不大。

这算下来平均每章有2300多将近2400个字,这还短?

不短了,好多同行都是卡着2000这条线,每章恨不得2001个字。

为什么这卷叫“桃月呦呦”?

桃月,就是农历三月,是梅花凋零的季节。

呦呦,是鹿的凄鸣声,大家可以自行搜一下这个叫声,很触动人心。

这一章,从开篇就注定是悲剧结尾,癸卯事变,也是我从开书就想好了的情节,是我整本书除了最后一卷,最期待的情节。

死的人确实不少呀……

确实很痛呀……

尤其最后孟修贤这一刀……是真的把我自己都快刀没了……

不出我所料,一堆差评和辱骂声。

但还行,比起上本书伏羲大典那时候,情况要好太多。

我现在基本不怎么看书评,只看段评,看的过程中,实在避不开那些恶评差评,总体也就那几点。

(下面我所说的言论,都是针对我提到的个别读者,跟其他读者无关。)

首先,说为了刀而刀,强行刀,太牵强。

嘶……我其实不明白,这个为了刀而刀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是说我想塑造一个悲惨的氛围,硬把人写死,丝毫不管合不合理,是这样吗?

每一个角色,都是我精心塑造的,我在无念者的时候就说过,如果他们可以不死,我比你们任何一个人都希望他们不要死。

我相信每一个正常的作者,也都是这样的心态。

若非早就写好了剧本,谁会临时起意刀一个花费好多心思塑造的角色?

我前三卷的细纲都写完了才开始动笔,癸卯事变每一个出事的人,都已定好了结局。

洪庆,闫达,施妍秋,孟坤,庞钦仙,顾逸才,倪沛然,李鱼,陆行简,卿伊瑟,孟修贤,黄元基,傅筠禾,唐突然,王夏娥,荀穆。

有名字的就这么多。

先说寅三班的学生,这次癸卯事变死了两千多名学生,算2500,白鹿学院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三十六个班,一共216个班,那么平均下来一个班要死11个学生。

顾逸才、黄元基、唐突然,寅三班出场过有名字的同学我就写死了这三个,这不多呀。

再说洪庆,我说句有点奇怪的话,这个角色,就像砧板上的肉,真的太适合下刀。

乐天,开朗,欢快,有后代,有点实力,比起刀苦情底色的人物,洪庆这种效果更佳。

寅三班几名老师,活着的自然后面还有戏份,也都留了坑还没填,洪庆没留,就是要被安排死在这里,突出灾难的可怕。

闫达和庞钦仙类型一样,他们是唯二两个甲级,灾难来临要顶在最前面,是咎优先解决的对象,必须要死,这是为了推进后续剧情。

施妍秋,我记得有个读者好像说了我为了刀而刀,根本没必要写她自杀,还说庞钦仙那两章刀得没水平。

有没有水平我不谈,我只说施妍秋的死为什么要写出来。

因为孟坤,他是这次癸卯事变的导火索,而施妍秋跟他从开书那时候就一直是以男女朋友的关系捆绑出现。

孟坤这个叛徒,在记忆激活之后,主动迎接咎的附身,这段必须要和前面解释终袭计划相呼应,突出的是孟坤这个角色的转变,能显出咎的邪恶。

而作为跟孟坤一直捆绑的施妍秋,孟坤发生了这样的事,许多读者第一时间就会联想到:施妍秋呢?她可怎么办?

我好像还在施妍秋自杀前看到过有读者评论类似的话。

那么施妍秋的结局,就一定要交待清楚,而且最好是不要直接说死在了混战之中。

为什么?

写施妍秋精神崩溃自杀,能突出孟坤彻底的逆反、咎给学生们造成的伤害和当时学生们的绝望,就连有人自杀都只能草草拿白布遮盖了事,能够渲染当时涤心屏内慌乱的氛围。

而且甚至连主角都不知道施妍秋死了,用来制造一种灾难来临,生命太过脆弱的感觉。

这也是为什么庞钦仙一定要自爆前杀了孟坤的原因,只有孟坤完全彻底的黑化,那么庞钦仙将唯一一个不配称为白鹿学生的人杀了,才能去说那段“凡我白鹿学子”的遗言。

倪沛然,这个书里解释过了,这里不谈。

李鱼,早埋过伏笔,我之前在群里也说过很多次了吧,这个角色,注定活不长,气运太逆天,早夭之相,萧炀在第二次集体咎吏中就提过,312章,天道忌盈。

不过他运气好,没死在第三卷,会死在第四卷。

陆行简,好了,到这里要好好说一下,前面的几个都还好,好像到了这里就负面评价特别多了起来。

先别管他死没死,我现在回答不了。

很多读者觉得这里恶心的原因是说陆行简和萧炀不该出涤心屏。

我记得好像有个读者给的理由是,跟老师感情没那么深……明明天赋高,智商高,还要出去送死白给……

哈,我真是气笑了……

你他么搞清楚,你跟老师感情没那么深,那老师跟你感情深?

学生能够救老师的时候,说感情没那么深。

那老师在外面救学生的时候,怎么没人说感情没那么深?嗯?

