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一本书读懂德国史

第22章 “铁血宰相”俾斯麦

  • 作者:王艳,崔毅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7-04 10:44:50
  • 章节字数:5752字

1862年9月30日,一位在大学期间进行过27次决斗的强硬男人,走进普鲁士议会发表了一段强硬的演说:普鲁士在德意志中的地位将不取决于它的自由主义,而是权力。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投票所能解决的……而是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他因这段话而被誉为“铁血宰相”

(一)成长中的俾斯麦

1815年,拿破仑大军兵败滑铁卢,曾经涤荡欧洲大陆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从此走入了历史,欧洲重又回到大国逐鹿的状态。而在欧洲的中部,那个曾经辉煌的神圣罗马帝国再难复活,在它的废墟上站立起来的是由38个邦组成的松散的“德意志邦联”德意志依旧四分五裂,它在等待着一个伟大灵魂的出现。就在这一年的4月,普鲁士—勃兰登堡一个容克贵族世家俾斯麦迎来了他们的第四个男孩。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个名叫奥托·冯·俾斯麦的男孩的诞生,预示着德国统一的历史不再遥远。俾斯麦的父亲曾经是腓特烈大帝手下的军官,并在腓特烈70岁时有幸与其进行了一次随意的交谈,这成为整个俾斯麦家族的荣耀。而俾斯麦的母亲出身于一个外交世家,也许正是这种巧合,成就了俾斯麦身上的军人的果敢和外交家的善辩的特性。不过俾斯麦小时候的表现并不出色。8岁时,俾斯麦被送往柏林小学读书,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来自新资产阶级家,“俾斯麦的德意志统一梦刚上大学不久,俾斯麦和同学们在一起喝酒欢庆美国独立战争纪念日,席间有人说德意志至今还没有统一,俾斯麦马上和朋友赌25瓶香槟,他断定德意志各邦25年内必然统一。但最终他输掉了赌注,德意志并没有如期统一,而是晚了10年,不过最终还是在俾斯麦手中完成。庭,对于一个大容克地主的儿子可谓罕见。因此小俾斯麦不断被同学排挤,令他的童年生活充满痛苦与压力。12岁时,俾斯麦入读了母亲所选定的中学,但中学的生活并未为俾斯麦带来一线希望的曙光,他仍然受到同学的排挤。于是备受冷落的俾斯麦开始到汪洋的书海中寻找快乐,他学会了英语、法语、俄语、波兰语、荷兰语等多种语言,这为他后来成为一名卓越的外交官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当俾斯麦不满17岁时,他便入读了当时比较有名的哥廷根大学,然而,大学时期对俾斯麦而言,就是一场漫长的“刑期”俾斯麦的好友马特利曾这样描述过俾斯麦的大学形象:他的衬衣上打领结,领子也是敞开的。他的头发特别长,一直垂到肩头,而且还留着八字胡。特立独行的俾斯麦从来不介意周遭的眼光,自顾自佩戴一把西洋剑、手牵一条德国猎犬漫步于学校各个角落。由于同学们喜欢拿普鲁士人开玩笑,所以他要为“普鲁士人的名誉而战”大学期间,他进行了27次决斗,并留下了26胜1负的光辉战绩。俾斯麦的叛逆行为终于引起校方的不满,并促使他转学到柏林大学。

