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浪漫青春 > 太守宴也

14. 第14章

  • 作者:蕉夏客
  • 类型:浪漫青春
  • 更新时间:2024-05-17 15:10:47
  • 章节字数:6424字

《太守宴也》全本免费阅读

在黎明的微光中,清流关码头涌动着一大群自愿聚集的百姓。他们手中都紧握一纸,每张纸上都书写着别样的字迹。陆紫菀与陆瑶琴两人位于众人之首,她们正带领着这些百姓进行最后一次的精心排练。

杜彬与谢缜亦早早来到此处,他们混在人群中,随着百姓一同练习着。但杜彬的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落在陆紫菀身上。

今日的陆紫菀穿着简约而不失雅致,一头青丝上轻缀着步摇,随着她的动作在清晨的和风中摇曳生姿,显得既明媚又艳丽。

“日后你若娶得陆大娘子,便可尽情欣赏她这般风采了。”耳畔传来挚友谢缜的打趣之声。

杜彬佯怒反驳,“谢通微,休要胡言乱语,我才没有这种想法!”然而,他通红的耳根似乎正在为他此刻的心情心虚辩解。

他的话音刚落,谢缜的笑声便更加响亮。杜彬正欲伸手去打他,却突然听到陆紫菀的声音响起。

“不知杜官人对我的安排是否有所不满,以至于频频出声打扰?”陆紫菀站在人群中,望向杜彬的目光中透露出意思无奈。

杜彬抬头望去,见陆紫菀正在看着自己,他急忙低下头去,羞红了脸颊,低声道,“不是的,在下对陆大娘子的安排极为满意,还请陆大娘子不要放在心上。”

杜彬正在心中犹豫时,发现陆紫菀已经将目光移开,继续投入到排练之中。他们趁着欧公尚未到任,抓紧最后的时间排练。

晨光中的陆紫菀仿佛笼罩在一层暖黄色的光芒之中,她犹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人群中显得格外耀眼。

完后最后一次排练后,众人稍作休息陆紫菀看了一眼身旁的杜彬,见他额头上渗出汗珠,便不假思索地拿起手中帕子为他拭去汗水。

这一举动刚完,身后便传来陆瑶琴的调侃声,“哎呀,看我们长姐和姐夫多恩爱啊!可惜三妹无缘目睹此景,待我将这景致绘于纸上,定要让他也感受到你的欢乐。”

杜彬面色微微泛红,他伸出手,意图接过陆紫菀手中的帕子。然后,就在手指即将触碰到她那柔嫩手背的刹那,他如同触电般迅速将手缩回。

他垂下头,声音低沉得只有两人能听见,“真是抱歉……”

陆紫菀瞥见杜彬的窘态,心中泛起一丝莫名的涟漪,她毫不犹豫地把手帕塞入杜彬手中,大方地说道,“杜官人,你我已经议亲,这些小事无须介怀。”

杜彬接过手帕,依旧低垂着头,轻声回应。

此时,一位年轻的学子走上前来,向陆紫菀询问道,“陆大娘子,欧公何时抵滁?我们对他的敬仰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若是能得他万分之一教诲,便心满意足了。”

陆紫菀转身看向那位学子,眼中流露出一丝安抚之意,“你且放心,欧公来滁之事已成定局。赵太守即将离任前往新地,梁郎君何须担忧我会欺瞒你们?”

被点名的梁郎君脸上掠过一抹红晕,忙摆手否认,“陆大娘子自然不会欺骗我等。”

陆紫菀笑着回应,“欧公此刻已在途中。”言罢,她又与其他人交谈起来,处理着各种琐事。

谢缜站在一旁,望着陆紫菀忙碌的身影,对杜彬打趣道,“子陵,你看看,还是陆大娘子最受欢迎。我瞧你这样子,怕是也沉沦其中了吧。”

杜彬闻言,佯装恼怒地瞪了谢缜一眼,但目光却又不知觉地投向了陆紫菀。陆紫菀似乎有所察觉,转头向他投来一个温柔的微笑,而杜彬则低下头去,却仍用余光偷偷地注视着她。

陆瑶琴凑近陆紫菀,笑着打趣,“长姐,我现在可真是信了那句话,即便是像杜官人这样的人物,见了长姐也会变成这痴傻模样。”

陆紫菀被妹妹说得不好意思,假装生气地跺了跺脚,伸手就去轻拍她的脑袋。

陆瑶琴连连向对方求饶,语气中带着几分哀求和颤抖,“好姐姐,你饶了我罢,我保证以后再也不敢多嘴了。”

正当他们即将进行最后一次排练的关键时刻,突然,一个声音划破了长空,“船来了,船来了!”

