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明朝第一弄臣

第201章 流水线的理念

  • 作者:鲈州鱼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4-04-26 08:18:06
  • 章节字数:3716字

第201章流水线的理念

现下里,用外张内驰来形容南镇抚司,那是再恰当不过了。与外间的杀气森寒不同,衙门里,这时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各项工程都是有条不紊的展开,最先进行的当然是拆除工作,紧接着是平整道路,然后开始兴建住宿的区域,等这几项工作结束之后,这才重修了外墙。

正因为是这样的一个顺序,所以外间的细作才会误解,因为他们所观察到的情况就是:在外墙重修之前,南镇抚司内只有少量的房舍和大片的空地,而在这些空地之间,却是挖了沟渠铺设了道路,不是修园林又是什么

别说这些探子对建筑学只是一知半解,又无法靠近了看仔细,如果没有谢宏的解说,就算是见多识广并且身处其间,技艺和眼光都极为精湛的工部尚书曾鉴,对此也是一头雾水的。

贤侄,当说的基建理论,老夫本还心存疑虑,可待到今日再看,那理论却是不凡,否则又怎能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就已然接近完工了呢如此大的工程,若是在工部调动人手来做,没有三五个月,是无论如何也见不得端详的。

与在朝堂上的木讷形象不同,此时,须发皆白的曾尚书却是满面红光,意态飞扬,他在工地各处逡巡着,揽目四顾之下,不时发出感叹。一则是对工程进度的惊异,二来是对身边的谢宏的赞叹。

虽然衙门中的建筑都谈不上美观,外表都是方方正正的很是呆板,可这么大的工程,却是一个月就基本竣工了,目前已经有一些作坊开始运作,又让人如何能不震惊

而且,这些建筑虽然外表看来很简陋,可曾鉴却是知道,这些屋舍都坚固得很,就算比不得京城的城墙,可也相差仿佛;此外,这些建筑对内部空间的利用也很不错,工匠的作坊,要的也不过就是这两条罢了。

而美观什么的,本来也不是工坊需要考虑的,否则日后工场开始运作,烟熏火燎之下,再漂亮的装饰又能保持几天

老夫原本还想着来出一把力,却不想贤侄对建筑之道竟是也如此精通,休说老夫,就算比之古之名匠也不遑多让,倒是让老夫汗颜了。等走过一遍,老人更是赞不绝口,摸着胡须笑道:不过,今日一观,老夫却是大开眼界,也算不虚此行了,呵呵。

谢宏急忙辞谢道:伯父帮得可都是大忙,若非伯父这些年厚积薄发,聚拢了这么多的人手,小侄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施展不出来啊。更何况,整个营造之事,小侄也没怎么出力,只不过是做了规划,然后略加引导罢了,哪里能称得上建筑名匠

诶,贤侄过谦了。曾鉴一摆手,道:俗语虽是有云:老要张狂少要稳,可这都是针对普通人的,对贤侄这样天纵奇才的俊彦,就不适用了。

老人谓然叹道:非是老夫妄自菲薄,可老夫身居高位,又筹谋多年,做的也不过是安置了些工匠罢了。这些人在老夫这里的境况虽是比外面好些,可技艺的精进和心中所想,与工部辖下的工匠其实也并无二致。正因如此,老夫当日才有些心灰意冷,可如今

曾鉴指指那些正在劳作的工匠,油然慨叹道:同样还是这些人,到贤侄这边也只不过一个月,却是有了这样的精神面貌和效率,不是贤侄的功劳,又能作何解释说贤侄有点石成金的手段,那也是丝毫不为过的。

谢宏循着老人所指看去,也是默默点头,当日这些工匠初至时候的景象他还记得。这些人虽然不像民间工匠那么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可精神面貌却是差不多,一个个都是死气沉沉的。

嗯,跟宣府军中那几位一样,属于明知被卖了,还打算帮人数钱的那种。不是傻,只是对未来失去希望罢了。

可如今,虽是在辛苦的劳作中,可这些人都是满脸带笑,干劲十足,相互之间也没了隔阂,配合还不算默契,可是却是努力的在互相协作,跟从前,或者跟工部民间的工匠,确实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其实,我大明的工匠是很伟大的。谢宏突然感慨道:只不过是为天下间鄙夷工匠的风气所累,这才造成了效率低下,技艺也是停滞不前的局面。非是小侄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其实也不过因缘巧合之下,让他们心无挂碍,发挥出了自家的本事而已。

他说的因缘巧合,实际上就是那次械斗之后,谷大用来传正德口谕时的失言。耳闻不如目见,众工匠对谢宏的传闻听了不少,心里却都是将信将疑,工匠的地位底下由来已久,天下间无不认同。

所以,他们都很是不解,一个匠人,就算手艺再好,又怎么可能成为圣驾前的第一红人呢可亲眼看到那场械斗的战果,加上谷大用的失言,这些匪夷所思的事让他们再无疑虑,谢大人的确是堪称大明第一的天子近臣。

有了这样的认识,再加上对于谢宏见识和手艺的倾佩,更有郭铁匠等宣府工匠的现身说法,这些工匠无不俯首听命,就算是谢宏的吩咐违背了祖宗的规矩,他们也都不在意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