没有洪庆、崔凌、彭忆慈,没有这些老师,你萧炀陆行简早他妈死外面了!还进尼玛的涤心屏!(激动了,撤回两句脏话)

人家老师也有家室,也有妻儿子女,他们不能躲在涤心屏里保护自己?

为什么要豁出性命去保护学生?就因为他们是老师,他们就该去送死?

他们不是警察,他们不是军人,他们只是因为老师的那份责任,才去用生命掩护学生进入涤心屏。

一个刚刚救了你命的人,兢兢业业教了你两三年书的老师,变成了感情没那么深?他么的这是人话?

人家吃饱了撑的,为了赚那点柯点,天天给你研究特制咎吏,借放麑院宿舍给你住,给你假期开小灶?

看看新闻,看看全世界每天有多少遇见陌生人遇难,见义勇为去救人,结果人救回来,自己却不幸去世的案例?

为了一个陌生人都能冒死相救,现在面对一个救了你命的老师,就应该看着她死?

是不是还得对咎说一两句中二的话?

“你杀吧!不管你怎么虐杀她!我以后一定加倍奉还!”

怎么,若干年后杀了这个咎,老师就能活过来?她的女儿就能有妈妈了?她的老公就能有妻子了?

萧炀陆行简天赋高,智商高,就可以躲在涤心屏里,心安理得看着老师去死?

别说他俩是不是有甲九的天赋,就算真有,现在也只是维级,要成长到甲九还要经历多少风险?说不定哪天就半路嗝屁了。

就算没嗝屁,那个咎都可能嗝屁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代入了学生视角,如果试试代入老师视角去看,就会知道白鹿学院的老师们有多了不起。

我当过学生,我也当过老师,我写书一向习惯站在各个人物角度去想事情。

除咎师只是一份工作,老师们当然不会求学生出来救自己,他们希望自己死,让学生活。

那么学生呢?怎么去摆正心态?

“老师希望我活,那我就看着他死吧,以后用功读书就当报答他好了。”

是这样吗?

老师不会道德绑架你,你没求老师救你,但老师还是会拼死救你。

有些事,只能凭良心,不能讲交换。

别说这样的灾难之下,就是平日里做一些日常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保持绝对理性。

萧炀or陆行简,只能救一个,另一个必死,纯理性选,怎么选?

不好选吧?那么换个好选的。

萧炀or顾逸才。

这样是不是好选多了?纯理性选,是不是选萧炀?

那么再换一个。

萧炀or顾逸才+谢不柔。

这怎么选?纯理性。

可能还可以选萧炀,毕竟豆芽老黑加起来也不如小样潜力大,打不过小样。

那么这样呢。

萧炀or一百个普通天赋的学生。

萧炀or一千个普通天赋的学生。

一万个,十万个……

到多少的时候是个临界点?

还是说萧炀一条命or豆芽老黑两条命的时候,就该选两条命了?

到底是以生命的数量还是以生命的质量去作为判定依据?

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理性的……

老师救学生,不仅救了陆行简和萧炀,他们还救了许多天赋平平的学生,那都是鲜活的生命。

而生命,是不能用天赋或者成绩或者任何其他指标去衡量对比的!

每个人的生命,都与生俱来的公平。

至于陆行简要返回来赴死,这点萧炀不是一样吗?

萧炀当然清楚得很,就算躲进耀深葫也会被不知常抓出来杀了,他在欺骗陆行简,想自己去死,让陆行简活下去。

那么陆行简也骗萧炀,想自己去死,让萧炀活,这有什么不对呢?

就是两个挚友之间都想牺牲自己,换另一个人活的博弈而已。

卿伊瑟,这里主要说两个点。

一个是很多读者说太突兀,很多很多,说太生硬,死得太快,笔墨给的太少,起码让卿伊瑟留几句话。

突兀……

这是战场,这是两个族群你死我活的斗争,是咎相布了二十年的局,是一次断绝传承的袭击。

打起仗来,还能有时间留个言,让两人你侬我侬一会,然后挥泪告别,再去死吗?

上一秒还搂在怀里活生生的人,下一秒就被爆头了,战场上这种事太多太多。

怎么到这就变成突兀了?或者说,这里难道不该突兀吗?

哪个战场不是分分钟就会死人?

别说遗言了,战场上也好,癸卯事变也好,有多少人连亲人好友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直到事后被告知死讯,才发现天人永隔,那样更加突兀。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要推人出去,一定要是突兀的,猝不及防的,不然不就有了防备?

推之前还喊一声:我要推你了,你做好准备去死吧。

这样吗?

那段情节,顶多可以加一两句“有一个身影悄悄在往萧炀卿伊瑟那边靠近”这之类的话。

不能说因为是男女主,就硬要设计个桥段,让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好好告个别再分离。

在我看来,那样才是真的不符合逻辑。

还有读者说看着憋屈,妹妹推死姐姐太恶俗。

这里不该憋屈吗?

还是那句话,这是两个族群之间的战争。

想想那些王八蛋rB人在二战对我们同胞做的事,我们那些先辈,不比癸卯事变中的白鹿学生们愤恨?不比他们憋屈?

