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十四章 偏心的父皇

  • 作者:张九文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4-05-18 00:37:27
  • 章节字数:9134字

这也怪后世史书上的故事写得太有意思,不论是徐慧还是武则天都是史书上难得出现的特别女子。

眼前就是徐孝德既不敢得罪东宫,又不将女儿带到东宫了。

当初冒昧与一个女娃娃这么说话,确实有些不合礼数了。

这也不怪徐孝德会有警惕,再怎么说也是人家的女儿。

深夜,李承乾还在给弟弟妹妹们批改作业,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起步还是晚了,百以内的加减法,错误百出。

宁儿坐在殿下身边,同样在批改作业,殿下很少亲自写字,所以识文解字这方面都是她在批改。

批改完作业,李承乾又将几片干茶叶放入碗中,倒入刚刚煮沸的水,看着干茶叶漂浮在开水上。

浅浅抿了一口茶水,这味道难喝得想骂人,怒道:“天杀的,竟然将茶叶与药材放在一起。”

宁儿与殿内三个宫女站在一起,看着殿下发脾气,而后将一小盆干茶叶全部倒入了暖炉中。

其实殿下也是有脾气的,只不过殿下的脾气很怪。

宁儿走到殿外,去准备拿晚饭的时候,小福低声道:“宁儿姐,殿下已很久没有发脾气了。”

宁儿苦恼道:“是呀,再难的事都不会让殿下生气,竟然会为了几片干叶子。”

小福又望了望殿内,道:“近来殿下走出东宫之后,似乎越来越忧心。”

这话倒是提醒得很及时,宁儿仔细一想,要说殿下从什么时候开始蹙眉的神情越来越多,应该是走出东宫之后,参与外面的事多了,苦恼也就越多了。

宁儿道:“殿下是储君,自然要为很多事苦恼的。”

小福懵懵懂懂地点头,被冷风一吹,她的脸颊红扑扑的,咧嘴笑着。

东宫的晚饭很简单,李承乾吃着一碗馄饨,馄饨用的是羊肉馅。

勺子舀起清冽的汤水,李承乾仔细尝了一口气,目光看着眼前的这卷书,如今东宫可以信任的人只有高士廉,还有两位东宫的属官。

高士廉既然会帮东宫将曹先生的事遮掩过去,那么他应该也是一位坚定嫡长子即位理念的人,又是舅爷。

他是一个支持东宫的人,至少现在看来是这样的。

还有于志宁与徐孝德,他们两人是东宫的属官,从下旨意任命开始,他们的前程与身家性命都已经与东宫绑定了。

东宫的好坏与他们一损俱损。

等殿下吃好馄饨,宁儿伸手拿过桌上的碗筷,低声道:“殿下,听闻杜荷近来招收了许多工匠,已被京兆尹过问了。”

李承乾颔首道:“嗯,孤知道了。”

抬眼见宁儿还站在身边,李承乾道:“宁儿姐,你不用担心孤。”

宁儿蹙眉道:“不是奴婢担心殿下,是担心造纸术。”

“造纸术对孤来说不重要,就算杜荷保不住造纸术,孤也可以再寻一個得力的合作伙伴,况且……”话语顿了顿,李承乾端起一碗白开水,目光看着殿外的黑夜,低声道:“况且孤想要的是生意渠道,造纸不一定能够致富,但利用纸张的人一定可以富足。”

李承乾喝下一口水,低声道:“红楼不是还没写完嘛。”

宁儿点头道:“原来是殿下只是利用杜荷。”

李承乾摆了摆衣袖,揣着手坐好,回道:“他若是能够办好这件事也就罢了,要是办不好,对孤来说也没有损失,毕竟本钱都是他的。”

宁儿这才放心地点头。

李承乾笑道:“孤理解宁儿姐的担忧。”

宁儿已习惯了殿下一声声姐姐的称呼,可心里还是有些不好接受。

“孤是这大唐最大的富二代,俗话说得好,不怕富二代败家就怕富二代创业,孤会谨慎的。”

宁儿不解道:“有这句俗话吗?”

