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穷门出贵人

第295章万寿节贺礼

  • 作者:嚣张异人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07-10 10:38:39
  • 章节字数:4464字

今年是皇帝二十五岁寿辰,没有整寿那么隆重。

如果是整寿,西洋国家等也会以贺寿的名义来进行有赚不赔的官方贸易,但今年他们都成了战败国,当然更不能来贺寿了。

南洋诸国受战事影响也没有来,东海属国,扶桑、虾夷都已是我朝领土,总督施伦的治下。

就只剩高丽使臣一家举着旗帜,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去年,扶桑总督的大军借道高丽,和辽东总兵毛文英一起清剿女真叛部。

他们本来不想让道,毕竟唇寒齿亡,大家又都是通古斯兄弟……但是施总督的使者皮笑肉不笑地说:“高丽,从地理上来说,离我朝也挺近的。”

……这笑容把他们的国王都要吓哭了,恭恭敬敬地说,您请!您请!

施伦的大军就这样浩浩荡荡地借道高丽,如入无人之境。

说起来,施伦这个人也很有意思。威国公的岑家军不愿和他合作,他就绕过岑家,直接找了辽东总兵毛文英。

毛文英是威国公麾下的将领,但作为一方总兵,也是有雄心的人。

现在施总督伸出了橄榄枝,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反正我们扶桑有银矿,有的是银子!……只要两方合作,一起平定东北和鞑靼草原。

毛文英一咬牙,应了!

女真、鞑靼善骑射,算是冷兵器时代的强者。但辽东军队有火炮,现在又不差钱,还拿出银子作为赏银,凡斩杀敌兵者,按人头领赏!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银子做激励,士兵们打起仗来也特别有冲劲。

这一两年,女真和鞑靼都成了辽东总兵和施伦手下的军功,被吊打得没声没气,跟挂起脖子的烧鹅一般。

如今高丽及西南小国使臣举着旗帜,在鸿胪寺官员的安排下,在大晋门外依次排队。

他们彼此之间不相熟,说话也没什么好说的,但都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戚戚然。

这就好像在森林里,有个老虎做邻居,左邻右舍的松鼠、小兔子们都提心吊胆。本来这头老虎性情温顺,时不时还打瞌睡,小动物们也不怕它。趁着它打瞌睡的时候,还敢伸出爪子挠一挠,试探试探。

但此时,猛虎醒了,还张了张嘴,露出了尖利的牙齿……

宫门次第开,皇家侍卫身着华服、排列整齐,迈着整齐、雄浑的步伐站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他们身上的火枪在冬日的阳光下反射着刺眼的光芒。

文武百官也依次站列待命。

礼炮齐鸣,雅乐响起,万寿节大典正式开始。

皇帝威严庄重地一步步走上陛阶,高高在上地俯视群臣。

在礼部官员指引下,百官和使臣统一参拜,吾皇万岁万万岁!

司礼监的太监高声唱着礼单,督抚、京中百官一一上前。

听到姜丰的贺礼,皇帝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把俘虏当作寿礼,在场的外国使臣简直要哭了。这是威胁!这是明目张胆的威胁!

而扶桑总督施伦的贺礼也很有意思,他的是银币十万枚!

大家都知道扶桑有银矿,但他送的不是银子,而是铸造好的银币。

大湾率先铸造了莲花币,已经在大湾和邻近的省份通用了。

在莲花币出来之前,东南沿海各省因为海贸频繁,已经有西洋银币了。

这些银币俗称洋钱,种类也不少。有“双柱”银币,“鹰洋”银币,“站人”银币等十数种。

因我朝之前没有统一铸造的银币,这些洋钱就占领了市场,流通数额巨大。

起初,流入的洋钱在我朝仅当作银块流通,并非以枚计数,洋钱每一次转手流通都要称量錾凿,十分不便。

慢慢的,洋钱统一的分量和币值赢得了商贾和百姓的信任,以后便不再称量验成色,而论枚计数。

由于洋钱以枚定价,便于携带计量,在东南沿海各省乃至别的城市逐渐流通。

铸造者每一枚银币约可获利一成,其丰厚的利润驱使西方各国纷纷铸币,占领了我们的货币市场。

姜丰一到大湾就发现自己辖区内流通外国货币。他知道一国货币被外国把持的风险,这里头不仅有厚利,还可能涉及到金融危机。

兼顾铸造银币的利与弊,最终他还是宁愿得罪天下税官,也要请旨发行银币。

现在大湾的莲花币已经流通开来,施伦看到了其中的利益,立刻跟进发行莲花币,此次将银币作为贺礼送到朝廷,就是想以此为契机,让莲花币在国内流通起来。

封疆大吏们献礼之后,就到宗室藩王和番邦了。

本来,这最后的献礼才是重头戏、万众期待。

但是姜丰与众不同的献俘,施伦大手笔的十万枚银币,都让在后头的藩王们有些尴尬。

这要送什么才能把风头抢回来啊?

从藩王敬献的礼物之中就能看出他们财力权势的差别,有的藩王地处富裕之地,出手阔绰,而小藩王的贺礼就寒酸了,说不定还不如京官。

本朝的藩王的日子其实并不太好过,虽说分藩地方,代天子守藩篱,但朝廷鉴于历朝藩王作乱,一直留有戒心。

御史和东缉事厂随时盯着,预防作乱的可能性,藩王们小心谨慎,甚至不敢与京官和外臣过多来往,以免落人话柄。

这种情况下,最富庶的就是闽王一系的永安王等人了。

也是奇怪,各家藩王本来都互相通了气,要送什么贺礼才既不失礼又不惹眼。但这几家藩王不声不响的,突然换了贺礼,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厚了十倍不止。

特别是永安王,战战兢兢的把老本都挖出来了……他封地里有座铜矿山,都献出来了!

这到底是闹哪样啊?说好的共同进退呢?还是你们有什么把柄在皇帝手上?

其他藩王的人心里跟猫抓似的难受,偏又不敢问。

难道陛下要削藩,永安王提前知道了?

一些长史心中高呼,陛下,您要削之前,可以提前打声招呼不?臣虽是藩王长史,也是可以跳槽的!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