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穷门出贵人

第277章皇后助攻

  • 作者:嚣张异人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07-10 10:38:30
  • 章节字数:6590字

在朝为官的,就没有一个蠢人。有些对市舶司、关税不了解的,经人稍稍点拨也都恍然大悟。那么问题来了,市舶司的提举,历来都是皇帝的心腹。而每一个市舶司,都有东缉事厂的太监做督查。

这东缉事厂又是只听皇帝的命令。联想到去年姜丰在京被人刺杀,有传闻说那刺客是东缉事厂叛逃的杀手。

想到这里,不少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细思极恐啊!叛逃不叛逃的,还不是东缉事厂的人说了算?

可是,姜丰也是皇帝的得力干将、能臣要臣,帮皇帝办了不少事,也可说得上是劳苦功高,总不能是皇帝要杀姜丰?

同样是皇帝的心腹,这左手打右手的……众人心下一嘀咕,都告诫自己的门生,不要蹚这趟浑水,且看皇帝如何处置。

蔡慧妃病了,皇帝亲自去她的华澡宫探病,似乎给观望的人释放了一个信号。

威国公府的世子夫人黎氏进宫给皇后娘娘请安,屏退下人后说道:“娘娘,姜丰的小儿子被歹人下邪术,可见这些东西不是莫须有的,请娘娘加强防范。”

岑皇后微笑:“我知道。”

黎夫人又说:“姜二公子受了惊吓,小孩子家家怪可怜的,这个时候哪里离得开父母?但太子已经进上书房读书,四个伴读长期空缺一人也不好。娘娘何不禀告陛下,另选一个伴读?”

皇后手指微微一曲,笑道:“是父亲的意思?”

黎夫人答道:“正是。”

皇后眼睑垂了垂,轻声说:“父亲年纪大了,也越发谨慎了。施伦请旨与东北驻军合兵打女真,父亲为何不同意?”

“这是军务,民妇不知。”黎夫人谨慎地说。

皇后顿觉无趣。

她的父亲、她的兄长、嫂子都越来越谨慎,却也越来越丧失了武将之家的锐气。父亲是年纪大了,越发看重家族的权势,不敢轻易冒险。

特别是她进宫之后,岑家越发谨慎小心。但是岑家本是军功起家,没有了军功,兵权又如何能握得稳?

本来扶桑总督一职,就是岑家人不能做,也该给自己的门下,结果却便宜了施伦……

早知如此,当初她就不应该进这个宫……什么《凤求凰》就是个笑话,帝王的情意如清晨的露水,晨曦一照,也就烟消云散了。

“我知道了,你待我好好想想。”皇后揉了揉额头。

黎夫人见此,关切地说道:“娘娘母仪天下,也要保重身体。”说完,恭恭敬敬地行礼告辞。

黎夫人走后,皇后自嘲的一笑。

年少时,她也曾有过策马扬鞭的理想,如今却只能困守在这方寸之地,看那些女人无聊的把戏。

到了晚间,皇帝来了坤宁宫,和皇后一起用过晚膳,闲聊之间,突然问起:“今日你嫂子来了?家中一切可好?”

“多谢陛下关心,一切皆好。”皇后端庄地笑着。

每当看到岑皇后这无懈可击的笑容,皇帝就觉得一股无力感……又问道:“那她今日过来,可是有什么事?”

皇后也不隐瞒:“嫂子传达家中的意思,说璟儿的伴读不宜长时间空缺,不如换一个人。我不同意。伴读三个或四个,也没有什么关系,待到来年,姜大人的儿子长大些再来,也是可以的。”

皇帝微微一怔,没想到皇后会直说这个事。停顿了一会儿,皇帝笑道:“梓童果然信守承诺、深明大义。”

朝中之人都以为自己对姜丰有不满了,都在观望,就连威国公府这样的老狐狸,都谨慎地要和姜丰保持距离。

但是皇后说,她不同意。

岑皇后正色说:“人无信不立。既已说了召姜丰儿子为伴读,他又没有过错,岂可轻易换人?如此岂不令功臣寒心?且姜大人志向远大,先是扶桑、虾夷,后面说不定还有别的地方,我国能否威扬世界,只在今朝!听其所言、观其行事,姜大人的眼界和手段,朝中何人能及?”

皇帝也不笑了,深沉地看着皇后。

本朝虽没有“后宫不得干政”这种规定,但历来人们对贤后的看法,都是贞敬贤良、不争不妒,打理后宫、教养皇子皇女。

岑皇后也不惧,迎着皇帝的目光,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莞尔一笑:“陛下,你难道不想成为千古一帝吗?我听说姜丰有一句话,要让太阳照得到的地方,都有我朝的旗帜!”