李承乾笑着道:“多半是有的,总结生活经验的俗语罢了。”

东宫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拿出任何本钱,宁儿想了想这才放心不少。

也不知道什么时辰了,感觉到困倦,李承乾这才睡下,而后一觉睡到天亮,醒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时辰,看看日头大概是晌午了。

这些天便一直过着这样的日子,寒冬刚过去不久,关中又迎来了一阵倒春寒。

近来朝中开始准备大朝会了,倒是还没人去太极殿上朝,皇城中已不少文臣开始忙碌了。

宁儿与小福将东宫的书都拿出来嗮一嗮。

公主与皇子们还在休假,她们的下一次上课还要等到大朝会之后。

今天的殿下很忙碌,在宁儿疑惑的目光下殿下将草木灰收集了起来,而后煮了煮,又过滤后将草木灰的水浆倒入一个木盆中。

小福从外面买了不少猪油。

也不知道太子殿下究竟要做什么,只是将猪油熬制之后,又将油脂放在一个大碗中,静置,便再也不管了。

到了傍晚时分,殿下又将草木灰的水浆倒入油脂中,而后搅拌好一会儿,便搁置起来,去休息了。

宁儿如往常一样记录着东宫的起居,只不过今日殿下收集草木灰的事没有写在起居注上。

为殿下隐瞒一次就有第二次,就连宁儿自己回过神来,这才发觉自己为殿下已经隐瞒了不少事。

翌日,殿下的那一大碗怪东西已开始凝固了,在东宫的众多宫女眼中这就是一碗怪东西。

一觉睡到晌午,李承乾才睡醒,睡眼惺忪洗漱着。

本来弟弟妹妹这个时候应该在立政殿的,今天她们提前来东宫了。

说是来东宫学习,其实就是来东宫玩的,她们抢着跷跷板,抢着秋千与毽子玩,还有三两个玩着五子棋。

随着而来的还有三两个立政殿的宫女。

宁儿跟着殿下的脚步,一边帮殿下披上保暖的大氅,一边脚步不停的她又道:“皇后担心东宫照顾不过来,这才多安排了几个。”

正说着话,李治快步跑来,他刚换了牙,讲话有些漏风,拿出一块镇纸道:“这是父皇平时用的。”

这镇纸是用金子做的,分量不轻,大概有巴掌大小。

也不知道父皇知道这群小没良心的,天天顺他的东西,他会怎么想。

小福快步走来,行礼道:“蜀王来了,说是父皇请殿下用饭。”

李承乾颔首道:“孤这就去一趟,照顾好弟弟妹妹。”

宁儿笑着点头。

走出闹哄哄的东宫,李承乾这才感觉舒服不少,耳边清净了。

李恪带着一脸憨憨的笑容,就杵在东宫的门口。

见他一直瞧着自己,李承乾揣着手不耐道:“走吧,我们去哪里用饭?”

李恪这才道:“就在兴庆殿。”

脚步稍停,李恪接着道:“皇兄,你走前面吧。”

李承乾温和一笑,“不用,你走前面,往后孤还要你们这些兄弟姐妹们照应。”

闻言,李恪的神色一振作,大步走在前头,好似一个将军开路。

宫里依旧是寒风阵阵,今日虽是晴朗天,却也感觉到阳光的暖意。

兴庆殿前站着不少侍卫,李恪快步到了殿前,“告诉父皇就说本王与皇兄到了。”

侍卫回道:“两位殿下入殿便好。”

见李恪目光看来,还有些进退两难的意思,李承乾先迈步入殿。

殿内,李泰正在父皇面前大声念着文章。

李承乾先是带着李恪作揖行礼,而后自己就找了一个位置坐下。

李泰念得尚书的咸有一德,念得声音还显稚嫩,倒是这气度与作派十分端正。

坐在身侧的李恪先不说,打量着李泰也就十四岁的年纪,长得挺胖,朗声念完又向父皇行礼。

还未等李世民开口,李承乾笑道:“青雀饱读诗书,孤却耽误了学业。”

在李世民的目光下,李泰回道:“皇兄见笑了。”

李恪道:“皇兄会耽误学业,还不是因为……”

话语说到一半,意识到身侧的皇兄拍了拍自己的后背,李恪这才住口不说了,感受到皇兄的信任与照顾,李恪心中还是很暖的。

其实太子为何会耽误学业,他青雀自己不清楚吗?

