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悬疑推理 > 小村魅影二

第14章 李云帆见缝插针 龙华堡寻找线索

  • 作者:独眼河马
  • 类型:悬疑推理
  • 更新时间:2021-07-04 14:39:22
  • 章节字数:4926字

第十四章 李云帆见缝插针 龙华堡寻找线索

李云帆等人回到村公所的时候,时间是三点四十分左右。陈皓一行还没有回来。

李云帆临时决定去一趟龙华堡。李云帆他们离开夏清泉家的时候,刚好遇到夏清泉的儿子夏晓春推车进门。

孟书记告诉大家,夏晓春平时在生产队务农,有时候帮父亲送送货,夏清泉在龙华堡的大街上有一个银器店,夏清泉的小儿子夏晓秋打理店里面的生意。**之前,夏家的店铺比较大,夏清泉直接在店铺里面加工银器,生意一直不错;**开始后不久,银器店的生意越来越清淡,夏清泉就搬回了尚夏村,留下小儿子勉强支撑,再后来就换了一个小店铺——就是现在的铺面。

李云帆想知道:尚夏村还有没有其它加工银器的匠人,孟书记告诉大家:以前,尚夏村有六七户人家加工银器,现在只剩下两户人家,另一家姓尚,自从尚老爷子归天之后,儿子勉强干了几年,到**以后就不怎么干了,现在只有夏清泉还在勉强支撑着。

那么,附近村寨还有其他银匠吗?

附近村寨没有,要想找到他们,那就要到龙华堡。

李云帆派卞一鸣到大队部打一个电话给县局值班室,让小车班派一辆车子来。

十分钟以后,卞一鸣回来了,四个人这才跳上了二墩子的渡船。

四十分钟左右,李云帆他们到了黑松林的山脚下,等了二十分钟左右,吉普车来了。

四点五十分左右,汽车到了龙华堡。

孟书记把同志们带进了一个银器店,这个银器店就在东方红供销合作社的旁边。

银器店的门头上有一个招牌,上写“达记银器”。

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孟书记已经介绍了“达记银器”店的情况。“达记银器”在龙华堡的历史最长,名气也最大,生意在解放前做到了省城,掌柜是达家第四代继承人,叫达学智,年龄在七十岁左右。

遗憾的是达师傅不在,店铺里面坐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你们想买什么?”

柜台里面放着一些银器,有银手镯,有银锁,有银项圈,有银项链,还有茶盘、茶壶。茶杯等银器。

孟书记走进店铺:“达师傅呢?”

“他不在,你们找他有什么事情吗?”中年人见同志们不是来买东西的,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没了精神。

“你是达师傅的什么人?”

中年人看了看李云帆等人:“你们到底有什么事情?”

“孟书记,你们这是……”这时候,一个老者走进店铺,他就是马德全。

“是马掌柜啊!我们想找达师傅了解一些情况。”

“海子,这位是咱们公社的孟副书记,这几位是咱们县公安局的同志。”

“孟——孟书记,公安同志,来——请进,坐下来说话。”中年人面『露』尴尬之『色』,突然变得拘谨起来。

“孟书记,这是达师傅的孙子。海子,你爷爷到哪儿去了?”

“到县城去了,吃过中饭走的。”

“什么时候回来?”

“不知道,他没说。孟书记,你们找我爷爷有什么事情吗?”

李云帆看了看王萍,意思是,把东西出来,先让对方看看再说。王萍从皮包里面拿出塑料袋,从塑料袋里面拿出纸包,打开纸包,将两个手镯递给了李云帆。

李云帆将手镯递给海子:“请你看看,这一对手镯,你见过吗?”

海子接过手镯,里里外外看了几遍:“没有见过,这不是从咱们‘达记’出去的首饰。”

“根据是什么?”

“咱们达家的首饰只在样式和造型上下功夫,一般不讲究图案,再说,凡是我爷爷经手的首饰没有这样的兰花造型。”看来,海子多少知道一些。

卞一鸣从柜台里面拿起一个银手镯,仔细地看了看。海子说的是实情,银手镯上果然没有图案,但手镯的造型却十分考究。

“那么,你知不知道,在龙华堡和龙华堡附近,哪家加工的银器有这种兰花图案?”

“不知道。这种图案现在已经不多见了,一看就知道这对银手镯有些年头了,”海子说得没错。

“龙华堡一共有几家银器店?”

“**前有七八家,现在只有两家,除了咱们达家,还有一家是夏家。另外几家都撤回去了,他们平时在家里面加工,赶集的时候拿到街上来卖。”

“走,我们到夏家去一趟。”孟书记告别了马德全和海子以后,带着李云帆他们直奔夏家的银器店。+*小说 *wwW.*class12/

夏家的银器店在龙华堡的前街,铺面很小,挤在两个比较大的商店中间,不细看,还真不容易看到。三米宽的店铺里面坐着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裹着棉袄坐在柜台里面发愣。他就是夏晓秋。

夏晓秋一眼就认出了孟书记。一番客气之后,夏晓秋把大家引进了店铺。

夏晓秋接过银手镯,扫了一眼,道:“这对手镯不是咱们夏家加工的。”

“据你所知,有可能是谁家加工的?”李云帆问。

“不晓得,这对手镯是从哪里弄来的?”

“晓秋,你还记得四年前——一九六九年,在荣家发生的那起案子吗?”

“记得。”

“这对银手镯就是无名女尸手腕上的银手镯。”

“原来如此。”

“听说,荣子豪曾经和你妹妹夏晓筠谈过对象。”

“是有这么回事情。”

“后来怎么分手了?”

“我爹不同意,说两家关系太近,以后不好相处,我姨夫也觉得不妥,表兄妹结婚,怕生出来的娃不着调。”所谓“不着调”恐怕就是不健全。

“荣子豪和你妹妹分手之后,又和谁谈了?”

“不知道。”

“你们是表兄弟,平时接触的时候,荣子豪没有谈及此事吗?”

“我们平时不怎么来往。”不但夏清泉夫妻俩和荣家人很少来往,连表兄之间都没有什么来往。这是何故呢?

“照你这么说,你们很少到黑扎营去了?”

“不错。除了逢年过节,平时不怎么去。”

“为什么?”

“俺爹娘不让去。”到底是年轻人,说话口没遮拦。

在回黑河寨的路上,李云帆和卞一鸣、王萍达成了共识:重点应该放在荣家大院,但突破口应该放在夏清泉夫『妇』的身上。夏家和荣家的关系如此微妙,夏清泉夫『妇』反对女儿夏晓筠和荣子豪的婚事,其原因恐怕不仅是两家血缘太近那么简单,也不会是荣家曾经反对过夏清泉和大姑娘的婚事那么简单。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