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浪漫青春 > 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

第 12 章

  • 作者:湖涂
  • 类型:浪漫青春
  • 更新时间:2024-05-30 16:41:43
  • 章节字数:33340字

村里小孩子来报信的时候,葛红花还在院子里视察工作,指挥儿子把院子外也扫一扫,又让儿媳妇和闺女把桌子擦一擦。正忙活,听到有人喊,“盼盼奶,你家外国亲戚回来啦,在村支部呢。”

“啥?”葛红花大惊,“别骗我!”

咋回来这么快呢?这不正常啊。

“没骗你,人家坐小汽车呢,比镇长的车还好。”小孩激动道。

有小汽车?

这下老苏家人不得不信了,真来了啊!一家人顿时有些手忙脚乱的。

还是苏进山镇定点,“先去接人去。”可别让村里那些烂嘴巴的东西乱说话。

村支部这边也正热闹,苏浔可没法直接去老苏家,还得带礼物呢。这礼物都堆在车里,得卸下来。

看着后面那辆货车,车斗后的雨布拉开,从里面往下搬东西,在场的人都看直了眼。

好多猪肉!一大家子人吃一年都吃不完吧,这得多少钱啊?!

那个袋子里面是糖吧……那么大一袋,直接拿的整包装吧。

看到好多布料了……好像还有糖果,上次刘三根家嫁闺女就看过。说是城里买的好糖果,叫啥大白兔。

啊,那个抱起来的是收音机?那包装盒上面写的是收音机吧。

直到一辆崭新的,绑着大红花的自行车也被搬下来,大家有点看迷糊了。咋探亲还自带自行车呢?这不是有小车吗?

这会儿,苏进山一家子,已经赶过来了。村支部围满人,老两口好不容易才挤进去的。

看到两辆车,苏进山心里是一跳。

后面跟着的葛红花也惊呼,“我的娘哟,还真坐小车来的啊。”

在葛红花的观念中,除政府单位有车,哪个人家能随便坐小车的?

所以之前考虑的时候,压根没考虑过,她家这个亲戚还能坐专车过来的。

再看看那车上堆满的礼物,激动得脸色涨红,“他爸……老苏,这……都是给咱家的?”

苏进山也有点目瞪口呆,感觉这阵仗也太大了。他二叔家到底多大家底啊。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侄女是哪个?

“苏爷爷来啦!”有个孩子及时喊道。

苏浔回头一看,正和苏进山对上。

苏进山也看到苏浔了,立马认定,这就是他大侄女。他觉得这大侄女和他二叔长得太像了!绝对不是心理作用。没错,这就是老苏家人。

也只有这样壕气的家庭,才能养出这样的女娃娃。

“您是我大伯苏进山?”苏浔过来,笑着问道。

苏进山立马站直了,“我是苏进山,你是二叔的孙女吧。”

苏浔道,“我叫苏浔,我爷爷是苏福生。”

苏进山激动,“那,那没错了!”

苏浔酝酿了一下情绪,想着这会儿是不是要和苏进山执手相看泪眼,给公安局宣传科的于晓英同志提供一点照片素材。

“大侄女啊!”旁边葛红花激动的喊道,“可算是把你盼回来了。”

“这是你大伯娘。”苏进山赶紧介绍道。

苏浔看向葛红花,只觉得的果然名不虚传啊。这嗓门真大。情绪也酝酿得快,演技比自己好。

苏浔这边眼睛才有点热呢,葛红花已经一把鼻涕一把泪了,“大侄女,你,你可算是回来了……”说着都哽咽了。

这演技真炉火纯青,苏浔觉得自己可能接不上戏,赶紧也低头擦眼角。

旁边,于晓英赶紧拿出相机,把这一幕给拍下来了。

四周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些外面干活的人听到消息,都撒着脚丫子赶过来了,正好看着这一幕。看着老苏家两口子站那儿和一个打扮得特别体面的人说话,旁边还有人拍照。

那可是照相啊。

这是要上报纸吧。

顿时,不少人心中泛酸。凭什么这么好的事儿,就让苏家人给碰上了呢?

干嘛老苏家就要冒出这么个亲戚来呢?

“嫌弃值+5,奖励500美元。”

苏浔心里高兴,一把拉住葛红花的胳膊,“大伯娘,不哭了。一家团聚是好事。我带了一些礼物回来,搬不完,得找人搬。”

“特别是那个自行车,我给大伯买的,家里有人会骑吗?”说着指着那辆新自行车。

啥?

自行车是送给苏进山的?

周围的人全都愣住了。谁家亲戚上门送车啊?

别说村里人了,就是苏进山和葛红花都被震到了。

“给,给我买的?”苏进山可没法保持稳重了,说话都有点磕巴。

苏浔道,“爷爷一直惦记着给你送个小木马,没这机会,这也算是爷爷的一点心意吧。”

“我二叔……”苏进山突然眼睛就红了。二叔竟然还记得给他送小木马。

顿时一把辛酸一把泪。这回是真哭。

于晓英在边上拍个不停。真是感天动地啊。老人一辈子都惦记着家乡的小辈。

旁边小霍村的人可不淡定了,自行车能是小木马比得上的吗?

刘三根更是在人群中小声骂了一句,“虚伪!”

葛红花声音颤抖道,“这……这也太破费了。”然后艰难的客气道,“咱,咱可不能收啊。是不是,老苏?”

苏进山赶紧点头。“这礼物太重了,大侄女啊,咱不能收。”

苏浔道,“这没什么,不过是个小玩具罢了。又不是小汽车。等以后大伯学会开车了,我给你买小汽车。”她这话说得很自然,仿佛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罢了。一点都不虚的。

“……!!!”旁边的人已经全都麻木了。

老苏家这啥亲戚啊?

