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明朝第一弄臣

第175章 谁算计了谁

  • 作者:鲈州鱼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4-04-26 08:17:47
  • 章节字数:4650字

马大哥,你再辛苦一趟,去趟董家庄,告诉董大哥,要他准备这些一进家门,谢宏立即忙碌起来,去董家庄的人必须靠得住,只好让马文涛继续跑腿了。

等这次的事情过去后,就得跟正德提起开工场的事儿了,到时候让董平也迁过来,不然,每次都得跑趟宣府,那可伤不起。

包在老马身上了。把谢宏说的条目记下,马文涛当即就动身去了。

马兄,这两天你也要辛苦了。相处日久,同伴的特长谢宏都是了然于胸,马文涛虽然没读过书,但是记性却好,每次需要传话的时候,他都能准确的把意思传达到,这就是天生的本事了。是以交待一遍,谢宏也不再说,又转向了马昂。

可是又有时评要说这回要说什么昨天的事吗那个我都编好了,你先听听看马昂现在已经正式转职成为撰稿人兼发言人了,谢宏只要把主题一说,他很快就能编出来相应的故事,就如同正德返京前在京城流传的那些一样。

时评效果很不错,没能扭转局势却是非战之过了,毕竟士大夫高高在上,神圣无比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一千多年了,远不是一时三刻能够扭转的。

时评还要等些日子,现在是要把风声散布出去。谢宏急忙摇头,他可没那个空闲听马昂讲故事,再说昨天的那事儿也不太适合在京城讲。

他不打算让正德在朝堂上孤军奋战,所以要把朝鲜使臣的事放出风去。既然在涉外的时候,文臣们会顾及到脸面,等风声传开,他们也就没法死缠烂打了。

这样的话,恐怕得问问曾老爷子了。听到是这事儿,马昂却是哑火了,散布谣言可不是他的长项,更何况,他在京城又是人生地不熟的,也只能想到让曾家帮忙了。

嗯谢宏沉吟了一下,他总是叹息曾铮董平是技术狂,其实他自己也是,从皇宫出来时,他满脑子都是要制作的那件东西,马昂说的这些细节他还真没想到,毕竟在这些事上面,他已经当惯了甩手掌柜了。

这事儿交某便是。江彬突然说道。

江大哥,你对京城很熟悉谢宏很是诧异,他知道刀疤脸很有心计,也很能打,却不知道江彬还有这等本事。

江彬哈哈一笑,道:谢兄弟你还真是贵人多忘事,斗乐之后,宣府的流言还不就是某传出去的还有后来那几次。

原来如此。谢宏恍然,可仔细想了想,又疑虑道:可江大哥你在京城也是人生地不熟的,能行吗

只管放心,乌鸦那帮人最拿手的就是这个。江彬把胸口拍的砰砰响,道:跟马兄弟不一样,乌鸦不会编故事,说的话也不好听,但是散布流言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了

乌鸦当然是外号,他本名有些文绉绉的,叫做吴彦。一个军户子弟,起这样的名字,依谢宏的猜想,应该也是跟马文涛的父母差不多,希望他将来能跟读书人沾点边。当然,军户想翻身可没那么容易,乌鸦不出意外的辜负了父辈的期望,成为了边军中的一员。

他这人也很能讲话,跟马昂不一样,他话不多,可是嗓门很大,嗓音又怪异,听起来十分吵。他的外号也是这么来的,只说吵嚷的程度,他一个人说起话来就足以顶得上十几个人了,甚至犹有过之。

这就是江彬说他最合适散布流言的原因了,他也不消寻人说话,只要带几个弟兄,满城逛一圈,边走边说,保证当天晚上就能把流言散布出去,所需的不过是一个带路的罢了以免有遗漏掉的地方。

谢宏大为叹服,世间人果然千奇百怪,什么本事都有,而且还都有适用的地方。这位乌鸦简直就是天生散布谣言的。要是在后世,这人去做超市促销,或者象外国那样在街上拉选票,恐怕连个喇叭都不用,就能让听众记住相关的信息,果然厉害。

那就拜托江大哥和乌鸦大哥了。略略感叹一番,谢宏也不挂怀,反而有些庆幸,一是多了个帮手,二来是让乌鸦住到兵营去了,不然本来就有个话痨,再多个乌鸦,还怎么活啊。

好说,好说。见谢宏说的郑重,江彬也很高兴,笑容满面的去兵营寻乌鸦了。

谢兄弟,你真不听听,我跟你说,这段子好听着呢,我把你说过的那些机巧用上了不少差事被江彬揽去了,话痨有点失落,于是鼓足了劲头想搏个彩头。

对了,马兄,谢宏不胜其扰,脑子里亮光一闪,突然道:有件事要拜托你呢。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说拜托什么的不是太客气了,须知说是不用客气,可听见拜托二字,话痨却是满脸堆笑。

是这样,我计划着,十天后谢宏打断他的话头,把计划解释了一番,你先准备一下,等事情成了后,咱们立即上新的时评段子,如何

那些文臣喊打喊杀的,居然还给他起外号,是可忍孰不可忍,谢宏报复心很强的。所以,这次他不但要踩棒子一脚,顺便还要重重再打一次这些士大夫的脸。

我说怎么你又让老马去董家庄,原来是这样,话痨点点头,表示懂了,兴奋的说道:上次那个钢琴用了一个月,这次十天够吗那个钟,也应该很神奇吧,你先给我讲讲呗,须知

来得及的,这次我可不是一个人了。谢宏笑笑,道:好了,马兄,我要去讲课了。

喔,原来你买那些工匠是做这个用途的,谢兄弟果然深谋远虑啊,竟然在宣府就想到了京城的事,佩服,佩服,须知诶,我说,你等等啊,我还没说完呢。

第二天。

朝会散后,紫禁城,太和门前。

刘阁老,前日不是已经商定,要借着此次朝鲜入贡,将罢免皇庄的事情解决么可今天为何又答应让皇上自行解决万一皇上真的说服了朝鲜使臣,岂不是糟糕

韩文执掌户部,对取消皇庄之事最为热心,本来按照众人计划着,就算不能毕全功于一役,也要让正德让步。

因此韩文上奏说:则宜移文巡抚官核实召人佃种,亩征银三分解部输内库进用,其管庄内官悉召还,庶地方得免侵渔之患。也就是不如皇庄还是皇帝家的,但是要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名头正德担着,然后利润归户部。

今天正德突然提出要自行解决朝鲜使臣,而朝议的结果也遂了正德所愿,韩文如何不急一下朝,出了太和殿,他就追着刘健过来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