妹妹推姐姐俗套,没错,是有点俗套。

可是战争来临时,我们那些先辈,在战火里遇到的比妹妹推姐姐更加恶心百倍千倍的事,比比皆是!

文字,永远写不出现实哪怕万分之一的真实善恶!

当然,我记得有个读者说他看书是来消遣的,干嘛要看憋屈的情节?

可问题是我不是来消遣的啊,我要描写苦难,一堆学生面对高级咎的围困,陷入咎相精心策划二十年的局。

按照怎么样的逻辑都好,在我这里,那些学生就应该是憋屈的。

而且!我从没有标榜自己的书是爽文或者是搞笑文。

网络小说是类型文学没错,不是传统文学。

但这不代表传统文学就不能有喜感,类型文学就不能有苦难。

第二个是说纪琳恶心。

纪琳的人设就是个绿茶,她不恶心难道当个宝贝甜心吗?

还有读者说我给她洗,我洗什么了洗。

从插花社团暗中对卿伊瑟的水动手脚,到鹿城分手,再到姑姑喂药,她做的一切,有哪里不符合一个因为对姐姐的嫉妒从而心里扭曲的妹妹形象?

有读者说早就该开除,陶莲芝要是还在,是将她开了,可陶莲芝不是归源了吗?

教导主任由傅筠禾兼职,他又在忙交流赛,考虑到影响才给了顶格处分,这在学校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在那样高级咎的蛊惑之下,纪琳面对救了她一命的班主任即将身死的局面,去推了卿伊瑟,并且她自己也的确后面打算是去死。

因为卿伊瑟对纪琳来说是万恶之源,在纪琳心里,她从小到大一切不顺和烦恼都和卿伊瑟有关,何况卿伊瑟赛前还打了她一巴掌。

而且还刚好有正当借口,是为了救班主任。

而这个班主任才刚刚救了纪琳的命,还搭上了一只眼睛,这对纪琳来说是一个完美说服自己去推卿伊瑟的理由,是不能再完美的时机。

那么她心里该不该有,想借着这个机会除掉她姐的心思?

该不该?

我认为,她就是该有,而且肯定有!

或许不那么强烈,只是闪过的念头,只不过在那样的场景下被放大了而已。

而那时候萧炀吐了血,卿伊瑟心思完全在萧炀身上,没留意到纪琳的突然攻击,关心则乱,这说不通吗?

纪琳实力当然是不如卿伊瑟,但她推个毫无防备的卿伊瑟都推不动?

卿伊瑟反应已经很快,书中写了,她基本止住了身形,但她离边界只有两三米,这个距离太近,还是露出了半个身位,所以才被拖了出去。

这个逻辑,在我这里是成立的,纪琳的动机,在我这里也是合理且充分的。

真心话,纪琳这角色,前半本书塑造出来,那些跟姐姐的勾心斗角,绿茶行为,就是为了这一推,我不认为这叫强行,也不生硬。

先不谈孟修贤跟萧炀说那些东西的真假,我好像看到一些评论说,不管卿伊瑟死不死,纪琳都该死,是吧?

在个人情感上,当然是这样,纪琳当然该杀,所以萧炀一直有很强的主观意愿想杀纪琳,只是被阻拦住了,甚至连萧炀十分尊敬的孟修贤告诉萧炀卿伊瑟可能没死,让他不要杀纪琳,他都犹豫了很久。

除了纪琳班主任以外,可能没有什么人不想纪琳死。

要弄死纪琳再简单不过,不管是书里的人,还是我,都是动动手的事。

但问题是,卿伊瑟要是没死,以什么理由杀纪琳?

我去问过法律专业的朋友,纪琳的行为,从客观上来说是故意杀人未遂,且还是为了拯救另外一条生命,没有杀死卿伊瑟的事实。

可以按故意杀人去追究刑事责任,但未遂犯要按既遂犯减轻量刑,顶格就是无期徒刑,不可能死刑。

所以我才会让孟修贤跟萧炀说,怎么样对纪琳都行,但就不是不能杀。

至于后面杀没杀,很快就会揭晓了,第四卷开篇不久马上就会有关于纪琳和纪玥的一个大伏笔回收。

那么卿伊瑟到底死没死?这个跟陆行简一样,我现在没法说。

这里有一个让我十分无法理解的点,是卿伊瑟被推出去后,萧炀暴怒要杀纪琳,然后被彭忆慈拦住。

好像是有两个读者评论,以读者视角跟彭忆慈对话。

“别忘了你的狗命是谁救的。”

彭忆慈的命变成狗命了……我滴妈……真是……离了个大谱。

那我作为作者,冒犯地请问一下。

萧炀和卿伊瑟的狗命,又是谁救的?

站在萧炀视角,看到女友被推出去扯进寰枢,暴怒,想杀了纪琳,这完全符合萧炀的脾性和一个正常人的情感逻辑,没毛病吧?

站在彭忆慈视角,她是涤心屏内实力最高的老师,最有话语权的人,是学生们最后的精神支柱,她要管控全局将近五千个学生。

她当然憎恶亲手推了姐姐的纪琳,书中写了,她鄙夷地看了纪琳一眼,也说了纪琳确实该死,但不能现在由萧炀亲手去杀。

萧炀杀了纪琳,谁会痛快?