就是李玉立的手心都抖了抖。觉得自己眼界还是有点窄了。送收音机和自行车算啥啊,人家有钱人送小汽车!

“苏总,东西都卸下来了。”周牧过来汇报工作。

苏浔看了眼堆积如山的东西,和葛红花道,“大伯娘,咱家能找人帮忙吗?”

“啊,能,当然能。”葛红花这会儿终于清醒几分了,转身就喊,“老大,老二!”

人群中,已经迷糊的两兄弟钻了出来。他们两早就来了,跟着爹妈一起来的。只是看到这个阵仗,都有点不敢上前。就躲在人群中看着。

然后就被苏浔这一出一出的给震得晕头转向的。这一转眼,咱家就富裕了?

这可真是不夸张的,不说那些吃的用的了,就光是这一辆自行车,就能让老苏家跻身小霍村的富裕家庭了。

这会儿,两兄弟是切实的体会到了,这门亲戚对他们家的重要了。人家随便手指头漏一漏,就把他们家给拉拔起来了。

以后走出去,咱家有车!

嘿嘿。

两兄弟走过来的时候,都有些同手同脚了。葛红花觉得丢人,咋这时候掉链子呢?“赶紧的,去搬东西的去。”

两人赶紧麻溜的去搬,然后有些没法下手。这,这太多了。

还是周牧给他们将东西放手里,两人才如梦初醒。赶紧手脚麻利的搬东西。苏向东大喊,“再给我加点儿,我力气大。我搬猪肉,我力气大,我还能搬。”

然后搬着都能遮住他脑袋的一堆东西,赶紧往家跑去。

苏向南力气小点儿,显得有些手忙脚乱的。嘴里也念叨,“太多了,好多啊。”

嫌多,嫌多给咱啊?旁边看热闹的人心里嘀咕着。

最后自行车是被苏进山推着的,他当然会骑车,不只他会,家里孩子也会。当初他当大队长的时候,大队部就有一辆车,他就让三个孩子都学会了。

这下好了,派上用场了。这可是自家的车啊,和当初偷偷摸摸用大队部的车可不一样。

葛红花脸色通红,脸都要笑歪了,克制着心中的激动,她道,“大侄女,咱回家去,家里都备好菜了。让大家都去,对了,他们是……”

她重点看了看周牧,因为周牧从刚刚开始,就一直站得离苏浔很近。

苏浔就正式介绍了大家。两个司机都是城里大厂的司机,这次来帮忙的。李玉立是省城宾馆的经理,也是特意来帮忙的。

其他人听着,心道,这得多大的面子啊。人家大城市大厂工人来给她帮忙,还有这个啥经理,一听就是领导,也来帮忙?

“这位是市公安局的于晓英同志,这次我能找到你们,多亏了公安局了。这次于晓英同志来是专门给我们做采访宣传的。”

“这位周牧同志目前是我的帮手。负责我的安全。”

周牧担心别人多想,误会了,特意强调道,“我是为苏总工作的,专门贴身保护她的安全。干的活就和那些领导的警卫员是一样的。”

苏进山和葛红花都张着嘴,采访的事儿,是提前知道的,倒是也不稀奇。就是纳闷大侄女还能带个警卫员在身边呢。

两人不懂警卫员是领导身边的人的叫法,只觉得保护人的,就是警卫员。

配警卫员的人,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大人物了。

他们这大侄女,到底是啥大人物啊。

不止葛红花两口子在猜测,看热闹的人也都在议论,“这啥大户人家啊,以前霍地主家也没这么阔气吧。”

“霍地主家有长工,有下人呢。”

“可他们家是没有小汽车的,只有驴车。”

“……”

苏进山和葛红花虽然有点儿懵,但还是懂礼数的,又邀请大伙儿去家里。

李玉立倒是没去,“苏总,我等这边弄好了就带他们去镇上吃饭吧,你和家里人团聚,肯定有很多话要说。该有点空间。”

苏浔道,“也行,你们也别客气,吃点好的,回头我报销。”

李玉立笑着点头。

不过周牧和于晓英倒是继续跟着苏浔一起,一个要贴身保护,一个要时刻拍照做记录。

去苏家的时候,老苏家人身后又跟着不少看热闹的人。

看着他们的背影,刘三根脸黑如墨。这情况比他之前想的还要糟糕。

幸好他作了安排。要不然老苏家还真就起来了。

一行人还没到苏家这边,苏家兄弟已经跑第二趟搬东西了,身后还跟着个蹦蹦跳跳的小闺女苏盼盼,边擦口水,边笑眯了眼的跟着去帮忙。

苏家院子门口,李春兰和苏宝玲都紧张的翘首以盼。

两人也被苏向东兄弟搬回来的东西震迷糊了,听说还有自行车,收音机。顿时有些手足无措的。

觉得家里准备的这些饭菜,有些不够规格了。

苏家还是住的土房子,屋顶上有瓦片也有稻草。在村里倒是很常见的条件了。

苏浔以前也是见过农村的,但是她见到的农村那是二十年后了,家家户户基本都是楼房,有些人家房子外面还贴瓷砖呢。一些沿海地区的农村房子,建得比城市别墅还豪华。

这个时代,真的不富裕啊。

那她的一些计划也更容易实施了。

葛红花热情的陪伴在苏浔身边,“大侄女,快进屋。这是你嫂子春兰,”

苏浔看了李春兰一眼,圆乎乎的脸,看起来没啥心眼子。她喊了一声,“大嫂。”

