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四大名着中的人性之痛

第31章 红楼梦 世俗男女的心理世界 7

  • 作者:于淼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7-03 19:24:50
  • 章节字数:10238字

凤姐儿此行收获甚丰,不但成功地把尤二姐赚入荣府,还握住了宁府老大贾珍的把柄。

将尤二姐“圈”入荣府之后,凤姐儿开始消遣起了自己的情敌。她先是把尤二姐自己的丫鬟赶走,换上自己的亲信,然后开始对尤二姐进行物质、精神两方面的折磨。

凤姐儿真正的目的是赶走尤二姐。不过,要达到这个目的,凭她自己的力量还不够,需要贾母发话方可。虽然凤姐儿并不在意大部分人的看法,但是,她却很在意自己在贾母、王夫人面前的形象。

纳妾对贾琏这种世家公子来说很正常,贾母只有两个儿子,贾赦和贾政,虽然贾政有三个儿子,但老大贾珠早逝,只剩下宝玉和贾环。贾赦只有贾琏一个儿子,荣府的人丁并不兴旺。老年人没有不喜欢儿孙满堂的,可贾琏作为“玉”字辈的老大却连个儿子都没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贾琏以此为由纳妾,贾母肯定会支持。

如果没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凤姐儿是摆脱不了尤二姐这个情敌的。即使贾琏不能把尤二姐收入房中,以后两人暗中偷情,凤姐儿也毫无办法。

凤姐儿要的是一个万全之计,既能把尤二姐赶走,自己又不担恶人的名声,至少不能让贾母看出自己容不得人。

一切安排就绪,凤姐儿开始出招了。尤二姐原本曾许配过人,但是男方张华后来穷得像个叫花子,得了点钱也就同意尤家退婚了。凤姐儿出钱让张华状告贾琏“国孝家孝之中,背旨瞒亲,仗财依势,强逼退亲,停妻再娶”。如果不让张华告,这事没闹头,凤姐儿也就不会把二姐接回来了。

闹的目的是张扬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尤二姐是个什么货色,贾琏如何不对,自己如何在理。事发后,首先遭殃的是贾珍一家,他自己躲出去了,苦了老婆孩子。凤姐儿向尤氏哭闹那一段,完全就是一个泼妇形象,哪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过后,凤姐儿收起泼辣面孔,在贾母面前扮可怜,希望贾母发话,赶走尤二姐,彻底断了贾琏的念头。可贾母显然更疼爱孙子,反倒公然收留了尤二姐,这是凤姐儿始料未及的,于是,她只好改变策略,开始用软刀子杀人。

贾琏和凤姐儿结婚很多年了,却只有一个女儿。凤姐儿为了除掉尤二姐这颗眼中钉,不惜买通大夫,造成一尸两命的惨剧,同时,把秋桐也一起算计了。

此事凤姐儿做得太歹毒,这件事最大的后遗症是她从此失去了贾琏的支持,这对凤姐儿来说是致命的。尤二姐的死对贾琏触动很大,他对凤姐儿仅存的一丝幻想也被打破了,此后,夫妻两人完全形同陌路。

凤姐儿此事虽然策划周密,却难以瞒过众人的眼睛。整个计划,她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平儿、兴儿、旺儿,侍候尤二姐的丫鬟,他们都是知情者。在贾府这种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想让这些人守口如瓶是不可能的,事情的真相早晚会人尽皆知。凤姐儿得势的时候,别人不敢得罪她,可能把事情放在肚子里,可一旦有一天她失势了,这就是秋后算账的罪状之一。

凤姐儿最后墙倒众人推,完全是她自己做下的孽。

贾雨村的升迁之道

贾雨村首次出场形象相当正面,虽在落魄之时,穿着和民工差不多,但却气度不凡:“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直鼻权腮。”接受了甄士隐五十两银子的资助,也不过是不卑不亢答谢了一句,并没有表现得诚惶诚恐,显示出了读书人的气节。

听到冷子兴说混在女儿堆中的宝玉是个色鬼,贾雨村当即表达了不同看法:“非也!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他接下来的一番长篇大论,不但见识非凡,更是一篇美文,可见贾雨村确实才华出众。

大观园建成需要匾额对联,贾政特别提到了贾雨村,说如果众人觉得不合适时,再找他来题。以此推断,贾雨村的文才必定高过那些在贾府中以此谋生的清客相公。

有能力的人往往有一个通病,就是自视高人一等,恃才傲物,在人际关系上下工夫不够,容易得罪人,贾雨村也不例外。刚吃上皇粮时的他对官场欠缺认识,读书人的清高也尚未洗去,免不了恃才侮上,同僚们对其皆侧目而视。结果,上任不到一年,上司就对他失去了耐心,参了他一本,说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朝廷当即将他革职。消息传出,当地官员无不开心,看来,贾雨村的人缘真是不好。