除此之外,俾斯麦的青年时代与其他人并没有明显的不同,大学毕业后他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过平凡的日子。直到1847年当选为普鲁士联邦议会议员,步入政坛,俾斯麦的人生才开始出现重大的转折。由于此时的俾斯麦还是一个无条件忠于普鲁士君主的容克,所以当1848年柏林革命爆发时,他公开宣称:我是个容克,我一定要压倒革命。甚至亲自组织军队前往首都柏林勤王。也正是在这次勤王过程中,俾斯麦赢得了国王的青睐,先后于1851年、1859年和1861年被任命为普鲁士驻法兰克福邦联议会公使、驻俄公使和驻法大使。漫长的外交官生涯,逐渐改变了俾斯麦的政治观,他开始站在整个欧洲的立场上看问题,而不再局限于德意志一国。对于德意志分裂的状态,他有清醒的认识,他在总结19世纪以来的德意志时说:这个哥德式的巨型怪物,之所以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成为拿破仑手上的一件玩物,根源在于德意志诸侯们对(国家)主权无法无天的侵犯。俾斯麦认为要实现统一,必须把“奥地利”从德意志排挤出去”由普鲁士完成统一。他在一封信中说:迟早要发动对奥地利的战争。至此,俾斯麦已经成了一名颇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已准备就绪,只等合适时机的到来。二)铁血宰相”俗话说“机会总是钟情于有准备的人”俾斯麦的机会很快就到来了。1862年,在普鲁士议会新一轮选举中,资产阶级政党人民进步党取得压倒性的胜利,获得了250个议席。新选出的众议院否决了普鲁士政府对军事改革的全部拨款,政府和议会陷入僵局。新任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威廉四世的弟弟)一筹莫展,甚至已拟订好退位诏书,准备由31岁的王子继位。这时,陆军大臣罗恩提议让正出任驻法大使的俾斯麦出来收拾残局。9月22日,威廉一世在豪华威严的巴贝尔斯贝格宫与俾斯麦有了一次戏剧性的见面。被议会搞得焦头烂额的威廉一世问俾斯麦:你是否愿意做一名敢于驾驭议会的内阁大臣?俾斯麦毫不犹豫地”说:如果让我组阁,一定能让您满意。威廉一世仍不放心,接着问:那你是否准备反对议会中的多数派,坚持军事改革呢?俾斯麦坚定地回答:当然反对,必要的时候实行独裁也无不可。在俾斯麦坚定的语气中,威廉一世看到了希望,他激动地说:既然如此,我就不退位了,继续进行这场斗争!第二天,俾斯麦便被任命为首相兼外交大臣。9月30日,初任首相的俾斯麦出席了议会预算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会上,俾斯麦直截了当地提出他对解决德意志问题的基本见解,▲俾斯麦会见各国外交官▲威廉一世也就是著名的“铁血演说”基于他统一德国的纲领和信条是“一场铁与血的斗争”因此被冠以“铁血宰相”的称号。俾斯麦的演说令整个内阁哗然,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就连决定起用他的威廉一世也感觉到形势好像在恶化。在一次会见俾斯麦的过程中,威廉一世沮丧地说:

“我很清楚结局,他们会在歌剧院广场前,我的窗子下,砍下你的头,过些时候再砍下我的头。他是将俾斯麦和自己比喻成了英国的斯特拉福伯爵和查理一世。对于面露难色的威廉一世,俾斯麦坚定地回答说:既然迟早要死,为何不死得体面一些?……无论是死在绞架上抑或死在战场上,这之间是没有区别的……既然没有别的路可走,只好抗争到底!”

俾斯麦的这番话,就像是一颗定心丸,消除了威廉一世的疑虑,他决心放胆让俾斯麦去做。于是,俾斯麦开始挥动他的“铁血”武器,筹划德意志的统一战争。俾斯麦的出色外交也许是受母亲外交世家背景的影响,俾斯麦在外交上可谓如鱼得水,他不仅通晓多国语言,且面对强权不亢不卑,其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外交手段,让人刮目相看。

1851年5月11日,年仅36岁的俾斯麦作为一名新代表进入法兰克福联邦议会。当时奥地利在各邦中势力最为强大,而俾斯麦所代表的普鲁士势力相对较弱。在联邦议会中,他对奥地利藐视一切的做法十分不满,想找机会对奥地利人提出挑战。在议会中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只有担任主席的奥地利人才有权吸烟。俾斯麦看不惯这种做法,在一次会议中,当主席抽出一支雪茄烟时,他立即拿出一支烟,并向主席借火点燃,大模大样地抽了起来,以此表明普鲁士与奥地利是平起平坐的。当然,因为两国实力相差悬殊,很难争取真正的平等,但俾斯麦这一举动令主席和其他各邦代表刮目相看。正是凭借着这种自信与外交才干,俾斯麦在德国统一进程中不断与各国周旋,最终引领德国走向统一。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