李春兰赶紧道,“哎,哎。

葛红花见大侄女没嫌弃自家人,又笑着介绍闺女,“这是你……你多大啊?”葛红花问。

苏浔道,“我二十三。”

“哎,那宝玲是你妹子了。正好比你小一岁。”葛红花笑着拉闺女过来。

苏宝玲拘谨的喊了一声,“姐。”

苏宝玲长相秀气,就是眼神有点怯生生的。看着和那种强迫知青处对象的形象不像。苏浔对她笑着点头,“嗯。”

然后一家人簇拥着苏浔进屋里的,葛红花赶紧让儿媳妇和闺女去端茶倒水。自己和老伴儿负责搬凳子。

一家子人手忙脚乱的招呼着。

苏浔坐在板凳上面,“不用客气了,我是替爷爷回来看你们的,不是给你们添麻烦的。如果影响了你们的生活,爷爷也会不高兴的。”

苏进山这会儿才问起了二叔,“我二叔他老人家……”

苏浔眼睛叹气,“去年已经走了。他前几年就已经瘫痪在床,所以哪怕可以回国了,也无法动身。直到去年离开的时候,还叮嘱我,一定要回来。”

“二叔啊——”苏进山哽咽的哭了。

葛红花也是拿着手帕不停的擦眼泪,“他老人家咋就走了呢?我的二叔啊——咱可都惦记他啊。”

苏浔道,“你们也不要太伤心了,爷爷知道你们都还记得他,肯定也高兴的。而且他晚年生活也算幸福。”

苏进山擦了擦眼泪,“二叔当年到底是咋回事啊,咋就出国了?当初咱都以为他死了,我还给他立了个墓碑呢。要不是咱家就活了我一个,我爹当初还想给他过继儿子的。”

苏浔就说起了当初苏福生被骗去南洋,又被卖到国外的经历。

这又让老苏家人忍不住抹泪,可真惨啊。离乡背井当苦工了。

听到后来苏福生重获自由,又救了一个贵人,家里人都松了口气。

苏浔口才了得,加上这年月各种信息轰炸,编故事手到擒来。万人嫌系统给她画好了大纲,她直接填充细节,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次给老苏家人讲的还更细致一些,说因为当初被外国人坑过的经历,她爷爷这些年也不愿意和外国人打交道,只投资了一些国外的华人的生意,然后请了代理人打理生意。

家里日子过得还不错,在国外有大片的农场,在很多公司都有分红。所以苏福生晚年过的很富足,唯一不幸的是年轻的时候身体亏空了,所以晚年身体差。

故事到这里就没继续讲了,比如苏浔父母的情况,以及什么收养关系。这些,苏浔都不准备说。不告诉父亲已经离世的消息,是让别人有所忌惮。打了小的还有老的呢。所以别起坏心思。不说收养的事儿,是免得老苏家人心里有想法,徒增是非。反正这些事情自己不说,别人也不可能知道。

好在老苏家的人这会儿已经晕头转向,压根没顾得上问苏浔的其他家人情况。

老苏家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人,也都听着这故事入了迷。

大片的农场啊,那得多大的产业啊。还能坐家里拿红利。难怪这么有钱,出手这么大方。这不就是过去的大财主吗?

然后酸酸的想着,大财主都不是好东西!

苏进山感慨,“我二叔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好在晚年过得还不错。我爸当初,那是一天好日子都没过啊。连新社会都没看到,就走了。”

苏浔道,“没能见到大爷爷,我也是很遗憾的。有机会,我也去给大爷爷上柱香吧。”

“好,好,咱都备着呢。”葛红花赶紧道。

旁边的于晓英细心的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了,准备回头问问苏浔,能不能给苏福生专门出一个个人故事记录。因为苏福生的经历太传奇了,这要是能刊登出来,绝对能吸引很多人。

她们公安局刊登不了,那不也能刊登到省报吗?

很快,老苏家人就为苏浔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

有鸡肉猪肉,还有苏向南之前去小河里抓的鱼虾。

这饭菜在这会儿也算是很丰盛的饭菜了,很多看热闹的人都在咽口水。

葛红花可不给他们闻香的机会,“还看啥呢,咱家要吃饭了,都回去吧。”

说这话的时候,她声音倒是比平时低了不少,但是那模样却是十足的嘚瑟。这几年,头一次腰背挺得这么直。

这些人才依依不舍的走了。

不过刚刚那会儿热闹也没白看,这不,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原来苏福生是那样发家的啊。有年轻人回家和家里的老人说了。

老人捶胸顿足,“当初他还找我一起出门的,我没同意,哎呀——”

还有年纪更大一些老人感慨,“当初我看苏福生,就知道不是个普通人。我看人还是很准。这人有福气。”

“……”

最后自行车是被苏进山推着的,他当然会骑车,不只他会,家里孩子也会。当初他当大队长的时候,大队部就有一辆车,他就让三个孩子都学会了。

这下好了,派上用场了。这可是自家的车啊,和当初偷偷摸摸用大队部的车可不一样。

葛红花脸色通红,脸都要笑歪了,克制着心中的激动,她道,“大侄女,咱回家去,家里都备好菜了。让大家都去,对了,他们是……”

她重点看了看周牧,因为周牧从刚刚开始,就一直站得离苏浔很近。

苏浔就正式介绍了大家。两个司机都是城里大厂的司机,这次来帮忙的。李玉立是省城宾馆的经理,也是特意来帮忙的。

其他人听着,心道,这得多大的面子啊。人家大城市大厂工人来给她帮忙,还有这个啥经理,一听就是领导,也来帮忙?