读者痛快吗?萧炀痛快吗?纪琳死了卿伊瑟就能回来?

只有咎会痛快。

它们希望看到的就是学生自相残杀,在涤心屏里让学生互相之间心生猜疑,自乱阵脚。

所以彭忆慈要阻止萧炀,她的打算,是得等到这次事情过去,再去问责纪琳,杀纪琳。

作为一名老师,不管从感性还是理性,彭忆慈的做法都符合她的人设。

这么好一个老师,怎么还会有读者去骂她……我是真的没搞懂。

我还记得有个读者喷我,说我让彭忆慈背负害死学生的骂名。

我背负你大爷!

陆行简死了,算在彭忆慈头上是吧?

那他妈那些奋战而死的老师,他们的命算在学生头上吗?

去你丫的吧!

谁害死的学生?是咎害死的!不恨咎去恨彭忆慈?

又激动了……不好意思……实在是想想就气,那些评论都在呢,看得我真心塞……有时真想给删了……说我为了刀而刀,我还说你为了黑而黑呢。

还有读者问,纪琳这样的学生怎么能被选进学校。

哪一所211和985,没有毕业不了的学生呢?没有违法乱纪的学生呢?

纪琳在除了爱情和卿伊瑟以外的其它事上,表现的并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可以协调处理好跟很多普通朋友的关系,这点书里也有写,就是和鹿城分手之后那里。

每个学生都会有点毛病,有缺点,这才是正常的招生常态。

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学生提升自己,克服缺点,修身明性,不能因为学生有点毛病就全不要了,那白鹿学院就只招柳伯清一个人就可以了。

结果呢,柳伯清断臂了。

这也是我安排的,很多读者说萧炀这主角不讨喜,手贱,爱藏又爱现。

我怎么会不知道手贱不讨喜?我就是故意的呀。

我在设定这个角色的时候,就做好了放弃这部分无法接受手贱缺点的读者的准备。

我的认知里,没有哪一个角色应该是完美无瑕的,所以完美的学生柳伯清,断臂了,完美的老师孟修贤,死了。

每个人都应该要有缺点,才能鲜活,才能有成长。

那种从头到尾都没有过人物个性成长的主角,说真的我写不来。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毕竟是我的书嘛,说句不好听的,还不是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马伯庸有个采访说,文学分为两种,一种“我”文学,一种“他”文学。

我的理解,前者,是作者想写什么,想表达什么,就写什么,寻找有共鸣的知音,首先取悦的是自己。

后者,是读者想看什么,作者就写什么,目标是为了取悦读者。

这两者没有对错,从某些方面来说,都是合情合理的。

只是我可以百分之白的肯定,我是前者。

最后说孟修贤,这个角色呀……唉……

有读者说他像齐静春,有人说他像轩辕敬城。

我没看过剑来,没看完雪中。

但是我想说,他怎么会像别人呢……他是我的孟修贤啊……

这是我至今为止塑造过最喜欢的人物。

没有之一。

能把癸卯事变这段情节写完,我竟然萌生了一个让我自己都吃惊的想法。

不能说死而无憾,是真的……我够了,我满足了。

能写出孟修贤,能把我计划中关于他的所有剧情完整写出来,我觉得我的创作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哪怕让我就此封笔,我都可以了……

当时我写完第三卷最后一句话,是真的心里有这种想法。

哪怕我这本书一毛钱都赚不到了,只要能让我写完癸卯事变,把孟修贤塑造完整,我都愿意。

当然,完全有可能是我自我感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那又怎么样呢?我要取悦的一直都是我自己啊。

我可以把孟修贤不写死啊,就写他归源了,还活着。

很容易,逻辑也通,好像大家皆大欢喜。

可在我的心里,或者说在我的剧本里,孟修贤以这样的方式去世,才是我最想要的剧情,才是我一直以来的期待。

先做噩梦惊醒,让读者笃定以为是现实,实际不是,只是一个……不能再叫梦了,只是一个似真似假的幻想。

在这个读者认为是现实的幻想里,孟老师一如既往的温柔,尽心尽力安慰萧炀,不惜撕开自己伤口,也要让萧炀好受点,还带来卿伊瑟陆行简没死的消息,聊了很久。

结果……读者会和萧炀一起认识到那是幻想,在那一刻拥有共鸣。

这个反转我个人很喜欢,我从开书就想好了。

孟修贤死在这里,才是我想要的孟修贤。

在这一刻,萧炀的心态会被摧残到极致.

喜欢虐主角,好像是每个有文青情节的写手通病。

起码目前来看,孟修贤的死,是我个人写过最满意的一把刀。

我记得有个读者问了我一个问题,大致意思是,这些角色都是我花了心思塑造的,我把他们刀了我不难受吗?