欧阳修自清晨时分便独自一人站在驿站外,静静欣赏着周围的景致。这里与他想象中的景象相差无几,荒凉偏远,民风尚未开化,能够用官话交流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一路走来,他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委屈和愧疚,也有不甘。新政的失败让他倍感失落,而更让他愧疚的是,因为他的缘故,一家老小也跟着他来到了这个偏远之地,共同承受着艰辛。

薛氏走到门口,发现欧阳修独自一人站在门口,正欲上前询问时,他却突然转过头来。

薛氏见状,不禁轻声问道,“怎么还在想那些事情?”她的语气中透露出无奈,“昨夜不是已经说过,不要让母亲担心吗?”

她不给欧阳修开口的机会,继续柔声安抚道,“先前你被贬夷陵时,有先夫人陪伴在你的身边。如今到了我这里,难道就吃不得这点苦吗?”她的话语中充满了理解和包容。

欧阳修看着她,略显为难地说道,“娘子,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滁州地处边陲,民风尚未开化,我一路行来听到的都是当地的方言。这让我深感困扰,以后如何去管理这些百姓呢?”

薛氏轻叹一声,看着欧阳修说道,“管理百姓并非易事,但也不是没有办法。你说滁州民风未开化,那就更应该努力让它变得更好。这才是你作为父母官应该做的事情。”

她并肩站在欧阳修的身边,目光远眺着前方的河流,继续说道,“我听母亲提起过,你在洛阳时文章精进一日千里。到了滁州,我想你同样能够展现出你的才华和智慧。”她转身看着欧阳修,眉眼间染上笑意,“滁州有座琅琊山,因东晋琅琊王司马睿曾避难于此而得名。先唐刺史李幼卿曾被贬官至此,后有韦公也居于此地,更何况还有王禹偁王公这样的前辈也曾被贬此地,他们尚能在此留下足迹,你又有何不可呢?”

薛氏的话让欧阳修心中的情绪得到缓解,他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和决心。

“我深知你心中对新政的挫败及张氏之事,有所芥蒂。然,那些人也只是借此无稽之谈来攻击你。你光明磊落、问心无愧。”薛氏握紧欧阳修的手,深情款款,“与你成亲这些年来,我深感只要我们心手相连,任何困境皆能共渡。”

她看着欧阳修继续道,“官家派你来滁州,焉知非福?”

欧阳修闻言,动容之色溢于言表,紧握薛氏之手。

随后,一家人在老夫人醒后,踏上前往滁州的路途。途中,欧阳修向母亲正式保证会尽快走出新政失败的阴霾,他们一家在谈笑风生中,渐渐靠近了滁州码头。

欧阳修在舱内整理行囊。自京城至滁州,虽历时两月有余,心情已有所好转,但难免仍有丝丝怨愤。

此时,薛氏与其子欧阳发立于甲板之上,远望码头处人头攒动,似乎正在举行盛大的歌舞表演。待船身渐近,才看清原来是百姓组织的欢迎仪式。

薛氏望着此景,不禁眼眶微红,轻声对欧阳发道,“快去告知你爹。”

滁州虽地处边陲,民风尚未开化,但在此地的百姓的热情欢迎下,却显得与夷陵不相上下。

薛氏望向欧阳修,笑意盈盈地指着岸边的百姓道,“官人,你看,百姓们对你的到来多么欢喜。”

随着船只缓缓靠岸,百姓们的欢呼声愈发清晰,他们口中反复着呼喊着“欢迎。”

薛氏继续道,“滁州虽偏远,民风尚待开化,但百姓们能有此等热忱,或许你在此地也能有所作为。”

欧阳修听着薛氏宽慰与鼓励,心中的阴霾逐渐散去。

在人潮汹涌的岸边,两人先行上岸,映入眼帘,便是前排百姓手中挥舞着的红纸,每一张都赫然书写着“欢迎欧公知滁”的字样。

紧接着,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此起彼伏,缤纷的彩带如同雪花般漫天飞舞。

此情此景,让欧阳修顿感震撼,他凝望着面前的百姓,眼眶不知不觉地湿润了。

“永叔你来了啊!”赵良规注视着欧阳修的情绪波动,心中了然。

他回想起自己与家人抵达码头时,也同样被这样的热烈的场面所打动。这不仅是对新任太守的欢迎,更是一场为他而设的欢送盛宴。

欧阳修迈步向前,紧紧握住赵良规的手,“1元甫,多年未见,没有想到会在此重逢。”他环顾四周的百姓,再将目光转向赵良规,“先前路上,我总以为滁州地处偏远,民风未开,现在看来,却是我过于片面了。”

赵良规微笑着回应,“永叔,莫要被先入为主的观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