“这位是市公安局的于晓英同志,这次我能找到你们,多亏了公安局了。这次于晓英同志来是专门给我们做采访宣传的。”

“这位周牧同志目前是我的帮手。负责我的安全。”

周牧担心别人多想,误会了,特意强调道,“我是为苏总工作的,专门贴身保护她的安全。干的活就和那些领导的警卫员是一样的。”

苏进山和葛红花都张着嘴,采访的事儿,是提前知道的,倒是也不稀奇。就是纳闷大侄女还能带个警卫员在身边呢。

两人不懂警卫员是领导身边的人的叫法,只觉得保护人的,就是警卫员。

配警卫员的人,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大人物了。

他们这大侄女,到底是啥大人物啊。

不止葛红花两口子在猜测,看热闹的人也都在议论,“这啥大户人家啊,以前霍地主家也没这么阔气吧。”

“霍地主家有长工,有下人呢。”

“可他们家是没有小汽车的,只有驴车。”

“……”

苏进山和葛红花虽然有点儿懵,但还是懂礼数的,又邀请大伙儿去家里。

李玉立倒是没去,“苏总,我等这边弄好了就带他们去镇上吃饭吧,你和家里人团聚,肯定有很多话要说。该有点空间。”

苏浔道,“也行,你们也别客气,吃点好的,回头我报销。”

李玉立笑着点头。

不过周牧和于晓英倒是继续跟着苏浔一起,一个要贴身保护,一个要时刻拍照做记录。

去苏家的时候,老苏家人身后又跟着不少看热闹的人。

看着他们的背影,刘三根脸黑如墨。这情况比他之前想的还要糟糕。

幸好他作了安排。要不然老苏家还真就起来了。

一行人还没到苏家这边,苏家兄弟已经跑第二趟搬东西了,身后还跟着个蹦蹦跳跳的小闺女苏盼盼,边擦口水,边笑眯了眼的跟着去帮忙。

苏家院子门口,李春兰和苏宝玲都紧张的翘首以盼。

两人也被苏向东兄弟搬回来的东西震迷糊了,听说还有自行车,收音机。顿时有些手足无措的。

觉得家里准备的这些饭菜,有些不够规格了。

苏家还是住的土房子,屋顶上有瓦片也有稻草。在村里倒是很常见的条件了。

苏浔以前也是见过农村的,但是她见到的农村那是二十年后了,家家户户基本都是楼房,有些人家房子外面还贴瓷砖呢。一些沿海地区的农村房子,建得比城市别墅还豪华。

这个时代,真的不富裕啊。

那她的一些计划也更容易实施了。

葛红花热情的陪伴在苏浔身边,“大侄女,快进屋。这是你嫂子春兰,”

苏浔看了李春兰一眼,圆乎乎的脸,看起来没啥心眼子。她喊了一声,“大嫂。”

李春兰赶紧道,“哎,哎。

葛红花见大侄女没嫌弃自家人,又笑着介绍闺女,“这是你……你多大啊?”葛红花问。

苏浔道,“我二十三。”

“哎,那宝玲是你妹子了。正好比你小一岁。”葛红花笑着拉闺女过来。

苏宝玲拘谨的喊了一声,“姐。”

苏宝玲长相秀气,就是眼神有点怯生生的。看着和那种强迫知青处对象的形象不像。苏浔对她笑着点头,“嗯。”

然后一家人簇拥着苏浔进屋里的,葛红花赶紧让儿媳妇和闺女去端茶倒水。自己和老伴儿负责搬凳子。

一家子人手忙脚乱的招呼着。

苏浔坐在板凳上面,“不用客气了,我是替爷爷回来看你们的,不是给你们添麻烦的。如果影响了你们的生活,爷爷也会不高兴的。”

苏进山这会儿才问起了二叔,“我二叔他老人家……”

苏浔眼睛叹气,“去年已经走了。他前几年就已经瘫痪在床,所以哪怕可以回国了,也无法动身。直到去年离开的时候,还叮嘱我,一定要回来。”

“二叔啊——”苏进山哽咽的哭了。

葛红花也是拿着手帕不停的擦眼泪,“他老人家咋就走了呢?我的二叔啊——咱可都惦记他啊。”

苏浔道,“你们也不要太伤心了,爷爷知道你们都还记得他,肯定也高兴的。而且他晚年生活也算幸福。”

苏进山擦了擦眼泪,“二叔当年到底是咋回事啊,咋就出国了?当初咱都以为他死了,我还给他立了个墓碑呢。要不是咱家就活了我一个,我爹当初还想给他过继儿子的。”

苏浔就说起了当初苏福生被骗去南洋,又被卖到国外的经历。

这又让老苏家人忍不住抹泪,可真惨啊。离乡背井当苦工了。

听到后来苏福生重获自由,又救了一个贵人,家里人都松了口气。

苏浔口才了得,加上这年月各种信息轰炸,编故事手到擒来。万人嫌系统给她画好了大纲,她直接填充细节,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次给老苏家人讲的还更细致一些,说因为当初被外国人坑过的经历,她爷爷这些年也不愿意和外国人打交道,只投资了一些国外的华人的生意,然后请了代理人打理生意。

家里日子过得还不错,在国外有大片的农场,在很多公司都有分红。所以苏福生晚年过的很富足,唯一不幸的是年轻的时候身体亏空了,所以晚年身体差。

故事到这里就没继续讲了,比如苏浔父母的情况,以及什么收养关系。这些,苏浔都不准备说。不告诉父亲已经离世的消息,是让别人有所忌惮。打了小的还有老的呢。所以别起坏心思。不说收养的事儿,是免得老苏家人心里有想法,徒增是非。反正这些事情自己不说,别人也不可能知道。

好在老苏家的人这会儿已经晕头转向,压根没顾得上问苏浔的其他家人情况。

老苏家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人,也都听着这故事入了迷。

大片的农场啊,那得多大的产业啊。还能坐家里拿红利。难怪这么有钱,出手这么大方。这不就是过去的大财主吗?

