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晶莹的星空

第226章 星系的猜测

  • 作者:胡思乱想的小t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7-03 20:10:47
  • 章节字数:4352字

第两百二十六章 星系的猜测

人造星系的话,这就没那么简单了。到现在为止,探险队还没有发现任何证明这种情况的迹象,这说明之前建造的时候就已经做过大量的伪装而不是在某个种族不再使用之后变成现在的样子的。

也许,这个人造恒星系还在某个控制系统的控制之下,不断进行着各种调整?这也不好说,如果技术够高的话,屏蔽白晶的扫描实际上是可以做到的,毕竟白晶的扫描能力只是附带的。白晶可不是专业扫描信号站。

“晶啊,你说我们要是弄个钻孔机,有没有可能在内壳底下还有一层结构支架?”

“从设计上讲,的确是需要一层球形支架才能够保证这种特殊恒星系的形成的,至于那个恒星是不是人造的暂时还不好说,因为那边的能量反应太高,根本无法对里面的东西进行扫描,不然的话,反馈回来的信息会直接把我的探测系统烧掉的,再长出来需要花不少时间。”

“呃……长出来……”对于白晶的这个词,文海除了嘴角抽搐之外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是的,就如同一个人的眼睛坏了,动手术切掉然后使用特殊的药剂能让人的眼睛再生一样,探测系统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组织而已,长出来就好了。”

正是因为白晶的奇怪说法,所以文海一直没弄懂白晶的体内构成情况。

钻孔机这种东西肯定是弄不到的,就算弄到了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钻穿的。现在最好的深层钻探机,也不过是每小时两千多米的钻探深度而已。当然了,这个深度一般来说已经很高了,不过对于这里的环境来说,这还远远不够,至少根据白晶的说法,她最多能够探测到地下两百公里的位置,还没有发现有异常情况。虽然这种深度探测并不是很精确,但是有没有大范围异常情况还是可以知道的。

“也许我们可以找找控制中心之类的东西,虽然这种类型的装置不一定还在运行,不过肯定比漫无目的的钻探要好很多。”

白晶提了个建议,不过文海觉得这个建议说实话用处不大……因为控制室在哪这个问题文海还是不知道的啊……

“或者制造一台探测器?需要的材料都是常规材料,只不过需要一点时间而已。”

第二个建议比前面那个要靠谱一点,但是实际上也不太可行,至少现在是这样的。空间站就有制造车间,而且现在还算是比较空的,基本没人用。但是文海可是手头上一点材料都没有,这里可不会有人卖材料的,至于材料的开采,暂时也不会开展。小行星带是关系到整个恒星系内的内壳生态圈存在的,所以贸然开采的话,可能会导致生态圈紊乱,最终造成严重后果,这可不是一般的开发者想要的结果。

而且这次的开发是由军方组织的,要不然也不会出现这么多的升级版船只,这里最终估计会变成一个军事基地吧?当然应该不是过于机密的,毕竟是只要将进来的跃迁时间窗口保密住,那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别的时间别人就算是想进来也进不了,至于时间窗口?就算别人能进的来,也会面对大量集结好的不对。而进来的部队肯定会因为坐标点的问题而不出现在一块,全都分散的情况下就算是舰船数和舰船质量都不如入侵者,也能够轻松将入侵舰队打趴下。以少打多怎么说都是局部优势的,虽然一般来说舰队的反应速度还是蛮快的,但是分散到整个星系的话可就没那么容易集合到一块了,只要在某些个位置放一些诱饵弹,很容易就能将目标完全分割开来。

不过这也有个问题,就在于如果这里被高度军事化管理,成为军事秘密基地的话,那么文海可就没办法以后来这里开采一些需要的矿物了,虽然这种几率实际上很小,不过可能性还是有的。

……

连续两天,文海都在做护卫工作,在科研人员的头顶上晃悠。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开火的次数少了,那些个危险动物都开始远离这片区域,能被打的基本只剩下来那些没有行动能力的危险植物了。

这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也许是个不好不坏的消息。因为少了很多威胁,这意味着资料收集工作会非常的方便。但是相对来说,这个情况提供了一个特别的信息,那就是这个内壳生态圈里的生物,具有一种大规模的群体智慧。

被攻击的生物并不是所有种类的生物,但是科研考察队除了一些行动较慢或者习性比较懒惰的生物之外,其他的生物基本上就不见踪影了,就算看到了也会很快的离开。群体智慧这说明了如果科研考察队还在这里长时间逗留的话,可能会出问题,因为根据记载,曾经有科研考察队在在某个星球上进行资料收集工作的时候,破坏了太多的环境,结果遭到了星球上所有生物的攻击,最后狼狈不堪的逃走了。

再怎么说也是生物,即使是没有携带重武器的科研考察队也会有足够的防护设施保证不会被星球上的原生生物全部打死。虽然最后就是这个星球到现在依旧是无法进入状态,一旦进去了就是被各种生物打,只能立一个空间站再扔一些近地轨道卫星去观察一下。这都已经七八年了还是这样,被称为是科研考察史上的一个典型例案。

至于现在,是否要走完整条计划线路,实际上科考队自己也说不清楚,内部争论很大,甚至已经开始征求舰队成员的意见,询问周围环境了。

虽然也有低空定点卫星给科考队提供信息支持,但是对于科考队来说,还是不如一直在头顶上飞的学员们的评价有效。毕竟学员们一直呆在上面,用高空视角进行观察,能注意到很多科考队成员只能片面知晓的信息。

不过对于这个询问,自然还是众说纷纭,十二个学员起码给出来了八个答案,再加上舰队指挥官一个答案九个答案……实际上这和没说差不多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