贾雨村被革职并非因为贪污受贿之类的具体罪状,而是由于上司的主观评价不好。“生情狡猾”,这完全是莫须有的罪名,只要是当官的,没有一个是傻子,至于“擅纂礼仪”,恐怕贾雨村还没有那么大的胆子。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是智通寺山门上的一副对联。第一次遭贬之后的贾雨村看了很受启发,决意吸取教训,从头再来。

贾雨村是个有心人,他本来和贾府素无瓜葛,但为了自己的前途,挖空心思同贾政套近乎。他把贾府的家世、宁荣两宅人口房舍以及起居事宜等,打听得清清楚楚,平时和贾政闲聊时信口谈来,贾政听了备觉亲切。贾政不过是个从五品的员外郎,贾雨村任应天知府时是从四品,后来转为京官,官职比贾政高了不少。但贾雨村心里很清楚,宁、荣两府虽然没有在朝的高官,但潜在势力却十分巨大,不然的话,也不会仅凭林如海的一封推荐信,贾政就能让他重回四品官的行列。为了讨好贾政,他不惜自贬身价,在贾府像混饭吃的清客般随传随到。

二次步入官场的贾雨村同前次有了质的变化,不但没有了读书人的清高,连做人的良知也不要了。他明知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却没有出手相救,而是把她当做牺牲品,讨好了贾政和薛蟠的舅舅——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当初,他一文不名,只能靠卖字作文为生,多亏甄士隐慷慨解囊相助,他才有了进京赶考的路费。

贾雨村能对甄士隐知恩不报,更不用说对知道他老底的门子了。这个门子可以说是贾雨村步入官场的导师,正是门子的一番话使贾雨村得以明白官场的游戏规则。虽然是故人,还为他提供了不少有用的信息和忠告,避免了自己再次在官场上犯错。贾雨村仍然觉得门子碍眼,给他安了个罪名远远发配了事。

贾赦看上了几把古扇,古扇所有者石呆子是个爱物成癖的人,不管贾赦出多高的价钱,他也不卖。贾雨村知道此事后,设圈套诬陷石呆子拖欠官银,将其收押入监,一审判决其变卖家产赔补所欠官银。石呆子后来是死是活书中没有交代,不过,那些古扇最后确实是落入了贾赦手中。

贾雨村投机钻营的结果是很快由知府推升转了御史,不过几年,又升了吏部侍郎,署兵部尚书,成了朝中的要员。虽然他是靠贾府发迹的,可贾府出事后,他不但马上同贾府划清界限,还因为自己曾得过贾府的好处,怕人说他包庇贾家,拿出了大义灭亲的凛然正气,终于导致贾府被抄。

贾府虽然一代不如一代,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间都是姻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互相扶持,互有照应。在京城中,四大家族的关系网就更大了,婚丧嫁娶,逢年过年,权贵之间少不了联络感情,互相拜访。贾敬做寿,南安郡王、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四家王爷,镇国公牛府等六家、忠靖侯史府等八家都送了寿礼。

贾雨村落井下石,官场同僚和四大家族等圈里人心里都清楚得很——此人实在无情无义,和他共事太可怕了——贾雨村这一次得罪的人太多了。

和贾雨村不同,贾政并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他属于厚道型官员。他在工部任职时,管的肥差不少,却从未伸手捞过好处,反而便宜了不少下人。薛蟠犯了事,薛姨妈求他帮着走走门路,贾政也只是托人说情而已,并不言及钱财。

贾政本来一直做的是京官,公务在他看来只是应景的事儿。后来虽然曾被外放,但也是个学差,没有真正接触到基层官场的种种潜规则和阴暗面。地方上折收粮米、勒索百姓这些弊端,他虽曾听人提及,却未曾身临其事。

家仆跟着贾政在京城中缺乏发财的机会,好容易盼到他放了外任,都指望着能够跟他出去好好捞一把。不想这位老爷是要名声的,外放做了粮道之后,很有职业道德,州县馈送一概不受。不但自己不贪污受贿,还严令下属安分守己。手下人见无利可图,能走的就走了,不能走的都是那些从京城跟着去的。眼见得白花花的银子,只是不能到手,实在令人着急。手下人只想着那官印就像是印票子的模板,哪里耐得住诱惑,巴不得立时拉了自家政老爷下水。

地方上那些书吏衙役的职位也都是花钱买的,哪有不想发财的,他们都要养家糊口啊!当差的没有了好处,也就少了做事的热情。贾政的公堂之上开始变得空空荡荡,连个使唤的差役都找不到。贾政不是精明强干的官员,指挥不动人,处境尴尬。

贾政要做清官,不但手下人不高兴,老百姓那里也不讨好,反说他不谙民情。当官的作秀作多了,老百姓也看明白了,知道凡是新到任的老爷,越是表面功夫做得足的,想钱想得越是迫切。道理很简单,上级越是严厉,下面的官员越是害怕上级挑自己的毛病,只好多送银子。贾政不许下属收钱,收粮的时候,衙门里的差役故意不给人办手续。这样一刁难,那些百姓觉得还不如花几个钱早早了事呢!