然后酸酸的想着,大财主都不是好东西!

苏进山感慨,“我二叔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好在晚年过得还不错。我爸当初,那是一天好日子都没过啊。连新社会都没看到,就走了。”

苏浔道,“没能见到大爷爷,我也是很遗憾的。有机会,我也去给大爷爷上柱香吧。”

“好,好,咱都备着呢。”葛红花赶紧道。

旁边的于晓英细心的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了,准备回头问问苏浔,能不能给苏福生专门出一个个人故事记录。因为苏福生的经历太传奇了,这要是能刊登出来,绝对能吸引很多人。

她们公安局刊登不了,那不也能刊登到省报吗?

很快,老苏家人就为苏浔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

有鸡肉猪肉,还有苏向南之前去小河里抓的鱼虾。

这饭菜在这会儿也算是很丰盛的饭菜了,很多看热闹的人都在咽口水。

葛红花可不给他们闻香的机会,“还看啥呢,咱家要吃饭了,都回去吧。”

说这话的时候,她声音倒是比平时低了不少,但是那模样却是十足的嘚瑟。这几年,头一次腰背挺得这么直。

这些人才依依不舍的走了。

不过刚刚那会儿热闹也没白看,这不,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原来苏福生是那样发家的啊。有年轻人回家和家里的老人说了。

老人捶胸顿足,“当初他还找我一起出门的,我没同意,哎呀——”

还有年纪更大一些老人感慨,“当初我看苏福生,就知道不是个普通人。我看人还是很准。这人有福气。”

“……”

最后自行车是被苏进山推着的,他当然会骑车,不只他会,家里孩子也会。当初他当大队长的时候,大队部就有一辆车,他就让三个孩子都学会了。

这下好了,派上用场了。这可是自家的车啊,和当初偷偷摸摸用大队部的车可不一样。

葛红花脸色通红,脸都要笑歪了,克制着心中的激动,她道,“大侄女,咱回家去,家里都备好菜了。让大家都去,对了,他们是……”

她重点看了看周牧,因为周牧从刚刚开始,就一直站得离苏浔很近。

苏浔就正式介绍了大家。两个司机都是城里大厂的司机,这次来帮忙的。李玉立是省城宾馆的经理,也是特意来帮忙的。

其他人听着,心道,这得多大的面子啊。人家大城市大厂工人来给她帮忙,还有这个啥经理,一听就是领导,也来帮忙?

“这位是市公安局的于晓英同志,这次我能找到你们,多亏了公安局了。这次于晓英同志来是专门给我们做采访宣传的。”

“这位周牧同志目前是我的帮手。负责我的安全。”

周牧担心别人多想,误会了,特意强调道,“我是为苏总工作的,专门贴身保护她的安全。干的活就和那些领导的警卫员是一样的。”

苏进山和葛红花都张着嘴,采访的事儿,是提前知道的,倒是也不稀奇。就是纳闷大侄女还能带个警卫员在身边呢。

两人不懂警卫员是领导身边的人的叫法,只觉得保护人的,就是警卫员。

配警卫员的人,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大人物了。

他们这大侄女,到底是啥大人物啊。

不止葛红花两口子在猜测,看热闹的人也都在议论,“这啥大户人家啊,以前霍地主家也没这么阔气吧。”

“霍地主家有长工,有下人呢。”

“可他们家是没有小汽车的,只有驴车。”

“……”

苏进山和葛红花虽然有点儿懵,但还是懂礼数的,又邀请大伙儿去家里。

李玉立倒是没去,“苏总,我等这边弄好了就带他们去镇上吃饭吧,你和家里人团聚,肯定有很多话要说。该有点空间。”

苏浔道,“也行,你们也别客气,吃点好的,回头我报销。”

李玉立笑着点头。

不过周牧和于晓英倒是继续跟着苏浔一起,一个要贴身保护,一个要时刻拍照做记录。

去苏家的时候,老苏家人身后又跟着不少看热闹的人。

看着他们的背影,刘三根脸黑如墨。这情况比他之前想的还要糟糕。

幸好他作了安排。要不然老苏家还真就起来了。

一行人还没到苏家这边,苏家兄弟已经跑第二趟搬东西了,身后还跟着个蹦蹦跳跳的小闺女苏盼盼,边擦口水,边笑眯了眼的跟着去帮忙。

苏家院子门口,李春兰和苏宝玲都紧张的翘首以盼。

两人也被苏向东兄弟搬回来的东西震迷糊了,听说还有自行车,收音机。顿时有些手足无措的。

觉得家里准备的这些饭菜,有些不够规格了。

苏家还是住的土房子,屋顶上有瓦片也有稻草。在村里倒是很常见的条件了。

苏浔以前也是见过农村的,但是她见到的农村那是二十年后了,家家户户基本都是楼房,有些人家房子外面还贴瓷砖呢。一些沿海地区的农村房子,建得比城市别墅还豪华。

这个时代,真的不富裕啊。

那她的一些计划也更容易实施了。

葛红花热情的陪伴在苏浔身边,“大侄女,快进屋。这是你嫂子春兰,”

苏浔看了李春兰一眼,圆乎乎的脸,看起来没啥心眼子。她喊了一声,“大嫂。”

李春兰赶紧道,“哎,哎。

葛红花见大侄女没嫌弃自家人,又笑着介绍闺女,“这是你……你多大啊?”葛红花问。

苏浔道,“我二十三。”

