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我成为康熙以后的yy王朝

第101章 沈大当家

  • 作者:翌日成神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07-03 09:40:46
  • 章节字数:6400字

我成为康熙以后的yy王朝

天色尚早,现在就回宫就太可惜了,此时正是一个不务正业型皇帝的最佳玩乐时间。政事做不了主,自有王公大臣们操心,后宫无妃子,没有什么家事要操心,就连佟桂氏都搬到了慈宁宫无法亲近。想想前明的万历皇帝三十余年不上朝,他这皇帝却当的安稳,当真是奇怪,像我这样的,还得时时刻刻提防着有人图谋自己的位置。不知这是因为明代的政体还是因为万历早期千古罕见的政治经济学家张居正给他打下了挥霍的底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万历朝的臣子们如果不是愚忠到底就是同万历一般混日子,他们这思想根源倒是值得探究。

人,终究是一种会思考的动物,精神主导着行动。看来我必须为我的侍卫们找一个政治委员来教育了,否则等我带领军队进入火器时代,这些家伙中有一个突然热血一冲向我开枪怎么办?21世纪我党我军的政治制度不就是“教育,教育,再教育!”思想不合格,能力再突出也坚决不用!

信步而行,又到了鼓楼大街那类似商业步行街的地方。涴纱坊的大招牌依然如此醒目,只是今天我并没有想买衣服的意思。随便转转发现此地出售奢侈品的店铺众多,如古玩,金器,饰品,瓷器等等,进进出出的人也多是豪富之辈,有几个甚至是每日上朝的朝廷重臣,王公贝子等国家养着的闲贵人更是数不胜数。也不是我都认识他们,只是这些人总把标志身份的黄带子,红带子挂在最显眼处,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是皇室。

只可惜他们眼高于顶,等闲不低头看看走在他们身边的一朝天子,倒也免了我不少麻烦。

而让我震惊的是这些铺子的招牌下经常可以看到“沈记”两个小字,居然占了整条街店铺的十之七八,而有一些店铺虽然没有这两字,但看那装饰布局都是别具一格和沈记也拖不了关系,我突然产生了一个荒谬的念头,朝廷每钱,百姓每钱,银子都到哪里去了?无非还有贪官花了,这些由贪而富的暴发户们银钱又花到哪里去了?似乎都往沈记流去了,看那专卖鲍鱼海鲜的四海水货——沈记,出售精致首饰,翡翠碧玉碗大珍珠的百宝斋——沈记,上千两到一万两的马车坊——沈记,专卖湖州丝绸,苏州刺绣衣衫的涴纱坊——沈记,这些富户贵戚们的银子不都是花在这些地方了?那这沈记的大老板一年要进多少银两,会不会比我朝廷的国库收入还多?

我越来越相信这沈记就是沈万三的后人了,也就是传说中真正的富可敌国,天下第一家的沈家了。

真想见识见识这幕后的大东家,那日听涴纱坊的赵姨说当家的亲自送来,也就是说人来了北京,极有可能还没有走,不如去碰碰运气。

再进涴纱坊,侍女们都认识我是那个两万俩买衣裳的豪客,尽皆热情相迎,店里的款式又多了不少,每一件就款式来说都称得上是这个时代的艺术品。由于清廷对女子着装并无特别要求,时下女子都可着汉装,不少满洲贵妇甚至以着汉服为时髦,这真说不出是对女子的尊重还是歧视,不过隐藏的意思是女子不过是男子附庸,你大明的男人们都给征服了,一般女子要咋样就咋样吧,折腾不起风浪。

正是这样的思想造就了清初女子服装风格千奇百异,有传统的汉服唐装,也有满洲风格的宫装旗袍,还有结合二者风格的种类,一些颜色艳丽穿戴极为烦琐的少数民族服饰也开始走上了北京街头,而涴纱坊里就有苗族未出阁少女的盛装,上次来还没有,估计是这两天又新进的货品,如此多的款式,这些富妇口袋里的银子又怎么捂的住?

“唷,公子来了,今儿个想看点什么?这里有几件苗族姑娘家的衣裳,可是我们东家从苗夷之地购来的。这衣裳是她们姑娘家为出阁准备的,从十来岁就准备,需要花数年时间缝制,其中心血做工可谓精妙绝伦。最关键的是苗家姑娘们对银钱看的不是那么重要,若不是我们东家面子大,等闲人再有钱也买不到。”赵姨一看我看着那苗族服饰,话匣子就打开了,“怎么样,给仙儿妹妹带一件?看看别样的风情,小姑娘家最喜欢这种花花落落的衣衫了,赵姨给你打个八折,怎么样?”

