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浪漫青春 > 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

第79章 陈寒舌战群臣!狂怼官员!

  • 作者:许阿姨
  • 类型:浪漫青春
  • 更新时间:2024-05-03 22:26:07
  • 章节字数:4930字

《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全本免费阅读

绕了一大圈后,陈寒和朱元璋选择一处空旷之地召开朝会。

在此地开会,主要是讨论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实现最大利益。

同时也要评估官员们对这些技术的接受程度。

可以看出,文官们似乎不太愿意接纳这些新技术。

首先,如果陈寒的技术真的能成为主流,真能推动天下发展。

那他们这些文官该何去何从?

其实,文官们并不关心技术进步。

他们在乎的是什么?

在乎的是自身地位的稳固。

社会发展停滞在初级阶段,才是他们乐见其成的。

如今看来,陈寒正将局面推向更危险的方向。

所以他们反对陈寒。

现在的陈寒似乎并不打算与文官们站在同一阵营。

而且他必定会让文官们的道路越走越窄。

因此,选择在此地召开朝会,文官们颇有怨言。

一听说陈寒可能要把所有技术推向市场,许多文官更加担忧。

朝会刚开始,陈寒直接上前说:“陛下,现在大家也都见识了我的五大工厂,无论是钢铁、玻璃、水泥、红砖还是纺织。”

“都能看出,这些都是为大明未来打基础,必须完成的任务。”

“我们现在大明王朝最缺的是什么?”

“最缺的是基础。”

“最缺的是良好的商业环境。”

陈寒说完,下面的文官纷纷撇嘴。

除了吕本等人外,其他人在听到这话后都立刻不悦。

特别是监察院的那些御史。

为什么御史能来到这里,原因很简单,大明王朝并不限制谏言的途径。

就算陈寒身为督察院的左佥都御史。

但是,

就像郭汝槐这些人。

郭汝槐此刻并不一定赞同陈寒的观点。

于是他直接发言:“陈大人,如果这些技术流入市场,被商人掌控。”

“日后钢铁普及,变成大量兵器。”

“再变成流民作乱的工具,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郭汝槐出面,陈寒并不感到意外,反而觉得这家伙有些原则。

他不会因为与自己关系好,或者自己曾救过他,就全然支持自己的决定。

相反,他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异议。

朱元璋大概很欣赏这样的人。

所以尽管郭汝槐只是个小小的巡城御史,但凡大事,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其他人想必也看出来了。

现在敢在公众面前直戳陈寒痛点的,唯有郭汝槐这样的角色。

那些文官心里也有小算盘。

你不是一直救助郭汝槐吗?

可郭汝槐却总站出来反对你。

这岂不是向世人宣告一件事:

你所做的事,即便被你救过的人,也不认同。

那么反对的声音自然会更大,反对的效果也会更明显。

听完郭汝槐的话,陈寒立刻回应:“如果一项新技术害怕流入民间,害怕被商人利用。”

“那我们就不必谈进步。”

“大明王朝不仅承袭了元朝的遗产,还继承了自秦朝以来中原王朝的所有技术。”

“当年炼铁、制盐、采煤的技术都曾保密,但现在不也成为家家户户常见的技艺了吗?”

“如果我们过于珍惜,把所有新技术都留给朝廷消化。”

“请问,有多少金银能投入到生产中?”

“仅钢铁和玻璃的生产,每天消耗多少焦炭?需要多少砂石,郭大人可清楚?”

这个问题让郭汝槐一时语塞。

陈寒接着说:“每天消耗的焦炭超过三千斤,砂石超过五万斤。”

“这些数字只会越来越大,国库有多少钱能承担得起?”

“难道非要等到国库耗尽,让这项技术永远停留在图纸上吗?”

“请问各位大人,你们希望水泥路遍布全国,还是只限于京城附近?”

“只让京城的官员走在平坦的大道上,却让全国的百姓仍然在泥泞的小路上挣扎?”

“请问这就是你们这些高官显贵对天下的责任感吗?”

陈寒这席话让郭汝槐羞愧地退下。

但很快,又有官员站出来反驳:“可是陈大人,如果让商人参与决策,将来他们只看利益,只追金钱。”

“所有技术都用利润来衡量,岂不是会导致质量低下?”

“就算技术再先进,用在百姓身上,也只是表面功夫罢了。”

“反而会危害到全天下的民众。”

“那这个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

陈寒随即回应:“任**的制度或创新的出现,都会经历一段阵痛期。”

“在这个阶段,商人确实会追求利

润,确实可能粗制滥造。”

“但是不能否认,一旦一切变得透明,即使百姓见识不多,他们也知道玻璃应透明,水泥不能溶于水,钢铁不应轻易折断。”

“将这种压力转移到商人身上,迫使他们为了盈利必须提升品质,这才是长久之计。”

有官员听完陈寒的话后,笑着站出来说:

“看来陈大人是要效仿苏秦,舌战群儒啊。”

陈寒听到这话,感到非常耳熟。

这正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时,有人讽刺他的话语。

于是陈寒立即回应:“那么您的意思是我只能接受反对意见,而不能反驳吗?”

那官员脸色一变,接着说:“我们只是想说,那些商人毫无信誉,是卑贱之辈。”

“他们四处奔波,散布流言,引起**汹涌,让百姓不得安宁,让天下难以平静。”

“这些都是制造**的源头。”

“这样的人掌握了先进技术,岂不是会给天下带来灾难?”

“像这样的人,应该彻底铲除,让我们的大明百姓能安心务农养家,安心男耕女织,岂不是更好?”

“儒家圣人早已在经典中阐述了治国理念,只要遵循儒家经典治国,就能实现大同社会。”

“让我们的大明王朝从此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反倒是阁下在这里宣扬商人的观点,您是做官的,还是做生意的?”

这话一出,连坐在上方的朱元璋都觉得有道理。

这家伙真是尖酸刻薄。

真是读书人的败类。

这家伙完全把儒家经典当作治理国家的唯一准则。

其实朱元璋很清楚,如果真的按他的那一套来治理国家,只会导致天下大乱。

然而,不得不承认,有时确实需要这样的人来稳固天下的士子之心。

世人对读书和为官怀有极深的渴望。<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