“哎,那宝玲是你妹子了。正好比你小一岁。”葛红花笑着拉闺女过来。

苏宝玲拘谨的喊了一声,“姐。”

苏宝玲长相秀气,就是眼神有点怯生生的。看着和那种强迫知青处对象的形象不像。苏浔对她笑着点头,“嗯。”

然后一家人簇拥着苏浔进屋里的,葛红花赶紧让儿媳妇和闺女去端茶倒水。自己和老伴儿负责搬凳子。

一家子人手忙脚乱的招呼着。

苏浔坐在板凳上面,“不用客气了,我是替爷爷回来看你们的,不是给你们添麻烦的。如果影响了你们的生活,爷爷也会不高兴的。”

苏进山这会儿才问起了二叔,“我二叔他老人家……”

苏浔眼睛叹气,“去年已经走了。他前几年就已经瘫痪在床,所以哪怕可以回国了,也无法动身。直到去年离开的时候,还叮嘱我,一定要回来。”

“二叔啊——”苏进山哽咽的哭了。

葛红花也是拿着手帕不停的擦眼泪,“他老人家咋就走了呢?我的二叔啊——咱可都惦记他啊。”

苏浔道,“你们也不要太伤心了,爷爷知道你们都还记得他,肯定也高兴的。而且他晚年生活也算幸福。”

苏进山擦了擦眼泪,“二叔当年到底是咋回事啊,咋就出国了?当初咱都以为他死了,我还给他立了个墓碑呢。要不是咱家就活了我一个,我爹当初还想给他过继儿子的。”

苏浔就说起了当初苏福生被骗去南洋,又被卖到国外的经历。

这又让老苏家人忍不住抹泪,可真惨啊。离乡背井当苦工了。

听到后来苏福生重获自由,又救了一个贵人,家里人都松了口气。

苏浔口才了得,加上这年月各种信息轰炸,编故事手到擒来。万人嫌系统给她画好了大纲,她直接填充细节,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次给老苏家人讲的还更细致一些,说因为当初被外国人坑过的经历,她爷爷这些年也不愿意和外国人打交道,只投资了一些国外的华人的生意,然后请了代理人打理生意。

家里日子过得还不错,在国外有大片的农场,在很多公司都有分红。所以苏福生晚年过的很富足,唯一不幸的是年轻的时候身体亏空了,所以晚年身体差。

故事到这里就没继续讲了,比如苏浔父母的情况,以及什么收养关系。这些,苏浔都不准备说。不告诉父亲已经离世的消息,是让别人有所忌惮。打了小的还有老的呢。所以别起坏心思。不说收养的事儿,是免得老苏家人心里有想法,徒增是非。反正这些事情自己不说,别人也不可能知道。

好在老苏家的人这会儿已经晕头转向,压根没顾得上问苏浔的其他家人情况。

老苏家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人,也都听着这故事入了迷。

大片的农场啊,那得多大的产业啊。还能坐家里拿红利。难怪这么有钱,出手这么大方。这不就是过去的大财主吗?

然后酸酸的想着,大财主都不是好东西!

苏进山感慨,“我二叔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好在晚年过得还不错。我爸当初,那是一天好日子都没过啊。连新社会都没看到,就走了。”

苏浔道,“没能见到大爷爷,我也是很遗憾的。有机会,我也去给大爷爷上柱香吧。”

“好,好,咱都备着呢。”葛红花赶紧道。

旁边的于晓英细心的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了,准备回头问问苏浔,能不能给苏福生专门出一个个人故事记录。因为苏福生的经历太传奇了,这要是能刊登出来,绝对能吸引很多人。

她们公安局刊登不了,那不也能刊登到省报吗?

很快,老苏家人就为苏浔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

有鸡肉猪肉,还有苏向南之前去小河里抓的鱼虾。

这饭菜在这会儿也算是很丰盛的饭菜了,很多看热闹的人都在咽口水。

葛红花可不给他们闻香的机会,“还看啥呢,咱家要吃饭了,都回去吧。”

说这话的时候,她声音倒是比平时低了不少,但是那模样却是十足的嘚瑟。这几年,头一次腰背挺得这么直。

这些人才依依不舍的走了。

不过刚刚那会儿热闹也没白看,这不,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原来苏福生是那样发家的啊。有年轻人回家和家里的老人说了。

老人捶胸顿足,“当初他还找我一起出门的,我没同意,哎呀——”

还有年纪更大一些老人感慨,“当初我看苏福生,就知道不是个普通人。我看人还是很准。这人有福气。”

“……”

最后自行车是被苏进山推着的,他当然会骑车,不只他会,家里孩子也会。当初他当大队长的时候,大队部就有一辆车,他就让三个孩子都学会了。

这下好了,派上用场了。这可是自家的车啊,和当初偷偷摸摸用大队部的车可不一样。

葛红花脸色通红,脸都要笑歪了,克制着心中的激动,她道,“大侄女,咱回家去,家里都备好菜了。让大家都去,对了,他们是……”

她重点看了看周牧,因为周牧从刚刚开始,就一直站得离苏浔很近。

苏浔就正式介绍了大家。两个司机都是城里大厂的司机,这次来帮忙的。李玉立是省城宾馆的经理,也是特意来帮忙的。

其他人听着,心道,这得多大的面子啊。人家大城市大厂工人来给她帮忙,还有这个啥经理,一听就是领导,也来帮忙?