我真就忍不住要答应了,但这涴纱坊的衣裳八折也是那么个贵啊,想起今天来的目的,正色道:“谢赵姨了,下次我带仙儿来看再说。今儿个主要是仰慕贵当家的才情,看这经营策略,还有赵姨这样人才的运用,无一不显示出大商家的风范和气魄。在下想见贵东家一面,一倾仰慕之情?”

“仰慕?”赵姨奇怪地看着我。

这才想起自己用词不当,不好意思地道:“佩服,钦佩。请贵东家放心,在下绝对没有断袖之癖。只是同为生意人,想讨教讨教。”

赵姨耐人寻味地一笑,“你稍等,妾身给公子报个信,见不见就看缘分了。”

缘分?这也要靠缘分?

过了一会赵姨满脸笑容地走了出来,“朱公子,我们当家的在百味斋订了一席,请公子先移贵步,我们东家随后就到。”

这又是什么缘故,明明人就在里边,偏要来这一套。大概是这些大商家一贯的作风吧,低调再低调,若引起了朝廷对家产的眼红,那就完了。特别是在前明已经有了深刻教训的沈家。

我只要移驾百味斋了,架子真大,还要我堂堂天子去见他,不过不知者不罪,朕心胸宽怀,对待真正的人才更是可以三顾茅庐,要是由这沈记的东家来帮我打理天下财务,把握经济发展的细支,应该要比户部工部那些玩意要强的多了。只是由于沈记特殊的背景和强悍的经济实力,只怕等闲未必请的动啊。说不定我露出要招他们东家入朝为官的意思,沈家就会带着全副家当移居海外也未可知,那国家就完了!慎之!慎之!

百味斋并不远,不过几步路,同样是沈记的产业,里边也属于高档消费,摆设不似平常酒楼八仙桌一张张地摆着。这里有隔间,有雅间,有双人坐也有三人,四人,八人等等,酒店没有那些搭着白布带着高帽的小二,只有穿着整齐,彬彬有礼的侍女,但这些侍女大多姿色平常,自然是怕引起纨绔子弟的骚扰。

三楼有一单独的雅间,虽然只有一间却战了整整一楼,里边日用器具一用俱全,还备有供风雅文人把玩的琴棋笛萧,文房四宝等等,甚至有长几可供休息,颇有吃饱了睡,睡饱了再吃的意思。

而百味斋的东家似乎比我先到了,在中间悬了一密集的珠帘,隔着只能看到一身形高挑消瘦的华服男子似乎颇为年轻,见我进来也并不说话。

但我作为来客总要打个招呼:“在下朱仙,见过沈当家的。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沈当家的年纪轻轻把持偌大家业,锐意进取,繁荣至厮让在下着实佩服。”

沈当家的见我称赞,举起酒杯向我示意,我也举起一干二净,哪知他却依然不说话,我心中疑虑,这家伙莫不是个哑巴?

一个标志的小丫头走了进来,长的颇为清秀,还有几分书卷意味,站到了沈当家旁边,清丽的声音响起:“当家的说谢谢朱公子称赞,受之有愧。”

我一怔,还真是个哑巴:“不,不。想沈当家的身残志坚,能有今日成就不知付出几倍于常人的艰辛,相比之下,在下实在惭愧啊。”

小丫头噗哧一笑:“我们当家的不是哑巴,只是这几日说话不方便,若是有缘,公子日后便能听见我们当家的声音。”

沈当家的似乎拿了什么捅了一下小丫头,小丫头忍住笑道:“我们当家的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

原来还是个调皮的小姑娘,看二人关系颇好,这小丫头多半和这当家的不清白,持宠侍娇,看那沈当家的尴尬,我举起了酒杯:“在下也是生意人,想请沈当家的指教几招。还请折节下交,不吝赐教。”

沈当家的拿起毛笔又在纸上唰唰写了几笔,小丫头传过话来:“公子出手号阔,想必也是富贵人家。既然是生意人,如有令尊主持家业,令尊必然也是生意场上高手,轮不到鄙人来指手划脚。如果公子也是守业后代,那正如公子所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公子豪阔依然自是生意高手,也不用鄙人说三道四。”

厉害!这样的人物,想要套点东西真不容易,我只好交老底:“惭愧,比起沈当家的,我那点产业不过是小打小闹。在下就是京城新开张的红楼东家,起先在扬州开店,现在想发展大些,又在云南看了家。在下想请沈当家的给个意见,如今局势,颇为不稳,我生意人当如何才能趋吉避祸?”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