我怎么会不难受呢……

我因为癸卯事变这个情节,哭了不下十次。

屡屡戴着耳机码字时,听到一些情感张力强的Bgm,想到癸卯事变,想到庞钦仙和孟修贤为了保护学生而死,我就情不自禁流泪,我老婆都看到好几次了。

所以庞钦仙和孟修贤的死,我花了比较多的心思和笔墨。

只是读起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读者毫无波澜,有些读者很伤心,这都正常。

可能因为我自己本身是老师,所以比较能共情一点。

那段时间我为什么周更?

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想好好捋清交流赛和癸卯事变的一些细节,加上忙,没时间码字。

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不想那么快让孟修贤他们死去……

我自己也接受不了……

写到萧炀掀开白布看到孟修贤尸体那里的时候,我都感觉我的心里难受到不想去敲字,像是我在用键盘把孟修贤杀了一样,很窒息。

可是准备周更那时候我没法说啊!

我怎么说?

“读者朋友们,我后面会刀好多人,我舍不得他们,所以改为周更。”

这么说岂不是剧透+刀人+周更,三倍仇恨求喷?

可笑的是,周更那时很多读者说。

“更不了就别更。”

“恶心人是吧?不如直接切了好了。”

我看着是真揪心。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我没法日更早就解释过原因,我周更我还少很多稿费呢,我也想日更啊……

肯定会有读者问孟修贤跟萧炀说的话到底是不是梦,我回答不了,但可以想想,我花那么多笔墨去写那段情节,会是完全没有用,完全虚假的吗?

至于后面的娥姐,荀穆,傅筠禾这些,没有描写死时的情景,就是为了事后显出癸卯事变的凄惨和严重结果,烘托悲凉氛围。

好了第一个强行刀解释完了。

其次,是好多人说剧情生硬。

剧情生硬,就是没有伏笔,没有铺垫呗。

我一个个伏笔慢慢说哈。

第一个,孟坤,这个人从进入学校就是正常人的思维,他只有正在看到夜周仪那一刻才会叛变,所以他不会有任何蛛丝马迹。

书里面不管是公孙纳还是庞钦仙,都不可能觉察到。

书里人物觉察不到,我是有给读者留一点点隐晦的小提示的。

在405章,柳伯清说,跟孟坤在玩谁是卧底。

为什么不是玩你画我猜?玩其他游戏?

这个提示不太明显,我再说个明显的,但是这个不一定所有读者都看过。

在无念者,有一个读者,给我连续刷了几百天不间断的为爱发电,他留言说想要一个孟坤的专属角色,反派。

我为了回馈他的支持,就答应了他。

那是一年零三个月前的事情,从那个时候起,就定下了孟坤是反面人物,而不是我写到交流赛这里了,才把孟坤随便拎出来安个叛徒的身份。

孟坤的叛变,就应该是悄无声息,不可能有任何人知道,包括读者。

我记得这里有个评论是这样的,说闫达作为甲级没能阻止孟坤很降智,打了一大堆字,名字全打错了,打成闰达,哈哈哈哈哈……

孟坤是获奖学生,优等生,而且孟坤当时切元晶的时候没动手,就是故意等到切完之后再行动会更加不惹人注意。

因为切完之后,闫达根本就不会再将注意力放在孟坤身上,只会盯着晶石。

而闫达也不会想到交流赛的优秀学生会是咎的叛徒,加上孟坤当时离夜周仪很近,书中写了,就站在旁边,这才能得手。

如果闫达提前有准备,注意力都在孟坤身上,那孟坤当然做不到,会被制止,问题就是闫达根本就没想过优等生会破坏夜周仪这件事,他盯着晶石,也只是怕学生切多了,或者切歪了而已。

第二个,孟修贤。

关于他的实力,伏笔一共有三处。

67章,庞钦仙告诉萧炀和陆行简,吕思卿和孟修贤都是天赋不凡的人。

144章,洪庆和萧炀食堂的对话,这个书里也重提了。

这个还不够明显?这就是专门为孟修贤埋的专属伏笔啊!

否则我干嘛让洪庆说“恐怕要圣人才行”“还得是天赋卓绝的圣人”这两句话?

我完全可以让洪庆开头就说:“绝无这种可能。”

直接从设定上砍断堵死不就行了?还花那么多笔墨去讲知行合一,讲个锤子。

467章,吕思卿和孟修贤在看萧炀和陆行简刚刚登顶天贯峰,假斗引宋解雨出来的时候,按理说吕思卿和孟修贤修为相仿,为什么吕思卿没看出来萧陆在假装打,而孟修贤看了出来?

孟修贤的这次开无敌挂,是我苦思冥想,期待了好久的情节,不然那些诗句,我怎么可能现想现编现码出来呢,我甲流痊愈之后就没有存稿了。

好像还有个读者在庞钦仙问彭忆慈“修贤呢”的时候评论了“孟老师不会也是甲级吧”,后面是不是自己删了,我找不到了。

真心不懂孟老师一朝入圣哪里生硬,我理解不了。

可能是我更太慢,只能每天两章,还有段时间周更,导致很多读者忘了前面的剧情。

按道理癸卯事变这样的重要情节,是要爆更的。

可是我前面也解释过了,为什么爆更不了,我还磕了一个,就没人记得是吧……

第三个,陆行简

他出事其实也有个小伏笔。

在239章,就是两人坐在客栈楼顶时。

萧炀望的是星空,而陆行简望的是黑夜。

好像还有读者评论了,说这会不会代表两个人不同的未来?