“这位是市公安局的于晓英同志,这次我能找到你们,多亏了公安局了。这次于晓英同志来是专门给我们做采访宣传的。”

“这位周牧同志目前是我的帮手。负责我的安全。”

周牧担心别人多想,误会了,特意强调道,“我是为苏总工作的,专门贴身保护她的安全。干的活就和那些领导的警卫员是一样的。”

苏进山和葛红花都张着嘴,采访的事儿,是提前知道的,倒是也不稀奇。就是纳闷大侄女还能带个警卫员在身边呢。

两人不懂警卫员是领导身边的人的叫法,只觉得保护人的,就是警卫员。

配警卫员的人,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大人物了。

他们这大侄女,到底是啥大人物啊。

不止葛红花两口子在猜测,看热闹的人也都在议论,“这啥大户人家啊,以前霍地主家也没这么阔气吧。”

“霍地主家有长工,有下人呢。”

“可他们家是没有小汽车的,只有驴车。”

“……”

苏进山和葛红花虽然有点儿懵,但还是懂礼数的,又邀请大伙儿去家里。

李玉立倒是没去,“苏总,我等这边弄好了就带他们去镇上吃饭吧,你和家里人团聚,肯定有很多话要说。该有点空间。”

苏浔道,“也行,你们也别客气,吃点好的,回头我报销。”

李玉立笑着点头。

不过周牧和于晓英倒是继续跟着苏浔一起,一个要贴身保护,一个要时刻拍照做记录。

去苏家的时候,老苏家人身后又跟着不少看热闹的人。

看着他们的背影,刘三根脸黑如墨。这情况比他之前想的还要糟糕。

幸好他作了安排。要不然老苏家还真就起来了。

一行人还没到苏家这边,苏家兄弟已经跑第二趟搬东西了,身后还跟着个蹦蹦跳跳的小闺女苏盼盼,边擦口水,边笑眯了眼的跟着去帮忙。

苏家院子门口,李春兰和苏宝玲都紧张的翘首以盼。

两人也被苏向东兄弟搬回来的东西震迷糊了,听说还有自行车,收音机。顿时有些手足无措的。

觉得家里准备的这些饭菜,有些不够规格了。

苏家还是住的土房子,屋顶上有瓦片也有稻草。在村里倒是很常见的条件了。

苏浔以前也是见过农村的,但是她见到的农村那是二十年后了,家家户户基本都是楼房,有些人家房子外面还贴瓷砖呢。一些沿海地区的农村房子,建得比城市别墅还豪华。

这个时代,真的不富裕啊。

那她的一些计划也更容易实施了。

葛红花热情的陪伴在苏浔身边,“大侄女,快进屋。这是你嫂子春兰,”

苏浔看了李春兰一眼,圆乎乎的脸,看起来没啥心眼子。她喊了一声,“大嫂。”

李春兰赶紧道,“哎,哎。

葛红花见大侄女没嫌弃自家人,又笑着介绍闺女,“这是你……你多大啊?”葛红花问。

苏浔道,“我二十三。”

“哎,那宝玲是你妹子了。正好比你小一岁。”葛红花笑着拉闺女过来。

苏宝玲拘谨的喊了一声,“姐。”

苏宝玲长相秀气,就是眼神有点怯生生的。看着和那种强迫知青处对象的形象不像。苏浔对她笑着点头,“嗯。”

然后一家人簇拥着苏浔进屋里的,葛红花赶紧让儿媳妇和闺女去端茶倒水。自己和老伴儿负责搬凳子。

一家子人手忙脚乱的招呼着。

苏浔坐在板凳上面,“不用客气了,我是替爷爷回来看你们的,不是给你们添麻烦的。如果影响了你们的生活,爷爷也会不高兴的。”

苏进山这会儿才问起了二叔,“我二叔他老人家……”

苏浔眼睛叹气,“去年已经走了。他前几年就已经瘫痪在床,所以哪怕可以回国了,也无法动身。直到去年离开的时候,还叮嘱我,一定要回来。”

“二叔啊——”苏进山哽咽的哭了。

葛红花也是拿着手帕不停的擦眼泪,“他老人家咋就走了呢?我的二叔啊——咱可都惦记他啊。”

苏浔道,“你们也不要太伤心了,爷爷知道你们都还记得他,肯定也高兴的。而且他晚年生活也算幸福。”

苏进山擦了擦眼泪,“二叔当年到底是咋回事啊,咋就出国了?当初咱都以为他死了,我还给他立了个墓碑呢。要不是咱家就活了我一个,我爹当初还想给他过继儿子的。”

苏浔就说起了当初苏福生被骗去南洋,又被卖到国外的经历。

这又让老苏家人忍不住抹泪,可真惨啊。离乡背井当苦工了。

听到后来苏福生重获自由,又救了一个贵人,家里人都松了口气。

苏浔口才了得,加上这年月各种信息轰炸,编故事手到擒来。万人嫌系统给她画好了大纲,她直接填充细节,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次给老苏家人讲的还更细致一些,说因为当初被外国人坑过的经历,她爷爷这些年也不愿意和外国人打交道,只投资了一些国外的华人的生意,然后请了代理人打理生意。

家里日子过得还不错,在国外有大片的农场,在很多公司都有分红。所以苏福生晚年过的很富足,唯一不幸的是年轻的时候身体亏空了,所以晚年身体差。

故事到这里就没继续讲了,比如苏浔父母的情况,以及什么收养关系。这些,苏浔都不准备说。不告诉父亲已经离世的消息,是让别人有所忌惮。打了小的还有老的呢。所以别起坏心思。不说收养的事儿,是免得老苏家人心里有想法,徒增是非。反正这些事情自己不说,别人也不可能知道。

好在老苏家的人这会儿已经晕头转向,压根没顾得上问苏浔的其他家人情况。

老苏家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人,也都听着这故事入了迷。

大片的农场啊,那得多大的产业啊。还能坐家里拿红利。难怪这么有钱,出手这么大方。这不就是过去的大财主吗?

