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第102章 反攻

  • 作者:乌有大仙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4-05-07 13:55:34
  • 章节字数:2524字

明军夺取甘棠渡,下一个目标就是严关。

广西北部有两大雄关,一为严关,位于越城岭上,在桂林西北部,属兴安县。另一为镇峡关(龙虎关),位于都庞岭上,在桂林东南部,属恭城县。

历来中原王朝从陆上进攻岭南,主要有三个方向,一为严关,二为镇峡关,三为梅关。梅关位于大瘐岭上,在广东北部。

越城岭、都庞岭、大瘐岭等山脉构成了险峻的五岭,隔绝岭南与中原。广东富庶,广西兵强,若能好好经营岭南,退足以割据自立,进足以进取中原。

因此,对于南明来说,确保严关和镇峡关的安全至关重要。特别是严关,有灵渠沟通湖南的湘江、广西的渡江,方便转运粮饷,为兵家必争之地。至于镇峡关,交通不如严关便利,军头曹志建亦已在镇峡关经营多时。

清军先是在桂林遭受大败,接着又失守甘棠渡。明军本该乘胜追击,但何腾蛟调度无方,粮草不济,只得分清军辎重以充军用。

诸军争饷,焦琏的桂兵、赵印选的滇兵、熊兆佐的楚兵互不相让。何腾蛟威望不够,不足以节制各军,反攻接连推迟。

诸军借口处理战俘、清剿残敌,浪费了宝贵的十几天时间。直到三月十日,明军才过大榕江(今融江),逼近严关。

孔有德特重焦琏,派人游说焦琏投降,许以侯爵。焦琏斩杀使者,三军为之震动。

清军在桂林损失惨重,士气大衰。孔有德汲取了桂林之战的教训,把汉军八旗排在前列,出严关接战。

明军经过桂林大捷,将士信心大涨,敢于渡过大榕江,背水列阵。严关附近的团勇亦踊跃参战,以报清军屠城之仇。

短短两年间,严关几次易手。年初,郝永忠弃全州,清军趁虚占领严关。何腾蛟督军争夺,两军围绕严关展开了惨烈的厮杀。

清军夺得严关,大肆屠杀,在严关、兴安两地屠城,试图浇灭两地百姓的抵抗之火。殊不知,广西民风剽悍,汉瑶杂处,清军越是残暴,百姓越是抵抗。

兴许是天怒人怨,老天爷也过来帮忙。史载,大榕江会战之际,两军甫一列阵,未及接战,突然“狂风骤起,沙尘蔽天”。

御滇营胡一青急于立功,不等何腾蛟军令,率领滇兵抢先出战。

滇兵一动,焦琏亦不甘落后,率领死士鼓噪而进,大呼杀敌。

岑丹初更绝,派旗鼓手持铜质喇叭,在阵前大呼:“清兵败了!清兵败了!”

清军尚未接战,后队的绿营兵首先惊溃,不战而逃。

士卒不战而逃,为明清战场上常有之事。是故,战阵之后都设有督战队,遇到逃兵可以先斩后奏,以肃军纪。今日风沙蔽天,督战队剿杀不及,后队绿营兵迅速崩溃。

后队一逃,前队的汉军八旗亦无心战斗,亦惊溃而逃。

清军连营垒也弃置不要,甲仗粮草遗留无数。一场声势浩大的大榕江会战,又一次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明军趁乱追至严关,守军为溃兵裹挟,亦不战而逃,清军退守全州。

经过桂林之战、大榕江之战,丹初对汉军八旗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三顺王早年皆为东江镇骁将,如今号称是汉军八旗中的精锐,看来也不过徒有虚名。

世人论八旗兵,首推满洲八旗,其次为蒙古察哈尔八旗(内属蒙古),再次为外藩蒙古,最后才是汉军八旗。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