呐,还是有读者能看出来的。

第四个,卿伊瑟。

这个第四卷开篇马上就要收伏笔了,在这里先不谈,她身上的伏笔太多了。

第五个,庞钦仙。

这个铺垫也多,最近的一个是图书馆那里他站在大厅怀念过往,可以回去看看那些描写,有读者评论说闻到了刀子的气息。

我就差把庞钦仙遗像挂校史馆墙上了。

这角色和洪庆一样,从刚出场就是砧板上的肉。

第六个,顾逸才。

还记得这句话吗?

“别说卖签名,等我回来你把我卖了都行。”

这不是典型的flag吗?平常一找一个准,真看的时候就全忘了。

这类的小伏笔小铺垫真的很多,不胜枚举,我可以保证,每一个都是当时写的时候就这么想的,而不是事后我硬往上面套,看书仔细的读者应该能记得不少。

实不相瞒,甚至还有很多我的小伏笔,小铺垫,至今都没有任何一个读者看出来。

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看完534章孟修贤说他对萧炀印象最深的那段对话,再翻回去看前面第12章那里对应剧情的描写,就知道我说刀孟修贤从开书就想好,绝不是空口无凭。

12章那里有一段话我甚至自己还评论了,我说本书名场面,插个眼。

然而534章并没有读者能看出来。

我知道,这可能是我埋伏笔能力不行,我也知道,这可能是我更得太慢,导致读者忘记了前面剧情。

毕竟追更的体验感,跟一次性读完本是完全不同的。

读完本,或者二刷三刷时,也许有些读者就会发现我那些还没有被挖掘出来的小心思和小设计。

当然,有些我的点要get到,需要一点点点点的门槛……

反正我每次七点更新完满怀期待去看评论时,看到那些小心思小设计没有被发现,没有一个读者意识到,总归是会有点失落的。

失落的时候就真的,连回答读者提问都提不起劲……

这里顺便解答一个问题,就是有很多读者问的关于归源为什么一定要废弃功法,为什么不能留着实力,等到咎攻打南柯的时候,回来帮忙。

第一点,就是监管。

归源不废弃功法,那么九寰局就要一直用人手监管那些归源的除咎师,他们有着完全超乎寻常人的能力,对每个世界都有可能造成严重打击。

不监管?

那心底有邪念的除咎师,都不用修到很高等级,戊级丁级就好,直接归源,不得在桃源做个土皇帝?

第二点,除了要一直浪费人手去监管,归源的除咎师如果不废除功法,还很有可能会被咎盯上,到时都是完美的附身对象,或者一身修为成为咎迅速提升实力的资源。

第三点,要考虑到个人意愿,除咎师归源,如果没有意外情况,有年龄限制,你得干到一定岁数,像陶莲芝,她做了几十年教导主任,算是对得起除咎师这份职业了。

如今年老了想回去抱孙子,当然应该尊重她的选择,那么不废除功法,她就永远跟南柯还有瓜葛,要断,就要断彻底,安安心心颐养天年,这是她自己的决定。

第四点,有些情况是没办法不废除,像秦汉和沁园春,他们受了重伤,窍穴崩散,不废除功法也用不了元力了。

第五点,这世上哪有那么多两全其美的事,又想归源享受生活,又不想放弃功法,噢,我今天归源,不要修为了,哪天我心血来潮,回来南柯,又能将修为恢复,没这种好事的。

元力修为之于除咎师,不是一把枪之于军人那么简单,说拿走就拿走,说还给你就还给你,那是几十年深厚的积累,放弃了,就是永远变成普通人。

最后,关于很多恶评,什么降智,尬,恶心人之类的辱骂。

我就不在这里一一掰扯了,没必要。

可能很多读者是看了真的很憋屈,我也能理解,就连我自己在码字的过程当中,在写到卿伊瑟当着萧炀面离去的时候,我都不自觉代入萧炀的心理。

那一瞬间,我竟然感觉我好像理解了闵兆当时为什么要背叛全人类。

在自己完全崩溃,绝望,自己的世界彻底崩塌的时候,是真的有可能会萌生报复社会的扭曲心理。

不过那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但那滋味是真的难受。

生活已经这么苦了,干嘛还要看一些让自己难受的东西?

你的书让我看得难受了,我当然会骂你,还会苛刻。

之前的一切印象都会随之改变,之前觉得合理的剧情,现在一想就觉得降智了,之前觉得正常的行为,现在一想就觉得恶心了。

可是,像前面说的,我从没有标榜自己的书是爽文,是搞笑文,它凭什么不能有苦难?

因为人类的天性就是趋吉避凶,趋利避害,趋乐避悲,所以才会那么多人看了不舒服。

所以,网文的尽头是爽文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只是……

我不喜欢这个道理。

那就有读者说了,怪不得我的书火不了,活该之类的。

我一直没把写作当成服务业,写了快三百万字,连载期间,我有求过哪怕一次礼物?我有过哪怕一次求读者帮我打榜?