还不都是因为父皇的压力,与对他青雀的偏心。

当然了,这些话要是真说出来,可就真的当场翻脸了。

李承乾对李泰报以笑容。

这让原本要还嘴的李泰,心里莫名有些不舒服,想发作又发作不起来。

兄弟三人一见面就火气这么大,李世民沉声道:“恪儿,你近来在军中如何?”

李恪回道:“儿臣跟随李大亮将军,在军中学军令。”

李世民点头道:“今日有些事情,朕要与你们说。”

言罢,让一旁的内侍太监拿出旨意。

旨意念诵着,无非就是改封号,改封李泰为魏王,改封蜀王李恪为吴王,并且旨意上让李泰与李恪也可以上朝听政。

这道旨意唯独没有提及太子。

李恪的目光替皇兄觉得委屈。

李泰也是一脸的狐疑。

即便是太子殿下表现得再好,陛下总是厚待李泰,这种偏心几乎是满朝皆知。

本是提高位分的旨意,却没有提到太子,殿内的气氛顿时怪异起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乐公主的婚事被推迟,才会导致陛下对太子有偏见了?

三兄弟还没走出兴庆殿,这件事就经由殿内走出的太监,传了出去。

李世民沉声道:“朕本来打算等伱们三人都戴冠赐字之后再改封号,如今正要大朝会,朕就想着不如早一年给你们。”

李泰与李恪齐齐行礼,“多谢父皇。”

侍卫快步而来,先是行礼,而后在陛下的耳边说了几句话。

李世民点头,放下手中的筷子便离开了。

留三兄弟在殿内互相看着彼此。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饭菜,大唐的吃食总是这么单调,一碗羊肉一碗豆芽菜,要换作以往可能连豆芽菜都没有了。

李恪不满道:“怎么没有给皇兄的封赏。”

“无妨,孤已经是太子了,还需要什么奖励?”

“可是……”

李承乾又道:“再说了,孤本就可以上朝听政与你们一样,孤有的已足够。”

坐在对面的李泰自顾自喝着酒水,吃着豆芽菜,一副享受的模样。

李恪盘腿坐着,双手放在膝盖上,低声道:“皇兄你实在是……”

李承乾又道:“孤是做大哥的,怎么能因为这点小事就向父皇计较,我们兄弟姐妹都不容易,往后应该互帮互助。”

李恪重重点头,“皇兄说的是。”

就这么在兴庆殿内坐了一个时辰,也不见父皇回来。

兴庆殿后,李世民正在看着凉州送来的军报,边关情况紧急,这种急报必须第一时间看,朝中要尽快作出反应。

一个年迈的内侍太监,快步走到陛下的身边,低声说着话。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军报,道:“承乾真是这么说的?”

太子殿下的话语显得很有做大哥的样子,就连内侍的老太监感到欣慰,有这么一个懂事的太子,实在是大唐的福分。

又有一个侍卫快步而来,道:“陛下,房相与尉迟将军已在殿外等候。”

李世民叹道:“让他们三兄弟先回去吧,召玄龄与敬德入殿商议。”

“喏。”

三兄弟还坐在殿内,李恪已经将桌前的羊肉与豆芽吃完了,见皇兄不吃,他也将皇兄的这一份也吃完了。

刚刚宣旨的太监笑着走来道:“三位殿下就请回去吧。”

闻言,李泰起身先行离开。

李承乾站起身与李恪刚走到殿外,就见到了房玄龄与尉迟恭。

面对朝中的两位文武中枢,李承乾躬身行礼道:“见过房相,见过尉迟将军。”

两人也是向太子殿下,正要说什么。

李承乾揣着手道:“国事重要,孤就先回去,两位快快入殿吧。”

房玄龄闻言松了一口气,这才与尉迟恭一起入殿。

回去的路上,李恪还在抱怨着道:“父皇太偏心了,至少也该给东宫多赐丝绢,皇兄这件大氅去年就穿着了。”

李承乾依旧揣着手,仰头看着天色道:“我们有这么多的弟弟妹妹,父皇偏心谁都不奇怪,孤又有什么好计较的,都这么大的人,还需要被父皇偏心着?”

李恪听之任之,也揣起了手,他点头道:“皇兄说得是。”

“如果我们还要与李泰计较,反倒是我们像个小人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