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穷门出贵人

第284章按察使到

  • 作者:嚣张异人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07-10 10:38:34
  • 章节字数:5380字

罗轩决意调职大湾,高云兄弟也动了心。

本来,他们之所以留在京城,一是高云的妻子是京城人,他们又想脱离衡川府的环境,顺势就留下;二来就是罗轩在国子监任职,可以给高家兄弟推荐好的先生。

事实上罗轩推荐的先生也很给力,如今高云和高雷都是秀才了。一家两秀才,在竹山镇那样的地方可以称得上书香门第。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乡试总是缺了点运气,一直没能获得举人功名。

高雷还小倒也无妨。高云二十多岁的人,已经当了爹了,虽然家里有些产业,却也担心自己一科科地考下去,最终一无所得。

此次来到大湾,高云看到表舅苏垒威风八面,心思就有些浮动。苏垒是工房经承,管着官办工坊、负责招商等事务,和各路商贾接触最多的人就是他。

姜巡抚不是谁都可以见的,可是苏经承就很平易近人,虽然官职不大,却是大湾商务方面的头号人物。各路商贾孝敬的好东西,只怕比姜丰那里都多。

知道了高云心中的犹豫,姜丰笑道:“二十多岁的秀才,倒也不算年纪大,家里财力可以支撑,考上三十多岁也使得。只是,你喜欢读书吗?还愿意继续考下去吗?”

高云脸色有些红,姜丰正说中了他的心事。他可不就是不喜欢读书嘛!从前逼着自己读书考功名,是因为自己是家中长兄,得顶门立户。

如今……

“舅舅,你知道我的,读书读得晚,本来又没什么天赋。我的先生也说,像我这样的,只有死记硬背了,若是刚好押到题,运气好就过了。若是押不到,就过不了。”这么说着,高云很是羞愧。

他自小以舅舅为榜样,舅舅是堂堂传胪,他连个举人都考不上……

“读书这种事,也是不能勉强的。”姜丰温声道,“孔夫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成为了读书人的座右铭。但欢喜是发自内心的,人和人的爱好不一样,不喜欢读书偏要说‘我快乐’,这是撒谎,没有意义。”

喝了一口茶,姜丰接着说:“不喜欢读书不算错,撒谎才是错。说实话,我个人也不喜欢读圣贤书,但是为了科举当官不得已而为之。”

说到这里,姜丰眨了眨眼:“你可别告诉别人……我这是克己复礼,为了自己的目标,克制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

高云更加羞愧,赧然道:“我不能克制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做不到‘克己复礼’。”

姜丰笑了笑,说道:“主要是你现在……不穷了。人穷选择少,你现在却可以有别的选择了。你擅长经营、又肯钻研,这都是你的天赋。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天赋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呢?我们家如今也不缺一个举人了。你苏表舅那里事务繁杂,常常抱怨忙不过来,你若愿意,不如就留下来给我们做个帮手。”

“愿意的!”高云欢喜得抓耳挠腮。

眼看着大湾这里一日繁华过一日,给苏表舅做帮手也是前程可期,将来的成就恐怕不低于考上举人。更重要的是,不必头悬梁锥刺股地读书考试了!

嗯……考功名这种事,以后就压给弟弟和儿子好了。

高家兄妹和罗轩都决定留在大湾,但京中那里也有产业,要回去处理。罗轩是国子监在职的监丞,也要去申请调令、办理交接。

姜丰就安排了一艘船,让他们与送奏章、贺表的官员一起回京。

得知外孙们不久之后就会返回大湾长住,苏氏高兴得不得了,亲自给外孙们寻合适的宅子、请下人、布置宅院。

她年纪也大了,能够把儿孙都留在身边,多看一眼也是好的。

姜丰看苏氏兴致勃勃的样子,微微一笑。

老人家就得有点事情做,精神才好。在这里这么多年,他早已把自己当成真正的姜丰,把苏氏当成自己的亲娘,自然希望母亲长命百岁。

能够把罗轩和高家兄妹留在大湾,他也多些帮手。很多事,还是要交给自家人才放心。

高家兄妹回到京城,只见京中比往常更加热闹了,原来是各地督抚、藩王都往京中送施太后的寿礼了。

此次代表大湾来送贺礼的是布政使唐昕,这分量也够重了。大湾在与暹罗打仗,姜丰要坐镇后方调度,自然不能轻易离开。

因为去年万寿节,大湾进贡了一辆自行车,皇帝觉得很新奇,让宗室、大臣们都开了一回眼界。

都传说大湾有各种各样新奇的东西,于是大家都很好奇,这回大湾给施太后的寿礼会有什么。

结果……大湾的船上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东西啊?

礼单是送到礼部去的。唐昕到礼部去送礼,就只有一些水果和一份贺表。

“就这些?”礼部官员不敢置信地问道。

同样是边疆身份,人家云滇总督段白乔送来的是翡翠雕刻的盆景啊!

唐昕一本正经地说道:“这份贺表就是最大的寿礼了。土人感念陛下隆恩,愿意下山归化,这不是比什么金银财宝更贵重吗?”

就没你们这么省钱的!不是说大湾已经富庶了吗?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礼部官员再无奈,也只能把贺礼给收了。

紧接着,唐昕又把给阿勇请封的奏折和一些申请调任的奏章呈了上去。

随着大湾从府升上省,出缺的可不止鸡笼城知府一职,各处人事变动,都要在吏部这里报备,才算是名正言顺。

且,大湾还缺一个按察使,这可是个正三品的高官,主管一省的刑名,是省级最高司法长官。地位仅次于巡抚,和布政使同级,绝非什么“打酱油”的角色。

皇帝收到了唐昕呈上来的奏章,哭笑不得地说:“姜丰还真是,一毛不拔就算了,还问我要官职要人的。”

唐昕恭敬答道:“陛下圣恩笼罩天下,此番土人下山正是对太后娘娘寿辰最大的庆贺。来日暹罗大捷,又赶上陛下万寿节了。”

皇帝:“……如此,他又省了一份万寿节了。”

不过,他也在等暹罗大捷的消息呢!作为皇帝,这主动出击的第一战,他怎么可能不关心?

唐昕尴尬地笑了笑,似乎说错了话?

过了两个月,姜丰这里终于迎来了新的按察使,却是姜丰的老熟人。

姜丰考中进士的第一份工作,是大理寺主簿,当时他有个同僚叫做冯实,在大理寺整理了大半辈子卷宗。

后来姜丰调任了开建知府,冯实也升迁了,仍然是在大理寺。

这些年,姜丰地方官的任上如坐了火箭般升到从二品的巡抚。冯实也在新帝登基后步步高升,去年做到了大理寺少卿。

得知是冯实来了,姜丰一时间感慨万千。

想到了在大理寺整理卷宗的日子,想到了当初当官的激动和热情,也想到了“慧眼识英才”的先帝……

冯实何尝又不是感慨万千呢?

见到姜丰的第一刻,已经白发苍苍的冯实恭恭敬敬地一揖:“下官冯实见过巡抚大人!”

当初自己是官场老油条,还指点过这个新人,没有想到时过境迁,如今自己却是他的手下了。冯实倒不是嫉妒,若是不愿意来,他大可以推脱。

只是人生的境遇如风云变幻,也着实令人只是人生的境遇如风云变幻,也着实令人有物是人非之感。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