皇帝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转身大步离开。

岑皇后行礼恭送,随即端端正正地坐回椅子上。

不是她要帮助姜丰,而是……姜丰想要实现的,何尝又不是她的理想?

远在大湾秣马厉兵的姜丰不知道,他在遥远的京城还有一个神助攻。他把弹劾奏折呈上去,也不管自己搅起了多大的风雨,就把这件事抛诸脑后了。

什么官场争斗,对他来说都是小道。征战天下,才是他心心念念的事。

只要有实力,还怕那群市舶司的?

说到底,市舶司的提举多数和皇帝有裙带关系,或是勋贵公子,或是皇亲国戚,大多不是正经文官出身,文官集团自有傲气,其实也不大看得上他们。

而且,姜丰心中还有一种焦虑。

时不我待,西洋人都在全世界争夺地盘,他怕迟了就跟不上,更怕自己年纪渐大,或是出了意外,一命呜呼了,只能含恨而终。

现在的他,正发动起全省的力量,筹措军粮、火器,等明年开春,就发檄文、征暹罗!

朝中的大臣却发现,头一日还亲自探望蔡慧妃的皇帝,第二天就变了脸,下旨申饬三大市舶司,同时命东缉事厂彻查市舶司有无贪污税银、勒索海商、中饱私囊之事。

蔡慧妃得到消息又病了,只是这回,任华澡宫的人哭哭啼啼地请了三次,皇帝都没有再去探望她。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

朝臣不知道皇帝和岑皇后之间的对答,蔡慧妃也不知道这对至尊夫妻到底说了什么。但是皇帝去了中宫,大笑着出来,第二天就态度大变,还是让她咬碎了一口银牙。

那个姓岑的,不是总是端着她皇后的架子,早就失宠了吗?怎么还能说动皇帝?

倒是王玢,从皇帝那里隐约知道了岑皇后说了什么,心中暗暗羡慕皇帝,一曲《凤求凰》,求回了这么一个深明大义的皇后。

三大市舶司收到皇帝的申饬,立刻上折子自辩,和姜丰打嘴仗。

他们自觉也冤枉得很!什么刺杀、给小孩子下毒,这些事还真的不是他们做的,必然是有人挑拨离间,故意用这样龌龊的手段一箭双雕,让他们和姜丰结成死仇。

抛开私事不说,就是公务,那也是冤枉得很!是的,他们收货税和陋税,收得比应交给国库和皇帝内库的还多。

但一来,从前朝至今,货税和陋税一直是这样收的。他们的前任、前前任都是这样,姜丰自己打破了常规,还对他们发难,是不是太过分了?

二来,他们和姜丰不一样,姜丰自己就是一地主官,管着整个大湾。他们则在地方,虽然由内务府直管,但既在别人的地头,少不得孝敬巡抚、总督甚至藩王。比如粤市舶司的蔡谦,他还要孝敬岭南将军呢,徐家也得了他的不少“军费”。

最后,他们受内务府的管辖,难道不用孝敬东缉事厂的公公们?

这要是不中饱私囊,他们哪里来的钱四处孝敬?姜丰这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仅是断他们的财路,还要断他们的活路呢!

这么想着,越想越委屈,这自辩折子也写得声泪俱下。

皇帝收到了这样的折子,也是叹了一口气,他自然也知道市舶司官员的不容易……但是,中饱私囊、勒索海商也是确确实实的。

姜丰并没有冤枉他们。

要皇帝来说,本来你们按你们的潜规则,姜丰清廉是他自己的事。谁叫你们眼红鸡笼港的红火,率先向姜丰发难?

这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了!

都是心腹,都是钱袋子……这左手打右手的,皇帝也得做一个决断。

临近春年,这场闹了几个月,你来我往的官司总算有了一个了结,皇帝下旨,整肃吏治,船钞中的“官礼”就需上交国库,陋税不得超过总货价的三成。

但是对于被弹劾的几个市舶司提举,仅是罚俸半年。

这样的处罚,虽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也算是对姜丰的支持了。

关心姜丰的人,都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在国子监任职的罗轩战战兢兢地观望了几个月,终于放下了心,对妻子说:“今年过年,我们去大湾探望外祖母和舅舅吧。”

高小雪高兴得险些跳起来,抱着罗轩的手臂说道:“好!我这就收拾东西,也和哥哥说一声,我们一家子一起去!外祖母还没见过我们的孩子呢!还有舅母,我也很想她!”

罗轩摸了摸妻子的头,温柔地笑着。

他的小妻子,都做了母亲了,脾气还和小孩子一样。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