然后酸酸的想着,大财主都不是好东西!

苏进山感慨,“我二叔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好在晚年过得还不错。我爸当初,那是一天好日子都没过啊。连新社会都没看到,就走了。”

苏浔道,“没能见到大爷爷,我也是很遗憾的。有机会,我也去给大爷爷上柱香吧。”

“好,好,咱都备着呢。”葛红花赶紧道。

旁边的于晓英细心的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了,准备回头问问苏浔,能不能给苏福生专门出一个个人故事记录。因为苏福生的经历太传奇了,这要是能刊登出来,绝对能吸引很多人。

她们公安局刊登不了,那不也能刊登到省报吗?

很快,老苏家人就为苏浔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

有鸡肉猪肉,还有苏向南之前去小河里抓的鱼虾。

这饭菜在这会儿也算是很丰盛的饭菜了,很多看热闹的人都在咽口水。

葛红花可不给他们闻香的机会,“还看啥呢,咱家要吃饭了,都回去吧。”

说这话的时候,她声音倒是比平时低了不少,但是那模样却是十足的嘚瑟。这几年,头一次腰背挺得这么直。

这些人才依依不舍的走了。

不过刚刚那会儿热闹也没白看,这不,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原来苏福生是那样发家的啊。有年轻人回家和家里的老人说了。

老人捶胸顿足,“当初他还找我一起出门的,我没同意,哎呀——”

还有年纪更大一些老人感慨,“当初我看苏福生,就知道不是个普通人。我看人还是很准。这人有福气。”

“……”

最后自行车是被苏进山推着的,他当然会骑车,不只他会,家里孩子也会。当初他当大队长的时候,大队部就有一辆车,他就让三个孩子都学会了。

这下好了,派上用场了。这可是自家的车啊,和当初偷偷摸摸用大队部的车可不一样。

葛红花脸色通红,脸都要笑歪了,克制着心中的激动,她道,“大侄女,咱回家去,家里都备好菜了。让大家都去,对了,他们是……”

她重点看了看周牧,因为周牧从刚刚开始,就一直站得离苏浔很近。

苏浔就正式介绍了大家。两个司机都是城里大厂的司机,这次来帮忙的。李玉立是省城宾馆的经理,也是特意来帮忙的。

其他人听着,心道,这得多大的面子啊。人家大城市大厂工人来给她帮忙,还有这个啥经理,一听就是领导,也来帮忙?

“这位是市公安局的于晓英同志,这次我能找到你们,多亏了公安局了。这次于晓英同志来是专门给我们做采访宣传的。”

“这位周牧同志目前是我的帮手。负责我的安全。”

周牧担心别人多想,误会了,特意强调道,“我是为苏总工作的,专门贴身保护她的安全。干的活就和那些领导的警卫员是一样的。”

苏进山和葛红花都张着嘴,采访的事儿,是提前知道的,倒是也不稀奇。就是纳闷大侄女还能带个警卫员在身边呢。

两人不懂警卫员是领导身边的人的叫法,只觉得保护人的,就是警卫员。

配警卫员的人,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大人物了。

他们这大侄女,到底是啥大人物啊。

不止葛红花两口子在猜测,看热闹的人也都在议论,“这啥大户人家啊,以前霍地主家也没这么阔气吧。”

“霍地主家有长工,有下人呢。”

“可他们家是没有小汽车的,只有驴车。”

“……”

苏进山和葛红花虽然有点儿懵,但还是懂礼数的,又邀请大伙儿去家里。

李玉立倒是没去,“苏总,我等这边弄好了就带他们去镇上吃饭吧,你和家里人团聚,肯定有很多话要说。该有点空间。”

苏浔道,“也行,你们也别客气,吃点好的,回头我报销。”

李玉立笑着点头。

不过周牧和于晓英倒是继续跟着苏浔一起,一个要贴身保护,一个要时刻拍照做记录。

去苏家的时候,老苏家人身后又跟着不少看热闹的人。

看着他们的背影,刘三根脸黑如墨。这情况比他之前想的还要糟糕。

幸好他作了安排。要不然老苏家还真就起来了。

一行人还没到苏家这边,苏家兄弟已经跑第二趟搬东西了,身后还跟着个蹦蹦跳跳的小闺女苏盼盼,边擦口水,边笑眯了眼的跟着去帮忙。

苏家院子门口,李春兰和苏宝玲都紧张的翘首以盼。

两人也被苏向东兄弟搬回来的东西震迷糊了,听说还有自行车,收音机。顿时有些手足无措的。

觉得家里准备的这些饭菜,有些不够规格了。

苏家还是住的土房子,屋顶上有瓦片也有稻草。在村里倒是很常见的条件了。

苏浔以前也是见过农村的,但是她见到的农村那是二十年后了,家家户户基本都是楼房,有些人家房子外面还贴瓷砖呢。一些沿海地区的农村房子,建得比城市别墅还豪华。

这个时代,真的不富裕啊。

那她的一些计划也更容易实施了。

葛红花热情的陪伴在苏浔身边,“大侄女,快进屋。这是你嫂子春兰,”

苏浔看了李春兰一眼,圆乎乎的脸,看起来没啥心眼子。她喊了一声,“大嫂。”

李春兰赶紧道,“哎,哎。

葛红花见大侄女没嫌弃自家人,又笑着介绍闺女,“这是你……你多大啊?”葛红花问。

苏浔道,“我二十三。”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