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浪漫青春 > 月上枝头

7. 雪停了,风还在刮

  • 作者:续杯拿铁
  • 类型:浪漫青春
  • 更新时间:2024-05-10 13:00:56
  • 章节字数:4792字

《月上枝头》全本免费阅读

自己的书房被烧毁了,多少年攒下的医书经方怕是都化作了灰烬。要是换做往日他早就心疼得和什么似的了,可这回儿唐老爷也顾不上,先办正事要紧。

是夜,房中的白釉莲花灯整夜未灭,第二天天刚亮,一封请求致仕的奏折从唐府送出,快马送入宫中。

待唐老爷走出房门的时候,院子里的婆子女使都吓了一跳,才一夜未见,老爷的鬓角透出丝丝花白,原来人家说的一夜白头竟是真的。

同样是入宫赴宴,梁国公的待遇可就好多了。刚刚下了宴席,就有宫女来传皇后娘娘的口谕,说是夜里风大,留国公在宫内歇息。而刘千祥和唐家的事儿也第一时间传入了宫中。

“娘娘,您的意思,这孩子我们不能还给唐家?”梁国公已经年近六十,但是因为平日里只领个闲差并不操劳加上颇注重保养(一直没死心,想生儿子),在华服之下看起来并不显老。

他初听到消息的时候颇为生气,刘千祥也不和家里人商量,这样跑到人家唐府抢孩子,不是摆明了结仇么,明日里上朝,他梁国公府又不知道要被骂成什么样了。于是气鼓鼓的来大女儿宫里讨主意。

而皇后娘娘看似说了句不相关的话,却让他不由得深思:“如今皇子们都大了,大皇子13岁,本宫的二皇子也已经9岁了。”

梁国公赶到仁明殿的时候,皇后也刚刚下宴回到宫中。一袭深青色的礼衣,头上的凤冠和博鬓都还未除下。今天的事儿,虽不是她安排的,但是正合她的心意,于是心情很好地和梁国公道:“爹爹晚上的宴席未吃饱吧,那些菜蔬冷了油腻腻的,看着就没胃口,我让人上些清爽的汤水点心,爹爹再用些。刚好,等我去里面换身常服,我们父女俩好好说说话。”

过了约一盏茶的光景,皇后娘娘换了常服,重新梳了妆,从内屋出来。

要说皇后的容貌是真的没得挑,即便是卸掉了隆重的妆容与华服,一件大红色洒金的大袖衫搭配牡丹海棠暗纹的霞帔,一个简单的朝天髻,只用两支凤头钗做点缀,竟也让人移不开眼睛。明明已近不惑之年了,脸上一丝斑纹都没有,一头华发蓬松乌黑,就连一双手,伸出来也如同少女般柔软白皙。如果硬要鸡蛋里挑骨头,那也只有某些时候眼里透出的疲惫能够暴露她的年龄。可今夜她心情很好,所以连眼里都是神采奕奕。

“宝瓶,上一盏荔枝凤茶来。”

不一会儿,一个穿浅粉色宫衣的宫女用漆盘托着一个海棠花盏上来,轻轻放在梁国公身旁的几子上。

“爹爹您尝尝,这是南边刚送上来的。说是用新鲜的荔枝蒸熟,和凤茶一起酵,然后放在地窖里等上180天才得了呢。我喝着不错,一股子荔枝的清香,爹爹用用看。”

梁国公着急想听立储的事儿,心思全不在茶上,端着茶盏胡乱喝了一口,也喝不出什么味道,随口敷衍道:“嗯,喝着甚好。”

梁飞燕知道自己爹爹的心思,被敷衍了也不恼,慢慢悠悠开口:“那刘千祥啊,我素来是看不上他,可今日他这番行事,倒是帮了我个大忙….”

“皇后娘娘”梁国公一看要讲到正题了,连忙打断,用眼神示意这会儿还有宫人在场。

“无妨,他们都是跟了我多年的,信得过。”皇后虽嘴里这么说着,到底还是挥挥手,打发人都下去了。

“如今,皇子们都大了,但是官家对于立储一事迟迟没有说法,我想前头朝堂之上也势必多有讨论,爹爹怎么看啊?”梁飞燕闲闲靠在牡丹花刺绣的迎枕上,手上随意把弄着茶盏。

“咱们二皇子是中宫嫡出,又天资聪颖,自然是民心所向啊。”

“爹爹,你就别用糊弄官家那套来糊弄我了。”梁飞燕放下茶盏,直直看着梁国公:“二皇子是嫡子不假,但前头还有个大皇子啊。自古立嫡立长都是有说法的,如今朝堂之上争论最多的也是这个吧。”

“娘娘慧眼,这不是皇子们还小,官家恐怕还得在多观察考虑吧。”

“观察考虑?这不就是在给大皇子攒功劳么。年前,他已经领了差使,在礼部行走了。”

虽说礼部的差使算不得多大,顶多是个闲差,也不是什么官职,但是这就是个明显的信号啊,官家要磨练大皇子了。下面这帮人,干别的不一定行,揣摩圣意可都是一等一的好手。这会儿看大皇子到礼部了,还不得像苍蝇遇到了臭肉一样扑上去啊。至于功劳,管他是谁的呢,反正回头都记在大皇子身上了。

“娘娘莫急,二皇子这不是小几岁么,回头等大一点,领了差使,自然也有功劳。”梁国公看大女儿脸上有点怒意了,连忙劝劝。

“不急?爹爹叫我如何不急啊?二皇子差4岁呢,等四年后能领差事了,大皇子早就兵部礼部户部都混熟了,到时候更没咱们什么事儿了。所以啊,这事儿不能拖,得快刀斩乱麻!”

“所以,前几□□上几位老臣提议官家立嫡子是娘娘的意思?那怎么…”

“怎么没和爹爹说?满朝堂谁人不知梁国公府是我的娘家,要是这事儿是梁国公府提议的,那无论夸二皇子什么都是没人听的了。是以,我不仅没和爹爹说,连堂兄这里也没有说起。朝堂上提议的,都是我私下里交好的大人们。”

说起这个,梁飞燕就有点来气,这些年唐明德在朝堂之上虽然没有结党,但是支持他的年轻官员不少,加上他在太医局任教,里面的局生都算是他的门生。从京城到地方,已经有了一股不可小视的势力。而这老滑头,朝堂上几次说起立储之事,他都打马虎眼说官家正值春秋鼎盛之年,不必着急立储。明着看是中立,实则这个“不着急”就是给了大皇子莫大的助益。大皇子如今已经领了差事,回头功劳自可以慢慢攒,而二皇子还小,过上几年,这两个皇子的差距不就显现出来了么。

年前她有意笼络唐家,招了唐明德来诊平安脉,旁敲侧击探听他对立储的看法,还委婉地承诺,若是唐家能够支持二皇子,各种赏赐自不必说,她还愿意出面认唐夕瑶为义妹,如果想要再嫁,京城里的显赫府邸随她挑,宫中也会出一份厚厚的嫁妆,定叫她风风光光地嫁出去。结果那倔老头子说“儿女姻缘不能强求。若是有缘,不必劳烦娘娘的懿旨;若是无缘,便是在一起了也不长久。”

“呵,这老匹夫,分明是在讽刺我们梁府抢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