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红楼之随身空间

第九章 议功 (求收藏、求追读、求推荐)

  • 作者:北风西瓜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4-04-30 18:51:16
  • 章节字数:3344字

不提李煜和林黛玉进了荣国府。

却说回五日前,大明宫,东暖阁。

顺德帝面无表情地端坐龙案后面,地下是一众军机院军机大臣、内阁三位辅臣。

值得一提的是。

自陈汉废黜丞相制度,设军机院、政事院、监察院三足鼎立,权力相互制衡,目的是加强君权的举措。

可这也为陈汉被后金大举进攻,加之内部叛乱,继而引起三院及六部相互扯皮,最终亡国之故。

本朝太祖纳谋士之言,称周王始,便沿用陈汉制度,只稍作更改。

设政事院、军机院各掌文武大权。

政事院,同平章事为掌院,参知政事为副院,其由上三部尚书(即吏、礼、户)兼任。

又把监察院的权力下调,改称都察院,设于皇城兰台寺。都察院凡朝廷军政一律不许过问,只风闻奏事。

后以新科一甲进士纳入东阁问政,设东阁学士正六品、从六品,并无明确定职,亦无实权,而是渐渐形成一个“内阁”问政制度。

诸学士共同履行咨政职责,至于内部分工,如下面的六部,则适时因人而异。

后因一甲进士的能力参差不齐,太祖遂又从翰林院挑选侍讲学士入阁。

这就造成后面,不入翰林不入阁之说。

直至太宗一朝,曾出过军机院和政事院军务扯皮,延误战机。

太宗遂降谕,军机院不得过问政事,政事院则不允插手军务。

后来的东阁学士渐渐起势。

太宗晚年再下一道圣谕,晋东阁三名学士为殿大学士,初秩正三品,权重在侍郎之职。

直至太上皇御极,政事院同平章事、参知政事不再从六部尚书挑选,而是从大学士直接擢升。

最后,政事院同平章事、参知政事的名称,渐渐被内阁大学士取替,内阁辅臣应运而生。

龙案前。

居左依次是政事院,亦即内阁首辅华盖殿大学士张维枢字子环、掌吏部尚书。

次辅文华殿大学士杨健字希贤、掌礼部尚书。

三辅谨身殿大学士宋几字志甫、掌户部尚书,

居右,依次是军机院、唯一坐着年近七十的掌院军机、长乐公于良诏。

及军机辅国大臣、安国公宋元亨,军机辅国大臣、吉国公郑清明,军机辅国大臣、祥国公韩仲陵。

端坐龙案后面的顺德帝目光闪了闪。

这些父皇的股肱之臣,进入东暖阁已有两刻钟,然而这会却没有一人先行发话。

顺德帝目光深处掠过一缕恼火,轻咳一声:诸位辅卿,且议一议,大同镇前锋营右军左千户、李煜此人军功。”

“圣上,叙功历来是军机院的事情,这与臣等内阁并无相干,圣上当问长乐公。”次辅杨健拱手奏毕,方又缩了回去。

顺德帝喉咙一鼓,放置在大腿上的双手攥成拳头,虎目随即落在闭目养神的长乐公身上。

“长乐公,李信命人快马送回来的叙功文书,不知长乐公可否看过?”

长乐公于良诏闻言,从椅子上面颤巍巍起身。

朝着龙案上面艰难地拱了拱手,奏道:“陛下,斩杀塔里坦那贼虏头颅,乃首功,是为三转,亲身率麾下深入和林探明军咨,是为一转。”

“如此四转,可晋正三品。”长乐公说毕,拿手捋了捋垂至胸前的虬髯,“可迁其为都司都指挥佥事,或提调出京,充任各行省都司的卫所指挥使。”

话音落下。

阁内文武神色各异。

就连内阁那边的大学士,亦是朝长乐公侧目而视。

都是老狐狸,岂有听不出长乐公言下的打压之意。

李煜原就边军出身,何须抽调至下面的卫所去当一名指挥使,直接升任大同偏将即可。

武将若想要入军机,须有九边任职资历。

若是从行省都司升转,最多只能进入兵部当个闲差,抑或进入五军都督府,复核叙功名单。

本朝太祖立国之初,为免寒了打天下的老兄弟之心,遂设五军都督府,掌天下兵马大权,军机院等同于起初的内阁学士制度。

然在太宗朝时期,兵权便从五军都督府转至军机处。

五军都督府开国之初,多由功勋宿将位列其中。

太宗初朝,掌府勋宿渐显尸位素餐,从其与兵部的关系看,由以都督府为主,到两者之间相互牵制。

太宗晚年,兵权渐渐旁落兵部。

直至上皇临政,兵部尚书四十余年未曾入阁,至顺德朝,比工部尚书还要不如。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