家人李十儿是个有胆识的,见贾政骑虎难下,于是拿贾雨村旁敲侧击,说贾雨村不多几年已经身居高位,就是因为识达时务,善于“团结同事”。贾政听了这番话,很不开心:“胡说,我就不识时务吗?若是上下和睦,叫我与他们猫鼠同眠吗。”可这就是世态人情,岂是贾政一个人能改变的?

李十儿见贾政心里有些活动,趁热打铁劝说道:“老爷极圣明的人,没看见旧年犯事的几位老爷吗?这几位都与老爷相好,老爷常说是个做清官的,如今名在那里!现有几位亲戚,老爷向来说他们不好的,如今升的升,迁的迁。只在要做的好就是了。老爷要知道,民也要顾,官也要顾。若是依着老爷,不准州县得一个大钱,外头这些差使谁办?只要老爷外面还是这样清名原好,里头的委屈只要奴才办去,关碍不着老爷的。奴才跟主儿一场,到底也要掏出忠心来。”贾政被李十儿一番言语说得心无主见,思想激烈斗争的结果,是眼不见为净,由得李十儿便宜行事。

自从贾政放了外任,不但没有往家里交过一文钱,反倒把家当贴进去不少。那些跟着他上任的家仆,干了没多久,家中的婆姨们反而“鸟枪换炮”,金头银面的装扮起来了。这也难怪,谁想一辈子给人当仆人,谁不想挣个家当,扬眉吐气?

节度使家中有人过生日,地方上的官员送上的寿礼动辄就是几千两银子,主人一概从容笑纳。这么重的寿礼,钱是哪里来的?薪水不可能有这么多。如何在上司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地为自己牟取好处,大家都心知肚明,同僚之间如何进行利益划分,大家也是心照不宣,做起来轻车熟路,彼此之间早已达成了默契。贾政的出现,对地方官员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他太清高了,不与其他官员同流合污,不遵守大家的游戏规则。与这样的同僚共事太危险了,还是让他快点走吧!

恰好,贾政的家仆闹得太不像话,地方官员借故拿住把柄,贾政因“失察属员”被连降三级。不过,还能回京做他的工部员外郎,如果朝中没人,恐怕贾政即使不被治罪,也会被革职,对贾政来说,这倒是件好事,假如没有这事,任由李十儿等人闹下去,说不定会捅出大娄子来难以收拾。

贾政从小受过严格而正统的教育,思维模式难免僵化,换个环境就水土不服,无法融入新环境。别人看来是肥差的外任,在贾政不但毫无油水,更是苦不堪言。回京做清闲的员外郎,无论是能力还是工作性质,贾政都胜任愉快。

从甄府投奔贾府的包勇虽然只是一个仆人,经历了甄府的风波之后,对官场的潜规则有一种局外人的透彻:“我们老爷只是太好了,一味的真心待人,反倒招出事来。因为太真了,人人都不喜欢,讨人厌烦是有的。”这话对贾政也是适用的。在地方官的圈子里,贾政太正派了,他挡了别人的财路,所以后果很严重。

当官需要天分和能力,这种天分和能力许多人并不具备,也就难免成为牺牲品,或是被逐渐排挤、边缘化。不是当官的材料,最好还是不要进入这个陌生的圈子,宦海险恶,一不留神,不要说血本无归,性命都可能保不住。

赖尚荣的父母本是贾府的仆人,依靠贾家的势力,为儿子买了个官。可这个儿子实在不是做官的材料,贾政护送贾母的灵柩返乡,途中受阻,耽误了不少时日,身上带的“现金”花得差不多了,于是向在附近做官的赖尚荣借五百两银子。可赖尚荣竟然只给了贾政五十两银子。在贾政看来,这无疑是羞辱,是在打发叫花子。贾政将银子退回,赖尚荣竟然还不识相,只添了一百两银子又给贾政送去了,又寒碜了贾政一次。

赖尚荣一个暴发户,对官场潜规则的了解远不如他那侍候了一辈子人的老爸老妈。贾家四代京官,两府在官场上潜在的势力哪是奴才出身的赖家能够相比的。赖尚荣父母知道儿子把主人家得罪了,怕贾府的人报复,一方面请假在家,一方面差人到赖尚荣任上,叫他告病辞官。

父母当牛做马辛苦一辈子,本指望为儿孙挣个前程,却被这个不肖之子轻易毁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