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让孩子心悦诚服

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头

  • 作者:杨杰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7-03 19:47:09
  • 章节字数:5026字

有一位家长在博客上给我留言,事例比较典型,我便逐条进行了回复。

杨老师,您好!我的孩子11岁了(男孩),很依赖我,现在还每天黏着要跟我睡,可在别人面前他很得意地说是我硬黏着他。今晚我提出让他自己睡觉,他就跟我谈条件让我先跟他睡两天,然后他独立睡一个星期,依此规律循环。我很反感孩子这种懦弱的做法,起初坚决不答应他的条件,后来被他缠不过,就答应了。可我越想越生气,反悔了。他也很生气。结果,这件事让我们俩都很烦。我觉得他太黏人,摆脱不了他,在我说过不陪他睡后,他自己躲在被窝里哭了……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杨老师可以帮我分析一下吗?

我的回答:首先,谢谢你信任我。从这段文字中,我能感受到你烦躁的心情,也理解你的苦恼。

www.youxs.org,黏着你,在别人面前却得意地说你硬黏着他。我猜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不愿意当面承认黏着你的事实,所以颠倒黑白。还有一种可能,这是事实——你正在以一种非常隐蔽的方式,甚至你自己都没有觉察到的方式控制孩子,造成了孩子离不开你的事实。

www.youxs.org,然后他独立睡一个星期,依此循环。客观地讲,你的孩子很善于想办法,他想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脱离对你的依赖。两天陪伴与一星期独立,这样的安排也很合理,从这一点来说,他并不想硬黏着你。有这样一个过渡,孩子也会感觉更舒服。我们能否真心地理解并倾听孩子的意图呢?但你把孩子的合理建议定义为“懦弱”,很显然,你对孩子心怀埋怨。

3.“我很反感孩子这种懦弱的做法,起初坚决不答应他的条件,后来,被他缠不过,就答应了。可我越想越生气,反悔了。”——在这里,我要追问几句:你是在生孩子的气,还是更生自己的气呢?你会恨自己不坚持原则吗?这个“懦弱”的评价,是指向孩子的,还是指向你自己的呢?

www.youxs.org,这会降低你的威信。那么孩子答应你的事情,也会出尔反尔,因为你没有作出信守诺言的好榜样。并且,对于你的决定,他会通过软磨硬泡来不断修改,最后甚至可能让你的决定不了了之。

www.youxs.org,依照孩子的办法,陪他两天,再让他独自睡一周,不是皆大欢喜吗?当然,这里我还要特别提醒,他自己睡的时候,可能还会对你软磨硬泡,这是考验你是否坚持原则的时刻。

再次感谢你的信任。最后,我还想多说两句:孩子的表现是一回事儿,我们对他的评价是另外一回事儿。这件小事,二者恰好南辕北辙。客观地讲,孩子的建议很合理,如果我们给他贴个“懦弱”的标签,他在我们心目中就会面目可憎。作为家长,我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之前,必须先学会管理自己的念头。并非每个念头都是对的,在相信之前,需要推敲和审核。

那么,要如何推敲和审核我们的念头?这正是我咨询工作的重点。表面上看,我的工作是在改变家长的方法,事实上,我是在修正家长的念头。许多家长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却控制不住自己,最终把这些错误的方法加诸自己深爱的孩子身上。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不能知错就改呢?在我看来,是因为这些做法背后,有一连串的念头和判断在支撑着家长,它们未必正确,但力量强大。如果家长真想改变自己,光改变行为还不够,必须斩断这些有害的念头。

关于如何斩断有害念头,心理学家拜伦·凯蒂进行了很好的研究。凯蒂在十余年的时间里一直被忧郁症所困扰,甚至走到了自杀的边缘。当痛苦达到了顶点,她的人生突然发生了戏剧性的急转弯。某天早晨醒来,她忽然有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领悟:从前的一切痛苦,都是因为她不假思索地相信自己的某些负面判断。换句话说,是这些负面念头,把她推向了痛苦的深渊。想明白这一点,十年的深刻痛楚顿时烟消云散。

凯蒂的方法简单而有效,当我们心中升起一个不好的念头时,不妨问自己四个问题:

这是真的吗?

我能百分之百确定这是真的吗?

当我相信这个判断时,我有什么反应?

没有这个念头,我会怎样呢?

我们不妨用“孩子懦弱”这个案例来做一个练习。

“孩子懦弱”,这是真的吗?妈妈认为孩子懦弱的证据是孩子不肯立刻与妈妈分开睡,而是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案。而“懦弱”的定义则是:害怕面对眼前的事实,逃避事实,胆小怕事。很显然,孩子并没有逃避,而是想了一个更柔和的办法去面对。

能百分之百确定“孩子懦弱”这个判断是真的吗?在这个例子中显然不能。就算家长的判断非常有信心,一旦有人追问“能否百分之百确认”,答案往往也是否定的。比如,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做作业时玩笔、发呆,马上判断孩子不认真。其实,除了不认真,我们还可以想出别的可能,比如孩子遇到了困难,或者正在思考,或者心情不佳。如果我们不能百分之百确认,这个判断就不能当作事实,而是需要进一步核实。

当妈妈认为“孩子懦弱”时,会有怎样的反应?妈妈的行为给出了答案:怨恨、愤怒、失望、烦躁,对孩子出尔反尔,导致孩子躲在被窝里哭鼻子。

没有这个判断,妈妈会怎样呢?很显然,如果没有“孩子懦弱”这个判断,妈妈会看到孩子的积极态度和主动寻找方法的诚意,妈妈会肯定孩子的努力,重申“说话算话”这一规则,并欣然应允孩子的要求。

本来可以皆大欢喜的事情,因妈妈的一念之差,亲子之间的气氛便急转直下。这再次证明,念头的力量绝对不可小觑。一个不起眼的念头,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我们推向深渊。而我们最大的失误,往往就是放任各种负面念头和认知在心中纵横驰骋。

其实,不光是家庭教育,我们人生中大部分的烦恼都来自于心中的负面念头。这让我想起半杯水的故事,同样是半杯水,有人会说“怎么只有半杯”,有人则会说“多亏还有半杯”。乐观与悲观都与水无关,左右我们心情的,不是那半杯水,而是我们对半杯水的看法。我们看待孩子的行为,也存在“半杯水”心态,同样一个孩子,有的人能发现好多优点,有的人则能挑出一大堆缺点。视角不同,与孩子互动的结果自然大相径庭。

不管是为了教育的成功还是为了人生的幸福,对于心中的念头和判断,都需要有一个理性的审查系统来过滤,相信那些值得相信的念头。而凯蒂的四个追问,则可以扮演称职的法官,守护我们内心的安宁。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