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大明狂婿

第773章 警告王逝,苏州书院

  • 作者:青丝如墨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08-01 09:27:33
  • 章节字数:4628字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过头顶往西。

从林宸来访,一直到试铳完毕,足足用了两个时辰,郭臻兴致颇高,周边也没有人敢来打扰。

直到此刻,郭臻才感觉到腹中饥饿,他招呼王逝和林宸,说道:“已到午时,你们就留在府里用膳吧!”

王逝倒在其次,林宸欣喜不已,楚王郭臻位高权重,他一个商人之身能与其共进晚餐,这是何等的荣耀。

郭臻用餐极快,林宸在席间见到了楚王的二世子郭恒,那是个调皮伶俐的小孩,吃饭的时候,围在郭臻周围转圈,这消除了席间的凝重和紧张。

林宸吃的很轻松,也吃的很饱,心中不禁在想:“外界都说楚王是个很和善的人,果然不假!”

未时,林宸告辞离去,在南京歇息一晚,次日返回杭州。

富阳几家兵器作坊合作之事,还需等郭臻派人前去主持,至于王逝,则被郭臻留了下来。

书房中。

郭臻面无表情地发问:“王家的自发火铳到底是怎么回事?”

天下没有巧合,如王逝这样的人,做的每一件事情更不能将其当做巧合看待。

王逝面色如常,干笑道:“我只是昨天听王泰所说,并不知道实情!”

“真的吗?”郭臻似笑非笑。

“军器为国之重器,本王解除了绑在工匠身上的枷锁,是想得到能压服四夷的利器,幸好,本王今天见到了自发火铳,如果林宸辛苦经营却不能从中得到利益,还有谁会去做这种事?”

王逝面色尴尬,不敢辩白,他明白自己犯了错误,他了解郭臻,但他不该利用郭臻的心思。

自发火铳不可能由林家独自生产,但这个决定必须要由郭臻做出来,无需别人暗示,上位者,最忌讳别人揣测他的心意。

“你只是吏部侍郎啊!”郭臻从没有用如此严厉的口气对王逝说过话。

王逝背襟湿透。

郭臻心中烦透:“为什么一定要让本王变得严厉,变得没有人情味,才能让你们知进退!”

自发火铳只是引子,还有江南各地的流言让他很失望,失望到渐渐失去耐心。

如果暴力和血腥能解决问题,郭臻就要快控制不住自己的双手。

“我知错了!”王逝垂头认错,因为他了解郭臻。

隆武四年。

南北的战事处在胶着中,重新安定下来的江南处在新旧势力交汇点,新兴的商人群体在郭臻的扶持下逐渐壮大。

在大明,商人还很弱小,他们只有依靠郭臻才能在朝堂中得到一点话语权。

他们是最不可靠的人,因为只要有利益,他们什么都可以出卖,他们又是最可靠的人,因为只要有利益驱使,他们会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苏州书院。

黄羲站在高台上,下面坐了六十多个士子,既有刚接触书本的蒙童,也有嘴上才才长茸毛的少年,更有二三十岁的书生。

黄羲这几年著书立说,声名渐显,因为一直没有依附郭臻,在江南的名声比方智要响亮。

“大明一直以农为天下之本,此言当然不错,但在我看来,农商皆为天下之本,民以食为天,国不可缺粮,唯商可通各处有无,国可因此而富,而强……”

近几年,黄羲一直在思考大明覆灭的原因,写下的书稿堆积满书屋,如不是方智力邀,他宁愿留在老家。

东北角落,一个小孩儿认真在听,认真在记,他平日沉默寡言,加上年纪比较小,在书院中没几个朋友。

苏州书院与大明其它书院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不仅教习儒学,方智首次在这里教授泰西之学,所用的教材正是他编著的《物理小识》。

不过这几天来,真正愿意随方智学泰西之学的人极少,更多的人还是听策论之学。

方智家学渊源,儒学造诣不下于黄羲,但他为了推广偏冷的泰西之学,放弃了教习策论和儒学。

学生挑老师,老师也在挑学生,凡是对泰西之学没有兴趣的,方智从不勉强。

苏州书院首批招收的学子共两百三十人,远超过黄羲等人的想象,其实他们都不希望一次招收这么多学生。

大明吏部尚书陈珑在苏州书院挂牌时亲自来道贺,同时命弟子杨鑫前来教习徐光启当年所著的《农政全书》。

这正是方智希望见到的,自从放弃江南总督后,他越来越偏离策论和朝廷,把心思全放在经世致用之学上。

高台上,黄羲说的很开心,每一个学有所成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思想能被更多的人分享,他堆满书屋的书稿也希望能得到更多士子的认同,否则如锦衣夜行,还有什么乐趣。

苏州书院以方智为首,其他讲授者都是客卿,但各家传授课业的内容在楚王府都有备份。

苏州书院是郭臻借助方智的手创立,旁人可能不知道郭臻的心思,但方智猜到郭臻隐藏在其后的目的。

在书院成立的头一天,方智便说明,书院弟子禁止结社,当然,离开书院后,就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

苏州书院既立,复兴社将慢慢变为历史。

方智曾经说过,西学与大明之学各有所长,儒者以一物不知为耻,只有他这样心胸的士子才能配上郭臻,也只有楚郭臻才能配上方智这样的士子。

苏州书院才开始起步,杭州的讲武堂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

五月,雨季过去,江南的春节农耕已经结束,各地府兵集中训练。

通常雨季过去,就是大明军队将要出动的时候,因为明军多火器,在阴雨连绵的天气出击风险太高,无论是湖广还是泰兴,明军在春季一直收缩防线。

讲武堂首批结束培训的一百名武官在南京城接受楚王郭臻的检阅,一年半的培训让这些人至少能看懂公文,同时能写好一份通顺的报告。

没有慧根的人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根本无法达到这种要求,这些人多半原来就有一定的文字底子。

讲武堂今年扩编,已有三百人,各地年龄不超过三十五岁,有童生功名的士子均可以通过考核进入讲武堂学习。

其中有一百人的名额来自军中各位总兵推荐,但不得推荐千总职位以上的军官,而且加入讲武堂后,便脱离原来军籍,下一步去向由楚王府决定。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