我只求过帮忙多推广推荐,还就那么寥寥几次。

对于礼物,我一直都是劝未成年还在读书的不要刷,成年人有工作的酌情刷,刷了我很感谢,刷多了我感谢的方式就是弄个书里的专属角色。

能火就火,火不了我又不强求,写书能当个副业赚点外快,自己还能从中取乐,很舒服啊。

我干嘛要去追求“他”文学,背离自己的初衷,让自己不开心去写书,写那些我不喜欢的情节呢?

何况就算那样写了,也未必就能火。

解释就到这里。

我说这么多,不是想说服谁,也不是想扭转谁的想法或者观念。

一个人极难去说服另外一个人,让他赞同自己的观点。

因为我知道,一个人对某件事有了成见之后,就很难再转变想法。

就像书里的普罗大众,对那些无辜的九黎族人一样。

所以上面那么多字我用了很多的“我认为”,都是我的个人观点。

有些读者看到某个桥段觉得匹夫不好了,那么后面看哪哪都是不好,我再怎么解释都是纯多余。

那我还说这么多为什么?

因为我要看段评,我的目的是想和读者正常交流,回答一些读者的问题,跟读者互动玩玩梗,看看有没有错别字之类的,可看这些正常评论的时候,难免会看到那些恶评。

我不是圣人,我境界没那么高,我做不到视若无睹,视而不见,看多了当然心里会不爽。

所以我就是单纯不吐不快,发发牢骚,主要针对那些恶评的读者,跟绝大部分读者都没关系。

一定会有读者说:“你有时间写这么多屁话,不如多码几章正文。”

还有读者说,你有时间搞那些福利周边,不如多码几章正文。

你有时间xxx,不如多写点正文。

我理解想读者急着想要看书的心情,但说上面这种话是很自私的。

写正文有时耗费时间很长,好几个小时才能写一章,读者看就几分钟。

当然,要是写得好了,有几万人甚至更多去看这几分钟。

问题就在于我心里这股气得不到宣泄,一个字的正文都写不出来。

我既然写出来发布出来的情节,自然是我认为合理且对的东西,有读者觉得看了难受了,那就代表我们的观念出现了分歧,这很正常,没必要互相折磨,恶语相向,好聚好散就行了。

我尊重读者评论的权力,但我理解不了什么为了刀而刀,强行刀,硬刀,牵强生硬,降智,恶心之类的话。

《活着》里面苦根怎么死的?

吃豆子撑死的。

多少读者说这是败笔,也说为了刀而刀,可余华老师一样没有改,而且我不认为那是败笔,也一点都不强行。

《将夜》里,宁缺被昊天后面虐成什么样了?虐了多久?连男人都不算了。

当时也好多读者骂,骂的是真难听,我也不觉的有什么问题,只有无脑爽文才看不得主角受一点点委屈。(我没有一丁点拿自己和余华老师还有猫腻比的意思,那些小黑子别来这套)

而且很多读者黑的点,不是符不符合逻辑,不是人物怎么死的,而是……这个人不能在这里死。

在无念者的时候我就发现了。

王炳怎么能死在一个大会上呢?他要死也应该死在保卫地球,跟启庚星决战的时候,光荣战死。

陆行简和卿伊瑟怎么能这么早死呢?要死也要晚点死……

先不说他们俩到底死没死,这是什么逻辑?

张飞死的憋不憋屈?岳飞死的憋不憋屈?

多少大英雄,大人物,说死就忽然死了。

非得每个角色都像庞钦仙死的那么正正当当,轰轰烈烈才能接受吗……

还有不少这种根本就不就事论事,直接以想当然的角度来指责剧情的莫名评论,我真理解不了啊……

那样的话,还谈何创作?

全都是公式化的套路,固定的模式,像是工厂里机械化量产出来的流水线产品。

陆行简出事,是为了让萧炀和彭忆慈活。

卿伊瑟出事,是因为妹妹遭到咎的蛊惑加上姐妹关系矛盾积怨已深。

可说到底,究其原因,二人都是被咎所害,我还是不认为他们两个在癸卯事变中的遭遇有任何问题。

我反复看过癸卯事变,我很满意,像伏羲大典一样,我一定是一字不改。

但我满意不代表我不思进取,听不进建议……

我在写的时候,其实能清楚感受到我的不足,所以从无念到匹夫,老读者应该能看到明显进步,我编辑也说比无念提升了很多,我自己都能感觉出来笔力变强了些,一些写作技巧更熟练,思路更清晰。

可这肯定还是不够的,写的同时我也会同时反思,一边写一边改进,大家看书同理,能从书中学到东西就最好不过,我们一起进步。

当然,现在笔力强一些了,这并不妨碍有些读者喜欢无念,不喜欢匹夫,有些读者喜欢匹夫,不喜欢无念,有读者觉得无念刀,有读者觉得匹夫刀,这都正常,这些我都完全理解。

说到这刚好借机说一件事,那就是很多读者猜测匹夫会跟无念者有联动,不看无念者就看不懂匹夫了。

大可不必,因为我理解,不是每个读者会对作者的每本书都喜欢,用读者喜欢的那本书去绑架读者看不喜欢的那本书,是很不公平的。

所以,放心,不用担心联动之后看不懂剧情的问题,我会保证每本书的独立性,哪怕无念者一个字都没看过,也不会影响看匹夫的效果,更加不会看不懂。

只不过……如果看了无念者,看匹夫的观感可能会更佳,这没办法,这是联动会带来的必然结果。

我感觉这点上,我还是很能理解读者们的心情的。

可有时候遇到一种情况,我作为作者是真的理解不了,十分无奈。

就是明明是一些读者自己没有看明白剧情、设定,或者漏看错看,导致认知偏差,结果就怪到作者身上,说作者瞎写,乱写,强行,降智等等。

举个例子,孟老师圣人之姿的时候,起码不下十个读者问,为什么不提前将那一百多个老师转移进涤心屏,我前面明明写得一清二楚,我甚至后面又写了一遍。

不知常的封禁是咎祖所赐神通,孟修贤破不了,但他也不会让咎伤害那些老师。

可是有些读者就是没看到啊,然后就指着我一顿喷。

还有些就直接甩个差评就走了……就走了……

无奈的点在哪里?

在于身为作者你没办法杜绝这种现象,也没办法个个去纠正,去对线,只能受着。

因为写网文,赚的稿费当中就有一部分是让你受这个窝囊的,你得接受一切好的和坏的评论,不管你能不能理解,必须照单全收。

这一段话留给各位提问用,整个前三卷有什么疑惑或者对书中哪里不清楚的,可以在这里问,我看到了都会回复的,但涉及剧透的不能说。

下面说一下福利周边的事。

有想要的朋友,请在这句话评论,内容是对癸卯事变中遇难者的挽辞。(看清楚,就是这句话,不是其它的段落。)

内容不限,文体不限,字数不限,写对那些死去之人的缅怀也行,对某一个人的缅怀也行,写对这次事变的感想也行,写内心的感受,写悼念的话都行,字数不够就发图片。

但是百字令就算了,免得我第四卷那一首有人说我抄袭群众智慧……其实我第四卷那首已经写好了,只是要到第四卷卷末才发。

那怎么决定谁中福利呢?

很简单,七天之后看评论的点赞数嘛,点赞最高的前五名肯定有,然后点赞低的也不用担心,只要情真意切,写的东西能打动人,我看完之后觉得有被触动到的,我也会发福利的。

关于中奖之后怎么兑现的问题,番茄有自带的粉丝群,点我主页就能看到,想要福利周边,参与活动的读者朋友可以申请进群,七天之后我会通知哪些人中了,届时请留意群消息。

如果没什么人评论,那就取消活动,那些周边我自己留着,说实话我还真有点舍不得呢,我好喜欢那些东西。

最后,讲一下第四卷。

第三卷,桃月呦呦篇结束,第四卷,不夜侯篇。

这一篇就换大地图了,大纲就是这样安排的。

我相信当把前三卷单拿出来,匹夫也算是一部还不错的玄幻异能校园小说吧?

算……吗?应该算吧?

反正我觉得算,嘿嘿,作者对自己的作品都没自信,那还写什么书。(啧啧,瞧瞧我这文人相轻,迷之自信的丑恶嘴脸。)

事实上,前三卷写校园我也写够了,我想写的校园情节,都写完了。

如果不来癸卯事变,继续四年级,五年级,让萧炀和卿伊瑟秀恩爱撒狗粮,让陆行简继续和萧炀斗嘴互损……

说实话读者没看腻我都有点写腻了,这些生活类剧情必须要写得有意思,有梗,好累的……

好啦,就这样啦,匹夫的路还很长,不愿意继续看的朋友,可以中途下车,没有问题的,番茄乃至全网还有很多动人的故事值得你去挖掘。

愿意继续支持的朋友,我们携手前行,听我慢慢把这个故事讲完。

不用担心匹夫像无念者一样删减情节,匹夫的成绩比无念者好,稿费基本能达到我的最低期望值。

哪怕因为癸卯事变流失读者,数据下降,我也无所谓,像前面说的,我能写出孟修贤,就是让我单机我都愿意。

事实上看看评论区知道,必然已经流失了很多读者,可我一点不后悔写了癸卯事变,甚至我以能写出癸卯事变这一段剧情而感到骄傲。

而那些流失的读者,应该都是看不到这个单章的,不过我无所谓,看不到就看不到,我说了我不是为了挽回什么,而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淤堵,让我能以更加好的心态去创作后面的内容。

那么,继续支持匹夫的读者朋友们,就更加不用担心匹夫烂尾了,说句实话,匹夫的精彩才刚刚开始,之前都是学院学生的小打小闹,哪有什么大场面。

现在学院出了事,就步入下一阶段,十大组织,正牌除咎师,不同年代的平行世界,真实的除咎过程等等,还有更加广阔的舞台在等着萧炀,所以,我会好好把匹夫写完。

不知不觉赘述了这么多……抱歉哈……请假一天,后三卷的细纲还乱遭遭的呢,再给大家磕一个吧。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